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之间的区别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 vs.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法理行政區域陸地總面積為11,418,194平方公里,是全球名義上的第2大國。以下是省、特別行政區、地方及直轄市總面積的排名表。.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僅限臺灣省)、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 依照1999年制定之《地方制度法》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人地位,四、五級行政區則為附屬於上級行政區的編組單位,不具有公法人身分。而具有實施地方自治功能之行政區(公法人)稱為「地方自治團體」,目前包括直轄市、縣、市與鄉、鎮、縣轄市。省原為地方自治團體,在《地方制度法》施行後被剔除,成為不具公法人身分的行政區單位;省政府原直接監督縣與市的地方自治,改為受行政院指揮下監督其境內縣市的地方自治,但在部分法律與戶籍、國民身分證等政府文書上全稱依然是使用「○○省○○縣(市)」。此外,行政院為了便於地方民眾接洽中央業務,增設3個派出機關「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由各部會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取代省政府原有之功能。由於直轄市、縣、市為最主要的行政區劃及基層政權單位,因而常合稱為「縣市」。.

之间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相似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有(在联盟百科)58共同点: 原中華民國法理疆域行政區劃南京市合江省 (中華民國)吉林省 (中華民國)大连市嫩江省 (中華民國)安徽省 (中華民國)安東省 (中華民國)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寧夏省 (中華民國)山西省 (中華民國)山東省 (中華民國)上海市 (中華民國)廣西省 (中華民國)廣東省 (中華民國)地方 (中華民國)北平市哈尔滨市四川省 (中華民國)福建省 (中華民國)綏遠省 (中華民國)省 (中華民國)甘肅省 (中華民國)熱河省 (中華民國)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直轄市 (中華民國)遼寧省 (中華民國)遼北省 (中華民國)青岛市青海省 (中華民國)...西安市西康省西藏地方高雄市貴州省 (中華民國)黑龍江省 (中華民國)興安省 (中華民國)蒙古地方臺南市臺中市臺北市臺灣臺灣行政區人口列表臺灣行政區面積表雲南省 (中華民國)陝西省 (中華民國)松江省 (中華民國)江西省 (中華民國)江蘇省 (中華民國)河南省 (中華民國)河北省 (中華民國)沈阳市湖南省 (中華民國)湖北省 (中華民國)海南特別行政區浙江省 (中華民國)新北市新疆省 (中華民國) 扩展索引 (28 更多) »

原中華民國法理疆域行政區劃

#重定向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原中華民國法理疆域行政區劃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原中華民國法理疆域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南京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合江省 (中華民國)

#重定向 合江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合江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合江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吉林省 (中華民國)

吉林省,簡稱「吉」,為中華民國東北九省之一,全省範圍為现今实际统治该地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划定的吉林省、黑龍江省一部分。.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吉林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吉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大连市

大连市(Dalian/Dairen),旧称旅大市,别称鯤城、滨城,旧名達爾尼 、青泥洼。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新华网 2009-10-14。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新华网 2011年5月6日。.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大连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大连市 · 查看更多 »

嫩江省 (中華民國)

#重定向 嫩江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嫩江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嫩江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中華民國)

安徽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皖」。.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安徽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安徽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安東省 (中華民國)

安東省,為中華民國東北東南部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東九省之一,省會通化市。.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安東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安東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察哈爾省,簡稱察,為中華民國塞北四省之一,省會張垣(又稱張家口,當時叫張家口廳,同時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於1948年取消察哈爾省建制,和綏遠省合併為內蒙古自治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寧夏省 (中華民國)

寧夏省,簡稱寧,是中華民國大陆時期新置的13個省份之一,屬於塞北四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54年廢除該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寧夏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寧夏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中華民國)

山西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山西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山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山東省 (中華民國)

山東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魯」。.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山東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山東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中華民國)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华民国的直轄市之一,同时是远东及亚洲最大的城市和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东方巴黎”的美誉,曾被蒋中正称为“中外观瞻之所系”。.

