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国抗日战争

指数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813 关系: 劍橋大學出版社劉維開劉鳳翰劉湘埃及原子弹偽軍华南游击队华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华人华北地区华北方面军华盛顿会议十二月事变十月革命卫立煌千島群島南宁市南岳忠烈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南京市南侨机工南次郎南沙群岛南满铁路南昌市南浔铁路台儿庄区台兒莊戰役台灣台灣島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問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史達林叶剑英叶挺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向井敏明向哲濬吉鸿昌吉林教育出版社吉星文塔城市大同市大将大东亚战争...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大亚湾大使大後方大刀進行曲大公报大元帅大纪元时报大隈重信大连市大東亞共榮圈大東亞會議大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海军天下文化太原市太原保卫战太平洋太平洋战争太仓市太行山太行山上外務大臣 (日本)外蒙古外蒙古独立委員長娘子关孫立人孫連仲孫殿英宜昌安南保護國安德馨安內攘外宋子文宋哲元宋美齡宛平城察南自治政府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寺内寿一富兰克林·D·罗斯福山东半岛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山下奉文山西省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山西残留日本军队崑山縣川军巢鴨監獄上海市上海派遣軍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中华书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印公路中南半島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研究院中央蘇區中央通訊社中山堂 (臺北市)中國1930年代中國娃娃 (攝影作品)中國一定強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中國抗日戰爭參戰部隊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疆域史中国西南地区中国驻屯军中国远征军中国航空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役列表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中国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物中国派遣军中国本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0年-1945年)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7–1940)中華民國陸軍司令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政府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村事件中校中日和约中日关系中日聯合聲明中日民四条约临县常德细菌战主權东交民巷东京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东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东条英机东江纵队七七事变七二一方針世界知识出版社万宝山乡万宝山事件万家岭万家岭战役三區革命三区革命三國干涉還遼三光政策三立電視三民書局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河山一寸血一·二八事變一二·九运动一般命令第一號九七式轟炸機九一八事變九江市习近平平型关平型关战役平江惨案平津作战平方千米广州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乌兹别克族乌鲁木齐市义和团运动义勇军进行曲亞太地區于學忠庐山京广铁路京包铁路京沪铁路人民网二十一条二台云南省库页岛五三慘案廊坊市仁安羌廣島市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廣西省 (中華民國)以空間換時間以華制華廬山聲明延庆县廖耀湘伊宁市伊宁事变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斯兰教张学良张家口市张德江张闻天张重华张自忠强渡怒江战役張玉法張發奎張治中張海鵬 (軍事將領)开封市开罗开罗宣言彭德怀彭涛何柱國 (軍事將領)何成濬何應欽徐州师范大学徐永昌徐汝誠德城区德州市德國馬克德国德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保定市忻口会战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土肥原贤二圣战在太行山上化学武器圖瓦人民共和國北平市北京市北京专约北京出版社北京青年报北圻北洋政府國家元首國共內戰國共關係國立國會圖書館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國民政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空權嘉定区喜峰口喜马拉雅山脉周佛海周恩来和平建国军傅作义傀儡政權哈利·S·杜鲁门哈萨克斯坦唐努乌梁海唐生智冯玉祥冲天 (纪录片)冷战冈村宁次内蒙古自治区军国主义冀察戰區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凡尔赛条约凌源市商务印书馆商震入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八一三事变八國聯軍八百壮士 (1975年电影)八路军八月風暴兰州市共产主义共青团中央关向应关中 (消歧义)关东军关税剿共勇士們 (電視劇)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国防最高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0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四川省皖南事变皇帝皇国史观石友三石家庄市石美瑜王寵惠王世杰 (中華民國)王以哲王仲廉王克敏王靖國王重陽王耀武珍珠港珍珠港事件琉球群岛琉球独立运动福州市福建福建省政府租借法案租界秦德純秦土协定秦汾秦淮河程潛穆罕默德第106師團第10軍 (日本陸軍)第10方面軍第18师团第5师团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长沙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第二次国共内战第二次长沙战役第四次长沙会战笕桥中央航校旧址米脂县精河县納粹德國紀錄片綏遠省 (中華民國)維希法國緬甸戰役總司令约瑟夫·史迪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纬度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终战诏书缅甸美國美國統治琉球時期美國聯邦政府美國陸軍航空兵團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元美国中立法美国国务卿美国国务院美国总统美軍顧問團 (中華民國)真主統一戰線瑞士瑞士政治瑞典瑞金市生活书店田代皖一郎甲午战争甲级战犯熊斌畑俊六牡丹社事件特命全權公使牺牲救国同盟会独山盛世才登陸艇白宮白崇禧百人斬百团大战随枣会战花园口决堤事件芷江受降芷江侗族自治县韓復榘韓德勤遠流出版公司聯合報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聯經出版聯隊 (軍事航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联合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荷屬東印度華北五省自治萧劲光靖国神社青岛市青海省衡阳保卫战衡阳抗战纪念城顧祝同项英行政院行政院院長血幅血战台儿庄袁世凯袁殊额敏县飛行員飛虎隊西安市西安事变西尾寿造西沙群岛親王馬尾馬來聯邦香港香月清司駐日盟軍總司令解放区解放日报马家军马尼拉马关条约马鸿宾马步芳驻蒙军驼峰航线骑兵諾門罕戰役高志航高黎贡山警察魯蘇戰區谢晋元谷寿夫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豫湘桂会战費正清贵州省越南鸦片鹽稅鹿钟麟黎東方黎明文化軍人節軍政部黑龙会黄郛黄河大合唱齐燮元轰炸机轴心国龐炳勛辽东半岛辛亥革命龙口市龙云龙陵县连云港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近衛聲明近衛文麿胡錦濤胡锦涛郭寄嶠郭汝瑰胶州湾租借地舊金山和約興安軍阎锡山防卫厅防毒面具阿南惟幾阿合买提江·哈斯木阿奇木伯克·霍加阿山道阿克苏市阿勒泰市阿爾泰區域阿道夫·希特勒阿萨姆邦蘇聯蘇日中立條約蘇日邊界衝突赣州战役赤灣港與媽灣港赵登禹薩爾溫江薄一波薛岳闲院宫载仁亲王闸北区董升堂葫芦岛日侨大遣返蒋梦麟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蔡廷锴蔡公时蔣中正蔣光鼐蔣緯國蔣總統秘錄蔣永敬鄭孝胥鄂西会战膠濟鐵路野田毅重庆大轰炸重庆市重光葵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臧式毅自虐史觀臺北臺灣光復臺灣義勇隊臺灣銀行臺灣清治時期臺海現狀金山卫镇金沙江長谷川清长城长崎市长征长江长沙市长春市腾冲县酒井隆艷電艾力汗·吐烈艾哲遜苏州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苏联部长会议苏联航空志愿队苏日战争英屬緬甸英國政府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英国首相英烈千秋英镑雁门关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体系通州区 (北京市)老河口市虬江路陳布雷陳儀陳公博陳納德陳銘樞陳誠陳永發陈毅陕甘宁边区抚顺战犯管理所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抗日神剧抗日戰爭 (消歧義)抗日戰爭第十一戰區抗日戰爭第十戰區抗日戰爭第九戰區抗日战争人物列表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抗日战争第二战区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抗日战争第八战区抗日战争第六战区抗日战争第四战区抗日战争战区抗敵歌柳州市柳林柳条湖事件枣宜会战林蔚林森李士群李守信李宗仁李品仙李鐵軍李濟深李服膺李新杨虎城杭州市杭州湾東南亞武裝抗日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東清鐵路松井石根松冈洋右松花江上板垣征四郎杜希德杜德孚杜聿明杜魯門杉山元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格魯桐油桂柳戰役桂林市梁鴻志梅津美治郎横断山脉欽州灣戰鬥武器武部六藏武藤信義武汉会战死刑殷汝耕段祺瑞毛泽东毛澤東民族主義江西剿共戰爭江西省江蘇省政府江苏人民出版社汤玉麟汪精卫汪精卫政权汪精衛政權汕头市汉口汉奸沧州市河南省河北省河西走廊沈阳市波多野澄雄波茨坦公告泾县法屬印度支那法幣法国洛川会议洛阳市淞沪会战温斯顿·丘吉尔游击战清华大学清朝清朝政府湯恩伯湘西会战湘桂铁路湖南省湖南省政府溥仪满洲地区满洲国滿洲國國務院滿洲國軍滇系軍閥滇缅公路滇西缅北战役滇湎路战役漢族潮安潮汕戰鬥 (抗日戰爭)澎湖群島澜沧江服部卓四郎朝香宮鳩彥王朝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日新聞本庄繁朱德朱紹良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朱毛會師朱怀冰机枪成吉思汗戴安澜戴笠戴戟战争战争列表战略我的团长我的团明報明報月刊昭和天皇昔阳县昆仑关昆仑关战役浏河镇海南岛海外華人浙赣铁路浙赣战役新华日报新京新四军新疆新華書店新桂系方先觉方振武无线电无条件投降日俄战争日僑日军战争罪行日籍解放军日本军日本投降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日本本土日本政府发展援助日本政府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旧金山和会旗正飄飄旅顺口区支隊支那意大利意識形態慰安妇承德拜城县曹达诺夫·扎义尔曼德勒总督怒江怀来县晉系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20世纪731部队 扩展索引 (763 更多) »

劍橋大學出版社

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隸屬於英國劍橋大學,成立於1534年,是世界上僅次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第二大大學出版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劍橋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劉維開

劉維開,生于1955年,籍貫山西省盂縣,台灣歷史學家,師從蔣永敬、李雲漢,專長民國政治、軍事、制度史,為台灣中华民國史研究權威之一,以熟稔檔案、精於史料考辨而著稱,是最早閱讀和利用《蔣介石日記》進行研究的學者。現任国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劉維開 · 查看更多 »

劉鳳翰

劉鳳翰,直隸省天津府天津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緒甲午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0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劉鳳翰 · 查看更多 »

劉湘

劉湘(),又名元勋,法号玉宪,汉族,生於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鎮。四川大邑人,字甫澄。中華民國军事将领,川军领导人之一。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死後獲追贈陆军一级上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劉湘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原子弹

原子弹又称裂变弹(Atomic bomb),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组织。第一个裂变(原子弹)试爆释放出的能量为约20,000吨TNT(见三位一体核试爆)的相同的当量。第一个热核(氢弹)试爆释放相同的能量为10,000,000吨TNT的当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原子弹 · 查看更多 »

偽軍

偽軍指由被占领国国民组成的与侵略国合作的军队。如果侵略成功,被佔領领土成了侵略國的一部分,这个帶貶義的称呼就不再成立。反击侵略成功后,原偽軍士兵多会受到廣泛的指責。 现代汉语语境中则指中日戰爭時期,由佔領區人民組成的協助侵华日军進行軍事活動的部队。不同時期各地的偽軍名號各不相同,較爲著名的有“皇協軍”、“保安隊”、“警備隊”等稱呼。由於偽軍大多參與了對国军以及八路军的戰爭,战后國民政府对伪军进行了清算,而中共则把伪军与“顽军”(國府强硬反共的部隊)合称“伪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偽軍 · 查看更多 »

华南游击队

华南游击队,是对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的游击队的统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华南游击队 · 查看更多 »

华南方面军

華南方面軍(南支那方面軍)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方面軍。昭和15年(1940年)2月9日編制成軍,編入中国派遣軍作戰序列,同年6月22日廣九作戰之後,自7月23日起成為大本營直轄軍,9月5日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翌年昭和16年(1941年)3月3日進行雷州半島方面作戰,4月19日進行福州作戰,同年6月28日廢軍。司令部轄有防疫給水部,廣州第8604部隊又稱呼為波第8604部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华南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华中方面军

華中方面軍(中支那方面軍),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一支军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华中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华人

華人(Ethnic Chinese),是對原居於東亞中國地區族裔群體及其後代的泛稱,其概念源自於華夏、中華或中華民族。華人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並非一個有嚴格定義的學術名稱,類似於華人名称还包括唐人、中國人等稱呼,這些名稱隨著政治與歷史變遷,其內涵也隨之改變。在化約主義及種族主義的影响下,時常產生混淆不清,難以清楚定義的情況。也由於中國民族主義將中國視為是一個由中華民族構成的民族國家,主張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因此在「中華民族」概念出現後,華人並不特定指具有漢族血统的後裔,一些中國大陸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等在中國以外地區也被稱或自稱為華人,但「華人」的概念一般不以政治或行政區劃甚至國籍做劃分,例如香港人、澳門人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華裔也被稱為華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华人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华北方面军

华北方面军,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一支军队,前身为中国驻屯军,日军称之为北支那方面军。部队通称号:甲。与关东军等并列。 1937年8月31日,日军大本营撤销中国驻屯军番号,编成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辖第1军和第2军,直辖第5师团(坂垣征四郎)、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第11旅团(铃木重康)、临时航空兵团。 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6、第14、第20师团;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4、第16、第108师团。 该方面军的作战地域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以及绥远、察哈尔、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华北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 (英: Washington Naval Conference),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会议。中国政府时值颜惠庆内阁,派出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三人为全权代表,余日章、蒋梦麟为国民代表,朱佛定为秘书,共130多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出席。原计划还有广州政府外交次长伍朝枢为代表,但是孙中山不承认北京政府,要求自派不遂,伍朝枢未赴。 华盛顿会议的议程主要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题。为此组成两个委员会:“限制军备委员会”由英、美、日、法、意五个海军大国参加;“太平洋及远东问题委员会”则有九国代表参加,两个委员会分别进行讨论。该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三个重要条约:四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这三个公约统称“华盛顿条约”。.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华盛顿会议 · 查看更多 »

十二月事变

#重定向 晋西事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十二月事变 · 查看更多 »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十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又字辉珊,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安徽合肥(今肥东)人。妻韩权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卫立煌 · 查看更多 »

千島群島

千島群島,又称千島列島()或庫里爾列島(Kuril'skie ostrova;),是位於俄罗斯堪察加半島西南與日本北海道島东北之間的一组火山群岛,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目前行政區劃屬俄羅斯薩哈林州實際控制,分别设置北库里尔斯克、库里尔斯克和南库里尔斯克三个县以管辖之。全長1300公里,由56個島嶼以及许多小岩礁組成,其中包括大千岛群岛和小千岛群岛。所有岛屿面积为10,503.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11月,总人口为19,434人。 现今整个千島群島由俄羅斯實際控制。但日本宣称对包括择捉岛(伊图鲁普岛)、国后岛(库纳希尔岛)、色丹岛(希科坦岛)和齿舞群岛(哈伯迈群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拥有主权,即日本所谓“北方四岛争议”。此争议至今仍然存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千島群島 · 查看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炉峰下,是1942年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其建筑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目前大陆唯一一处纪念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6年,南岳忠烈祠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入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岳忠烈祠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间为每年12月13日,是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设立的国家公祭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杀(日中歴史共同研究報告書)是侵华日军在大日本帝国侵华战争全面升级的初期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后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6周以上,直到1938年2月才开始有所收敛。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在大屠杀第一个月内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945年日本投降后,1947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认为南京大屠杀中有超过20万的中国人被日军杀害。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几种,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區引起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侨机工

南侨机工(又称南洋机工、南洋華僑年輕司機和汽車修理技工或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是指抗日战争期间,从东南亚(俗称“南洋”)回中華民國参加运输工作的爱国华侨。1939年至1942年间,约有3,200多名主要为华侨的汽车驾驶员和技术工人参加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补充了中国境內紧缺的卡车司机,为保障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线做出了贡献。其中,有千餘名机工牺牲。据统计,滇缅公路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运输车量是由南侨机工驾驶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侨机工 · 查看更多 »

南次郎

南次郎(),生于日本大分县一个没落的武士家庭,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大将,二战甲级战犯。战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病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次郎 · 查看更多 »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亦称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是南海中南海诸岛的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上位于北纬3度40分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82万平方海里,由230多个岛、洲、礁、沙和滩组成,露出水面的約占总数的1/5,目前已定名的約192个,總陸地面積约11平方公里。 南沙群島也是爭議最多的島嶼群,多達七個國家聲稱各自拥有島礁主权并且互相對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沙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满铁路

南满铁路是中國東北的一條鐵路的旧称。原属于1897年至1903年由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1897年8月与中东铁路干线同时动工,自旅顺向北、自哈尔滨向南同时铺设,1902年12月完工,1903年7月通车。属于宽轨铁路(1524mm)。 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支线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改为與日本國內相同的窄轨轨距(1067mm)。當時所使用的機車有部分於改建為标准轨距後被賣至台灣,供當時興建中之縱貫線鐵路使用(當時被編為80號型,戰後改稱為CK80型)。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为管理南满铁路,日本于1906年11月26日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总部设在东京。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立後,將战時所修改的窄轨轨距再更改為标准轨距。該公司后又获得了安奉铁路(安东至奉天)、抚顺铁路(奉天至抚顺)、牛庄铁路(大石桥至营口)的路权,其铁路從奉天再向東延,直達中朝边境的安东,与朝鲜半岛的铁路系统连接起來。 南满铁路更改为标准轨距后,进行了一系列提速改造,1907年至1934年全线建成复线。1934年,牵引亚细亚号列车的太平洋7型蒸汽机车在南满铁路运行测试中达到了130km/h的最高时速。 抗日战争胜利後,南满铁路被中国收回,和旧中东铁路合併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现以沈阳北站为界,分属京哈铁路和瀋大鐵路。此外,东北按照习惯,将原南满铁路称为“长大铁路”(长春至大连)。.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满铁路 · 查看更多 »

南昌市

南昌市(普通话:Nánchāng shì,赣语白话字:lan31chɔŋ11 si32)简称 “洪”或“昌”,别称“天下英雄城”。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省会,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三大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建城歷史逾二千二百年,古称“豫章”、“洪都”、“洪城”,扼赣江、鄱阳湖要冲,居豫章平原腹地。东引吴越,西控荆楚,北接中原,南通粤闽,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江南名城、中国水都。 南昌辖6区3县,设1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总面积0.74万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0.2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面占29.8%,素有“物华天宝”之美誉。2017年南昌人均GDP9.4万元(1.45万美元),常住人口537.14万人  。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来是江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解放军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制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重要的制造中心。南昌区位优势独特,成为沪昆高铁、沪深高速铁路、沪广高速铁路、京九高铁、福银高铁等线路交汇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4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主辦城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昌市 · 查看更多 »

南浔铁路

南浔铁路是连接南昌(南)和九江(浔)的一段铁路,因位于南昌的终点站牛行车站的原因这条铁路也称为牛浔铁路。于1904年由商办江西全省铁路有限公司集资兴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几段省内铁路之一,也是江西境内第一条提供客运的铁路。1907年1月开工,1916年5月竣工。 从九江出发,途径沙河街、黄老门、马回岭、德安、杨家岭、涂家埠、乐化到达南昌牛行站,全长128公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浔铁路 · 查看更多 »

台儿庄区

台儿庄是山东省枣庄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津浦路台枣(莊)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地因1938年春國軍在此血战擊退侵华日军而聞名,史称「台儿庄大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台儿庄区 · 查看更多 »

台兒莊戰役

台兒莊戰役為1938年3月至4月中旬國軍在山東省南邊台兒莊與意圖由山東分兩路進攻徐州的日軍進行的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徐州會戰的一部分。國軍在以徐州為中心地區與日軍激戰,史稱徐州会战。日軍第5師團主攻臨沂,第10師團主攻滕縣、臨城、台兒莊,均遭國軍擊退。因為是對日抗戰爆發後國軍首次取得的勝利,又稱為台兒莊大捷。但當時的日本帝國陸軍論點並不認為他們撤退代表戰敗,日軍認為即便這場局部衝突伤亡不小,但是這場戰役只是在擴張縱深的接觸戰,而非帝國大本營派令的正式作戰任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台兒莊戰役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島

