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乌克兰大饥荒和納粹人體實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乌克兰大饥荒和納粹人體實驗之间的区别

乌克兰大饥荒 vs. 納粹人體實驗

乌克兰大饥荒(Голодомор,拉丁字转写:Holodomor;意为“以饥饿灭绝”,出自“морити голодом”,意为“以饥饿杀死”),是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大饥荒。據估計,大約有240萬Timothy Snyder,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p.53 (he states that this figure "must be substantially low, since many deaths were not recorded.")至750萬Anatoliy Vlasyuk, Nationalism and Holodomor, p.53 (he states that this the absolute minimum killed, by looking at the population loss would be around 4.5 million, with 7.5 million being more likely, and 10 million also being possible.")烏克蘭人死於這一事件。虽然同一时期在苏联各地都发生了饥荒,但“Голодомор”一词通常用来特指在乌克兰民族聚居区内发生的饥荒。当代学者大多認為乌克兰大饥荒是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灾难,造成饥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在乌克兰,这次饥荒有时被认为是故意制造的、针对乌克兰民族的行动,因此當地也稱為「饥荒种族清洗」。历史学家认为苏联政府在這次大饥荒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大饥荒的后果更加惨重,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納粹人體實驗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大量囚犯進行的一系列不人道的人體試驗。囚犯主要來自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包括猶太兒童,亦有部份吉卜賽人,蘇聯戰俘和非猶太裔德國的殘疾人士。這些人體試驗在主要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的納粹集中營裏進行。囚犯們被迫參加實驗,而實驗導致大量死亡,毀容或永久的殘疾,被視為醫療折磨的例子。奧斯威辛集中營和其他集中營在親衛隊的首席精神病學家指導下,選定囚犯進行各種危險的實驗,以幫助德國軍人開發新的武器,尋找使受傷的軍事人員復原的方法,並推動第三帝國的種族思想。軍醫艾瑞伯特·海姆在茅特豪森-古森集中營進行了類似的醫學實驗。外科醫生卡尔·瓦内特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嘗試以向睾丸處注射合成激素的方式來治療同性戀囚犯。他的研究经盖世太保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批准。二戰結束後,這些罪行在紐倫堡後續審判中醫生審判被定罪,並以審判的結果訂立紐倫堡守則作為人體試驗的醫療道德守則。.

之间乌克兰大饥荒和納粹人體實驗相似

乌克兰大饥荒和納粹人體實驗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犹太人納粹德國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乌克兰大饥荒和犹太人 · 犹太人和納粹人體實驗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乌克兰大饥荒和納粹德國 · 納粹人體實驗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乌克兰大饥荒和納粹人體實驗之间的比较

乌克兰大饥荒有34个关系,而納粹人體實驗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79% = 2 / (34 + 78)。

参考

本文介绍乌克兰大饥荒和納粹人體實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