上海市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 · 上海市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廣西省 (中華民國)

廣西省為中華民國過往的省分之一,係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7省之一,簡稱為「桂」。.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廣西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廣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廣東省 (中華民國)

廣東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六省之一。簡稱為「粵」。.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廣東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廣東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地方 (中華民國)

地方是中華民國曾设置第一級行政區劃单位,由行政院直轄,僅設於外蒙古和西藏,上述兩地因為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特殊,所以不設省而設「地方」,實行高度自治。.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地方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地方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北平市

北平市,簡稱「平」,舊稱北京,為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前為首都。當時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综合水平远超南京。.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北平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北平市 · 查看更多 »

哈尔滨市

哈尔滨(a),简称哈市,别名冰城、東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位于中国東北平原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哈尔滨是20世纪中国的工业重镇,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省会城市中辖区面积最大、辖区户籍人口第二多的特大城市,现辖9区、2市、7县,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继重庆、北京、天津之后为全国第四;市辖区人口553.7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地区常住人口1063.60万人,列全国第八位。 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和浓郁的欧陆风情而闻名,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其地理位置,哈尔滨在近现代深受俄罗斯影响。1912年,哈爾濱的俄國僑民有43091人,佔當年哈爾濱人口73.7%。至今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很多俄式、欧式建筑遍布市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之一。今天,哈尔滨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中方永久轮值举办城市。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欧亚第一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根据国务院2013年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哈尔滨市为沿边开发开放通道中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音乐之城”。.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哈尔滨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哈尔滨市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中華民國)

四川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為「川」。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現行的四川省、重慶市比當時中華民國法定省區範圍略大。.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四川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四川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目前僅由金門與連江(馬祖)兩縣,以及原屬莆田縣的烏坵鄉(今託金門代管)所組成和原屬长乐县的白犬列岛(莒光乡)(今託連江代管),緣此其常被稱為「金馬地區」。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在政府用語中亦將臺澎金馬稱作「臺閩地區」,即示為實質統治之臺灣與福建二省之地區。 因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國軍節節潰敗於中共解放軍。鑒於形勢,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隨國軍從福州市遷駐金門。韓戰爆發後,解放軍曾多次進攻該地而未捷,而國軍亦無能力反攻。進而形成福建由兩政治實體割據一方的格局。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辦公,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且不設省議會。 福建省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大陸福建」與「金馬福建」,前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後者由中華民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政府。 由於金門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而東距台灣島則有277公里。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元旦起實施金馬小三通,金馬地區開始展開與大陸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福建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福建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綏遠省 (中華民國)

綏遠省,簡稱綏,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之一,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廢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綏遠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綏遠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省 (中華民國)

省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由行政院直轄,下設縣、市。建國時設22省,後增至35省,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去大陸領土導致兩岸分治後數量銳減,至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僅餘2省迄今,分別為臺灣省、以及僅實際管轄金門與連江兩縣的福建省。在兩岸分治前,省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一級行政區。由於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僅限於臺澎金馬,中華民國政府在1999年將省制「虛級化」,移除其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原有的省級政府機關,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省政府則改組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兩者均無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甘肅省 (中華民國)

肅省,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甘」。.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甘肅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甘肅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熱河省 (中華民國)

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華民國的省份之一,也是东北四省之一。民國3年(1914年)1月,設熱河特別區。民國17年(1928年)9月,明令改制為省。中共占據后,於1955年7月30日撤銷該省。位於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熱河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熱河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

特別行政區(簡稱特區)為中華民國曾存在之第一級行政區劃,由行政院直轄,通常作為行政區預備改制前的過渡性單位。.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直轄市 (中華民國)

轄市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與省平級,行政院直轄;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在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置之。目前共設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俗稱「六都」。 直轄市之下設區,屬於第三等級(鄉級)行政區劃,而直轄市與區之間不設第二等級(縣級)的行政區劃;這是沿用民國19年(1930年)頒布的《市組織法》之規定,但臺北市曾管轄的陽明山管理局為唯一的例外。區之下設里,里之下再設有鄰。.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直轄市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直轄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遼寧省 (中華民國)

遼寧省,簡稱遼,為中華民國東北九省之一,全省範圍為今日的遼寧省大部。.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遼寧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遼寧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遼北省 (中華民國)

#重定向 遼北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遼北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遼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青岛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中華民國)

青海省,是中華民國華西地區三省之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青海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青海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西安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康省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3省之一,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為華西三省之一。 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臺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继续管轄西康省,並廢除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西康省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西康省 · 查看更多 »

西藏地方

西藏地方是中華民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設置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后,蒙古地方与西藏地方同为中华民国同以「地方」为名的特别行政区划单位,该行政区为直属中央的中国一级行政区,與省同级。 1912年12月中旬,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拉薩,重掌西藏地方政府噶廈,实际掌管西藏地方和西康省的大部地区。行政院也設置蒙藏委员会作為直接对口部会。西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續沿用此行政區劃,直至1959年西藏抗暴運動后被解散。.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西藏地方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西藏地方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高雄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貴州省 (中華民國)