#重定向 臺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台灣島 · 查看更多 »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或稱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台灣的主權歸屬未定,是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之一。 台灣地位未定之說出現於二戰戰後初期,至遲由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羅伯特·卡度於1946年提出該論述。美國國務院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在1948年提出过台灣地位未定的議論。1949年3月更有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台灣仍屬於盟軍總部」;同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新聞事務特別助理公開表示台灣與戰時的庫頁島一樣,「其最后地位將由一項和約決定」。麥克德莫特之言是美國官方首次公開表明台灣地位未定。 随着1948年底國共內戰情勢逆轉,美國對於可能被中共佔領的台灣進行政策檢討。1949年,美國以外交與經濟手段保衛台灣的結果均告失敗,認為台灣終將落入中共之手。在國務院掌握決策優勢下,美國為擺脫介入國共內戰失敗的責任,決定從中脫身。1950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草擬一聲明並說服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受。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出面發表該聲明: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介石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艾奇遜當日稍後也闡釋杜魯門的說法表示:中國管理台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從未發生疑問,當台灣被納為中國的一省時也未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人們認為那是合法的,現在若干人認為情形改變了,他們認為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勢力,對我們是不友好的,而那個勢力,不久將獲得其他若干國家的承認,因此他們就主張:「好,我們等待一個條約吧。」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蘇聯得知後決定支持並軍事援助北韓的統一朝鮮以及中共的攻佔台灣計劃。2月1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艾奇遜拉攏中共離間蘇聯的計畫宣告失敗,轉變成積極圍堵政策。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佔領台灣,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實施台海中立化,同時聲明: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後世普遍將此聲明解讀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 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舊金山和約》簽訂時,絕大多數簽約國代表的共識為台灣的地位暫時未定,應在適當時機依照《聯合國憲章》的住民自決原則,經由公民投票由住民決定,但是現今尚未為解決此問題而舉辦公民投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聯合聲明》或《中日和約》來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各自主張擁有台灣與澎湖的主權。而美國則視《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的部份為從未正式執行的意向聲明,且視《中日和約》未處理台灣地位,並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政府在《中美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聲明了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後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張,亦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 查看更多 »

台灣問題

#重定向 臺灣問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台灣問題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重定向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叶剑英 · 查看更多 »

叶挺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客家人,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新四军军长。 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建国粤军,参与粤桂战争,任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起,他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團長、叶挺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之后担任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叶挺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但之后因在党内受到不公正待遇脱离中共,流亡莫斯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时被俘。1946年,叶挺获释后重新加入中共,随后因飞机失事遇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叶挺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

同盟国军事佔领日本(),又稱盟總時期,是指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並無條件投降後,由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实施軍事佔領的時期,自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後開始,在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結束。 名義上,同盟國對日本的軍事佔領事務是由戰時與日本相關的國家共同負責,實際上均由美國主導。在這段時間內,日本政府仍然正常運作,但受同盟國的駐日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SCAP)掌控。為消除戰前軍事獨裁的餘緒,占領當局對日本實施許多變革,其中最大的影響是政治制度的改造,透過制定新憲法,使得日本從明治時代以來的帝國體制轉型為自由民主制國家,也放棄維持軍隊與宣戰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 · 查看更多 »

向井敏明

向井敏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名日本陸軍軍官,曾參與南京大屠殺。日本戰敗時任職陸軍少佐。日本投降之後,被定為乙級战犯,並在中國南京被處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向井敏明 · 查看更多 »

向哲濬

向哲濬()别号明思,曾用名向哲文,湖南省宁乡县双江口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向哲濬 · 查看更多 »

吉鸿昌

吉鸿昌(),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人,抗日将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吉鸿昌 · 查看更多 »

吉林教育出版社

吉林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9月,是一家位于吉林长春市同志路的专业性地方出版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吉林教育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吉星文

吉星文(),字紹武,河南扶溝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國民革命軍中將(後追晉為上將),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名將。在八二三炮战中负伤身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吉星文 · 查看更多 »

塔城市

塔城市(维吾尔文:چۆچەك شەھىرى,拉丁维文:Chöchek Shehiri;名同“乔柴克”),原称塔尔巴哈台(蒙古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塔城市 · 查看更多 »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同市 · 查看更多 »

大将

大將,也稱一級上將,是部分國家設有的軍銜,一般位於元帅和二級上將之間。通常以四顆星為代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将 · 查看更多 »

大东亚战争

大東亞戰爭()是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時在遠東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爭總稱。其目的是為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解放受英國、美國、荷蘭殖民的东亚人民及殖民地。這個名稱是在1941年12月12日確定的,其意義為「為大東亞新秩序建設而進行的戰爭」。这一词在日本战败后被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视为“战时用语”而禁止使用,如今日本多使用“太平洋战争”和“十五年战争”两词来表示这一时期日本对美英,以及对中国发动的战争。而在中韩两国,“大东亚战争”一词则因对侵略战争带有正义情绪,而被人排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东亚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大東亜戦争肯定論)来自日本极端民族主义作家林房雄於1963年所出著作的标题,该理论主张日本对外扩张的战争(二战期间,日本方面称其为大東亞戰爭,其中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为争取亚洲解放的战争,而不是侵略战争。他認為:日本出兵亞洲歐美殖民地是為“驅逐西方列強勢力”,“實現人種平等自由”;戰後,東南亞各國紛紛爭取獨立也是間接受到大東亞戰爭的啟發與鼓舞所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 查看更多 »

大亚湾

大亞灣是位於廣東省南部,由深圳龙岗(湾西岸)、惠州惠阳(北岸)和惠东(东岸)环绕而成。 环大亞灣地区的能源建设相当发达,位于龙岗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两座核电站之一,位于惠阳的炼油设施是亚洲最大的炼油设施之一。惠阳的大亚湾沿岸是惠州市乃至整个珠三角重点发展的地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亚湾 · 查看更多 »

大使

#重定向 特命全權大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使 · 查看更多 »

大後方

大後方是泛指交戰雙方戰線後方的非正式用语,簡單來说就是兩軍的基地。大后方作用为為前线提供軍需品、生活补给、較前線更高的醫療水準,及物资装备的制造、生产和研发等等。閃擊戰的基礎理論之一就是通过切斷敌军前線部队與大後方的聯繫與補給,削弱敌军的士气及战斗力。 Category:军事术语 Category:战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後方 · 查看更多 »

大刀進行曲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副標題是“獻給二十九軍大刀隊”。作曲家麥新(原名孫培元)作於1937年8月8日,同年9月刊載於《大眾歌聲》第二集。此曲為歌頌當時駐守長城、在缺乏武器及彈藥下仍以大刀為武器,與日軍英勇肉搏拼殺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而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刀進行曲 · 查看更多 »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公报 · 查看更多 »

大元帅

大元帅是军衔体系中的最高等级,一般授予一国武装部隊的最高统帅。 另外中华民国的特级上将、纳粹德国的帝国元帅、法西斯意大利的最高帝国元帅,以及美国在1903年授予乔治·杜威海军特级上将,在1919年授予约翰·潘兴陆军特级上将和在1976年追授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合众国特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军衔均可以视为大元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元帅 · 查看更多 »

大纪元时报

《大紀元時報》是一份發行多语種及多国域性平面報刊的國際新闻機構。編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該報由法輪功學員於2005年在紐約創辦,該報稱獨立於黨派及商業集團之外,宗旨為「維護人權普世價值、揭露中國共產黨政權極力隱瞞的新聞真相」。該報網路版有21種語言,紙本有中、英、法、德、韓、俄等10多種語言版本,於全球約35國家發行免費、收費版共150萬份,例如在美國、加拿大、香港、日本、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多處旅遊景點、學校及公共場所免費發放,或在通路販售,2006年週發行量達130萬份,主要刊登內容包括主流新聞與評論,亦有文化、體育、娛樂及旅遊等方面的副刊,以及社區廣告等等。2016年3月起,香港大紀元宣佈從免費報章改為收費報章,每份定價港幣8元,在全港250多個報攤正式出售,但同時亦以「非賣品」形式在部分地點有限度免費派發。.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纪元时报 · 查看更多 »

大隈重信

大隈重信(),幼名八太郎,是日本武士(佐賀藩藩士)、政治家、教育家。從一位大勳位侯爵。曾任參議兼財務大臣、外務大臣(第3、4、11、14、29任)、(第13任)、內閣總理大臣(第8、17任)、內務大臣(第30、32任)、貴族院議員。為早稻田大學的創校者,並任該校第一任校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隈重信 · 查看更多 »

大连市

大连市(Dalian/Dairen),旧称旅大市,别称鯤城、滨城,旧名達爾尼 、青泥洼。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新华网 2009-10-14。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新华网 2011年5月6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连市 · 查看更多 »

大東亞共榮圈

大東亞共榮圈,為大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提出的泛亞地區所謂的政治主張。其覆蓋地區包括東亞、東北亞、南亞和大洋洲等地,主張在日本的帶領下“從歐美列強的統治中解放亞洲”,建立“相互尊重、彼此獨立”、“共存共榮的新秩序”之政治聯合體。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東亞共榮圈”也隨之解體。.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東亞共榮圈 · 查看更多 »

大東亞會議

大東亞會議是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一般認為該會議是一場用於宣傳日本對亞洲政策——大東亞共榮圈的樣板會議。 大東亞會議於1943年11月5日到11月6日間在日本东京召開,由當時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主導,參與的國家都是日本影響下的東亞諸國與政權,包括代表南京汪精卫政权的行政院院長汪兆銘(精衛)、滿洲國總理张景惠、泰国代總理旺·威泰耶康·瓦拉旺亲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首領苏巴斯·钱德拉·鲍斯、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總統何塞·帕西亞諾·勞雷爾、緬甸國總理巴莫。 大東亞會議最後通過《大東亞共同宣言》,表示要將東亞各國自帝国主义中解放、建設共存共榮秩序、相互尊重自主獨立、反對種族歧視。.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東亞會議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海军

#重定向 大日本帝國海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大日本帝国海军 · 查看更多 »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簡稱天下文化,是台灣一家綜合性出版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核心成員。由經濟學家高希均先生與新聞人王力行女士於1982年創立,以「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為出版宗旨,以「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作為自我期許。中文商標標準字體取自孫中山墨寶。其出版書籍種類涵蓋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科學、社會人文、健康生活、親子教養、生活風格、文學、文化創意等領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天下文化 · 查看更多 »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原市 · 查看更多 »

太原保卫战

太原保衛戰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為抗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山西太原。攻擊部隊為太原以北忻口方向过来的日軍察哈尔派遣兵团和第5师团,太原以东娘子关方向过来的日军第20师团和第109师团。守军为阎锡山指挥的第二战区,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 起始時間為1937年11月4日。11月5日,日军从东、北两面逼近太原城郊,5日东路日军占领榆次,6日北路日军兵临太原城下,7日两路日军在日空军配合下,对太原发动总攻。8日总攻,经过激战在当晚突破北面城垣,傅作义率部从城南突围。9日,太原沦陷,战役结束。 後日軍使黄河防线失守,山东大部失陷,交通要点仅剩鲁南滕县、台儿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原保卫战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太仓市

太仓市,位于中国江苏省最南部,是苏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太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工业发展迅速,是距离上海最近的一座城市,太仓市区与上海市嘉定区相邻。太仓市区到上海地铁11号线(嘉定北站)有公交相连,用时20分钟。太仓市经济增速指标近年常位居苏州市域首位,太仓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2012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四位。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为94.7万,户籍人口为47.26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超过30万。预计2013年GDP将超过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仓市 · 查看更多 »

太行山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或作太形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跨越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四省市。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它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这里储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太行山地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这里是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行山 · 查看更多 »

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為2005年的一部中國電影,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獻禮電影之一。導演為韋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行山上 · 查看更多 »

外務大臣 (日本)

外務大臣是主管日本外務省的國務大臣,是內閣中最重要的職位之一,一般由執政黨內的實力派國會議員擔任。如果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有事、出訪或生病,在沒有副首相的情況下,往往會指定外務大臣代理首相職務。日本歷史上,許多曾經擔任過外務大臣的議員後來都成為首相。 外務大臣的職權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外務大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外蒙古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外蒙古独立 · 查看更多 »

委員長

委員長係委員會最高代表者的頭銜之一,主要用於政黨或政府高階官職名稱。在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日本等漢字文化圈的政治組織中皆有名為「委員長」的職務,類似用詞還有在中華民國較為常用的「主任委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委員長 · 查看更多 »

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娘子关 · 查看更多 »

孫立人

孫立人,CBE(),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人,二次大戰緬甸戰場重要將領。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1923屆,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維吉尼亞軍校博雅教育學士,抗日戰爭時期少數留美、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留美的財政部長宋子文賞識留美軍人,孫立人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特科兵團團長起家,1942年任師長指揮新三十八師(後編入新一军)在緬甸仁安羌之战,以寡敵眾擊退日軍,救出7000名英軍及500名西方記者和傳教士,贏得國際聲譽。同年拒絕與上級杜聿明穿過熱帶叢林野人山撤回雲南,改為帶隊撤往英屬印度,是他一生最重要軍事決定,最終杜聿明領兵逾半出不了山,大多死於瘴氣。英國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是極少數外國軍官得主。亦是四名獲授美國功勳勳章的中國軍官(與蔣介石、戴安瀾和謝莽)。 國共內戰前期在東北戰場與共軍林彪相持,參與第二次四平战役、臨江戰役等,但與上級杜聿明將帥不和,1947年4月被調閒職,沒參與第二階段大戰。1947年11月被調台灣,方加入國民黨。1955年遭蔣介石指控兵變案,軟禁33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孫立人 · 查看更多 »

孫連仲

孫連仲(),字仿魯,直隶省雄縣(今河北省雄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級上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知名将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孫連仲 · 查看更多 »

孫殿英

孫殿英(),字魁元,又字科元,乳名金贵,河南永城人,民國初年軍閥,初為直系,歷降鎮嵩軍、国民軍、奉軍、國民革命軍、日軍、汪精卫政府,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又歸順蔣介石,成為國民革命軍中將,國共戰爭中被解放军所俘,毒癮發作而卒。其部隊軍紀敗壞,殺掠無數,還曾盜掠清东陵,侵吞、毀損文物無數,惡名昭彰,人稱東陵大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孫殿英 · 查看更多 »

宜昌

#重定向 宜昌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宜昌 · 查看更多 »

安南保護國

安南保護國(Protectorat d'Annam)是法國於1884年在現今越南中部所建立的一個保護國,首府設在順化。爾後在1887年併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同時,法國將北部的東京保護國和南部直屬的交趾支那殖民地和柬埔寨保護國同時納入法屬印度支那體系。 「安南」這個地區被越南人稱為中圻(Trung K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安南保護國 · 查看更多 »

安德馨

安德馨(1893年-1933年),河北保定人,回族。http://www.fsyp.gov.cn/czczl/history/ymyc/content_yml8cca.html他是中華民國軍官,在1933年日本侵華初期的長城戰役中陣亡,國府追贈他青天白日勳章並晉升少將師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安德馨 · 查看更多 »

安內攘外

安內攘外,全稱為「抗日必先勦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以攘外,剿匪以抗日」是中华民國国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发布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一文提出的政治导向,以保持國家的領土完整與獨立為優先,完成對日抗戰之戰略準備為最終目標。 蔣介石有鑑於中華民國當時所處於的環境情況下,於一二八事變停戰後,1932年6月14日所正式發表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國策,以剿共治標,建設治本,實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反蔣抗日政策相對立,被中國共產黨形容為「不抵抗政策」。直到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蔣放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被迫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安內攘外 · 查看更多 »

宋子文

宋子文(Tse-ven Soong,缩写为T.;),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生於上海。民國年間著名的宋氏家族成員之一。父親宋嘉澍是美南監理會(今衛理公會)的牧師及富商,孫中山革命支持者。與大姐宋靄齡的丈夫孔祥熙,二姐宋慶齡的丈夫孫中山,弟弟宋子良,妹妹宋美齡的丈夫蔣中正關係都很密切。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長、中國銀行董事長、最高經濟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駐美國特使、廣東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49年去法國,後長期住在美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宋子文 · 查看更多 »

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軒,是一位出生於山東省樂陵縣的中華民國將領。他與張之江、鹿鍾麟、鄭金聲、劉郁芬被並稱為「馮玉祥五虎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宋哲元 · 查看更多 »

宋美齡

宋美齡(英文名:Soong May-ling,),冠夫姓尊称为蔣宋美齡女士或蔣夫人;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第一、二、三、四、五届中華民國總統蒋中正的第四任妻子,前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及第六、七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繼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团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同時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的創辦人。 美國維斯理大學博士。对近代中國歷史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影響深遠。.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宋美齡 · 查看更多 »

宛平城

宛平城,原名拱极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侧,是明朝所建屯兵用的卫城,后为七七事变爆发地。如今宛平城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的保护范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宛平城 · 查看更多 »

察南自治政府

察南自治政府是1937年至1939年间日本在占领中华民国察哈尔省南部后扶植的傀儡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察南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又称察绥抗日同盟军。是指1933年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中国将领在察哈尔省组织的一支抗日部队。 长城事变结束后,日本军队开始越过长城,向华北渗透,1933年春,日军派遣伪军刘桂堂、张海鹏、李守信等伪军共约1万6千多人进占察哈尔部分地区。 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在张家口正式成立以冯玉祥原部下和共产党支持者为主组成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共有10万人,冯玉祥为总司令。 6月22日起开始向察哈尔的伪军展开进攻,7月4日,吉鸿昌指挥同盟军攻打多伦,但多日不下,同盟军遂与多伦伪军将领李守信谈判,“借”多伦一个月,李守信答应。一个月后,伪军重占多伦。 同时,因为当时全面性抗战尚未爆发,蒋介石认为该军妨害统一政令、破坏国策,更因为同盟军有中共背景,遂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逼近察哈尔。而中共方面一开始就有利用同盟军消耗国民政府军的企图,另一方面苏联也不信任、不支持冯玉祥,反而认为冯玉祥是故意要挑拨苏日冲突。在这种内外交迫情况下,冯玉祥被迫于8月5日通电全国解散抗日同盟军,并离开部队,同盟军大部被宋哲元軍部收编。 但方振武、吉鸿昌掌握的部队不愿接受收编,转入河北昌平一带进行武装暴动,至10月失败。1933年方振武流亡国外。1934年春,逃亡并隐藏在天津的中共党员吉鸿昌,策动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圍剿戰爭的旧部两个师反蒋,并策划在老家河南发起反蒋暴动,因而于11月9日在天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后在北平被國民政府軍事法院依法判处死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查看更多 »

察哈尔派遣兵团

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后改称驻蒙军,侵华日军一部。1937年8月14日,日本关东军下令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任命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为司令官,于8月17日在多伦设立察哈尔派遣兵团战斗司令部,后移至张北。因此也称“东条兵团”。1937年9月20日后关东军副参谋长笠原幸雄少将接任察哈尔兵团司令官。1938年1月4日,察哈尔派遣兵团改编成驻蒙兵团,担负内蒙古、察南及晋北地方的警备任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察哈尔派遣兵团 · 查看更多 »

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察哈爾省,簡稱察,為中華民國塞北四省之一,省會張垣(又稱張家口,當時叫張家口廳,同時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於1948年取消察哈爾省建制,和綏遠省合併為內蒙古自治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寺内寿一

寺内寿一(),第18任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長子,日本军人,政治家,伯爵。二战后病死于狱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寺内寿一 · 查看更多 »

富兰克林·D·罗斯福

#重定向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富兰克林·D·罗斯福 · 查看更多 »

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广义上,以寿光羊口的小清河口为北界,向南跨越泰沂山脉和齐长城,至苏鲁交界的日照绣针河为南界,该线以东区域为山东半岛。而狭义上,则以胶莱河为界以东,该范围又称胶东半岛。半岛三面临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望,东部与韩国隔黄海相望。重要的城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山东半岛 · 查看更多 »

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

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是在抗日战争末期战略反攻阶段,毛泽东发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命令,指示敌后的共产党军队把日军一切守备薄弱和在我(指:共产党军队)现有条件下能够攻克的沦陷区,全部化为解放区,迫使敌人处于极端狭窄的城市和交通要道之中”。八路军山东军区各部队遵照毛泽东的这一命令,在山东军区统一部署下,向全区范围内的日伪军展开的进攻战役。于1945年春、夏季向日伪展开攻势作战为开端,至1945年9月结束后山东省除铁路沿线几个孤立的大城市外,全部为山东解放区所辖,总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约2800万人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 · 查看更多 »

