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國時報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國時報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之间的区别

中國時報 vs.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又稱黃國昌事件,發生於2012年7月,為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所連帶引發的事件。旺中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中天電視台》及《時報周刊》,自2012年7月26日起,以大篇幅報導7月25日當天約有百來位學生到NCC抗議購併案,現場有白衣女子發錢給參與學生之「走路工」情事,質疑與當天號召發動到NCC抗議的中央研究院法律學者黃國昌有關,要求他提出說明。黃國昌回應「毫無所悉」,但未被旺中集團所屬的媒體接受,連續數日以報導質疑黃國昌。隨後引發相關學者反彈,認為旺中集團在缺乏證據狀況下,以影射性報導攻擊反旺中學者。 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在臉書上轉載網路圖片,指控《時報周刊》副總編輯林朝鑫涉嫌此事件,認為該「走路工」事件為旺中集團自導自演。中天電視台於新聞中公布他為該網路圖片於Facebook臉書上的轉載與散布者,並公布他臉書個資,及曾為民進黨籍議員助選的歷史。旺中與時報週刊副總編輯林朝鑫認為名譽受損,表明若查為惡意將進行訴訟。王丹、王小棣等文化界人士,與多個學校社團,皆聲援陳為廷。 壹傳媒所屬媒體,刊出數篇報導,認為林朝鑫與此事有關,影射旺中集團自導自演。旺中集團於8月29日發聲明,對黃國昌造成困擾提出道歉,聲明指出黃國昌與此事件無關,所屬媒體曾強烈質疑,但未製造假新聞,並對壹傳媒以惡意報導抹黑、指旺中集團「自導自演」走路工事件,表達嚴正抗議。壹傳媒也提出聲明,認為此事件是由媒體遭壟斷引起。 要黃國昌對莫須有的走路工罪名交代、任意資遣資深編輯蔡其達、改寫第一線記者稿件等事爆發中時高層出走潮,引發台灣對於新聞媒體壟斷、與新聞自由的討論,也提出對鄉民與網路言論正當性的討論。隨後引發700名學生參與「我是學生,我反旺中」抗議活動,與隨後近萬名自發性公民參與的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抗議學生組成反媒體巨獸壟斷聯盟,推動反媒體壟斷運動。.

之间中國時報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相似

中國時報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中天電視國立臺灣大學王健壯黃國昌蘋果日報 (台灣)董事長蔡衍明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批踢踢時報周刊

中天電視

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天;CTI Television Inc.)是台灣一家衛星電視台,隸屬於旺中集團,旗下有中天新聞台、中天綜合台、中天娛樂台三個台灣境內頻道及中天亞洲台、中天北美台兩個境外頻道。總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時報廣場大樓。.

中國時報和中天電視 · 中天電視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 查看更多 »

王健壯

王健壯(),生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著名記者、作家、新聞編輯、政治評論者,擅長新聞評論寫作。曾任《新新聞》社長,《中國時報》記者、【人間副刊】主編、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風傳媒發行人,《上報》董事長。.

中國時報和王健壯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王健壯 · 查看更多 »

黃國昌

黃國昌(),新北市汐止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曾任律師、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法學教授等職。現任時代力量黨主席。第九任立法委員(新北市第十二選區),在立法院被分至財政委員會。長期關心並參與學運、社運,長期投身司法改革。曾任澄社社長(2010-2012年),公民組合發起人之一,佔領國會事件後,發起新組織島國前進。 2016年1月16日,黃國昌當選第九屆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汐止、北海岸、東北角:汐止、金山、萬里、瑞芳、平溪、雙溪、貢寮)立法委員。 2016年3月15日,黃國昌連任當選時代力量第2屆黨主席。.

中國時報和黃國昌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黃國昌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中國時報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董事長

董事長(Chairman of the Board,簡稱: Chairman,日韓稱會長),或譯董事會主席、董事局主席,公司三長之一(另二為執行長、財務長),指的是一家公司的最高領導者,統領董事會。董事長也是董事之一,由董事會選出,其代表董事會領導公司的方向與策略。.

中國時報和董事長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董事長 · 查看更多 »

蔡衍明

蔡衍明,生於台灣台北市,居住在臺灣臺北市大稻埕,商人,日新國小,建成國中,板橋高中肄業,目前為旺旺集團董事長。是旺旺集團創辦人,中國時報集團最大股東,亦是香港亞洲電視第三大股東,臺灣中天电视的经营者,蔡衍明接手中時集團一年後,改名為旺旺中時集團,旗下拥有的媒体横跨臺港两地。美國《富比世》雜誌五月廿三日發布二○一二年台灣四十大富豪排行榜,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以八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千四百億元)淨資產,首度登上台灣首富寶座。蔡衍明篤信臺灣民間信仰,每逢春節時會邀請旗下員工共赴臺北行天宮、艋舺龍山寺與石門十八王公廟參拜。.

