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華民國和福爾摩沙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華民國和福爾摩沙人之间的区别

中華民國 vs. 福爾摩沙人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福爾摩沙人( 或),有時被寫作福爾摩莎人,福爾摩沙是歐美世界較早期時對臺灣島的稱呼,故稱住在此島的住民為福爾摩沙人(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國之涉臺文書記錄尤指臺灣原住民或專指特定地區之臺灣原住民,如西拉雅族人等),意即福爾摩沙/福爾摩莎(美麗)島上的居民,源自西方稱臺灣的拉丁文及葡萄牙文慣用詞「」。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名遠早於臺灣,而歐美國家曾長期普遍使用福爾摩沙之稱呼至二十世紀下半葉。「福爾摩沙人」此語後則泛指出身臺灣者,以區隔外來之中國人。近年來則可與廣義的臺灣人通用(含外國移居而來的臺灣新住民),因而也有臺灣人以本詞作為自稱。.

之间中華民國和福爾摩沙人相似

中華民國和福爾摩沙人有(在联盟百科)22共同点: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台灣獨立運動台灣民族主義屏東縣中國人平埔族二二八事件張炎憲纽约时报美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联合国荷兰馬祖列島自由時報臺灣臺灣原住民臺灣外省人臺灣主體性臺灣人臺灣新住民金門縣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FAPA)是一個促進國際關注台灣議題、推动台湾独立的组织,1982年由蔡同榮、彭明敏、王桂榮、陳唐山等人在美国洛杉矶合創成立,首任会长為蔡同荣,現任會長為陳正義律師。總會設於華盛頓特區,在全美各地另有43個分會,會員約2000人。 2002年1月,總統陳水扁在出席FAPA20週年慶時主動宣佈在中華民國護照加注「TAIWAN」字樣。2007年3月4日,陳水扁在出席FAPA25週年慶時提出「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台灣沒有左右路線,只有統獨的問題」的「四要一沒有」。.

中華民國和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中華民國和台灣獨立運動 · 台灣獨立運動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民族主義(Taiwanese Nationalism),或稱台灣國族主義,是一種存在於台灣的民族主義。此主義涉及了台灣人在各種層面的複雜思想體系。其宗旨在於建立一個由台灣人彼此認同且內聚的台灣國族,以台灣人自身的自主意識為思想的中心點,進而追求民族的最大利益並且擺脫來自任何境外國家及民族的直接束縛及影響。與建立在種族主義之上的族群民族主義(種族民族主義)不同的是,台灣民族主義是建構在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傳統之上的公民民族主義,僅僅強調台灣人應認同台灣這個國家,並無關乎血緣、祖先及文化及種族或族群層面的認同。本主義內涵的民族並非特指和獨尊特定的台灣族群,而是指任何認同台灣價值的台灣公民。因此,台灣民族主義係由原住民、閩南裔、客家裔、戰後移民裔及新住民等所有族群所共同擁有的。.

中華民國和台灣民族主義 · 台灣民族主義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中華民國和屏東縣 · 屏東縣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

中國人具有多重含意:以「地理」概念界定是指出生或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以「國籍」概念界定是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以「国族」概念来界定是指属于中华民族的人。孙中山:三民主義。 「中國」一詞,在過去是指「中央之國」的意思,有職掌中心等多重複合含義,因此過去中國王朝都會稱自己國家為「中國」,治下子民亦有稱自己為「中國人」《隋書/ 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自清朝中葉起自稱中國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至晚清制定國籍法,以現代國籍法定義中國人。晚清時期產生「中華民族」的概念,涵蓋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而中華民國也是以「中華民族」的概念而命名的。如孫文于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說明仿西方民族國家,把多民族擬成一個民族國家。梁啟超提出中國民族主義,主張由各民族融合成單一中華民族,以中國作為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成為中國人。。另有,章太炎提出,是漢民族主義的一部份,希望由漢族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稱中國。 因而現今在國際認定上,「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族」並不相等於「中國人」,因其是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也包含散居其他國家國籍的華人。.