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軍人,最終軍階為陸軍大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負責指揮日本軍第25軍進攻英屬馬來亞(史稱馬來亞戰役),只花2個多月的時間就佔領整個馬來半島,並直取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新加坡,還因此出色戰績被暱稱為「馬來之虎」,1945年12月7日以「縱兵行馬尼拉大屠殺」戰犯罪名遭馬尼拉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6年2月23日執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山下奉文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又称新军,由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改编而成,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在山西组织的一支新军。名义上归阎锡山领导,实际领导人是中共党员薄一波。在山西长治沁县建有“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 查看更多 »

山西残留日本军队

山西残留日本军队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後,仍然残留在中国山西成编制参加战争的部队。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绝大部分日本军队解除武装,向中国军队投降后被遣返日本。但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高层和阎锡山秘密协议,将第一军的部分部队以铁道维修队的名义留在山西,与阎锡山的山西军队一道参加对中共军队的作战,“防止山西赤化”。1949年,随着中共军队攻下山西,山西残留日本军队也被击溃。1949年解放军攻下太原後,最后一支残留日本部队被击败,大部被俘。原第一军司令官澄田𧶛四郎在阎锡山安排下潜回日本。大部分被俘日军在1954年后被遣返日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山西残留日本军队 · 查看更多 »

崑山縣

#重定向昆山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崑山縣 · 查看更多 »

川军

川军,民国军阀派系之一。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一样的地方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劉文輝、鄧錫侯、楊森、劉湘等人各據一方,其中较大者則為刘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川军 · 查看更多 »

巢鴨監獄

巢鴨監獄(巣鴨刑務所,在日本盟軍佔領時期稱「スガモプリズン」,Sugamo Prison),是一個曾存在於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東池袋地區、因羈押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而聞名的監獄,1971年拆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巢鴨監獄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派遣軍

上海派遣軍是因一二八事變於1932年1月成立及於1937年8月16日因淞滬會戰和之後的南京保衛戰而再建,它在1938年初被解散,其單位被拼入中國派遣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上海派遣軍 · 查看更多 »

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

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上海海軍特別陸戦隊),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為了保護在中华民国上海市的權益,而組建的海軍陸戰隊,曾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與1937年淞沪会战中與中華民國國軍多次交手。這支部隊是1932年(昭和7年)以後,日本海軍唯一常設的陸上戰鬥部隊,簡稱上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是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为审判日本战犯而设立的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山西省太原市开庭审判了45名在抗日战争中犯有罪行的日本战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是中國共產黨在共产国际的支援下于中国大陆所建立的一个全國性政權,与当时的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礼。该政权主張捍卫工农权益,各省市各民族有独立自決权,其最初的首都在江西瑞金县。將其所屬控制區域稱為「蘇區」。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中华苏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中央苏区,1935年10月抵达陕甘苏区,首都由江西瑞金县迁至陝西延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國民政府被迫同意与中共展开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参与对日抗战。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全面爆发阶段。由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于9月6日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中止运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印公路

中印公路(Ledo Road),又稱列多公路、雷多公路、利多公路,是在二戰期間日軍切斷滇緬公路后,同盟國為了支援中華民國對日本的作戰,及緬北反攻部隊後勤所需而修建的一條公路。工程於1943年5月由中美工兵部隊自印度阿薩姆邦雷多鎮開始修築,經緬甸克欽邦密支那抵達中國云南昆明。它是二戰中中緬印戰區的軍事供給線之一,通過這條公路,西方盟軍可以利用陸運對中國提供軍事物資,但是比起駝峰航線的空運,該公路的運輸量居於次要地位。 1945年初,改名為史迪威公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印公路 · 查看更多 »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南半島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蘇區

#重定向 中央革命根据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央蘇區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山堂 (臺北市)

中山堂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是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其落成於台灣日據時期的1936年11月26日,當時稱為臺北公會堂,為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薰的作品。1945年,接管台灣的盟軍將公會堂更為現名,亦通稱臺北公會堂。1992年1月,該建築被中國華民國政府以「臺北公會堂」為名公告指定為第二級古蹟(今直轄市定古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山堂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國1930年代

#重定向 1930年代中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國1930年代 · 查看更多 »

中國娃娃 (攝影作品)

《中國娃娃》(a Chinese baby amid the wreckage)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極為著名之戰地攝影作品,該作品首度公開於1937年10月4日的美國《生活雜誌》。攝影者為美籍華裔戰地記者王小亭,時間地點則為淞滬會戰、8月28日的上海南火車站。 名為《中國娃娃》的該照片,因為殘破的戰爭廢墟與哭泣的小嬰兒圖像,不但震驚美國輿論界,甚至迅速流傳於全世界。有許多人認為,該照片是美國民眾從支持到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關鍵之一。《生活雜誌》事後粗算,該照片光是當期就有1億3千6百萬人瀏覽閱讀。这张照片也被称为《没有母亲的中国娃娃》(Motherless Chinese Baby)、血腥的星期六(Bloody Saturday)、上海火车站的婴儿(The Baby in the Shanghai Railroad Station)。.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國娃娃 (攝影作品) · 查看更多 »

中國一定強

#重定向 歌八百壮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國一定強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各地成立的軍事、政治相結合的地方組織。1937年11月聂荣臻創立了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晋察冀根据地。開闢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這些抗日根據地成爲1938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抗日戰場之一。以下是主要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 查看更多 »

中國抗日戰爭參戰部隊

中國抗日戰爭參戰部隊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8年的全面戰爭加上先前將近6年的局部戰爭),所有在中國戰場或緬北戰場參與抗日戰爭的部隊列表,包括中華民國的軍隊(無論國、共)與同盟國的援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國抗日戰爭參戰部隊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前稱爲中國工農革命軍。隨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由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一調度八路軍和新四軍。 红军部队的组建,通常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和国民革命军中发动的暴动、兵变。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於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绝大部分来自于红军部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工农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机关,是中央军委直属单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内街101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纪念馆。 该馆是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所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七大到1982年十二大召開前,最高负责人职务的正式职称,简称中共中央主席。党主席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第七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毛泽东终身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国家大小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在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被废除后,党主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上的最高统帅。 1982年9月1日,中共召開十二大,为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决定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再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只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职能为负责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中共八大党章中曾经表示,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职(設而未任);不过,当时任职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泽东最终没有出任中央委員會名誉主席,反而在中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中连任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也成为毛泽东终身任职的职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最高负责人职位的正式名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地位最高、排名最前、权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领导职务,负责领导中共全党。担任此职的党员干部是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和国政的最高决策者,位列国家级正职首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和常委都要向总书记述职,形成“总书记绝对领导制”,总书记的权威已经达到毛泽东时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程度。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以及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党章》又规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选出。总书记任期与中央委员会相同,五年一届,但党章没有规定连任次数。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创立于1925年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4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取代,1982年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职务重新设立。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习近平,于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2017年10月25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以全票连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由中央委员会全體會議選舉產生。其成員(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領導层。目前中央政治局常委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由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七位常委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中习近平和李克强在2007年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另外五人在2017年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常委。.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简称中共北京市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市的领导机关,由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北京市的工作,定期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现任市委书记為蔡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關於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夏朝起迄中華民国的秋海棠葉形狀,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的又有改變。 基於中國的疆域不斷變遷,因此中國的領土主張受到爭論,部分領土是否曾經被中國統治,亦存爭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疆域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西南地区

在中国地理概念中,西南地区涵盖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南部地区。 在中国行政区划概念中,狭义的西南地区(亦称为大西南),即指传统的“西南三省”:川(四川省)、滇(云南省)、黔(贵州省)。其中,这里四川省在地理上的范围为中华民国时期的省域,不包括原西康省之辖域(含今雅安市、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但包括今重庆市之辖域。 而行政区划中广义的西南地区则有“西南四省(区)”、“西南五省(区、市)”和“西南六省(区、市)”三个版本,其中后两种说法常出现在如今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活动之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西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驻屯军

中国驻屯军(支那駐屯軍) 是日本與多國根据《辛丑条约》获得的在中国境內驻屯军队特权的产物,屬日本軍的一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驻屯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华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個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远征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航空

中國航空公司(簡稱中航;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CNAC)筹组于1908年4月15日,在這裏特指1929年-1949年的中國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是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柯蒂斯-賴特飛機公司合資成立的航空公司。該公司在抗日战争爆發前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中航在1949年的兩航事件後解散,其人員與設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航空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役列表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含国共两党)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國民政府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这个列表列出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历次中日战争中,为了保护中國国土安全和居民和平生活而与日、伪军队作战并因此直接或间接牺牲生命的國民政府军队中的著名将士及部分其他著名人士。 名錄按大陸漢語拼音字首、犧牲年份和姓氏筆劃排序如下: A B C D F G H J K L M P Q R S T W X Y Z.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物

本条目所列,是中国大陆地区,由中华民国政府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死难将士所建各种纪念性建筑,包括墓葬(陵园)、纪念碑、纪念亭、博物馆、陈列馆;另外收录有关中国抗日战争题材其他各种重要纪念建筑物。依照汉语拼音升序排列。参见:中国大陆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物 · 查看更多 »

中国派遣军

中國派遣軍(支那派遣軍,通称号:荣)為日本陸軍中之一總軍。指1939年日军大本营发布大陆令362号,组建的专司出兵(日本稱「进出」)中国的军队,按照战区又划分为华北方面军、华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派遣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本土

中国本土(又稱中國本部;China proper 或Inner China)是西方世界对歷史上由漢族人口大量聚居、漢文化佔統治地位的中國核心地帶的称呼。由於漢族強勢地帶隨朝代不同而擴張或縮小,中國本部的範圍也隨之變動。近代所用的「中國本部」,與中國最近的漢人朝代明朝的疆域的漢族聚居區,即两京十三省(亦稱關內十八省、内地十八省等)大體一致。此區域多指長城以南,并不包括由滿洲族統治之清朝所在的滿洲,以及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域。民國初年的「中國本部」,也時常包括內滿洲。近現代以來,由於「中華民族」概念範圍的擴大,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中國本部」一詞因排除不少中国的疆域,基于国家主权,同時受汉民族主义影响受到抵制,有关说法亦影响中共統治。在現代英語中這一用法有所減少;而中文已少使用。 中國學者钱穆認為中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本部非本部之别,这样的区分是「外族」有意混淆是非造出来做侵略的口实。美國東亞史學家歐立德(Mark C. Elliott)以及中國史學家賈寧指出,清朝在意識型態方面主張內外一家,認為在「外部的」蒙古人、藏人、维吾尔人等以及在「內部的」漢人都是屬於「一家」。歷史學教授(Peter C. Perdue)亦指出,清朝官員會見了土爾扈特蒙古領袖阿玉奇後記載土爾扈特蒙古人都「不像俄國人」,認為他們像「中國(dulimba-i gurun)之人」,這裡的中國人亦包括清朝疆域内所有民族,这意識型態后来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 與之相對的概念,是「Outer China」(中國外圍、中國疆部、外部中國)。近代隨著中國及華人地區在現代地緣政治及經濟等的變化發展,「Greater China」(大中華)一詞在商業領域开始興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本土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共和國

#重定向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是历史学家郭廷以以日記形式对中华民国於中國大陆時期的重要事件的记录,屬于編年史。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起於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迄於民國38年(1949年12月31日),以政治、軍事和外交為主,其有關經濟、社會和文化者,也盡量編入,資料極為完備,與《近代中國史事日誌》構成50年來近代中國最忠實的紀錄,初版于1979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重定向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簡稱央行),中華民國的國家銀行,直屬於行政院,具有部會級地位,肩負穩定國家金融發展、維持物價平穩、維護國幣(新臺幣)幣值、管理中華民國台灣外匯存底等重要任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0年-1945年)

#重定向 汪精卫政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0年-1945年)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為日本於抗日戰爭期間成立的傀儡政權,由梁鴻志等人於1938年3月28日成立於南京。其主要支持力量為日軍的華中方面軍。管辖苏、浙、皖三省的日占区和宁、沪两个特别市。 維新政府以梁鴻志為行政院長兼交通部长,溫宗堯為法制院長,陳群為內政部長,陳籙為外交部長,陳錦濤為財政部長,王子惠為實業部長,陳則民為教育部長,任援道為綏靖部長,胡礽泰為司法部長。閣僚多為過去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中的要人與官僚。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存在的意義除了以華制華與分割中國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日軍華北方面軍與華中方面軍的利益衝突。 1939年6月10日,被日军占领的南京城发生了一起刺殺案。在日本领事馆当天举行的宴会上,由于领事馆的中国籍仆人詹长麟在酒裡下了毒,参加宴会的維新政府要员全部中毒受傷,另两名日本书记官当场毙命。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後來於1940年3月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併入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

#重定向 中日和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7–1940)

#重定向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7年-1940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7–1940)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為中華民國國防部陸軍司令部之指揮官,指揮中華民國陸軍,最初之名稱為「陸軍總司令」,更名為「陸軍司令」自2006年2月16日起生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陸軍司令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全稱《中華民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友好同盟條約》,是中华民国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際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當時蘇聯軍隊在没有条约的情况下已經發動八月風暴攻勢,一个星期以后,從日本手中奪取了中國東北地區(當時滿洲國)與內蒙古。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杰-只好勉强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最大要點是關於中国北方边界的问题,尤其是外蒙古的主權問題。換文內容附件有两条主要: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鑑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没有时限。並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及不--涉新疆的內部事務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被蘇聯操控的外蒙當局的監視和控制下舉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 查看更多 »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是指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于1937年8月20日在南京签订的条约,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时间内,对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援助……”,通过该条约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1937年11月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 查看更多 »

中村事件

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變前在大兴安岭东侧发生的一次事件。日本一般称之为中村大尉事件或中村大尉殺害事件。1931年(昭和6年)6月27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蒲原郡(属下越地方)的陆军参谋中村震太郎(1897年—1931年)等3人受命前往中国大兴安岭东侧进行为绘制军用地图而实施的调查,但是这次调查是违反禁止进入区域条约的。中村等人谎称是农业专家开始在当地进行调查,在调查途中被张学良部下关玉衡扣留。中村等人随即被处决,张学良下令灭迹,于是他们的尸体遭到焚烧。根据日本方面记载,此后关玉衡被判死刑。但他实际上并未被处死,直到1965年才病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村事件 · 查看更多 »

中校

中校是軍隊的職銜,介於少校和上校之間。英文裏,陆军等军种的中校称为Lieutenant Colonel,美國海军中校称为Commander。英国皇家空军中校则称为Wing Commander。在日本,二戰戰敗前日軍称为中佐,戰敗後自衛隊則依陸、海、空部隊分稱為2等陸佐、2等海佐及2等空佐,相當於陸軍中校、海軍中校及空軍中校。 中校在美國陸軍主要担任营长职务,在中華民国國軍主要担任营长、群部單位主官或高司單位參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陆军作战部队则可担任营长、副团长、团长。 *.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校 · 查看更多 »

中日和约

#重定向 中日和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日和约 · 查看更多 »

中日关系

中日關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间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及全面战争,形成了战后两国的政治格局并影响了以后的中日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本仍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直到1972年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然而兩國事實上並未達到戰略互惠。而且在歷史认识問題和經濟等方面均存在許多矛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日聯合聲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簡稱《中日聯合聲明》(),又稱《中日建交公報》,是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時,兩國政府簽署的一份聯合聲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日聯合聲明 · 查看更多 »

中日民四条约

《中日民四条约》,是大日本帝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之后,中华民国袁世凯政府努力與日本周旋後所签订的《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等条约。 Category:不平等条约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外交 Category:中華民國-日本條約 Category: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历史 Category:大正時代外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日民四条约 · 查看更多 »

临县

临县是中国山西省吕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97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57万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临县 · 查看更多 »

常德细菌战

常德细菌战是1941年8月11日侵华日军对中国常德实施的一次细菌战。1940年6月,日军攻占宜昌,封锁长江三峡水道,将中国的第五战区沿江劈为南北两半。8月,第六战区宣告成立,长官部设在靠近常德的鄂西恩施。常德是北通荆襄、西连黔川的军事重镇,同时处于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结合部上,既是第六战区长官部的屏障,又是第六战区军民的粮仓,而且扼守湘川公路,战略地位变得更为重要。为加大对常德的破坏力度,1941年8月11日,日军负责协调细菌战联络工作的井本熊男中佐飞抵南京,下达大本营陆军部作战指令,对中国常德实施细菌战。11月4日,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常德空投鼠疫跳蚤。 1996年至2000年,常德市细菌战受害调查委员会经调查发现,这次细菌战以常德城为中心,波及周边10个县30个乡的150多个村。鼠疫的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据调查,有名有姓的死者为7643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常德细菌战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1552米(与东长安街平行并大致等长),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现已改为道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交民巷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京 · 查看更多 »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對1931年中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地区平民,警察和东北军部分官兵组成的义勇军、救国军、自卫队等抗日武装的统称。东北义勇军由九一八事变開始,东北沦陷初期以旧军队为基础的自发抗日武装力量,人数曾多达50万人,但受到日军的强力进攻下,缺乏统一领导而又成分复杂的义勇军,于1933年即大部陷于瓦解,一部退入关内,,继续坚持斗争,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义勇军各部來源包括但不限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义勇军 · 查看更多 »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國東北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1年,中共满洲省委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1935年中國共產黨遵照共產國際指示發表八一宣言,隔年2月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員會依共產國際的指令,將所屬部隊聯合地方義勇軍籌組东北抗日联军。自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加强对抗联的围剿。到1940年,抗联活动范围和人员大量减少,之後东北抗联一部進入遠東地區,並將部队改編為國際紅軍特別獨立第八十八旅。与此同时,东北抗联留在国内的部队分散潜伏,收集情报、建立武装,宣传抗日等工作。抗联是中国共产党所组建的武装力量,由于中共长征而失去联系。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国共产党员担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联军 · 查看更多 »

东突厥斯坦

東突厥斯坦(Sherqiy Türkistan;شىعىستىق تۇركىستان,S'yg'ystyq Turkystan)即突厥斯坦的东半部地区,具体指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一线以东的中亚地区。在支持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人士使用时即指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歷史上,這個地區曾长时间存在若干獨立國家,也曾數度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1759年,清朝在灭亡准噶尔汗国后的一系列战役期间征服了东突厥斯坦,并被称为“西域新疆”(即“西方的新疆土”),以与清初其他新征服的地区相区别(如“云南新疆”、“广西新疆”等)。1881年,清帝国击败攫取了维吾尔人起义成果的阿古柏所建立的七城汗国,收复了东突厥斯坦,并将这一地区设立为行省,称“新疆”(即“新的疆土”)。中華民國建立後,中國各地陷入長年戰亂之中,中国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控制力下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得以發展,并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当地曾成立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突厥斯坦 · 查看更多 »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重定向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东条英机

東條英機(舊字體:東條 英機;新字體:東条 英機;。)生於東京,日本陆军军人、政治家,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被授予陆军大将、从二位、勋一等、功二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職軍部最高領袖、大政翼贊會總裁、日本皇軍的陸軍大將、陸軍大臣和第四十任內閣總理大臣(1941年-1944年),是二戰的軸心國領導幹部之一,任內参与策划珍珠港事件,偷袭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引发美日太平洋戰爭。日本投降后被同盟國東京軍事法庭認定為二戰的甲级戰犯,处以绞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条英机 · 查看更多 »

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序列。.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东江纵队 · 查看更多 »

七七事变

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抗戰、卢沟桥事變,是中華民國與日本於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華民國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的一起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駐屯軍在蘆溝橋附近演習。駐豐台日軍稱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拒絕後,即攻擊城西盧溝橋。當晚10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點傳來槍聲,並有一名為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前身之一為西北軍)拒絕。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國駐軍第二十九军奮起抵抗。翌日清晨5時許,日軍炮轰宛平城。随后发生了平津作战。第二十九軍在之后的平津作战中打輸,撤退至保定,平津地区為日本佔領,第二次中日戰爭随后全面爆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七七事变 · 查看更多 »

