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曾根康弘和麻生太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曾根康弘和麻生太郎之间的区别

中曾根康弘 vs. 麻生太郎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治家。生於群馬縣高崎市,1941年(昭和16年)他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院,政治科學系。第71-73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作為軍官在大日本帝國海軍服役,曾駐防於臺灣的左營。 1946年中曾根康弘作為眾議院議員進入日本國會,1952年他指責昭和天皇應為日本戰敗負責導致了一場轟動。中曾根康弘在日本自由民主黨中逐步上升,領導黨內一個中等派系——中曾根派。1959年他在岸信介內閣中任科學技術廳長官,1967年任運輸大臣,1970年任防衛廳長官,1972年任通產大臣,1981年任行政管理廳長官。. 麻生太郎(,),日本政治家、實業家。第92任內閣總理大臣。第96任安倍內閣副總理兼財務大臣和金融擔當大臣。12次當選眾議院議員。 麻生太郎出身名流,母系祖辈中高官辈出,父系则是著名财阀,并与皇室联姻。從政前,麻生任家族事業株式會社麻生的社長,成功引导企业转型。1979年步入政坛,在家乡福冈首次当选众议员,并逐漸成长為自由民主黨內的實力人物,歷任經濟企畫廳長官、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總務大臣、外務大臣、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自民黨幹事長等黨政要職,旗下有党内派阀之一为公会(麻生俱乐部)。2008年出任第23代自民黨總裁暨第92代內閣總理大臣,不過任內未能扭轉自民黨的弱势局面,在2009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大敗於在野的民主黨,自民党自1993-1994年之后再度失去執政地位。 2012年12月,自民黨重奪執政權,麻生太郎作为首相安倍的重要盟友,在第2次安倍內閣中出任副總理、財務大臣及金融擔當大臣,是繼宮澤喜一及橋本龍太郎後又一位前首相入閣者。同時亦为幣原喜重郎後另一位先任首相後任副首相的人。.

之间中曾根康弘和麻生太郎相似

中曾根康弘和麻生太郎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小泉纯一郎第二次世界大战铃木善幸自由民主党 (日本)日本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政治家

小泉纯一郎

小泉纯一郎(,)是一名日本政治家,第87-8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是日本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位時間第四長的首相,也是自1987年中曾根康弘後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在很多日本人看來,曾任日本自由民主党總裁的小泉純一郎是一位改革派代表:他曾不顧黨內反對,強力推動郵政私有化改革,為此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賭注。在2005年大選中,小泉帶領多年士氣不振的自民黨獲得大勝,其政治生涯也達到巔峰。 小泉純一郎積極與美國政府達成戰略夥伴關係,使日美關係在其首相任期內得到改善和加強。此外,小泉還積極支持派遣日本自衛隊前往伊拉克,這也是日本在二戰後首次的境外軍事行動。與此相對,小泉對中國和韓國的外交未取得重大成果,在靖國神社爭議、北方四岛領土糾紛等問題上糾纏不清。 小泉純一郎為1972年來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也是日本戰後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首相,直到2006年卸任之後都擁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但2008年,與小泉純一郎政見相悖的麻生太郎以絕對優勢當選第23代自民黨總裁和第92代內閣總理大臣之後,小泉純一郎宣佈退出政壇。.

中曾根康弘和小泉纯一郎 · 小泉纯一郎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中曾根康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铃木善幸

铃木善幸(),日本政治家,第70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生于岩手縣。1936年畢業於東京水產學校水產講習所(今東京海洋大學)。铃木善幸于1947年第一次当选众议员,1960年首次入阁,出任邮政大臣,此后相继担任过内阁官房长官、厚生大臣、农林水产大臣以及自民党总务会长。1980年6月,日本国会举行众参两院同时选举,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病逝,铃木作为大平派的负责人成为了首相。 铃木善幸在内政方面强调要进行不增税的财政重建。但是由于当时全球经济不景气,重建财政政策受挫。在外交方面,他认为“日美同盟关系不包含军事意义”,使日美关系出现波折,导致当时的外相伊东正义辞职。1982年10月铃木善幸宣布下台,由中曾根康弘接任首相。1990年,从政界引退。 2004年7月19日卒于东京都。 Category: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Category:日本內閣官房長官 Category:日本農林大臣 Category:日本厚生大臣 Category:日本郵政大臣 Category:第一次池田內閣閣僚 Category:第一次佐藤內閣閣僚 Category:福田赳夫內閣閣僚 Category:鈴木善幸內閣閣僚 Category: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 Category:日本自由民主黨總務會長 Category:前日本社會黨黨員 Category:日本自由黨 (1945年—1955年)黨員 Category:宏池會會長 Category:岩手縣出身人物 Category:東京海洋大學校友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7–194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9–195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2–195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3–1955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5–195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8–1960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0–196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3–1966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7–1969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9–197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72–1976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76–1979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79–1980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80–198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83–1986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86–1990.

中曾根康弘和铃木善幸 · 铃木善幸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党 (日本)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簡稱自民黨、自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日本政黨,1955年成立後長期執政,僅在1993年至1994年、2009年至2012年間短暫成為在野黨,至2012年眾議院選舉再次重新奪回取得執政黨地位至今,政治立場偏向中间偏右和保守主义。其正式黨徽以類似日本皇室徽章的十六菊紋章為底、並於紋章中央標上「自民」兩個漢字,但目前較常採用「陽光下的孩子」造型的形象標誌。.

中曾根康弘和自由民主党 (日本) · 自由民主党 (日本)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中曾根康弘和日本 · 日本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的國家行政首長,負責領導內閣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中文常稱其為日本首相,在日本則簡稱為總理大臣()、總理()、首相()等,尊稱「閣下」。現任(第98任)為自民黨籍的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中曾根康弘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中曾根康弘和政治家 · 政治家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曾根康弘和麻生太郎之间的比较

中曾根康弘有55个关系,而麻生太郎有1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3.98% = 7 / (55 + 121)。

参考

本文介绍中曾根康弘和麻生太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