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临界事故和核安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临界事故和核安全之间的区别

临界事故 vs. 核安全

临界事故(criticality accident)是核反应堆发生链式反应导致功率失常激增引起的事故。事故中浓缩铀或钚等裂变材料中的链式反应能产生强烈的中子辐射,对人类伤害极大,并且会在周围环境中引发感生放射性。临界或超临界核裂变一般发生在反应堆堆芯内部或实验中。 虽然临界事故危害较大,但是它一般达不到原子弹的设计条件,因此一般不会引发核爆炸。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可能会让核材料膨胀,因此几秒之后材料又将处于亚临界状态,反应停止。在原子能的发展历程中,在反应堆外收集核裂变材料的时候曾经发生过60次临界事故,其中一些事故导致离事发地点较近的人员因接受了过量的辐射而死亡。不过,没有一起事故引起过爆炸。. 核安全包括为了防止核辐射事故以及限制发生事故以后的后果的措施。需要采取核安全措施的设施包括核能发电厂和其它的核设施、以及医用、发电用、工业用和军用的核物质的运输、使用与储存。核能工业中使用的反应堆的安全和性能都有所改进,而且新的内禀安全的反应堆设计已经提出,但是还没有经过测试,因此还无法保证这种反应堆能够设计、建造,并在实际的核电站中应用。在目前的核电站中,仍然需要考虑到错误可能发生,而且也可能会发生如恐怖袭击等灾难性情况 。 由于需要保密等各种原因,核武器的安全和使用核物质的军用研究的安全不会由那些负责平民安全的机构负责。.

之间临界事故和核安全相似

临界事故和核安全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堆芯熔毀中子辐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美国核武器

堆芯熔毀

堆芯熔毁(),--,又稱為核熔燬或熔毁,是核反应堆因无法及时冷却而熔化造成的損毀。堆芯熔毁后可引发具有放射性的物質外洩,影響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在核电站中,堆芯熔毁稳定化系统(Core Melt Stabilization System)会用来减缓堆芯熔毁的影响,并确保核心保护壳的完整性。 核泄漏雖也可指使用核动力的航海器具(如潜艇或航空母舰等)所發生的災害,不過一般是指用核电站内發生的核熔燬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與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临界事故和堆芯熔毀 · 堆芯熔毀和核安全 · 查看更多 »

中子辐射

中子輻射(Neutron radiation)是一種由自由中子組成的電離輻射。核裂變的結果是原子會釋放出自由中子,這些自由中子與其他原子的核發生反應形成新的同位素,反過來也可能會產生輻射。自由中子是不穩定的,會衰變成質子,電子和反中微子,半衰期為881秒(約15分鐘) 。.

中子辐射和临界事故 · 中子辐射和核安全 · 查看更多 »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是位於日本福島縣海濱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因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所引起的一系列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核能災害事件,為全球自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能事故,也是第二起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評為第7級(最嚴重等級)的核電廠事故。但事故後無人因輻射曝露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事件後出生的胎兒出現流產、死胎、身體及精神疾病的機率不會增加。約1300人在地震後因為病情惡化或身體狀況變差而死去。.

临界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 核安全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临界事故和美国 · 核安全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

--,也叫--或原子武器,簡稱核武,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電磁脈衝、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来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核分裂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弹)和核融合武器(亦稱為氫彈,分为两級及三級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弹)。 除此以外,核武器還可以根據用途而細分為戰略核武器及戰術核武器,前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核武器範疇,為大當量的核武器和遠射程,後者則屬於小當量和近射程。其中,後者可用於戰爭前線。戰術核武器的概念以及發展相對戰略核武器為遲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多年才逐步形成的,而戰術核武器需要對核能技術的要求亦較高以及複雜,其前提是要擁有戰略核武器。 有紀錄的核武器的研發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率先提出方案,美國方面的計畫則晚了數個月。但由於當時錯誤的實驗方向與發展,令希特勒認為開發核武器的費用將會過於龐大,加上原先德國有興趣的是核子反應所能提供的能源而並非核武,因此放棄開發核武器。 當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分散至各國持續研究,進一步幫助了西方國家與蘇聯在核能方面的技術發展。.

临界事故和核武器 · 核安全和核武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临界事故和核安全之间的比较

临界事故有38个关系,而核安全有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6.67% = 5 / (38 + 37)。

参考

本文介绍临界事故和核安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