七二一方針

七二一方針,又稱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係中華民國政府與部份學者指責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等在中國抗日戰爭時對其所轄部隊的作戰指示。此方针無法從中共檔案得到證實,但在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内部及民間反對中國共產黨的人士普遍相信及認同。 不少人认为此說法符合中共在對日抗戰時的實際行為,並強烈譴責。例如,2015年9月2日中華民國總統马英九在台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讲话時便提及此主張,藉此批評中共在紀念抗戰時扭曲史實及抹殺國民政府在對日抗戰的貢獻,並重申國民政府是對日抗戰領導中國的唯一政府,國軍主導抗戰是歷史事實。但也有学者反对此说法,认为该说法来源系国民党捏造,“发展”、“应付”、“抗日”不可截然划分,实为同一件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七二一方針 · 查看更多 »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的书刊出版社,源自胡愈之和邹韬奋(邹韬奋也是三联书店的创始人)于1934年创办的《世界知识》杂志,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权威性国际问题书刊出版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世界知识出版社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学者、作者队伍,同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波兰、俄罗斯、印度、巴西、科威特、韩国、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有学术编辑部、市场编辑部和国际问题等图书编辑室及音像出版社、印刷厂。 世界知识出版社现有职工200余人,其中编辑出版人员占80%,具有高级专业职称40多人。编辑人员一般都掌握外语,能翻译和加工英、法、俄、日、西班牙、阿拉伯等多种外文稿件。 世界知识出版社已出版图书近4000种,近年来每年出版300余种,内容涉及国际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人文社科综合类及英语普及读物。有译著,也有专著;有传记,也有纪实文学作品。其中许多是国家和行业重点图书、国内外一流学者的优秀成果,如《战后大国外交史系列》、《国际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中国外交》、《冷战史》、《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还出版了一批引进版权的海外名著佳作中译本,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国际关系经典论著系列》、《国家大战略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列》、《费正清文集》、《尼克松文集》、《基辛格回忆录》等,在知识界和广大的青年读者中赢得好评,因此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出版社着力出版传播经典论著的同时,关注普通读者需求,推出了许多受欢迎的大众读物,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外国习俗丛书》、《探索古文明系列》等。近年来,配合新东方学校、英语沙龙学校的教学,出版社的英语图书出版蓬勃发展,成为图书市场的重要力量,英语图书重印率达70%。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人物传记和回忆录,囊括了百余名当代国际著名人物:尼克松、基辛格、老布什、里根、戴高乐、希拉克、科尔、施密特、密特朗、萨达姆、侯赛因、卡扎菲、佩雷斯、米洛舍维奇、杜鲁门、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 现世界知识出版社有《世界知识》、《世界知识画报》、《世界博览》、《英语沙龙》、《英语文摘》、《世界知识年鉴》六个杂志编辑部和国际问题、综合、新东方英语、阿拉伯文学等图书编辑室及音像出版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知识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万宝山乡

万宝山乡,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2015年,祁阳县调整乡镇区划。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后,11月24日,永州市人民政府下发永政函〔2015〕216号文件,将万宝山乡、小金洞乡并入金洞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万宝山乡 · 查看更多 »

万宝山事件

万宝山事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一起引发中国与朝鲜间冲突的事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万宝山事件 · 查看更多 »

万家岭

萬家嶺是一個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的山區。 抗日战争初期,武漢會戰時,萬家嶺戰役又稱德安戰役,西元1938年於武漢會戰序列中,在萬家嶺一帶國民革命軍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第101師團。萬家嶺的名聲因而傳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万家岭 · 查看更多 »

万家岭战役

万家岭战役又稱德安戰役,1938年於武汉会战序列中,在万家岭一带國民革命軍第九战区部队在指挥官薛岳的率领下于南浔铁路战场几近全歼日本軍第101师团與第106师团。 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一集團軍、第九集團軍、第十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余汉谋、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叶肇、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俞济时,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第十九师,新编第十三师,预备第六师,第一三九师的1个旅,新编第十五师1个旅,共10万余人。前敌总指挥为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 日本方面为侵华派遣军第106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第113聯隊、步兵第147聯隊)和第136旅团(步兵第123聯隊、步兵第145聯隊),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最終被第101师团、第27师团、第9师团,4個師團之中僅僅約略1500兵力突圍脫逃,救援逃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万家岭战役 · 查看更多 »

三區革命

#重定向 三区革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三區革命 · 查看更多 »

三区革命

三区革命是中华民国新疆省北部的伊犁、塔城、阿山三个地区在1940年2月起发生的对抗国民政府的新疆獨立運動,並在1944年到達高峰。 中國共產黨認為“三区革命”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以1944年伊宁事变爆发为开始标志,由苏联、中共、外蒙古支持并直接插手,领导权控制在伊斯兰教上层人士手中,还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中期通过1945年至1946年与中国国民党方面的国民政府和谈,在1946年成立了由“三区”方面、新疆“七区”(国民政府统治区)、国民政府这三个方面人士联合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则被解散,改组为伊犁专区参议会,同时,1946年,主张新疆留在中国版图的共产主义者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取代了原先掌权、主张疆独的伊斯兰教宗教上层人士和泛突厥主义者;苏联也对“三区”方面停止公开支持,后来又撤走了在“三区”的大批苏联人员。后期是随着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在新疆省也实行反苏反共策略,原来参加联合政府的“三区”方面人员在1947年撤回,随后在1948年成立了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直到1949年新疆解放,“三区”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方面首次建立直接联络并合流。新疆三区革命史,民族出版社,1998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三区革命 · 查看更多 »

三國干涉還遼

三国干涉还辽(簡稱三国干涉)之事件,乃发生于甲午战争后。大清帝國光緒政府与大日本帝國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罗斯、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藉口,使日本把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 也有說法是日本從此更發憤圖強,導致之後引發日俄戰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三國干涉還遼 · 查看更多 »

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又称“三光”作战,日军在其作战命令中一般使用“烬灭作战”(燼滅作戦)等术语。这一最早由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駿提出的策略,由其继任冈村宁次推向顶峰。中国抗日战争時期,由於部分交戰區採用了全民皆兵的游擊戰,導致日軍士兵不斷陣亡卻不能有效佔領,日本軍事機關曾命令其部隊,對中國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時,「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毁;所有糧秣,其不能運輸的,亦一律燒毀」。侵华日军、特別是华北方面军(北支那方面軍),自1939年秋开始,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以杀戮当地居民、对粮秣房舍等物资进行彻底的抢劫、焚烧和破坏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并将这一作战方式逐渐系统化、规模化、长期化。中国共产党的党政通告和传播媒介,将日军这种以毁灭抗日地区人力物力、摧残抗日军民抵抗意志为目的的军事策略,简要概括为“烧光、杀光、抢光”。這種殺光、燒光、搶光之行為,被稱為“三光政策”。.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三光政策 · 查看更多 »

三立電視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anlih E-Television Inc.,簡稱:三立電視、三立、SET),是臺灣最大型的有線電視媒體。三立電視主要經營七個電視頻道,包括三立台灣台、三立都會台、三立iNEWS、MTV Taiwan(三立音樂台),其中三立綜合台、三立戲劇台在中華電信MOD頻道播放,另外還有三立國際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三立電視 · 查看更多 »

三民書局

三民書局(英語:San Min Book),是一家總部位於臺灣的出版社與書店,由劉振強、柯君欽、范守仁等三人集資創立於1953年,宗旨為「傳播學術思想,延續文化發展」,早期出版法政(法律類及政治類)大學用書、《三民文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大辭典》,後亦出版字典及兒童、青少年讀物,轉型成為綜合型出版機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三民書局 · 查看更多 »

一寸山河一寸血

#重定向 一寸河山一寸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一寸山河一寸血 · 查看更多 »

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是台湾制作的反映中國抗日戰爭题材的纪录片。1995年9月9日晚上9点在华视首播,1996年7月播完,共42集。該片由卓越传播拍摄,编导是陳君天和刘侃如,监制马树礼、蒋纬国和夏功权。該片从1995年2月开始筹备,开播后边播边拍,使用了大量的历史镜头,并采访许多历史见证者,采访的人数超过600人。曾用名《盧溝烽火60年》、《山河歲月》、《大決戰》、《走過中日戰爭》、《国殇:1937—1945年中日战争正面战场纪实》等名称。值得一提的是,该纪录片虽然较为倾向国民政府一方,但也破天荒地肯定了中共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一寸河山一寸血 · 查看更多 »

一·二八事變

“一·二八”事变(日本稱第一次上海事変),又稱為淞滬戰爭,是日本在1932年初發動的侵略上海之戰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為支援配合其对滿洲的侵略而自導自演引發的衝突。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闸北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发起了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揮下進行反擊,史稱「一二八事變」。 事變发生后,国际上出面调停上海的战火,却对日本佔領滿洲采取了放任的态度。1932年3月1日,满州国成立,达到了在滿洲炮制傀儡政权的目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一·二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中國大陸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由中共北平临时市委的彭涛等人通过「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北平学联”)发动的要求“停止攘外必先安内、一致对外抗日”的学生运动。 狭义的“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上街请愿游行,以及12月16日北平市更大规模的学生游行活动,和1936年1月初“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还包括同时期受北平12·9、12·16游行的影响在全国20多个城市掀起的学生运动与社会响应。这一阶段是受中共《八一宣言》思想影响下,以中共党员与共青团员为领导核心发动起来的学生运动,是自发、自觉地贯彻了当时中共的基本政策。广义的“一二·九运动”还包括1936年2月1日成立的北平“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运动很快扩大为全国及海外并历时三年的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直至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民先”停止发展,“民先”成员符合条件的可以入党。广义的“一二·九运动”是直接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之下,包括1936年1月底成立的中共北平市委下属的学联党团、1936年4月成立的中共北平市委学生工作委员会,以后成立的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一二·九运动 · 查看更多 »

一般命令第一號

《一般命令第一號》(General Order N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後,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945年8月1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核准,授權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在1945年9月2日的受降儀式上發佈予日方代表,再由日本帝國大本營對所有日軍發佈的軍事命令,其內容為解除日本武裝的指示以及軍事佔領日本帝國全領域的規範。該命令為了實行正式投降的流程,要求各地日軍司令官立即聯繫各指定的同盟成員國司令官或其代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一般命令第一號 · 查看更多 »

九七式轟炸機

#重定向 九七式重轟炸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九七式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九江市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潯陽、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该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区坐落于长江南岸、庐山北麓、鄱阳湖以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九江市 · 查看更多 »

习近平

习近平(),祖籍河南邓州,籍贯陝西富平,生于北京。2012年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代最高领导人,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自2007年起开始出任中共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习近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79年至1985年,他曾分别任职于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和河北省正定县。并于1985年至2002年在福建省任职,时间长达17年。在调离福建省后,他先后主政浙江省和上海市。2007年,他进入中央,并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同时先后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于2013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于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全票连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于2018年3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票连任国家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习近平 · 查看更多 »

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西南白崖乡,临近忻州市繁峙县东北,是明代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平型关因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平型关战役而家喻户晓。 平型关的名字来源于“瓶形”。北宋时期是宋辽国界,称作瓶形寨,金朝时称瓶形镇,明朝时称瓶形岭关,之后改为今名。 Category:山西关隘 Category:大同地理 Category:长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平型关 · 查看更多 »

平型关战役

平型關战役,或稱平型關战斗,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中的一场战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历时一个月(从当年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个军共计十余万,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屬中等规模战役。 中國大陸所稱平型關大捷或乔沟伏击战或蔡家峪伏擊戰,指该战役的第18集团军第115師林彪部在山西灵丘县西的平型关一带配合国军作战,為平型關戰役中的一段小插曲。中共戰史普遍未提及國軍戰況與死傷人數,僅稱「九月二十五日……以劣势装备获得「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余具、步枪1000余支、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械的战果……」 平型关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守土抗战”。也曾作过一次较大的主动出击计划,策划以3个师的兵力,出长城合围日军,歼灭日军于关外,缓解平型关正面防御的紧张局势,以巩固内长城的基本防线。即计划由晋绥军71师、新编第2师以8个团兵力西北出擊,八路军第115师以4个团東南出擊。关内守军誘引日軍第5師團主力從當面來攻,出关的3个师從兩翼合圍日军。1937年9月24日,阎锡山以第6集团军名义下达“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115师于喬溝伏擊了相向而行,于数小时内先后抵达的日軍武装押运汽车队和輜重隊两部,击毙两部中佐指挥官,日军辎重队7人幸存。中共史称平型關大捷。 平型关战役本身是完全失败的,乔沟伏击战也未確實阻斷日本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平型关战役 · 查看更多 »

平江惨案

平江惨案是193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爆发的一起军事摩擦事件。该事件最终导致平江留守处与中共湘鄂赣特委被破坏,负责人涂正坤、吴亚鲁、罗梓铭、曾金声、吴贺泉、赵禄英六人被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平江惨案 · 查看更多 »

平津作战

平津作战指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北平及天津地区与日本陆军中国驻屯军的作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平津作战 · 查看更多 »

平方千米

平方公里(符號為km²)是面積的公制單位(SI Unit),其定義是「邊長為1公里的正方形的面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平方千米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族

#重定向 乌孜别克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乌兹别克族 · 查看更多 »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la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乌鲁木齐”这一城市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意思是“优美的牧场”。最初乌鲁木齐是因清朝政府在新疆驻军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至今乌鲁木齐还有“老满城”的地名,位置大致在今新疆农业大学一带;而现在南门、北门和大小西门内的区域是原来的“汉城”。满城主要为清朝八旗驻军,汉城则是工商业区。现今的乌鲁木齐是由原“汉城”向周边扩张形成的。烏魯木齊市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离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在清朝时起称迪化,意为对边民的“启迪教化”,民國時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改称现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乌鲁木齐市 · 查看更多 »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發生於1900年清朝末期,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后,在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农村頻繁發生教案、天灾频仍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黄河北岸农民与中国天主教教徒之间的武装冲突。1900年春季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號稱「义和团」的农民动用私刑处死了大量中國基督宗教信徒與西方人士,並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清朝中央政府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最终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英國八国组建远征军引发八國聯軍之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 查看更多 »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35年,该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实际上,聂耳仅写作了简单伴奏的主旋律谱,由贺绿汀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俄国犹太裔作曲家配器。该曲不久就成為中国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并被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翻唱,以此来声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目前,各类乐队演奏此曲以及为合唱伴奏时,大多依照李焕之为此曲写作、1953年定稿的管弦乐总谱。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經很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任师长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定为该师军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田漢被批鬥,1968年受迫害致死,1975年被宣布為「叛徒」,被「永远开除党籍」,所以正式演奏改為「有曲無詞」;197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改用新词為「国歌」。1982年12月4日經第五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會議決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原词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3月写入宪法。根据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名单,排名第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义勇军进行曲 · 查看更多 »

亞太地區

#重定向 亚太地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亞太地區 · 查看更多 »

于學忠

--學忠(),字孝侯,中華民國軍人,本發跡於吳佩孚,後轉於張作霖與張學良麾下,二戰期間為國民革命軍。父于文孚是北洋毅军宋庆部马三元帮统,曾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收留杀人犯事逃窜的張作霖并提拔他为哨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于學忠 · 查看更多 »

庐山

庐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文明旅游风景区、世界名山大会的发起者。庐山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脉,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游览目的地。 庐山位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平原的北部,鄱阳湖西北岸,以“雄”、“奇”、“险”、“秀”闻名,被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瀑布飞流直下,云雾变幻无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山下低10摄氏度左右,为中国知名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自东晋以来,中国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歌咏庐山的诗歌辞赋有4000多首。对庐山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等;唐宋时期的白居易、李白、苏东坡、朱熹等;近现代的政治人物蒋介石、毛泽东等。 庐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非常大,堪称中国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曾在此大兴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形成了今日牯岭镇的雏形。北伐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夏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山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商讨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对日宣战的庐山谈话,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三次在此主持大会,即著名的“庐山会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庐山 · 查看更多 »

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是中国大陆一条从北京市通往广东省广州市的铁路,由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连接原京汉铁路(北京至汉口)和原粤汉铁路(武昌至广州)而成。京广铁路正线全长2284公里(丰台站至广州站),全线为 I 級双线电气化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方向铁路干线,其连接了六座省会城市,以及数十座大中城市,并与多條铁路相接,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京广铁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超负荷的状态,即使在平行的京九铁路在1997年建成后,京广铁路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的作用。目前京广铁路上的大多数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已经採用电力机车牵引。经过多次提速改造,自1997年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起至2004年第五次提速,北京往返广州间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近40小时缩短到22小时。现时京广铁路北京市和河北省境内线路由北京铁路局管辖,河南省北部和中部路段由郑州铁路局管辖,河南省南部以及湖北省境内路段由武汉铁路局管辖,湖南省和广东省境内线路由广州铁路集团管辖。 京广铁路的正线起点是丰台站,自1996年北京西站建成使用以后,为分担北京站的运输压力,大部分由京广线进京的旅客列车经西长联络线进入北京西站。西长联络线是指北京西站至京广线上长阳村线路所的联络線,又称西良联络線(因长阳村線路所位于良乡站和长辛店之间),于1996年建成,全长28公里,经过鹰山一、二号隧道和槐树岭隧道。 于2012年全线开通的京广高速铁路是一条与京广铁路平行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它的建成通车大幅度缓解了京广铁路的客流压力,使得京广铁路既有线可以更多地进行货物运输。.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京广铁路 · 查看更多 »

京包铁路

京包铁路是一条由北京通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的铁路。起点北京北站,终点包头站。途径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线路全长824公里,除北京北至沙城段外均为电气化复线铁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京包铁路 · 查看更多 »

京沪铁路

京沪铁路最初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指首都南京往上海的鐵路,如今指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由原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段、津浦铁路(—浦口)和沪宁铁路(下关—)组成,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在1968年建成而全线接通。目前京沪铁路实际里程为1451.4公里(经天津西、济南、蚌埠),为全线双线电气化干线铁路。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南北最大的两座城市,而且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组成部分。虽然京沪线已进行过多次改造和扩能工程,但线路运输能力依然接近饱和,因此另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以缓解运输压力。 北京—晏城—济西—党家庄—徐州—不经过蚌埠的蚌埠外铁路线—南京—上海,实际里程为1435.1公里。 2006年12月31日起,原京山线北京—南仓段、原京山津浦上下行联络线、原津浦线(不含桥南至党家庄段)、桥党联络线及原沪宁线合并为京沪线,正式起用“京沪线”的线路名称并开始统一编排里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京沪铁路 · 查看更多 »

人民网

人民網()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报社所控股的媒体企业,以新聞報導為主。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互聯網。人民網有中文(簡體、繁體)、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 、朝鲜文、彝文、壮文共16種語言17个版本。 《人民網》在中國大陸有31間分公司,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南非及美國等均設有海外分公司。2013年3月19日,《人民網》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總裁廖玒於成立大會上表示,進駐香港是為了「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平台,促進社會和諧」。.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人民网 · 查看更多 »

二十一条

《二十一條要求》是日本向中国提出的条约,导致了《中日民四条约》的签订。.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二十一条 · 查看更多 »

二台

二台可以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二台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库页岛

库页岛,俄语名为萨哈林岛(Sakhalin)、日语名为樺太岛()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位于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紧邻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属于萨哈林州。其地形南北狭长,外形像一條魚,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与波罗奈河。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短暫且凉爽多雾,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区500毫米,山地1200毫米。岛上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森林與石油、煤矿资源及漁業。 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9.3萬人(2010年1月1日估计),居住在该岛上的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雅库特人和鄂溫克人等。其中俄罗斯人数量最多,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最大城市为南萨哈林斯克。 19世紀前,庫頁島原為當地遊牧民族居住地;並斷斷續續由中国中原王朝統治過,被称为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庫頁島被俄国稱為萨哈林,日本稱為北蝦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樺太。十九世紀時清政府並未有效管轄該島,僅僅派員數年巡查一次。1858年,俄罗斯帝国通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割让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1945年2月11日,英美領導人於《雅爾塔協定》中與蘇方達成協議,承諾使日本佔據的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同年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和千島群島的主權,目前库页岛全部由俄羅斯控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库页岛 · 查看更多 »