中國時報和蔡衍明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蔡衍明 · 查看更多 »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簡稱旺旺中時集團,是台灣一個橫跨多項產業領域的企業集團,其母集團為經營食品產銷的旺旺集團。在完成中國時報集團的併購後,旺旺集團正式進入媒體經營領域,其經營口號為「唱旺台灣、旺兩岸」與「真道理性、真愛台灣」,意欲打造全球華人世界的最大娛樂平台。現任董事長蔡衍明、副董事長胡志強、總裁蔡紹中、電子媒體資深副總裁馬詠睿、新聞事業副總裁邱佳瑜。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於2009年成立。2008年11月3日,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買下中國時報集團(簡稱「中時集團」)及其旗下被稱作「三中」的媒體事業,包含中國電視公司、中國時報及中天電視。自完成併購起,其產業從食品產銷橫跨到媒體經營,此次併購情事被稱為「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 2011年,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欲出資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中嘉網路」,但鑒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迴避審查、學者擔心此宗併購壟斷言論自由等因素,造成併購行為遲遲無法進行,除各領域學者、公民團體的抗議外,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亦曾集中其媒體資源反制NCC的反壟斷行為,此稱「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中國時報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 查看更多 »

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簡稱旺中案)為台灣一個媒體併購案,起因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自2011年起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出併購國內主要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一的中嘉網路。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在併購前已擁有中時、中視、中天電視等媒體, 購併中嘉網路後掌握12個頻道和11個有線電視系統,部分人士、學者、團體與媒體認為,屆時旺中將可能掌握決定民眾收看的有線電視內容之權力,質疑可能造成媒體集中化與新聞壟斷。除此之外,並以其集團總經理蔡衍明於中國經商,跟中國官方互動密切,認為此案將可能會讓中國政府控制台灣媒體,危害台灣言論自由與民主。 旺中集團則認為此事是單純商業行為,認為台灣人民仍然保有自由收視的權利,否認將會因此造成新聞壟斷。並主張旺旺集團並無中資,也不會因為中國壓力而影響台灣新聞自由。 本案引起學界、朝野黨派、及社會大眾之關注與相互爭議,從2011年9月開始審查後,歷經多次抗議與公聽會。NCC於2012年7月25日審議後宣佈有條件通過,除旺中寬頻提出經營中嘉之25項承諾外,另包括NCC要求履行之3項附停止條件,NCC則表示併購案在旺中落實NCC條件前不生效力。 2013年2月20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認定旺旺中時集團併購中嘉案的三項停止條件尚未成就,故不予通過。.

中國時報和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 查看更多 »

批踢踢

批踢踢實業坊,簡稱批踢踢、PTT,是一個臺灣電子佈告欄(BBS),採用Telnet BBS技術運作,建立在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之上,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提供線上言論空間。目前由國立臺灣大學電子佈告欄系統研究社管理,大部份的系統源代码由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学生與校友進行維護,並且邀請法律專業人士擔任法律顧問。它有兩個分站,分別為批踢踢兔與批踢踢參。目前在批踢踢實業坊與批踢踢兔註冊總人數約150萬人,尖峰時段兩站超過15萬名使用者同時上線,擁有超過2萬個不同主題的看板,每日超過2萬篇新文章及50萬則推文被發表,是台灣使用人次最多的網路論壇之一。.

中國時報和批踢踢 · 批踢踢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 查看更多 »

時報周刊

《時報周刊》(China Times Weekly),簡稱「時周」、「CTW」,創刊於1978年3月5日,為台灣首創之大八開型綜合性雜誌,月刊型態發行時期名為《時報雜誌》,1986年至1988年名為《時報新聞周刊》,1988年改名《時報周刊》至今。不論是外觀形式(1997年10月2日改為大八開銅版紙、一刊二本,2007年3月2日從大八開改為菊八開、仍維持一刊二本)、報導方法、取材方向、新聞處理手法等,都是業界的先驅者。2000年代起,《時報周刊》一刊二本,一本提供讀者政治內幕、財經消費、科技新知、旅遊美食;另一本提供影劇動態、流行時尚、生活休閒等最新情報。 《時報周刊》的發行公司「時報周刊股份有限公司」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關係企業,所發行的雜誌為《時報周刊》,下屬出版公司為時周文化(已於2013年中結束營運)。作為一個綜合性期刊與叢書出版機構,《時報周刊》以讀者為導向,以大中華出版市場為目標,致力於提供全方位流行情報與趨勢的引領,以獨家報導精神,帶領讀者挖掘新聞背後的秘辛,並積極拓展大中華出版市場的合作領域。 自第1925期(2015年1月9日出刊)起,《時報周刊》標誌由綜藝體風格改為第一代書法風格字體再行設計的款式。2016年,《時報周刊》標誌再次改版。.

中國時報和時報周刊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和時報周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國時報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之间的比较

中國時報有115个关系,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有7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5.73% = 11 / (115 + 77)。

参考

本文介绍中國時報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