貴州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六省之一。簡稱為「黔」。.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貴州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貴州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黑龍江省 (中華民國)

黑龍江省於中華民國,是東北九省之一,省會北安市。.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黑龍江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黑龍江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興安省 (中華民國)

興安省是中華民國在抗戰勝利後設的東九省的其中一省,簡稱興。该省疆域大約等於今日的呼倫貝爾市全境及興安盟部分。 国民政府宣布设立之初,该地区实际由东蒙自治政府统辖,由于国民政府拒不承认东蒙自治政府,1946年5月28日,中共撤消东蒙自治政府,建立兴安省人民政府,由东北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双重领导。后中共方面裁撤兴安省,所属地域并入新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而国民政府方面一直沿用兴安省的区划。.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興安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興安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蒙古地方

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過去的行政區劃之一,成立於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統一中國後,蒙古地方與西藏地方同為中華民國同以「地方」為名的特別行政區劃,該行政區為直屬中央的一級行政區,相當於省級,另比照省政府的蒙古地方行政機關則為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除此,行政院也於院內設置蒙藏委員會的直接對口部會。 蒙古地方區劃約有173萬平方公里。以面積言,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的第二大,僅次於新疆省,其轄下有4部2地區及116旗4牧場36佐領等次區劃。不過蒙古地方因地形關係與《中俄聲明》內禁止漢人移民等因素,其行政區域內人口並不多,劃分初期未及200萬。 徐树铮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19年10月出兵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 蒙古地方的制訂與北洋政府的外蒙古區劃相當,而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地區仍未及該地區。另外,於中華民國蒙古地方行政區劃制定同時,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突然逝世。於蘇聯、第三國際與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高度自治的外蒙古政府於1924年11月26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21年作獨立紀元,允許苏联红军駐軍。但中華民國及英、美、日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目前與中華民國蒙古地方面積幾乎相同的蒙古國已成為聯合國会员国之一,也獲得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内的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蒙古地方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蒙古地方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臺南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臺中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臺北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臺灣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行政區人口列表

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總人口共有人大多都聚集在三大都市:大臺北、臺中市、高雄市 (止)。 以下各章節分列各類行政區之人口排名。.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臺灣行政區人口列表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臺灣行政區人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行政區面積表

中華民國目前實際管轄的地區陸地總面積達36,197.0520平方公里,是排名全球第137的國家。以下是各直轄市、縣、市根據總面積的排名表。.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臺灣行政區面積表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臺灣行政區面積表 · 查看更多 »

雲南省 (中華民國)

雲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6省之一,其管轄範圍與大陸地區的雲南省略大。簡稱為「滇」。.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雲南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雲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陝西省 (中華民國)

陝西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陝」。.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陝西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陝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松江省 (中華民國)

松江省,為中華民國东北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東九省的其中之一,簡稱松,省會牡丹江。1945年成立,於1948年解放軍入瀋後滅亡。.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松江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松江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中華民國)

江西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贛」。.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江西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江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蘇省 (中華民國)

江蘇省,為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是原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的所在地。.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江蘇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江蘇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中華民國)

河南省,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豫」。.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河南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河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中華民國)

河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河北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河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沈阳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中華民國)

湖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湘」。.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湖南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湖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中華民國)

湖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鄂」。.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湖北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湖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特別行政區,簡稱為「瓊」,是中華民國在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全境設置的特別行政區,其管轄範圍與當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南省大致相同。.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海南特別行政區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海南特別行政區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中華民國)

浙江省,為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浙」。.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浙江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浙江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新北市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疆省 (中華民國)

新疆省,簡稱新,是中華民國法理上及中國歷史上存在的省份。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置,治迪化。長期以來由中華民國地方軍閥實質統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在1955年被新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代;而中華民國的新疆省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前後遷至台北市四維路52巷31號辦公(新疆省政府辦事處),於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1月16日裁撤,至此無該省的省政府編制。 新疆古稱西域,自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作為西域都護府第一次納入中國的版圖,隨著中原王朝的更替興衰,新疆長期被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交替統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清高宗重新完成了對西域地區的征服。光緒十年(1884年),左宗棠驅逐了入侵的阿古柏軍隊,奏請設立「新疆省」,取「故土新歸」之意。.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新疆省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新疆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之间的比较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有66个关系,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有30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8,杰卡德指数为15.63% = 58 / (66 + 305)。

参考

本文介绍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