五三慘案

五三慘案,又稱濟南慘案,日本称濟南事件(済南事件),指1928年5月3日國民革命軍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城时,賀耀組在山東各地擊敗北京政府方面的張宗昌部(4月末攻入濟南)。此時,賀耀組軍同日軍發生衝突,日軍蠻橫,導致五月八日談判破裂,南京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被杀害,這次糾紛被稱之濟南事件。日本方面要求蔣介石將所謂濟南事件的責任者賀耀組罷免,蔣介石遂罷免了賀耀組的第3軍團總指揮兼南京衛戌司令的職務。劉世善(2002)、261頁。徐主編(2007)、2107頁。劉国銘主編(2005)、1800頁。日軍借口革命軍对城內的日本僑民進行搶劫、強姦、屠殺12人,而出动军队展開報復,蓄意屠杀中国军人与民众六千余人的事件。其中,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派遣济南的外交处处长兼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职员17人被日军虐杀。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军民,并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并于5月11日攻佔濟南。直至次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济案协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五三慘案 · 查看更多 »

廊坊市

廊坊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环渤海经济区腹地。距离北京市区和天津市区40公里和60公里,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港70公里和100公里,城市定位是京津冀城镇群中重要区域中心城市,2014年3月26日出台《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将落实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名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廊坊市 · 查看更多 »

仁安羌

仁安羌是缅甸马圭省城市,位于曼德勒西南217公里的伊洛瓦底江畔,人口82,545人(1993年估计)。仁安羌附近盛产石油,是亚洲最早开采石油的地区之一。仁安羌在缅语里意为“油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仁安羌大捷就发生在附近。 Yenangyaung.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仁安羌 · 查看更多 »

廣島市

廣島市()是日本一級行政區廣島縣的縣廳所在地,也是本州西部的最大城市。原本只是太田川入海口的一個三角洲,自16世紀時毛利氏在此建城並且將行政中樞移至此地後,迅速發展成中國、四國地區規模最大的經貿中心。因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二战中饱受原子弹在内的军事攻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廣島市 · 查看更多 »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市與長崎市投下原子彈,這也是歷史上人類目前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 盟軍在空襲日本多個月後,準備進行沒落行動進攻日本本土。二戰歐洲戰場於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後結束,但是太平洋戰爭仍在持續。美國、中國與英國在1945年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並未作回應。美國於是計劃使用曼哈頓計劃中成功製造的核武器,並分別於8月6日及9日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小男孩原子彈及胖子原子彈。廣島約有90,000人—166,000人因核爆而死亡 ,長崎則有60,000人—80,000人死亡。 長崎遭受核彈轟炸後6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並在1945年9月2日簽署《降伏文書》,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影響所及導致日本政府於1967年宣布非核三原則,表明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 查看更多 »

廣西省 (中華民國)

廣西省為中華民國過往的省分之一,係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7省之一,簡稱為「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廣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以空間換時間

以空間換取時間是蔣中正總統對日抗戰的主要策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以空間換時間 · 查看更多 »

以華制華

以華制華是指以華人(中國人)制服華人的統治策略,主要用於其他民族統治中國、或海外華人受「非華人的統治者」(政府、殖民者或者外族)壓制的情形。由於統治者對華人民眾不熟悉,容易遭致華人的反抗,故培植一些華人來管理另一批華人,授予當地部分華人行政權力,去監管所有華人守法或放棄抵抗。 此一策略促進地方行政本地化,帶有「親疏有別」、問責制等色彩,方便監控一般的華人民眾,而且華人只是幫助統治,實際的大權不在華人手上,當統治者的政權結束之後,當時為那些統治者做事的華人,有可能被視為漢奸而定罪。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一系列由日本建立的傀儡政權,包括滿洲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汪精衛國民政府等,為近代以華制華的典型案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以華制華 · 查看更多 »

廬山聲明

《廬山聲明》為1937年7月17日由蔣中正發表的聲明,表示對侵華日軍挑釁的退讓底線。一般來說,這聲明代表第二次中日戰爭全面開打的象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廬山聲明 · 查看更多 »

延庆县

#重定向 延庆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延庆县 · 查看更多 »

廖耀湘

廖耀湘(),别号建楚,中国湖南邵阳县(今新邵县)北乡酿溪镇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廖耀湘 · 查看更多 »

伊宁市

伊宁市(غۇلجا, 拉丁维文:Ghulja),位于新疆西北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犁河谷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工业中心。清代为伊犁将军驻地,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和武警内卫部队第七师师部驻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伊宁市 · 查看更多 »

伊宁事变

伊宁事变,中華民國政府也称伊宁叛乱,1944年抗戰時期在中华民国新疆省北部的伊宁地区的反漢聖戰,被國民政府視為疆獨運動。中共在1950年後則稱為「三区革命」,视三区革命为人民民主戰爭开始的标志。伊宁事变是得到苏联、中共、外蒙古資助聲援的武裝分离运动,并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伊宁事变 · 查看更多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ىله قازاق اۆتونوميالى وبلىسى / Іле Қазақ автономиялық облысы;ئىلى قازاق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 Ili Qazaq Aptonom Oblasti),简称伊犁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辖的自治州,首府在伊寧市,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是中国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州直辖县级行政区。伊犁州直属地区汉族人口比例约35%,哈萨克族人口比例约22%。.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小六子、双喜,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中国奉天省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帅”,奉系军阀領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享嵩壽100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向蔣中正「兵諫」,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蔣中正,並隨蔣中正回到南京。12月30日被判刑十年,雖然五日後即被特赦,但而後一直遭到蔣中正軟禁。國共內戰時,張學良亦被安排來臺,先後曾居住於高雄壽山、西子灣、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蔣經國執政時,張學良依然遭軟禁於臺北市復興崗,直到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九十三歲的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定居美國夏威夷,軟禁長達半世紀,可說是被兩蔣幽禁一生。由於西安事變,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對張評價不同。台灣公共電視在張不再被軟禁後,製作一部以其口述為主之記錄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张学良 · 查看更多 »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汉语拼音:Zhāngjiākǒu Shì,邮政式拼音:Kalg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张家口成为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京津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与中西部资源产区的重要纽带《张家口地理》 海南出版社。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张家口市 · 查看更多 »

张德江

张德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台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第十六至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位列第三)。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 2008年至2013年间,曾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排名第三),分管工业、电信、能源及交通等重要经济领域,兼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此前,曾經先后担任吉林、浙江、广东及重庆4个省级行政区的党委书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张德江 · 查看更多 »

张闻天

张闻天(),原名张应皋(也作张荫皋),字闻天,曾經长期使用化名洛甫,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 张闻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前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是当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张闻天1930年回国,1933年1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被推举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到达陕北之后,随着毛泽东权力的扩大,张闻天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张闻天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部长、中共辽东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张闻天主要从事外交工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务。1959年,张闻天被划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受到批判,改而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张闻天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文革”结束前病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张闻天 · 查看更多 »

张重华

张重华(),字泰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为前凉文王张骏次子,353年病死。張重華統治時期,前涼國勢達於極盛,多次擊敗後趙石虎的進攻,後更乘後趙末年國亂而進取秦州。在位七年病死,年僅二十七歲。.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张重华 · 查看更多 »

张自忠

張自忠(),字藎臣,後改藎忱,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原為西北軍系將領,中原大戰後接受中央政府改編,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曾參與喜峰口戰鬥。 1935年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後,曾先後任察哈爾省省主席與天津市市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曾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與北平市市長。後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軍長,後升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曾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 張自忠將軍是二次世界大戰裡50個同盟國中,陣亡在戰場上的最高階將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张自忠 · 查看更多 »

强渡怒江战役

#重定向 騰衝戰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强渡怒江战役 · 查看更多 »

張玉法

張玉法(),中華民國的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張玉法 · 查看更多 »

張發奎

張發奎(),字向華,原名发葵,又名逸斌。廣東省始興縣客家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名將,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起义的軍隊為其部下。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先指揮淞滬抗戰,後來任第四戰區司令。1949年後居於香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張發奎 · 查看更多 »

張治中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原为中國國民黨黨员,國民革命军二級上將,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新疆省政府主席,曾主導参與多次國共和談。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巢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6月宣布脫離中國國民黨,后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上病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張治中 · 查看更多 »

張海鵬 (軍事將領)

张海鹏(),汉奸。字仙涛,別號連溪,綽號「張大麻子」。盛京将軍轄区奉天府蓋平縣人,中華民国及滿洲國軍事將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張海鵬 (軍事將領)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Cairo Declaration,Déclaration du Caire,カイロ宣言,Каирская декларация,Dichiarazione del Cairo,Kairoer Erklärung)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蒋中正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3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舉行會議後,在1943年12月1日所發表的对日作战的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的通稱 中華民國方面收藏之原件原由外交部保管,目前寄放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計英文一頁。美國方面將原件「開羅公報」(Cairo Communiqué)存於美國國家檔案局(RG59),美國國務院出版的《1776-1949美國條約和其他國際協定彙編》則收錄了內容相同而標題為「1943年第一次開羅會議」(First Cairo Conference, 1943)的文件。日本方面在國立國會圖書館存有「開羅公報」(Cairo Communiqué)。 開羅宣言在各種語言中的譯名不同,漢語方面,與會的中華民國採用《开罗宣言》做為定名,英語方面,與會的中美英三國在之後的《波茨坦公告》使用Cairo Declaration這個名稱來稱呼開羅宣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开罗宣言 · 查看更多 »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彭德怀 · 查看更多 »

彭涛

彭涛(),原名彭定--,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人,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彭涛 · 查看更多 »

何柱國 (軍事將領)

何柱國(),原名铸果,字敬之,廣西容縣南乡阳梅墟人,中华民國奉系及東北軍高级将领 。 何柱国虽然是广西籍军政人物,但是与当时中国国民党内部派系“桂系”并无任何关联。.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何柱國 (軍事將領) · 查看更多 »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何成濬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何應欽 · 查看更多 »

徐州师范大学

#重定向 江苏师范大学.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徐州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徐永昌

徐永昌(),字次宸,山西省崞县(原平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盟軍受降儀式,後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徐永昌 · 查看更多 »

徐汝誠

徐汝誠(),第六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长,籍贯浙江余姚,為該校第六期毕业。 Category: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Category:國共戰爭人物 Category: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黄埔军校第六期 Category:余姚人 Xu徐汝誠 Ru汝誠 Category:國防大學校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徐汝誠 · 查看更多 »

德城区

德城区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为德州市市政府所在地,因位于德州市城区而得名。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边界,总面积为539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54万。在德州地区,口头语中的“德州”可以指代整个德州市区域,也可以特指德城区,另外“德城”一般也指代德城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德城区 · 查看更多 »

德州市

德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东与济南、滨州两市相邻,南与聊城市相连,西接河北省衡水、邢台两市,北与河北省沧州市相接。市区邻近冀、鲁两省边界,京杭大运河流经境内。全市总面积10,358平方公里,人口574.23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德州市 · 查看更多 »

德國馬克

德国马克( ,,简写为"DM")是德国在2002年欧元使用前的法定货币。英语中,通常被称为"Deutschmark",而德国人一般叫或者。1948年,它首先在盟军占领区发行,以替代原先的帝国马克,并在之后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直到1999年被欧元替换;它的 硬币与纸币继续流通,直到2002年欧元纸币与硬币的发行。欧元引入后,德国马克不再是法定货币——与其他欧元区国家一样,欧元与原来的货币混合流通了两个月。在2002年2月28日以前,马克硬币和纸币继续在德国作为有效的支付形式。 德意志联邦银行保证全部的德国马克现金可以在任何联邦银行的网点进行无限期兑换。纸币甚至可以用邮件寄到银行。 1998年12月31日,欧洲中央银行(ECB)确定了欧元与马克的兑换比率,自1999年1月1日起,马克与欧元的比价固定为DM 1.95583.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德國馬克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王

#重定向 德穆楚克栋鲁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德王 · 查看更多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而设立的遗址型专门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南京城西南江东门,是当年日军大屠杀的一处主要地点和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于1985年落成开放,经过1995年、2005年两次扩建,现占地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9800平方米,包括展览集会、遗址悼念、和平公园和馆藏交流等4个区域,其中展览陈列包括廣場陈列、遗骨陈列和史料陈列三部份。该馆收集了10000多份历史资料和文物,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查看更多 »

保定市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保定市 · 查看更多 »

忻口会战

#重定向 忻口會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忻口会战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日本帝国昭和时代的陆军大将。从1913年起在中国从事策划侵略活动,有“帝国陆军头号中国通”之称,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扶植清逊帝溥仪在中国东北地区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以及在日军入侵中国华北地区中发挥核心作用。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东京审判判其死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土肥原贤二 · 查看更多 »

圣战

聖戰可以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圣战 · 查看更多 »

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是中國著名抗日歌曲,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8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在太行山上 · 查看更多 »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簡稱化武,指在化学战時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为武器。该类武器与核武器及生物武器同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其大规模杀伤性,NBC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缩写)均不属于常规武器。通过适当的保护装备、培训和排除污染措施,化学武器的主要作用能够得到有效抑制。许多国家拥有大量武器化的化学制剂库存作备战之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化学武器 · 查看更多 »

圖瓦人民共和國

圖瓦人民共和國(图瓦语: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а 或 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Тувин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Pеспублика;1921年至1926年称为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Таңды 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а),为1921年至1944年间位居亚洲中部、东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图瓦于1911年前是清朝的一部分,称唐努烏梁海,不属于外蒙古,而属于不设扎萨克的内属蒙古(外蒙古于1911年宣布独立,建立博克多汗国。)。 1914年俄罗斯帝国吞并此地,称乌梁海边疆区(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1919年至1920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在此地恢复统治。1920年苏俄将其占领,于1921年建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称图瓦人民共和国。图瓦人民共和国获得了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承认,中華民國原先不承認其為俄國領土,視為主權國家。1944年图瓦人民共和国加入苏联,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圖瓦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北平市

北平市,簡稱「平」,舊稱北京,為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前為首都。當時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综合水平远超南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北平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专约

《北京专约》,又名《中日北京专条》、《台湾事件专约》或《台事北京专约》,是1874年10月日本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有关台湾事件的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承认“台湾‘原住民’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军出兵是“保民义举”;中國給予難民撫卹银十万兩,購買日軍修築之房舍道路,銀四十萬兩(而非賠償兵費);日军撤出台湾。北京专约乃為1874年5月份牡丹社事件處理所訂。签署人为奕䜣与大久保利通。 後來日本政府聲稱,清政府在北京專約中,已經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土,琉球人是日本屬民。清政府則指,琉球乃中國屬國,北京專約所指之「民」,只是1873年漂流到台灣被原住民出草的小田縣(即今岡山縣)民,不包括1871年被出草的琉球宮古島漂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北京专约 · 查看更多 »

北京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是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性地方出版社,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北京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北京市委的机关报,于1949年创刊,由北京青年报社编辑出版,是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刊之一,也是北京地区最受欢迎的都市类报纸。 自创刊以来,它历经三次停刊,三次复刊,1981年第三次复刊以来,“北京青年报”有限公司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北京青年报 · 查看更多 »

北圻

#重定向 東京保護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北圻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國共內戰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共內戰 · 查看更多 »

國共關係

国共關係是指中国国民党與中国共产党之關係,也可視為海峽兩岸關係。 1923年中国國民黨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簽訂孫越聯合宣言後,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在1927年发生分裂。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並在北伐光復南京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清黨。而共產黨则認為,三大政策(或稱新三民主義)的親蘇聯政策的施行是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內頑固右派拋棄聯俄容共的三大政策,導致革命的失敗,中共方面為了堅決擁護三大政策,不得不向國民政府進行反擊。 1927年分裂之后,两黨进行了武装对抗(第一次國共內戰),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被迫與共產黨联合抗日,為日後內戰埋下隱憂,至1946年內戰爆发,直至1949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其主导的中国大陆政权。1950年後,國民黨幾乎完全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地區,長期奉行反共的政治意識形態,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在台湾实现民主转型、2000年首次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放棄其過去的反共立場,轉為加強與共產黨的接觸,2005年兩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络,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络渠道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共關係 · 查看更多 »

國立國會圖書館

国立国会图书馆()是日本的國家圖書館,直接隸屬於國會,除了主要为日本国会议员的调查、研究等立法行為提供輔助外,也同時服務各政府機關與一般民眾。根据日本的出版物呈缴本制度,该图书馆也是唯一一家收存日本国内全部出版物的法定呈缴本图书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立國會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位於臺灣桃園市龍潭區大漢營區,為中華民國國防部依《國防部組織法》特設的軍事機關,負責辦理陸軍軍事事務的規劃、督導及執行。下轄政治作戰室、督察室、人事軍務處、軍事情報處、戰備訓練處、後勤處、計劃處、主計處、化兵處、工兵處、通信電子資訊處等幕僚部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北伐

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國民黨北伐、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軍閥發動政變之內戰,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起兵廣東,连奪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國民政府内部因对蘇聯與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復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加入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後,1928年6月攻克北京。奉系军阀、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张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国东北,隨後因皇姑屯事件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完成武裝奪權。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的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的組成內外仍有不同派系勢力,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鬥衝突,且由于之后的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国共两党间的斗争,导致中国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民革命軍北伐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华民国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由1930年粤军第六十一师和第六十师合编而成,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在短短三年多的生存时间里,第十九路军参与了第一、二、三次江西剿共戰爭和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在1933年底发动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最终被中央政府裁撤并剿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戰開始後1939年後以第二百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征緬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第五軍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於-zh-tw:徐蚌會戰;zh-cn:淮海战役; zh-hk: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团)。之後重建,撤往金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制空權

制空權是空戰軍事理論,指空中戰力將敵方的空中戰力進行壓制乃至完全摧毀,於期望的空域中取得優勢,使陸、海、空三大軍力能夠無礙進攻的力量。自兩次世界大戰起,兩方軍隊勢力衝突時,最有效也最有利的就是取得制空權,以利我方陸軍/海軍執行任務,並防止對方空軍干擾,也能對我方部隊進行支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五角大廈則將制空權分為完全將敵方之空中武力徹底排除、摧毀之「空中霸權(Air supremacy)」;以及暫時排除敵方之空中武力,便已取得作戰優勢之「空中優勢(Air superiority)」兩種類別。 制空權最早由義大利軍事家杜黑提出。在杜黑的專著《制空權(Il Dominio dell'Aria)》中,現代戰爭依靠全體國家工業基礎的支援,一旦摧毀基礎建設就足以使敵軍失去發動戰爭的能力。他認為只要敵軍缺乏槍械、子彈、戰車或飛機等等的軍事裝備,便會因無法繼續作戰而造成社會動亂進一步迫使敵人投降。如要徹底摧毀敵軍的生產力,就必須對其發動戰爭的軍用設備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轟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制空權 · 查看更多 »

嘉定区

嘉定区,简称“疁”,是上海市的市轄區,原称嘉定县,位于上海市西北郊。1992年10月11日撤县建区。区境与宝山区、普陀区、长宁区、闵行区、松江区、青浦区和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太仓两县级市相接。下辖嘉定镇、新成路、真新3个街道、菊园新区1个类街道以及南翔、马陆、江桥、安亭、徐行、外冈、华亭等8个镇和市级的嘉定工业区。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至2015年,全区户籍总人口56.13万人。区治设新成路街道。.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嘉定区 · 查看更多 »

喜峰口

喜峰口,是中国华北地区北部燕山山脉东段的一个重要隘口,位于迁西县县城以北40公里与宽城县接近之处,由滦河自北向南切割燕山而成。关隘现已沉入潘家口水库库区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喜峰口 · 查看更多 »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हिमालय IAST:hīmalaya,“雪域”之意;;हिमाल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 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還有一百多座高度超過7200米的山峰,而喜马拉雅山脉以外的最高峰是世界第二高峰、位於喀喇昆仑山脉的喬戈里峰,高度8611米。喜马拉雅山脉對南亞文化有許多的影響,許多山脈中的高山是佛教及印度教的聖地。 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一些較低而走勢平行的山麓,第一山麓在最南邊,高約一千米,稱為西瓦利克山脈,再往北即是高二千到三千米的。 喜马拉雅山脉橫跨了五個國家: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及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在前三個國家的國境內。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世界上的主要河川中,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下游是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是發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發源自岡仁波齊峰附近,而恆河發源自印度的北阿坎德邦。這些河的流域中居住了約六億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喜马拉雅山脉 · 查看更多 »

周佛海

周佛海()。湖南沅陵人,本名周福海,是中國近代重要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领导人,为建黨的中共一大代表之一,后成为国民党官员,抗日时期是汪精衛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人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周佛海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和平建国军

