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和徐欣瑩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和徐欣瑩之间的区别

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 vs. 徐欣瑩

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得票率是從1948年起中華民國舉行的立法委員公民直選。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1948年)5月4日,派吳鐵城為行憲第一屆立法院集會籌備處主任委員,5月5日起立法委員開始報到,5月8日立法院自行集會,5月10日到17日,開預備會議6次,起草起草議事規則,5月18日正式開議,行憲立法院正式成立。. 徐欣瑩(),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新竹縣新豐鄉人,畢業於中山女中、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工程系、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博士(衛星大地測量領域),也是台灣衛星測量領域第一位女博士,徐欣瑩於2005年首次參與選舉,訴求現代化與政治革新,以第二高票當選新竹縣縣議員,2009年以第一高票連任新竹縣縣議員。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在新竹縣選區以171,466票,全國第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曾任中國國民黨第十九屆中常委、民國黨主席、立院新聯盟幹事長,是第八屆立法院中112席立委中唯一一位黨主席。 2015年11月18日,與親民黨總統參選人宋楚瑜搭檔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中華民國史上最年輕的副總統候選人,但競選失利。.

之间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和徐欣瑩相似

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和徐欣瑩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於2008年1月12日舉行,自本屆起,立法院委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本次選舉合併第三案、第四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於同日舉行。 此次選舉是立法院首次使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113 (73+6+34)席立法委員包含73席單一制的選區區域立委、 6席複數制選區原住民立委(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席)、及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區域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57席、民進黨贏得13席、無盟贏得2席、無黨籍贏得1席;原住民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4席、無盟贏得1席、親民黨贏得1席;在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中,12個參選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達到5%得票率的門檻,並按各自的得票率分別分得20與14席。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院共有113席,中國國民黨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中國國民黨於25個直轄市及縣市當中,取得其中15個的所有席次。 本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3、4案同時舉行。第3案簡稱為「討黨產」公投案,第4案簡稱為「反貪腐」公投案。但這兩案最終都因投票率太低,未跨過百分之50的成案門檻而未獲通過。.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徐欣瑩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與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二次選舉。,同時也是四個新直轄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改制升格後的首次立法院全面改選。 第八屆立法院的總席次,除了73席單一選區,尚有6席原住民、及34席全國不分區,共計113席。執政的國民黨取得過半數的64席,最大在野黨民進黨40席,台聯與親民黨各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其中,台聯與親民黨是立法委員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第一次獲得全國不分區席次,並雙雙跨過在立法院成立黨團的門檻。相較上屆選舉,雖然在席次上民進黨增加、國民黨減少,整體的得票率還是維持泛藍略大於泛綠的格局。全體當選委員於2012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由於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投票率達74%,創下歷屆新高。.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 ·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徐欣瑩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和徐欣瑩之间的比较

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有135个关系,而徐欣瑩有3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15% = 2 / (135 + 39)。

参考

本文介绍中華民國歷任立法委員當選得票率和徐欣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