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政府和台獨左派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華民國政府和台獨左派之间的区别

中華民國政府 vs. 台獨左派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台獨左派,又稱左派台獨、台獨左翼、左翼台獨,簡稱左獨、獨左,是台灣獨立運動(台獨)參與者中偏向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等左派政治及經濟思想的派別。左派早年在台灣並不活躍,甚至誤與共產主義畫上等號,因此聲勢遠不及久居台獨主流地位的「台獨右派」,即華獨一系;但近幾年來因全球經濟大衰退與兩岸全面三通(包括開放中資與中客直接來台),使得台灣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在台灣社會走向主流,加上對華獨的不積極感到失望,台獨左派於青年知識份子場域的討論度逐漸上揚,尤其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發生後。 現時活躍的台獨左派團體有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自由台灣黨、基進黨、綠黨等,他們除了在社會及經濟議題上持左傾立場,也對轉型正義、婚姻平權等涉及公平正義的社會議題高度關注;政治上出於台獨主張,與民進黨等被視為台獨右派的團體合作,但又保持一定距離。.

之间中華民國政府和台獨左派相似

中華民國政府和台獨左派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中國國民黨行政机构高雄市高雄市市長蔡英文政府臺北市市長陳菊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政府 · 中國國民黨和台獨左派 · 查看更多 »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也称执法机构、行政機關 ,其工作是对组织進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广义上,行政被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则专指内阁等行政决策机构,而只从事事务性执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则归为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区分也存在争议,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立宪政体,占据行政机构顶端的部长职位的也是行政管理者。.

中華民國政府和行政机构 · 台獨左派和行政机构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中華民國政府和高雄市 · 台獨左派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市長

市市長是高雄市行政首長,綜理市政,由20歲以上的高雄市市民普選產生,每4年選舉一次,並且同時進行市議員選舉。市長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以下列出歷任高雄市(合併後直轄市)市長,並溯及日本殖民時代的高雄市(州轄市)役所之首長(高雄市尹、高雄市長)和戰後的高雄市(省轄市)市長、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市長。 現任高雄市代理市長為許立明。.

中華民國政府和高雄市市長 · 台獨左派和高雄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政府

蔡英文政府(通稱小英政府或蔡政府),是指在蔡英文擔任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蔡英文於2016年5月20日起就任,是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國家元首,也是第二位民主進步黨總統。民進黨為當前的執政黨,黨主席亦是蔡英文。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與考試院各部會首長官員的任命權之外,並且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蔡英文政府首任內閣為林全內閣,當前則是賴清德內閣。 总统有权提名司法院大法官、考試院院長、监察院院长,经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后任命。 立法院院长及副院长均由各届立法委员之中互选产生。現任院長為蘇嘉全()、副院長為蔡其昌(),兩人自2016年2月1日任職至今。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為第一大黨。是民進黨首次以多數黨的身份完全執政,也是中華民國行憲後首次由國民黨以外的政黨完全執政。.

中華民國政府和蔡英文政府 · 台獨左派和蔡英文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中華民國政府和臺北市市長 · 台獨左派和臺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陳菊

陳菊(),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生於臺北縣羅東區三星鄉(今宜蘭縣三星鄉註:宜蘭縣是1950年10月成立的,陳菊出生時還沒有宜蘭縣。),現任總統府秘書長,世界新聞專科畢業、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碩士。曾為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於獄中留下遺書;事件後27年,陳菊回到事發地,成為高雄首位民選女市長,也是台灣首位女性民選直轄市長。陳曾任臺北、高雄社會局長、行政院勞委會主委、高雄市市長及東亞人權協會理事等。 陳菊卸下勞委會主委一職後,以些微差距當選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第9任(民選第4屆)市長,後於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選舉中當選為合併後的首屆高雄市市長,2014年獲得99萬票,為競選對手楊秋興得票數兩倍有餘,且為當次選舉得票數最高的地方首長,順利連任。2018年4月21日,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就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11個市轄區而言,陳菊連續擔任地方首長11年餘,為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連續擔任同一地區的地方首長期間第二長者。.

中華民國政府和陳菊 · 台獨左派和陳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華民國政府和台獨左派之间的比较

中華民國政府有221个关系,而台獨左派有15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87% = 7 / (221 + 154)。

参考

本文介绍中華民國政府和台獨左派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