和平建国军,是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政权后,收编国民政府投降军队所组建的一支傀儡军队。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收编。.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和平建国军 · 查看更多 »

傅作义

傅作義,字宜生,是一位生於山西省榮河縣的政治人物與军事人物。他在加入中共政權前曾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他協助共軍和平進入北京城,並於後來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晚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傅作义 · 查看更多 »

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其内政外交卻受到外國指揮、控制的政權,是從屬國的一類。一些小國内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不可以視爲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一个特定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中产生的词汇,通常指某个政权,因为外国势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国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导致其法统“非法”。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一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不少处于内战,或者有外国势力插手的战争中的政治实体,都互相指责对方是某一外国势力的“傀儡政权”,己方则是“合法政府”。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为美國或苏联的傀儡政權。韩國政府和朝鲜政府也是如此。 傀儡國家一詞很容易被誤用或濫用,因此需要一些規範以避免濫用的情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傀儡政權 · 查看更多 »

哈利·S·杜鲁门

#重定向 哈里·S·杜鲁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哈利·S·杜鲁门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Тагна Урианхай)如今通常只指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部分,首府为克孜勒。唐努乌梁海是清代烏梁海的三部分之一,位于外蒙古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西到俄罗斯巴尔瑙尔东南,东到外蒙古库苏古尔泊以东,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 清朝时的唐努乌梁海不仅包含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的绝大部分,还包含今天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國及外蒙古的库苏古尔省的大部分,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蒙古被編為五旗,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直接管轄。唐努乌梁海不属于外蒙古(喀爾喀四部),而是不設札薩克的內屬蒙古。 唐努乌梁海地区,早在汉代便有中国人活动痕迹。唐代为都播地,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金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代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清末,大批俄羅斯移民進入唐努烏梁海。 1911年外蒙古独立後,唐努烏梁海被俄羅斯帝國控制。1913年中俄聲明將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一併劃入“外蒙古自治區域”。1919年一度被中國軍隊收復。1921年,布爾什維克黨在唐努烏梁海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不久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蘇聯承認其為獨立國家。1944年改稱“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併入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现在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個共和國,隸屬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年5月,中華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華民国领土,但蘇聯方面並未理會。 根据资料称,图瓦人目前占该地人口的82%(2010年人口统计)。图瓦人係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烏梁海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瓦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证据包括图瓦语被公认属于突厥语族而非蒙古语族。唐代屬鐵勒中的都波,受突厥與回紇統治,元代稱禿巴,是林木中百姓。 1992年,苏联解体后,“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成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由于苏联的国家主体俄罗斯联邦没有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唐努乌梁海 · 查看更多 »

唐生智

唐生智(),字孟潇,湖南省永州東安縣人。信奉佛教后法名法智,号曼德。曾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中华民国建国初期重要的战争。他在中华民国建国期间到抗日战争开始时期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1935年受衔陆军一级上将。在国共内战末唐生智在湖南支持中国共产党,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唐生智身为军人又信奉佛教,有“佛教将军”之称。其四弟唐生明是國民革命軍中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唐生智 · 查看更多 »

冯玉祥

冯玉祥(),譜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長於直隸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本屬直系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倒戈,改所部為國民軍,後敗退西北,自成勢力。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西北军领袖。1935年,晉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馮玉祥軍旅一生,擅长见风使舵,八次临阵倒戈。故民間有“倒戈將軍”之稱。.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冯玉祥 · 查看更多 »

冲天 (纪录片)

#重定向 冲天 (紀錄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冲天 (纪录片)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1944年11月 - 二战结束)。历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11军军长等,官至勋一等功一級陆军大将。父亲冈村宁永曾任职于江户幕府。第一任妻子是星野理枝,后因故过世;第二任妻子是贵族院议员加藤宇兵衛的女儿。陆军三羽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冈村宁次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军国主义

軍國主義(Militarism),是一種認為軍事力量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並將保證軍事力量視作為社會最重要目標的意識形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军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冀察戰區

抗日戰爭冀察戰區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因應戰爭形勢,中國國民政府成立對日作戰戰區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冀察戰區 · 查看更多 »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1935年至1938年存在于中华民国河北省东北部的政权,由大日本帝国实际控制。该政权成立于日本鼓动华北五省自治期间,并由殷汝耕担任政府首脑,初期主要成立目的是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承认山东、山西、河北、察哈尔、绥远五省自治,后期转为日本掠夺当地资源及摧毁华北地区经济的工具。该政府一直保持亲日的态度,并且与其他日本掌控下的政权关系紧密。其统治也激起了当地百姓的反抗,中国共产党和南京国民政府都在其管辖范围内进行了各种反日活动;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策划、张庆余和张砚田率部制造的通州事件为甚,并使得该政权彻底失去了实际的统治力。1938年,该政权被并入日本在北平策划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凡尔赛条约 · 查看更多 »

凌源市

凌源市是辽宁省朝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因为大凌河发源之地而得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凌源市 · 查看更多 »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由原美北长老会美华书馆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得到长老会美國籍牧师费启鸿的帮助,于1897年2月11日始创于上海,秉承“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之宗旨,为中国现代出版业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商務印書館初期承印商业簿记表冊、帳本、教會圖書等印務,故得名商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商务印书馆 · 查看更多 »

商震

商震,字啓予(又作起予),祖籍浙江省紹興县,生于直隶省順天府大城县(一说保定府),中华民国军事将领,陆军二级上将。張小曼「商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商震 · 查看更多 »

入侵

入侵(侵入、侵略)传统意义上是指一种军事行动,地缘政治实体的一方武装进入另一方控制的领土,通常带有领土征服的目的,或者改变原有政府。侵入可能引发战争,通常作为结束战争的战略的一部分,侵入的过程本身可以构成战争整体。 现代意义上,“入侵”或“侵入”作为汉语词语被广泛延伸到各个领域,可以指未经许可而进入的各个领域、区域的事务或人的行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入侵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八一三事变

八·一三事变,又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發生於1937年8月13日,為中日戰爭中淞滬會戰的開端和導火線。.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八一三事变 · 查看更多 »

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為了對抗大清帝國的宣戰及鎮壓義和團運動,以军事行动攻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的八国联合军队。 八國聯軍軍隊的人數最早是三萬人,後來增至約五萬人。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八國聯軍直接造成義和團被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和約》,付出龐大的賠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八國聯軍 · 查看更多 »

八百壮士 (1975年电影)

《八百壮士》(800 Heroes),中華民國战争片,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导演和编剧都是丁善玺,主演陈鸿烈、柯俊雄、林青霞、张艾嘉、秦汉、金汉、徐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八百壮士 (1975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八月風暴

#重定向 蘇日戰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八月風暴 · 查看更多 »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兰州市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共青团中央

#重定向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共青团中央 · 查看更多 »

关向应

关向应(),原名关致祥,又名应禀,笔名始炎、仲冰,曾用名李仕真、郑勤,满族。中国辽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家屯(现隶属向应街道)人,中国共产党高级军事将领。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中共六大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后从事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及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1932年,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任红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1946年病逝于延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关向应 · 查看更多 »

关中 (消歧义)

中可以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关中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关东军

東軍是1919年至1945年大日本帝國駐紮在中华民国东北地区(1932年至1945年间为滿洲國)的部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关东军 · 查看更多 »

关税

稅,是指国家授权海关对出入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关税 · 查看更多 »

剿共

#重定向 第一次国共内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剿共 · 查看更多 »

勇士們 (電視劇)

,前名:《決戰七一四》,2011年由中華民國國防部與三立電視合作拍攝的臺灣軍事偶像劇。由吳中天、白歆惠、寇世勳、李國毅、陳德烈、陳志強、任容萱、余函彌、大牙、寇家瑞、楊銘威、范時軒等人主演。 該劇於2011年8月2日舉行開鏡儀式,同年9月16日於台視主頻首播,採邊播邊拍的模式。 2011年10月5日第一單元全劇殺青,2011年11月第二單元全劇殺青,2011年12月19日第三單元全劇殺青。.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勇士們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简称南京軍事法庭,是1946年2月成立的审判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 查看更多 »

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防最高委员会,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统一指挥之机构”,是战时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统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国防最高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115師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8月25日由紅一方面軍改編成,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獨立團、隨營學校,初期師長為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參謀處長王秉璋。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國民革命軍友军在平型關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0师

120師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8月25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改編而成,下轄第358旅、第359旅、教導團,初期師長為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嚮應,副主任甘泗淇,參謀長周士第。1940年,和第129師參與百团大战。1942年,与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等部合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0师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

129師屬於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8月25日由紅四方面軍残部和陕北地方武装改編成,下轄385旅、386旅、教導團,初期師長為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1938年换邓小平)、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達。1940年,129师和120師參與百團大戰對抗日軍。1945年,以八路军前方总部和129师为基础,组建晋冀鲁豫军区,后发展成第二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一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皖南事变

南事变又稱為新四軍事件,此間的「皖南」即指事變發生地區——安徽南部,而新四軍則是指共產黨轄下;分別由葉挺和項英擔任正副軍長袁國平擔任政治部主任的國民革命軍新编第四軍。 該事變發生於民國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華民國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数万人规模的中等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屬軍部兵力與皖南部隊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范力沛認為,此事件起因為此前黃橋事件,是国民政府对黄桥事件的报复行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皖南事变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皇国史观

皇国史观是日本以天皇為中心,評斷歷史人物、事件之於天皇屬於忠誠或是叛逆之觀點而出發的思想。其肇始者為日本南北朝時期,隸屬南朝的北畠親房為了發揚南朝之正統性所著之《神皇正統記》。江戶時代,水戶學之《大日本史》亦繼承其觀點,設立叛臣、逆臣傳,瘩罰謀逆之人。一如《大日本史·逆臣》傳序「弒逆,人神所共憤,而天地所不容也。一有弒逆之臣,則人人得而誅之。其得保首領、老死牅下,乃幸而免耳。異邦之史,臣弒其君者,歷世不絕。故歐陽脩創例於《唐書》,《元史》臣論列於遼、金二史,皆本《春秋》之意,而使生者膽落,死者骨驚,抑又嚴矣。」 明治维新後,其史觀變成主流,卻隨著一部分國粹思想主義之國學者如大國隆正之流,而演變成類似中国民族主义般,自命為高人一等之天朝的變質局面。此者於二战時期达到顶峰,卻也因二战敗而被視為禁忌。如今隨口提起則恐有遭人側目之虞。然而,在少部份右翼势力中仍然相当有其影響力,與左派進行意识形态相爭。 上述變質後的“皇国史观”之核心思想是:神化大和民族、日本天皇和日本宗教及文化;不顧日本二戰時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一面,單純宣揚“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圣战”、“正义之战”之說。大東亞共榮圈亦將侵略战争中的犧牲者看作是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 二战后,“皇国史观”这种军国主义历史观,在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民主改革中已被否定。但随着美國與蘇聯进入冷战,美国占领当局认为,日本反军国主义的政治势力大多属于日本左翼力量;于是,为了压制左翼,美国占领当局改变了对日政策:一方面改变原先废除天皇(美国當時认为天皇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总代表)的想法,以压制日本的左翼及减少日本右翼势力对美军占领的抵制;另一方面,又解除对日本的二战战犯及高官的清洗令,允许日本发展军备;遭到“整肃”的前战犯,例如岸信介,重新出现、活跃在日本政界。 Category:大日本帝國 Category:日本歷史認識問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皇国史观 · 查看更多 »

石友三

石友三(),字漢章,吉林将軍轄区副都統轄区長春厅九台(今九台市)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一生時常依附各大勢力,叛服无常,後遭到部下高樹勋兵变,活埋而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石友三 · 查看更多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西倚太行山、东濒渤海、南控黄淮海平原,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石太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石家庄市 · 查看更多 »

石美瑜

石美瑜(),字可珍,福建省闽侯县人,中华民国法官,曾任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庭长。罗军生,石美瑜与战后南京对日军战犯的审判,党史纵览2006年第1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石美瑜 · 查看更多 »

王寵惠

王寵惠(),字亮疇,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职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寵惠 · 查看更多 »

王世杰 (中華民國)

王世--(),字雪艇,湖北省武昌府崇阳县人。中华民国官员、宪法学家、教育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世杰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王以哲

王以哲()原名王海山,字鼎芳,吉林省宾州厅城池东偏脸子屯(今黑龙江省宾县宾州镇新立村东偏脸子屯)人,中华民国东北军高级将领。孟宪宇,爱国将领王以哲,黑龙江史志2011年第14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以哲 · 查看更多 »

王仲廉

王仲廉(),安徽蕭縣人,中華民國國軍中將。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王仲廉,於抗日戰爭中擔任第八十五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等,歷經南口戰鬥、太原會戰等知名戰役。抗戰勝利後仍任軍職,惟1947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中關鍵戰役失利,遭蔣介石解職。1949年前往台灣恢復軍職,直至1970年除役,之後曾任行政院戰略顧問。 1991年逝於台北,其子王童為台灣知名導演。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Category:黄埔军校第一期 Category:台灣戰後江蘇移民 Category:萧县人 Z.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仲廉 · 查看更多 »

王克敏

王克敏()字叔魯,浙江杭州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銀行家、外交官,日本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克敏 · 查看更多 »

王靖國

王靖國(),字治安,山西省代州五台县人,阎锡山晋绥军高级军官,后为阎锡山的女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靖國 · 查看更多 »

王重陽

王重陽(),中國道教全真派創始人,被尊为全真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本金朝諸生,後為武官,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綽號王害疯,京兆咸阳(今屬陕西咸阳市)大魏村人。七個主要門人稱七真。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有關於王重陽的描述,作者將他描寫成武功絕頂的高手,而且智慧超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重陽 · 查看更多 »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春—1968年7月3日),字佐民,山东泰安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创设人之一,曾任74军军长。后升任集团军及方面军总司令、山东省省主席、司令长官,並擔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在国共内战时兵败被俘。1959年被特赦释放,1968年逝世,享年64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王耀武 · 查看更多 »

珍珠港

珍珠港(英語:Pearl Harbor)是一個位於美國夏威夷州歐胡島上的海港,位於該州首府檀香山西方。其命名的由來,是該地曾經盛產珍珠而得名。珍珠港港區與鄰近島嶼上大部分的設施都屬於美國海軍所有,作為深水軍港使用,也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總部所在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曾遭日軍突襲轟炸造成重大傷亡,史稱「珍珠港事件」。此事件直接導致美國對日宣戰,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部分的戰事。 2010年,珍珠港與空軍基地合併成為「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 電影《虎!虎!虎!》及《珍珠港》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所拍攝,電影原聲帶亦從此熱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珍珠港 · 查看更多 »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真珠湾攻撃)或夏威夷作戰(ハワイ作戦)、AI作戰、Z作戰,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攻擊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國策逐漸走向奪取他國資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日本海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的兵力,分為兩波攻擊。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取得重大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然而,日軍之勝利並不完全:島上的發電站、維修設備、燃料和指揮總部大樓均未被破壞,未來海戰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內。即使如此,和美國的損失比起來,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另外,由於參戰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總統親同盟國、欲加入世界大戰的態度,出現知道日軍即將攻擊珍珠港、卻不加以警告的陰謀論,其至今仍充滿爭議。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聲稱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之一日」,後來成為該國的紀念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珍珠港事件 · 查看更多 »

琉球群岛

琉球群島(,),又稱琉球列島、南西諸島,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與九州島之間,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称萨南群岛)、沖繩群島、先岛群岛(包含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等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現今為日本領土,萨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国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17世纪末期,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1871年将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另劃歸鹿儿岛县。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区之行政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琉球群岛 · 查看更多 »

琉球独立运动

琉球独立运动又稱沖繩獨立運動或者琉球复国运动,指的是冲绳及其附属岛屿(琉球群岛)欲脱离日本的独立运动。 1943年,美中兩國元首在開羅會議中,同意二次大戰結束後,由美中兩國共同託管琉球。其後,中國處於內戰,無暇兼顧琉球事務,遂由美國主導琉球問題。在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该议题被美國重新提出,部分琉球人认为,琉球理应永续以独立国家存在而非在美军占领后归还日本;然而大多数居民則期望和日本本土统一以尽早作為交換條件來结束美军占领的狀況。 支持沖繩獨立運動的組織中,著名的组织有嘉利吉俱樂部(原名琉球獨立黨),由野底武彥建立,現在的黨魁是屋良朝助,除了因為歷史的因素之外,成立于2013年5月15日的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這些學者的理念是由於21世紀東亞軍事競爭的加劇,試圖讓琉球成為東亞的緩衝區以取得長久的和平和貿易優勢的務實觀點出發,而非以全繫於琉球精神意識等過度理想的內容上。此外,美軍基地、海洋資源、種族歧視、治權議題也是日本本土人和琉球人發生不和的原因。不過琉球大眾對獨立運動雖然可能不反對,但多數並沒有急迫感,因此反應平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琉球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政府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於1927年7月3日由福建省政治委員會改設而成。原設於福州市,後因國共內戰遷至臺灣;1996年1月15日遷至福建省轄內的金門縣金城鎮現址,但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並在1998年省虛級化施行後成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完全喪失實施地方自治的能力。2017年1月18日,行政院成立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以合署辦公模式與福建省政府共同辦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福建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是美國國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通過的一項法案,目的是在美國不捲入戰爭的同時,為同盟國提供戰爭物資,因租借法案使得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民主兵工廠」。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正式爆發;歐洲各國重新整軍經武,面臨了軍備青黃不接的艱困時期。雖然美國可以提供世界各國需要的武器,但是因美國中立法限制有很多嚴格的但書;一般所知的就有得以現款或貴金屬,不得以貸款方式採購(),運輸手段也有相當多的規範。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於軸心國的侵略態度採取了一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政策對應,如1940年,開始用有價交換的方式及時供給大英帝國各領土極需護航用的驅逐艦;而後來羅斯褔的立場也日趨明顯,1940年12月29日的爐邊談話節目中已充分表露他將採取的手段;他強調美國應以生產更多的武器成為英國的後盾,並販售給英國及加拿大,也就是民主兵工廠談話。 雖然孤立主義者批評羅斯福總統的政策將會將美國帶入戰爭,但民意風向確實因德國擴張而鬆動;1941年2月初由蓋洛普公司實施的民調顯示,有54%的美國人認為英國需要租借法案、22%的人反對總統的民主兵工廠理念、15%的人有但書性的支持。而後租借法案在同月於參眾議院開始審理,2月9日在眾議院投票通过,在1941年3月11日生效,為第1776號案,授權美國總統「售賣、轉移、交換、租賃、借出、或交付任何防衛物資,予美國總統認為與美國國防有至關重要之國家政府」;法案最初授權總統借出不多於13億美元的物資。羅斯福總統隨即任命小愛德華·斯特蒂紐斯成立租借法案管理辦公室。在3月法案生效時,可使用國家僅包括大英國協,4月中華民國開始納入,10月接受蘇聯運用此法案採購物資。 租借法案改變了原來軍事物資需要現金交易的慣例,亦改變了原來「中立國」的意義。小羅斯福總統在1941年10月即以此案向英國提供超過10億美元援助 租借法案對盟軍在二次大戰取得勝利有直接影響。特別是美國於1941年12月參戰前,英國、蘇聯等盟國在戰略物資生產皆處於下風。而在美國正式參戰後,租借法仍然繼續為盟國提供物資,一直至1944年。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國家包括英聯邦国家(佔約60%,调整后约占58%),其中的英国(占约45%,调整后约占40%)、蘇聯(佔約22%,调整后包括英联邦国家转交的约占总比例的32%)、自由法國、中華民國等,共38個國家,總值超過480億美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租借法案 · 查看更多 »

租界

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其特点是外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由侨民组织的工部局之类的市政机构来行使这些权力,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不受本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国中之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租界 · 查看更多 »

秦德純

德純,字紹文,山東省沂州府沂水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秦德純 · 查看更多 »

秦土协定

《秦土协定》是1935年中日之间关于处理张北事件善后而制定的一项非正式外交协议,该协定以中方代表秦德纯与日方代表土肥原贤二的名字命名。 1935年6月5日,4名无护照日本军人由多伦往张家口,途经张北县被当地驻军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赵登禹部守卫官兵检查,被送师部军法处拘留。8小时后,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事端,下令师长赵登禹予以释放。但日方以受到"恐吓"为借口,要求中方"惩办直接负责人"。1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免去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之职,由秦德纯代理。 6月27日,秦德纯与日方代表土肥原贤二在北平签订了《秦土协定》。主要内容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秦土协定 · 查看更多 »

