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之间的区别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 vs.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是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所發布的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政府針對颱風侵襲臺灣地區時所發佈的警報,分為海上颱風警報與陸上颱風警報。. 颱風莫蘭蒂(Typhoon Meranti,國際編號:16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莫蘭蒂」(Meranti)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意指柳桉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質較軟,是常用的建築材料。 莫蘭蒂是201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更是21世紀西北太平洋海域第三強風暴,僅次於2013年颱風海燕和2010年颱風鮎魚。初時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均預期莫蘭蒂在臺灣以東海域轉向,然而隨後兩三日預報大幅向西調整,結果莫蘭蒂以海燕後最強颱風的姿態直撲呂宋海峽,成為又一個於中秋節前後重創臺灣、菲律賓巴丹群島、中國東南沿岸的熱帶氣旋,導致福建破200億人民幣經濟損失,打破同年較早前颱風尼伯特之紀錄,成為福建史上經濟損失最嚴重之風災。由於莫蘭蒂在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妮亞圖」取代之。.

之间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相似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熱帶氣旋颱風颱風莫蘭蒂 (2016年)颱風鮎魚 (2016年)臺灣地區陸上颱風警報海上颱風警報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熱帶氣旋 · 熱帶氣旋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 · 颱風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颱風莫蘭蒂(Typhoon Meranti,國際編號:16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莫蘭蒂」(Meranti)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意指柳桉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質較軟,是常用的建築材料。 莫蘭蒂是201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更是21世紀西北太平洋海域第三強風暴,僅次於2013年颱風海燕和2010年颱風鮎魚。初時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均預期莫蘭蒂在臺灣以東海域轉向,然而隨後兩三日預報大幅向西調整,結果莫蘭蒂以海燕後最強颱風的姿態直撲呂宋海峽,成為又一個於中秋節前後重創臺灣、菲律賓巴丹群島、中國東南沿岸的熱帶氣旋,導致福建破200億人民幣經濟損失,打破同年較早前颱風尼伯特之紀錄,成為福建史上經濟損失最嚴重之風災。由於莫蘭蒂在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妮亞圖」取代之。.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鮎魚 (2016年)

颱風鮎魚(Typhoon Megi,國際編號:16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elen,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鮎魚」(메기)一名是由南韓所提供,是一種在河流或湖泊裏常見的魚,嘴旁有長鬚,魚身大,它的出現令人聯想到快要下雨。此名稱為第3次使用,對上一次獲給予此名的2010年颱風--鮎魚曾經問鼎21世紀西北太平洋最強風暴,但3年後遭颱風海燕超越;該年鮎魚亦以頂峰強度橫掃菲律賓呂宋並造成嚴重破壞,但此名稱未被申請除名。此風暴成為繼颱風莫蘭蒂和颱風馬勒卡後,連續第3個影響關島和臺灣的熱帶氣旋,橫掃臺灣後再於中國福建省大舉破壞。.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鮎魚 (2016年) ·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鮎魚 (2016年)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臺灣地區 · 臺灣地區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陸上颱風警報

上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依據《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陸上區域所發布的一種警報。.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陸上颱風警報 · 陸上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海上颱風警報

海上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依據《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海域所發布的一種警報。.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海上颱風警報 · 海上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之间的比较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有28个关系,而颱風莫蘭蒂 (2016年)有1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4.15% = 8 / (28 + 165)。

参考

本文介绍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