中國人和中華民國 · 中國人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中華民國和平埔族 · 平埔族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中華民國和二二八事件 · 二二八事件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張炎憲

張炎憲(),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著名台灣史學者,2000年到2008年間任國史館館長,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台灣歷史學會會長等職,2013年6月7日接任台灣社社長,於該職任內因心肌梗塞病逝。.

中華民國和張炎憲 · 張炎憲和福爾摩沙人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中華民國和纽约时报 · 福爾摩沙人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中華民國和美國 · 福爾摩沙人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或譯道格拉斯·麦克亞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總司令,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华人常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簡稱“麦帅”。1930年代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同盟國軍隊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都获得过荣誉勋章的父子。.

中華民國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福爾摩沙人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中華民國和联合国 · 福爾摩沙人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中華民國和荷兰 · 福爾摩沙人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中華民國和馬祖列島 · 福爾摩沙人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和自由時報 · 福爾摩沙人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中華民國和臺灣 ·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中華民國和臺灣原住民 ·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臺灣外省人

臺灣的外省人族群,是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1980年代末期海峽兩岸重啟交流期間,從臺灣以外之中國大陸各省移民至臺灣的人士及其後裔。尤其以1949年後因國共戰爭使得大陸地區為中國共產黨佔領,此時隨中華民國政府遷進臺灣的移民潮為最大的一波。「外省」一詞為相對概念,對應詞為「本省人」,係指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結束以前就已定居台灣的人。此外日治時期來台者的地位介於本省人跟外省人之間。 臺灣外省人是一個複雜的群體,其中同為福建廣東等地區的閩南人、客家人,便因為移民時期不同,在外省族群遍也存在。也有部分並非漢族,如蒙古族、滿族、回族等中華民國法定境內的少數民族。而1980年代末期兩岸重啟交流後移民來臺的中國大陸公民,因實為不同政府所轄,則不再被稱呼外省人,轉而稱之為「大陸人」。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觀點而言,居住在台灣的外省人與本省人皆視為「臺灣居民」,並不承認中華民國官方登記的任何「省籍」,來往大陸地區須按規定辦理暫住登記。.

中華民國和臺灣外省人 ·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外省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主體性

臺灣主體性、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的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並在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後成為主流思想之一。這個論述的支持者,希望透過認同以臺灣為中心的思考、多元文化思想及台湾民族主义的力量,突破中国中心主义、中华民族主义或大汉族主义,來建立臺灣自身的獨立國家、民主制度、與文化認同。 推動台灣獨立、反威權、反殖民、反中等相關概念經常形成集合,但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因為臺灣南島語群民族史、歐洲遺產、中國傳統、日治台灣等都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

中華民國和臺灣主體性 ·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主體性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

臺灣人是由多數族群所構成,包含原居台灣的台湾原住民族,後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1990年代後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族群,其中漢族閩南裔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本指涉為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直至解嚴之後,臺灣主體意識逐漸高漲,則逐漸以臺灣人自稱。.

中華民國和臺灣人 ·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新住民

臺灣新住民(Taiwanese new immigrants)是中華民國政府對1990年代後經過跨國通婚或其它原因取得中華民國國籍者的稱呼。目前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顯示,已經取得本國國籍及身分證的人口超過65萬人,佔臺灣人口的3%以上,在數年前即已超越臺灣原住民的人口56萬人(2018年,約2.4%),成為台灣第二大族群。 2018年初,臺灣「藍領」(又稱外籍勞工)與「白領」(又稱外國專業人員)合計已近71萬(均不含中國籍)。 其中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港澳地區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東協國家。目前臺灣已有新住民擔任公職,包括立法委員(國會議員)林麗蟬(柬埔寨華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胡清嫻(在臺越南人)等。.

中華民國和臺灣新住民 ·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新住民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中華民國和金門縣 · 福爾摩沙人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華民國和福爾摩沙人之间的比较

中華民國有1109个关系,而福爾摩沙人有5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2,杰卡德指数为1.88% = 22 / (1109 + 59)。

参考

本文介绍中華民國和福爾摩沙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