秦汾

汾(),字景陽,江蘇省太倉州嘉定县人,中華民国教育家、政治家、实业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秦汾 · 查看更多 »

秦淮河

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秦淮河(卷名:中国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7。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最大的地区性河流,被视为南京的“母亲河”,其中流经南京城内的一段被称为“十里秦淮”。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直到唐代诗人杜牧作《泊秦淮》之后才被广泛称为“秦淮河”。自此时起“秦淮”也被不少人误传误认为是秦、汉之时的“淮水”,但是秦、汉时代绝大部分可信度较高的古籍中所提到的淮水毫无疑问的都是指向当今的淮河,而不太可能是秦淮,尽管如此,这一独特的名称也因夹杂着一份雅致诗意而仍旧保留至今。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南京城外城城门上坊门进入南京市区。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南通济门外九龙桥处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为正流,过九龙桥直向西,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桥汇小运河,再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转折向西北,过新桥至上浮桥、陡门桥,与运渎会合,再过下浮桥,向西经过南京夫子庙,从西水关出城;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绕行,是五代十国时开凿的护城河,过九龙桥向南转折向西,经长干桥后汇合落马涧,向西至赛虹桥、觅渡桥在西水关外与内秦淮复合,内外秦淮合流后向北经草场门、定淮门、石头城,在三汊河汇入长江。外秦淮在与内秦淮合流前,在赛虹桥分出支流,过江东桥在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在从三汊河入江以前分出支流惠民河,向东北经中山桥至下关入江。秦淮河从北源至三汊河全长110公里,全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内外秦淮河合流之后的武定门闸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5立方米每秒。此外,在江宁东山与长江之间还有一条17公里长的秦淮新河,是1981年建成的人工河道,经西善桥到金胜村入江,河口设节制闸和抽水站。 ,网上夫子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秦淮河 · 查看更多 »

程潛

程潛(),字頌雲,中国湖南醴陵人,同盟會元老,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北伐战争時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抗戰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時曾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但未成當選。 1949年年中在長沙向共產黨投诚,同年出席北京全国政协。其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員長,湖南省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程潛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第106師團

106师团(だいひゃくろくしだん)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師團之一。建立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屬乙种师团。.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106師團 · 查看更多 »

第10軍 (日本陸軍)

10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中之一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10軍 (日本陸軍) · 查看更多 »

第10方面軍

10方面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之一方面軍。1944年(昭和19年)9月22日由台灣軍改編成立,擔當沖繩、台灣、澎湖的防衛任務。1945年(昭和20年)2月1日起,由第10方面軍司令官(參謀長、參謀副長也同様)兼任台灣軍管區司令官。所轄第32軍(沖繩守備隊)後來於美軍登陸沖繩島戰役時全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10方面軍 · 查看更多 »

第18师团

18师团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陸軍師。该师团参加了南京大屠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18师团 · 查看更多 »

第5师团

5师团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一个44制甲种师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是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有“钢军”之称,参加过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俄戰爭、中国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时师团长是板垣征四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5师团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長沙作戦),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的湖南和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交战双方为中华民国第9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第9战区部队共300,000人与大日本帝國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日军第11军共约120,000人,此次战役主要经历--日军向长沙推进的外围战斗、攻守双方在长沙城的攻防战斗和日军撤退时国军进行的反击作战三个阶段。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指挥官采用了“天炉战法”对抗日军,而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则出现了明显的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战役结果为中方成功防守长沙,日方遭受惨重损失撤退而结束,因此又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又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是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為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道光十九年 (1839年) 清帝國钦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圣旨於广东东莞收繳鴉片,先於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終。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长沙战役

一次长沙战役(又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指1939年(民国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这次战役是继“二战”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为司令长官)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了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一次长沙战役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簡稱「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戰場中,日本投降從而戰爭結束的日期及其後每年的紀念日。由於戰事在各國終止的日期不等,此日在各國也有不同的紀念日期。美東戰時日光時間(UTC-4)1945年8月14日凌晨,美國接獲日本向《波茨坦公告》各國傳遞的投降決定,當日美國總統哈利·S·杜鲁门向全國宣佈了這一消息;美國羅德島州的「勝利日」(8月第2個星期一),即紀念8月14日。日本時間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了《終戰詔書》;同日重慶時間上午10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級上將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日本的「」、韓國的「光復節」、朝鮮的「韩国光复节」,即紀念8月15日。日本時間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與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美國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为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於簽訂《降伏文書》的翌日9月3日,而中華民國將9月3日定為「軍人節」。 與「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相對的是1945年5月8日(部分国家定在5月9日)的「歐戰勝利紀念日」(Victory in Europe Day,一般簡稱「V-E Day」)。.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在中華民國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將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长沙战役

二次长沙战役(又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民国30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本次会战从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结束,历时一个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长沙战役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长沙会战

四次長沙會戰為中國抗日戰爭末期的大型戰役之一,是指1944年5月至8月,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湖南長沙、衡陽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长衡会战中的第1个阶段。 學術界將「長衡會戰」分為2個階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四次长沙会战 · 查看更多 »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位于杭州市江干区笕桥街道东北部的横塘村,是民国时期的中央航空学校,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校現已遷往台灣成為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 查看更多 »

米脂县

米脂县是中国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古名银州,县城位于无定河东岸。黄土高原地貌。面积1212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2005年)。邮政编码718100。县人民政府驻银州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米脂县 · 查看更多 »

精河县

精河县(维语:جىڭ ناھىيىسى;拉丁维文:Jing Nahiyisi;新维文:Jing Nah̡iyisi)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南邊緣,天山支脈婆羅科努山北麓,地處東經81°46′~83°51′,北緯44°00′~45°10′之間。東鄰烏蘇市,南鄰尼勒克縣、伊寧縣,西鄰博樂市,東北與託里縣相連。縣境東西長約166千米,南北寬約134千米,總面積11 275平方千米。東距烏魯木齊市425千米,西距博樂市100千米。古絲綢之路天山北路(又稱皮毛道)從此經過,是古絲綢之路北道重鎮。G30線和G312線烏伊段公路、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奎賽高等級公路、北疆鐵路和精伊霍鐵路穿境而過,處在國家兩個一類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和霍爾果斯口岸交匯處。.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精河县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紀錄片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現實世界題材的电影。与纪录片相对的為劇情片。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參與。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地点、情况与現實、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題材范围廣泛,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亦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紀錄片 · 查看更多 »

綏遠省 (中華民國)

綏遠省,簡稱綏,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之一,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廢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綏遠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維希法國

维希法國(法语:Régime de Vichy),正式国名为法兰西国(l'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納粹德國控制下的法国政府;它也被称为维希政权、维希政府,简称“维希”。1940年6月德国占领巴黎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故名。维希政府在被德国国防军占领的法国北部领土(即占领区)还保有一些权力;但是它主要统治包括维希在内的非占领区,也就是自由区,约占法国本土领土面积的40%。维希政府于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解放法国后覆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維希法國 · 查看更多 »

緬甸戰役

緬甸戰役,是指在1942年—1945年由于日本入侵並佔領缅甸的歷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緬甸戰役 · 查看更多 »

總司令

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是武装部队的指挥官职位,但是具体职务高低不一而定。如居最高指揮權限職位,則可稱為統帥(舊稱「大元帥」)。 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之类的、一個國家軍隊的最高司令官性质的总司令,也有陆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空军总司令之类的军兵种最高指挥官性质的总司令,也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之类的战役单位部队指挥官性质的总司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總司令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史迪威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曾經在二次大戰期間駐中國接近三年,任駐華美軍司令,東南亞戰區副司令,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支援中國物資等職務,後因與委員長蔣中正關係破裂而離任,1946年在旧金山去世。.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约瑟夫·史迪威 · 查看更多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是在201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胜利70周年之际,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大型纪念活动,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阅兵仪式。本次纪念大会也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后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庆典活动。 此次阅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型阅兵,也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此前的14次阅兵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期间进行的,此次阅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选择在非国庆期间举行阅兵仪式,同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阅兵方式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二战胜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 查看更多 »

纬度

纬度(φ)是一个地理坐标,用以确定一点在地球表面上的南北位置。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纬度相同的连线或其平行线,是一个与赤道平行的大圆。纬度通常与经度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在定义经纬度的时候,做了两个抽象假设。第一,以大地水准面来代替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由地球上静止平衡的海平面延伸到陆地内部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第二,用一个数学上简单的参考表面来作为大地水准面的近似。最简单的参考表面为球面,但是用旋转椭球面来模拟大地水准面要更为准确些。经纬度在这个参考表面上的定义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经度相同和纬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共同构成了这个参考表面上的经纬网。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的纬度和其在参考表面上的对应点一致,过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作参考表面的法线,该法线与参考表面的交点即为真实表面上那一点的对应点。纬度,经度和遵循某种规范的高度共同组成了 ISO 19111 标准中所定义的地理坐标系统。 由于有不同的参考椭球面,地表上一点的纬度特征也就并不唯一。ISO标准中关于这一点的描述为:如果坐标参考系统没有完全定义,那么坐标(主要指经度和纬度)顶多是模糊不清的,至少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对于精确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GPS,但是,在一般的使用中,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通常也就不提及参考椭球面。 在英文文本中,纬度通常使用小写希腊字母phi (φ)来表示。它以度、分、秒或者小数形式的度来计量,再附上N或S来表示北纬或南纬。 无论是为了使用经纬仪还是为了确定GPS卫星的轨道,纬度的测量都要求人们对地球重力场有充分的了解。研究地球的轮廓及其重力场的学科是大地测量学,这些内容将不会在此文中讨论。通过简单的名称变换,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地球坐标系统也可以扩展运用到月球,行星和其它天体上。 纬度数值在0至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30至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60至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度地区。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纬度 · 查看更多 »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олотов,),原名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斯克里亚宾(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крябин),早年参加革命时,将姓氏改为“莫洛托夫(Молотов)”取“锤子”之意(俄文“锤子”为молот)。1930年-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1942年-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改称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年-1949年及1953年-1956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1957年6月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复党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 查看更多 »

终战诏书

《终战诏书》,全称《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亦称《停战诏书》,是指日本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公開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被看作是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結束的預兆。 《终战诏书》是在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亲自宣读并录音,8月15日通过日本放送协会(NHK)正式對外广播。这是日本天皇的声音首次--公众播出。此詔書的廣播又稱為“玉音放送”,在日语中,天皇的聲音被敬称为“玉音”,“放送”則指广播,因而得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终战诏书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統治琉球時期

美國統治琉球時期(The Ryukyu Islands under United States administration;;),是從1945年美軍佔領沖繩開始,直到1972年5月15日由日本接管為止,琉球群島共有27年由美國所治理。所管轄的範圍包括奄美群岛(至1953年)、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國統治琉球時期 · 查看更多 »

美國聯邦政府

美国联邦政府由三部分组成:立法分支、行政分支、司法分支。美国宪法对每一分支的职权给予明确规定 美国国务院出版物《美国政体的结构与运作》。联邦政府部门皆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國聯邦政府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航空兵團

美國陸軍航空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USAAC,亦常譯作「美國陸軍航空隊」)是美國陸軍下的一支單位,於1926年7月2日自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隊(United States Army Air Service)改組而來,後於1941年起編為美國空軍的前身——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 USAAF,也常直接沿用「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譯名)。雖然美國陸軍航空隊自1942年起就不再作為軍事管理組織使用,但航空隊本身卻仍然以陸軍旗下的一個作戰分支單位之姿繼續存在,直到1947年9月18日才正式撤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國陸軍航空兵團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航空軍

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縮寫為USAAF),美國空軍的前身。1941年由美國陸軍航空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 USAAC)改組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航空部隊。在1944年的全盛時期,擁有編制240萬員、近8萬架飛機及783個永久基地。 1941年,原陸軍航空軍司令兼陸軍副參謀長亨利·阿諾德任陸軍航空軍首任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s)。在1942年3月9日的軍事改組中,陸軍航空部隊、陸軍地面部隊、陸軍後勤部隊成為美國陸軍三大組成部分。阿諾德任改組後陸軍航空軍司令(Commanding General, Army Air Forces)。1944年,阿諾德晉五星上將。1946年,卡爾·史帕茲繼任為陸軍航空軍司令。 二次大戰後,陸軍航空軍開始復員,規模大幅縮減。1947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為與美國陸軍、美國海軍對等的獨立軍種,由空軍部、空軍參謀部和作戰單位組成。史帕茲為首任空軍參謀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國陸軍航空軍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中立法

美國中立法(Neutrality Acts)是美國政府於1930年代所通過一系列法案的總稱。這些法案是用以回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和亞洲日益混亂的局面。美國積極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付出巨大却未取得相应利益,這間接導致美國本土孤立主義的興起,希望美國不牽涉在國際的鬥爭中,從而促成了中立法的制定。 中立法的影響通常是負面的。因為條文不分侵略國和受害國,單純以「交戰國(belligerents)」平等地對待們。這些法例亦限制了美國政府協助英國對抗納粹德國的力度。1941年美國正式向軸心國宣戰使法案被廢除。 每次立法,總統都會因為有存在戰爭狀況的特殊事件而修改這些法案,這令時任總統羅斯福可以確保美國海外的盟友不會被法案所過度懲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国中立法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軍顧問團 (中華民國)

美軍顧問團(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縮寫「MAAG」,即「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為美軍派駐在中華民國境內訓練中華民國國軍的軍事顧問團。今日一般所指的美軍顧問團是1950年代於台灣成立的「駐台軍事援助顧問團」,為一個以性質正式派駐於台灣的美國軍事組織,也是駐台美軍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單位美國在台協會,2011,《1950-1980 美國人在臺灣的足跡 American footsteps in Taiwan》,台北。該顧問團與1947年成立的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及1963年成立的德國軍事顧問團,並列國民政府遷台後的三大外國軍事顧問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美軍顧問團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真主

#重定向 安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真主 · 查看更多 »

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簡稱統戰,是一種由共產主義者(或其他)採用的政治鬥爭方式,指聯合不同政治團體及社會各界的力量,為同一政治目的而共同奮鬥,其基礎理論由第三國際確立。通過統一戰線,共產黨人得以聯合不同的工農階級,推翻敵對的資本主義勢力。 這裏的統一戰線的意義,並非特指追求「國家統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統一戰線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瑞士政治

士是歐洲中部的一個實行聯邦制度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實行委員制的國家,擁有一個兩院制的聯邦國會,由國會兩院選出的瑞士聯邦委員會負責施政。此外,國會也會從委員會成員中選出象徵性的聯邦總統。 除了國會與委員會之外,瑞士也實行直接民主制度,國民能夠透過公民投票複決國會法案,或是進行新法案的倡議。 在外交上,瑞士是一個實行武裝中立的永久中立國,直到2002年才在稍微過半數的公民同意下加入聯合國。到目前為止,瑞士還無加入歐洲聯盟,而在瑞士,反對加入歐盟的比例一直是佔壓倒性的民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瑞士政治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瑞金市

金市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现由赣州市代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瑞金市 · 查看更多 »

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于1932年7月1日在上海创建。由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社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创办的,以“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为宗旨,将“促进文化、服务社会”作为生活书店努力的总原则。在1930-1940年代,生活书店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期刊,经过十多年独立经营,在出版界、读书界树立了极高的声誉。抗战胜利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等3家进行联合,后又于1948年10月全面合并,成立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目前,三联书店总店在北京,上海、香港都设有分店,继续团结作家,联系读者,出版发行优秀图书。.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生活书店 · 查看更多 »

田代皖一郎

代皖一郎(たしろ かんいちろう (Kanichiro Tasiro)、1881年10月1日 - 1937年7月16日)、日本陸軍中将。佐贺县出身。陸士15期、陸大25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田代皖一郎 · 查看更多 »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 · 查看更多 »

甲级战犯

级战犯,一般而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根据远东国际军事审判受到有罪判决日本军国主义战犯的其中一類,日本称为A級戦犯,荒木貞夫等十六人終身監禁,東條英機等7人死刑,1948年12月23日此七人遭絞死於東京巢鴨監獄。 另外兩類日本戰犯分別為乙級戰犯及丙級戰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甲级战犯 · 查看更多 »

熊斌

斌(),字哲民,湖北省礼山县(今大悟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曾代表中国方面同日本签订《塘沽协定》。.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熊斌 · 查看更多 »

畑俊六

畑俊六(),日本帝国陆军大将,也是最後一位元帅榮譽獲得者,以長時間擔任中國派遣軍司令官聞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畑俊六 · 查看更多 »

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是發生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琉球王國船難者因擅闖台灣原住民領地而遭到出草,日本因而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以及隨後清日兩國的外交折衝。在日本,这次事件被稱為「--」或是「--台之役」。這起事件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用兵,也是清日两國在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外交事件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牡丹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特命全權公使

特命全權公使,通常簡稱公使,是一國元首向駐在國元首派遣的次高外交代表,級別僅次於特命全權大使,但實質地位、職務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同大使相同。 特命全權公使原為君主制國家的元首向共和制國家的政府派出的全權代表,後演變為大國向小國派出的外交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联合国所有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各國開始向所有建交國家派遣大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特命全權公使 · 查看更多 »

牺牲救国同盟会

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是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山西省统治者阎锡山合作发起的山西省抗日救亡组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牺牲救国同盟会 · 查看更多 »

独山

#重定向 独山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独山 · 查看更多 »

盛世才

盛世才(),字晋庸,滿族,汉军镶黄旗人,中華民國陸軍將領,辽宁省开原盛家屯村人,中華民國新疆省政府主席,1933年至1944年间新疆军事、政治首長,有“新疆王”之称。盛世才早年為奉系軍人,後投靠新疆軍閥金樹仁,屢立戰功,1933年新疆發生兵變,陳中、白受之、鄭潤成、巴品古特等人驅逐金樹仁,盛世才乘機取得了大位。盛世才治下的新疆,虽未宣布独立,但完全脱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控制,那一时期的新疆,拒绝悬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而是悬挂盛氏政权的“六角星旗”。1941年1月,盛世才曾向苏联提议:成立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脱离中華民國,加盟苏联。鉴于当时中苏的同盟关系,斯大林拒绝了这一提议。1943年,盛世才加入中國国民党,并表示“矢志拥护中央,尽忠党国,绝对服从领袖”。随后,盛世才取消了六大政策,六角星旗亦换为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但此后因國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对新疆用兵,盛世才开始采取对策,准备把中國国民党势力逐出新疆。为寻找退路,盛世才企图再次投靠苏联。他致电斯大林,要求重新加入苏联共产党和将新疆划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但此时的蘇聯共產黨與斯大林已经对盛世才彻底失望,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把其电报转给了蒋介石。此时的盛世才,已是众叛亲离,怨声载道。蒋介石决定把盛世才调离新疆,另任农林部长,由朱绍良代理新疆省主席。1944年9月11日,盛世才离开新疆到重庆赴任。至此,盛世才在新疆历时11年5个月的军阀统治宣告结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盛世才 · 查看更多 »

