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時晚報和泛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時晚報和泛藍之间的区别

中時晚報 vs. 泛藍

《中時晚報》,簡稱《中晚》,(英文:China Times Express)是一份印行於台灣的中文報紙,隸屬於中時報系,是每天下午出刊的晚報。《中時晚報》創刊於1988年3月5日,在台灣股市飆漲期間發行量曾高達40餘萬份。 1988年《中時晚報》創刊這一年,即籌辦第一屆中時晚報電影獎,此即台北電影獎的前身。1996年2月1日,《中時晚報》確立了版面橫排走文,由左至右的直欄型式,賦予編輯更大膽運用圖片美化版面的空間。1998年3月5日,《中時晚報》慶祝十周年社慶,提出發展目標「前瞻、關懷、成熟」。 但在台灣有線電視興起後,台灣廣告預算急速向有線電視偏移,嚴重影響廣告營收,外加台灣股市景氣不佳、散戶讀者大量減少、股市交易延後結束、網路新聞取得便捷、有線電視24小時新聞台林立,及最后一刻中時報系与联合报系的合併谈判失败,中時報系為了減少虧損,宣布《中時晚報》於2005年10月31日發行最後刊,翌日起停止發報。 歸納而言,《中時晚報》的停刊是以新興媒體勢力興起和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不佳等兩大因素所促成,而與聯合報系合併失敗則可說是「壓死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2006年8月17日開始,《中時晚報》改以電子報方式(更名為:《今日晚報》)在《中時電子報》的網頁上重新出現。.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之间中時晚報和泛藍相似

中時晚報和泛藍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台灣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中時晚報和台灣 · 台灣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時晚報和泛藍之间的比较

中時晚報有16个关系,而泛藍有13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68% = 1 / (16 + 131)。

参考

本文介绍中時晚報和泛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