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乌普萨拉大学和奧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乌普萨拉大学和奧連之间的区别

乌普萨拉大学 vs. 奧連

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et)是一所国立的综合性的大学,位于瑞典的乌普萨拉,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北78公里处。它创建于1477年,是北欧最古老的大学,北欧及全球范围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欧洲亦被广泛视为最享有盛誉的学府之一。. 英文名字(Gustaf Aulén),生於1879年,卒於1978年。他是瑞典路德會神學家,1913年開始在隆德(Lund)大學教授系統神學, 1933年起擔任思特仍內斯(Strängnäs)的主教, 也以在瑞典路德會中以作曲聞名,在教會廣泛被使用, 其系統神學著作《基督教之信仰》(The Faith of Christian Church),多以信義宗神學的角度立論,每一個主題幾乎都有引用馬丁路德的話來作為論據,其中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士來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的神學思想與十九世紀的唯理主義(rationalism)加以批判,因為當時基督信仰被這三種思想影響甚鉅,作者努力要使人明白基督教的正統信仰。 他也有教會歷史與倫理學的著作,教會歷史的著作為《改教運動與大公教會》(Reformation and Catholicity),提出作者當時代對改教運動的討論,包括一些羅馬有名的神學家思想,也要探討改教運動所倡導的「大公性」的意義,其中也討論一些信條與傳統。 其倫理學的小著作為《基督教的倫理概念》(The Ethical Conception of Christianity),是,其實是他的授課講義被整理為一本小書,當中把基督教倫理的特質和其他的倫理作比較,讓讀者可以對倫理學有概略的認識。 不過,他比較有名的是提倡古典的贖罪理論,或稱為得勝的基督,他寫了一篇論文《得勝的基督》(Christus Victor),1930年在德國發表,1931年出版成書, 這個理論在新約與早期教會相當盛行,在啟蒙運動之前,這個贖罪觀在西方神學裡是主流,其重點是:罪惡與壓迫的權勢已被徹底的擊敗,到了十九世紀,在自由派的主流盛行兩種不同的救贖觀,一種是客觀地認為贖罪是神內部改變的象徵,另一種是主觀地認為贖罪在人的主觀意識帶來改變,前者與坎特伯里的安瑟倫(Anselm)有關,後者則是與亞伯拉德(Peter Abelard)有關。而奧連重提的得勝的基督觀念則是在路德的基礎上,重新介紹這個救贖觀。 而這一個觀念也不是他在這一本書率先發表的思想,在其《基督教之信仰》的第三篇已經提到,在第廿六章更是著墨於此,他稱之神在基督裡與人復和的得勝動作,十字架是所顯明的是一種「戰鬥與得勝」的思想,最終十字架得勝了綑綁人類的黑暗權勢,十字架是基督得勝的象徵,這場勝利成為神與人復和的工具。 在《得勝的基督》一書中,奧連提到了三種歷史上主要的救贖論「得勝的基督理論」、安瑟倫的補贖論(the satisfaction theory)、亞伯拉德的道德影響論(moral influence theory或稱榜樣說), 安瑟倫的觀點被他稱為是「拉丁觀點」,亞拉伯德的觀點伴隨著蘇西尼派異端(Socinianism) 的影響,在啟蒙運動當中嶄露頭角, 而奧連認為他所提倡的得勝的基督理論可以免去其他兩種觀點的弱點,也被稱作戲劇說(dramtic),形容救恩的工作是救贖劇,但也是真實的,而且神在基督裡與敵擋祂的邪惡爭戰,並且得勝, 他認為這個觀點可以在保羅的神學裡找到,而四福音書更充滿了基督與邪惡的衝突,約翰著作的上帝與黑暗權勢敵對的思想,至終透過基督之死而得勝,代表聖經支持這樣的救贖理論, 這種立場把救贖與和解的工作當做完全是神的作為。 不過,有人也質疑這理論的歷史基礎,認為奧連自稱這是「古典」理論過於誇大,這只是許多意見之一,雖然迴避了法律角度的困難,又有力地維持贖罪的客觀性,但對於為何是藉著十字架,而不是其他方式無法提出說明。.

之间乌普萨拉大学和奧連相似

乌普萨拉大学和奧連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乌普萨拉大学和奧連之间的比较

乌普萨拉大学有48个关系,而奧連有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48 + 0)。

参考

本文介绍乌普萨拉大学和奧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