登陸艇

登陸艇是小船艇和在海洋裡航行的運輸或運載軍事力量工具。它通常使用在一次兩棲作战期間中去從海對岸運輸或運載著陸上部隊(如步兵和戰車)。那些著名及大量的使用是在二次大戰期間的法國諾曼第登陸,地中海針對北非與義大利的兩棲作戰,和美國-日本間的太平洋戰爭。二戰之後,傳統登陸艇也在韓戰和八二三砲戰中發揮作用,在金門和仁川戰役中改變了戰爭的態勢。 在風帆時代,大船的小艇用作為登陸艇使用,但輪船的出現導致船隻的小船收縮得太小了,所以登陸艇便為專家設計並創作為著登陸目的的艦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協約國就曾經在加利波利戰役中運用稱為「Black Beetles」的原始登陸艇。在二戰前夕,部份國家為了進攻他國而推出了一些登陸艇,例如日本的,以及德國的。由於在二次大戰的後期時間須要使用大量的登陸艇,導致了英國和美國設計了很大數量的不同設計的登陸艇。 由於需要適當地在海灘使用,它們大多是船身使用平底設計,並且設計多為設有平面的前舷吊橋來代替正常的船頭艏部。這使它們在風大浪急的海面運作時很難控制和使乘客非常不舒適和難受。船橋控制中心像引擎一樣通常位於船的最後端(特別在LCA(Landing Craft Assault)和DUKW的描述是船橋設計得太後)。在所有的稱謂中,人們傾向使用首字母縮略詞而得的名稱,而不是使用不為人所熟知的正式名稱。 登陸艇結合氣墊船技術後成了氣墊登陸艇,由於氣墊船有航速快與可兩棲行駛的特性,改善過去登陸艇登陸地點大幅受限的問題,全世界可登陸海岸線由15%提升至70%,因而迅速成了新款登陸艇的研發方向。不過氣墊登陸艇由於耗油量遠比排水式登陸艇高,而且採用「全墊式」的氣墊船一旦停止動力在水面的浮力跟抗波性都比傳統登陸艇差,加上生產成本也略高一點,因此仍有不少國家仍以傳統的排水式登陸艇為登陸主力。廣泛使用氣墊登陸艇的國家如美國主要是以兩棲戰艦運載登陸艇至近海載出動小艇登陸的傳統兩段式作戰,這做法可減輕氣墊登陸艇長途航行高耗油的問題,但也有如俄羅斯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是採用運輸與登陸皆由登陸艇完成的直接式作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登陸艇 · 查看更多 »

白宮

白宮(White House)是美國總統官邸與主要辦公場所,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自1800年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入住以來,白宮就是美國歷任總統在位時的居所。 白宮由愛爾蘭裔建築師設計,工程期為1792年至1800年,建材使用白色的,風格則是新古典主義式樣。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於1801年搬入白宮後,他和建築師為了隱蔽白宮馬廄與儲藏室,而在白宮每側增添少許列柱。到了1814年,英軍在1812年戰爭中縱火摧毀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部遭受火焚,外觀也被燒黑。待美軍收復華盛頓後,美國政府便立刻重建白宮,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於1817年10月搬進部分重建完成的白宮行政官邸。其後白宮建築工事仍持續進行,美國政府分別於1824年和1829年完成增建白宮南、北面的門廊。 隨著美國政府逐漸擴大,白宮作為辦公場所顯得越來越擁擠。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於1901年要求白宮內所有辦公室遷往新建成的白宮西廂辦公室,八年後第二十七任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擴建西廂辦公室,並增建橢圓形辦公室作為總統辦公室之用。主建築部分,三樓原本用作閣樓,也在1927年轉為總統家庭的起居空間。至於與傑佛遜柱廊相連的,落成後便一直用作處理白宮的社交事務,接待訪客、民眾與外賓,並於1946年改建擴大辦公空間。1948年,美國政府發現白宮的外部承重牆與內部木樑並無效用。第三十三任總統哈瑞·S·杜魯門任內便拆除白宮所有房間,以鋼樑作為白宮新建築結構的承重建材;此工程完工後,白宮所有房間才再度重建。 今日的白宮建築群包括行政官邸、西廂、東廂、與布萊爾宮等建物。行政官邸共有五層,包括、大廳層、國家層、第二層與第三層。而一般語境下所稱的「白宮」,通常是對「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或總統行政與顧問團隊的轉喻,如「白宮宣布……」。此外,由於白宮是,其產權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2007年,白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評選為美國最受喜愛的建築第二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白宮 · 查看更多 »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穆斯林,伊斯兰教名奧馬爾()。廣西桂林臨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有「小諸葛」之稱。中國國民黨桂系(新桂系)將領。地位僅次於李宗仁。1923年起任廣西討逆軍參謀長,廣西綏靖公署及桂軍第二軍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保定軍官學校畢業。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路合作無間。二人最初一同加入國民黨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手驅逐廣西的舊軍閥。1927年任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黨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後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北伐成功後,和蔣中正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1929年蔣桂戰爭失敗後,與李宗仁等退回廣西。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屢有勝果。 1931年後,白崇禧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國防部長、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華中軍政長官。然而,國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國東北的戰果,局勢對國府愈趨不利,桂系最終亦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壁江山。去臺灣後,白崇禧被委任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6年病逝於臺北。 白崇禧为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篤信伊斯兰教。民国时期,他捐款兴建了多所清真寺、发展穆斯林教育,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中国穆斯林許多方便。另一方面,據其子白先勇回憶,白崇禧對於少數穆斯林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例如:女性不得受教育、女性戴面紗等,極為反對。白崇禧對宗教採寬容態度,時常為佛教、道教寺廟題字、撰聯,諸如暖暖安德宮、關渡宮附設之廣渡寺、梧棲朝元宮、延平郡王祠等,不勝枚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白崇禧 · 查看更多 »

百人斬

#重定向 百人斩比赛.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百人斬 · 查看更多 »

百团大战

團大戰,又稱晉南遊擊戰、正太战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次游擊戰役,是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0月间發動、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襲作戰。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之后參與較具規模的战役。中共宣稱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戰爭期間日軍發動反擊戰剿滅周邊一帶的共軍根據地,受損的平漢鐵路、同蒲路、石太路、井陘煤礦區迅速恢復運作,隨後日軍以國軍為主要目標再次發動相關戰役。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的“正太铁道战役”的《战役预备命令》由八路军总部正式下发到晋察冀军区、第120师及第129师,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毛泽东审阅了此命令。命令中要求参战的部队最初预定22个团。8月20日晚20时,战役打响。随后众多未被命令参战的团陆续加入,其中不少团是3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日占区和华北根据地当地扩编的,军饷与军火不在国民政府供给名册内,实际自备粮服军火,尤其是枪支、军服五花八门,训练和组织程度也不齐,更大量是没有军服拿起枪是兵放下枪即是民的民兵。其对日军袭扰压抑已久,开战后未等八路军总部命令即加入战斗。导致战役规模迅速扩大,彭德怀和左权也始料未及,更不用说身处延安的毛泽东,最终形成105个团的规模,因而更名为“百团大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百团大战 · 查看更多 »

随枣会战

棗會戰發生於1939年5月,日軍為消滅中國第5戰區的主力,向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中國軍隊與之展開為期20餘天的會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随枣会战 · 查看更多 »

花园口决堤事件

花園口決堤事件(黄河大决口)發生於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利用黃河伏汛期間而戰略性毀堤的事件,進行焦土政策,試圖阻止日軍沿黃河西進。該事件造成平漢鐵路以東地區的洪水泛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花园口决堤事件 · 查看更多 »

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仪式。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日本第一份投降書正是在湖南芷江(城东七里桥村磨溪口)機場洽降和草簽,史称“芷江受降”。 湖南芷江縣是一个不出名小地方,但是在抗戰史上卻有重要地位;當時选在芷江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當時遠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是保衛重慶之軍事重鎮,同時也是湘西會戰之戰略總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芷江受降 · 查看更多 »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7'3″-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面积209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54,562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77,665万元(2004)。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9公里。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旅游景点有明山风景区,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县治芷江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芷江侗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韓復榘

韓復--(),字向方,直隸省順天府覇州胜芳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后出任山東省主席;抗日戰爭初期因違令撤退而被蔣介石誘捕處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韓復榘 · 查看更多 »

韓德勤

韓德勤(),字楚箴,中華民國將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韓德勤 · 查看更多 »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遠流出版公司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聯合報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案的標題是《蘇聯違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致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及遠東和平案》。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後,聯合國大會第六屆會議在1952年2月1日通過此決議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簡稱聯經,為聯合報系旗下第一家出版社,創立於1974年5月4日,定位為綜合性出版社。其子公司「創新書報」經營全球發行業務,代理發行台灣各家雜誌社、出版社的雜誌與圖書至全球各地之書店、超商、量販店、圖書館及各類書展等華文出版品銷售通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聯經出版 · 查看更多 »

聯隊 (軍事航空)

聯隊,是英美式空軍或海軍航空兵的一種編制,相當於陸軍的旅或團,視各國狀況而有不同編制方式、名稱或指揮官軍階,但多數由少將、准將領導,有時由上校指揮。 一個聯隊通常由兩個以上的大隊組合而成,但這些大隊不一定都是飛行部隊,可能包含地面的支援或後勤單位。大隊其下尚下轄兩個以上的中隊。 一般是除了偵察搜索、空戰、轟炸、飛行部隊外,也會以在指定作戰地域獨立作業為原則來編制或配屬有同等規模的後勤廠站單位、修護單位、各類基地設施單位、後勤支援單位或警衛、戰鬥、防衛部隊,以綜整指揮各類不同專業的單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聯隊 (軍事航空)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或譯道格拉斯·麦克亞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總司令,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华人常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簡稱“麦帅”。1930年代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同盟國軍隊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都获得过荣誉勋章的父子。.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常任成員,五個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國和俄羅斯的代表政權曾有所改變。如中國原由中華民國代表、俄羅斯原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代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 查看更多 »

荷屬東印度

荷屬東印度是指1800年至1949年荷蘭人所統治的印度尼西亞。1596年,荷兰人霍特曼率领的一支荷兰船队到达爪哇岛的万丹。1603年,荷兰在爪哇建商站;1605年,征服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中的安汶岛、帝利岛。1619年,攻占爪哇岛上的雅加达,命名巴达维亚,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总部。在荷兰人到来之前,葡萄牙人已经在印尼地区建立了一些商站。之后,英国人也登陆印尼,建立殖民地。而荷兰变成了这些欧洲国家裡面占领最多领土的国家。荷兰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被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荷蘭本土被德國完全佔領後,荷蘭政府宣佈終止與當時最大貿易伙伴日本的貿易,觸發日本對印尼的侵略行動。這可以說是印尼得以獨立的原因。日本二戰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政府的管治,荷兰欲夺回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有日軍兩千多人改名換姓,偽裝為當地人,他們幫助印尼訓練士兵與荷蘭作戰,又联合国向荷蘭施壓的緣故,印尼在战争中占了上风。最終荷蘭當局在1949年与印尼签署,宣佈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苏加诺當選为印尼第一任总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荷屬東印度 · 查看更多 »

華北五省自治

華北五省自治,又称華北特殊化、華北分離工作、華北自治運動、華北事變。1935年,日本積極策划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企圖使包括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在內之華北五省脫離中国,在關內製造第二個「滿洲國」。其主要事件是冀東事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華北五省自治 · 查看更多 »

萧劲光

萧劲光(),原名萧玉成,中国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萧劲光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此后在红十一军、红五军团、红七军团等担任政委职位,并跟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北担任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央军委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12兵团司令员,指挥四保临江、长春围困战、衡宝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以及主持海军发展方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萧劲光 · 查看更多 »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时代以來為日本战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抗日戰爭(1931-1945)及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陣亡的日军官兵、朝鮮籍日本兵及三萬名台灣高砂義勇隊等日本兵。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徵。在二戰後,遵循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改組為宗教法人。 自明治天皇開始,靖國神社成為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对象。1978年之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14名日本甲級戰犯入祠靖國神社引起爭議,此後天皇便未參拜此神社。 事實上靖國神社並沒有設置靈位,只有名冊,一律平等。例如甲級戰犯的靈位和骨灰另安置於殉國七士廟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靖国神社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衡阳保卫战

衡陽保衛戰是發生在1944年6月22日到1944年8月8日之間中國抗日戰爭後期最慘烈的一場城市争夺战。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战役和以寡敌众的最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中国军队的战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衡阳保卫战 · 查看更多 »

衡阳抗战纪念城

衡阳抗战纪念城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岳屏山上,是为纪念衡阳保卫战牺牲将士而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衡阳抗战纪念城 · 查看更多 »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顧祝同 · 查看更多 »

项英

项英(),男,原名项德隆,化名江钧、张成,笔名夏英,湖北武昌人,祖籍湖北黄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项英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是新四军的创建者和实际领导人。1941年皖南事变成功突围后,因携带新四军的黄金,被他的副官刘厚总劫財、杀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项英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血幅

血幅(Blood chit)是飞行员所使用的身份证明,以在被击落的情况下向外国平民传达信息并请求他们的协助,有时也被称作“人物證明書”。英文中“Chit”一词来自于18世纪的英式英语,起源自印地语“Citthi”。 血幅最初在1793年法国热气球飞行员让·皮埃尔·布朗夏尔在美国演示热气球时使用,由于他不会说英语,且他无法控制热气球的着陆地点,因此美國總統乔治·华盛顿写了一封信给他,内容为请求所有遇到他的美国公民协助他返回费城。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美国志愿航空队(飛虎隊)的成员随身携带着带有中文的血幅,以告知中国民众该外国飞行员是在中国一方作战,并请他们协助他。 以下是一个例子: “我是一个美国飞行员,我的飞机被摧毁了。我不会说你们的语言,我是日本人的敌人。请给我食物,并将我带到最近的盟军军营,你会得到奖赏。” 在1941年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后,美军机组成员的救生包中带有50种不同语言的血幅,承诺协助者将会得到奖赏,并绘有美国国旗以供识别。在亚洲作战的美军飞行员通常将血幅缝在他们的飞行员夹克上。有些特定的部队的飞行服上亦带有血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血幅 · 查看更多 »

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是一部中国大陆在1986年制作的电影,再现了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这部电影是中国大陆方面首次使用电影艺术的方式肯定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因此在首映时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此电影与大陆其他电影风格截然不同,诸多细节迥异,甚至采用了国军的诸多习惯,如在军事地图中将日军绘成红色,国军为蓝色。 在程思遠推動下,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血戰台兒莊》;蔣經國表示:「這部片子有幾點是可以的,第一,共產黨認為我們是抗日的;第二,對我父親是正面報道,沒有歪曲他。.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血战台儿庄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袁殊

袁殊()又名袁学艺、袁军光,曾化名曾达斋,是一位作家及中国共产党情报人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袁殊 · 查看更多 »

额敏县

额敏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下辖的一个县。面积9092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额敏镇。這裡也是耶律大石西遷時第一個落腳的地方,當時名為葉密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额敏县 · 查看更多 »

飛行員

飛行員(英文:pilot)或稱飛機師,簡稱機師,是指出于职业或非盈利性需要(例如:娱乐)驾驶航空器的人员。 在民用航空领域,除满足特定要求的情况外,各国民航当局一般都要求航空器驾驶员需持有相应的有效执照或合格证方可进行飞行活动。常见的航空器驾驶员执照按用途分有:私用 (PPL)、仪器飞行 (IR)、商用(CPL)、航线运输 (ATPL),等四种;按航空器类型分一般有定翼機(飞机)、旋翼机(包括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滑翔机、轻于空气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由于各国民用航空当局的规定不尽相同,所以航空器驾驶员执照或合格证的类型上还有很大差异。 戰鬥機飛行員要能承受高速迴轉時的高G力,因此平時需要許多體能訓練來保持良好的體能。為確保飛航安全,民用航空器飛行員每年需通過較一般人嚴格的健康檢查以及考核,方能繼續持有飛行員執照。.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飛行員 · 查看更多 »

飛虎隊

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縮寫AVG),绰号“飛虎隊(Flying Tiger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華民國成立,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飛虎隊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場軍事政變。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總司令的东北军將領张学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西北军將領杨虎城在中國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並殺死保安人員、中央機關人員。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獲釋;从而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基本國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形式上建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西安事变 · 查看更多 »

西尾寿造

西尾寿造(),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大将。他被认为是日本帝國陸軍中最为成功和最有才能的军事战略家之一。在七七事变后他指挥中国派遣军侵占了中国北方大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西尾寿造 · 查看更多 »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印歐語系國家又稱之為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Paracel”一詞來自古代葡萄牙語的parcel或pracel,意为“礁”),越南称黄沙群岛(),是南中国海上的四大群岛之一,中國古稱万里石塘。 西沙群岛主体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海岸线总长518公里。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将西沙群岛划归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群岛永兴岛。越南则将西沙群岛划归岘港市黄沙岛县管辖,中華民國政府將其置於高雄轄下,但均没有实际控制西沙群岛中的任何一个岛屿。 由于国共内战后国民政府败退至台湾,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军力量薄弱,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自1956年起由南越控制,1974年1月17日越军又占领了甘泉岛和金银岛。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战随即爆发,中国军队收回了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等三岛,南越军队被驱逐出整个西沙群岛。北越在統一越南前,曾經承認中國擁有西沙群島主權,但在統一越南後,對中國提出領土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於1997年开放西沙群岛旅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西沙群岛 · 查看更多 »

親王

#重定向 王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親王 · 查看更多 »

馬尾

尾,是一種髮型,指將大部分的頭髮往頭後部集中,用一个皮套或其它的可以松紧的装饰品,將其紮起來豎在半空中的造型。该发型因看起來像馬的尾巴而得名。如果將單馬尾紮於側邊則稱為側馬尾。 馬尾並不屬於辮子,辮子乃是將頭髮分成小束之後再互相纏繞而成的髮型,與單純只有將頭髮紮起之馬尾不同。稱「馬尾」為「馬尾辮」不但是一種贅詞,而且容易使讀者被誤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馬尾 · 查看更多 »

馬來聯邦

來聯邦(1895年-1946年;Federated Malay States,Negeri-negeri Melayu Bersekutu,華語俗稱「四州府」),是大英帝國在馬來半島的殖民政体之一,由半島上4個接受英國保護的馬來王朝所組成,包括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和彭亨,首府為吉隆坡。 自《邦咯條約》開始,四州逐步為大英帝國所控制,其外交和防務均由英國負責。在內政方面,,除了涉及馬來習俗和伊斯蘭教的事務以外,四州均須聆聽英國派出的参政司的意見。 1946年4月1日,馬來聯邦與馬來屬邦、海峽殖民地(不含新加坡與馬六甲)在英國政府管理下,組成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馬來聯邦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月清司

香月清司(1881年(明治14年)10月6日 - 1950年(昭和25年)1月29日)乃日本陸軍軍人,官拜陸軍中将,佐贺县出身。陸士14期、陸大24期毕业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香月清司 · 查看更多 »

駐日盟軍總司令

驻日盟军总司令(連合国軍最高司令官;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縮寫SCAP認為是Supreme Command of Allies in the Pacific。),又譯為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盟軍最高司令部,簡稱盟總或盟總政府,日本又稱總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ters,縮寫GHQ),是美国远东军司令兼驻日美军总司令麥克阿瑟元帥在日本盟軍佔領時期期间的一个头衔,1951年由李奇微将军接任。1952年,舊金山條約簽訂,日本恢復主權,此職取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駐日盟軍總司令 · 查看更多 »

解放区

解放区,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控制区域的称呼,在。这些地区与外地往往设置关卡,并独立发行货币,且拥有自主的地方武装。 相對的,中華民國政府或國民政府称其地区为「淪陷地区」或「共匪地区」,簡稱「匪区」。 对于解放区的性质,中国国民党及國民政府认为解放区是武装割据地方,新时期的军阀。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因解放军连连击退国军,使得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而中国国民党/國民政府所统制的區域(簡稱「国统区」)逐漸縮小。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湾地区,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成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被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称为「匪偽政府」。至此「解放区」一词与「国统区」共同退出历史舞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区 · 查看更多 »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政治理论刊物。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於1949年5月28日于上海创刊,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隶属上海报业集团。日发行量55万份,在全国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发行数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南方日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日报 · 查看更多 »

马家军

家军,是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馬姓地方军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马家军 · 查看更多 »

马尼拉

尼拉(Maynila,Manila),又稱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今為菲國第二大城,人口有150萬;乃全國經濟、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排名全球第6名,達2120萬人。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源於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的湿地树(Maynilad),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马尼拉 · 查看更多 »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国於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又称《中日講和條約》,日本方面稱為《下关条约》或《日清講和條約》。清廷代表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鸿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國政府代表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陆奥宗光。該條約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並導致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予大日本帝國,造成往後50年的台灣日治時期,遼東半島割讓後因三國干涉還遼未成。條約中文原本現典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文原本則藏於東京國立公文書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 查看更多 »

马鸿宾

鴻賓(),字子寅,回族,中国甘肃河州人,马家军主要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馬鴻賓與马步芳、马鸿逵合稱西北三馬。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3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马鸿宾 · 查看更多 »

马步芳

步芳(),字子香,經名胡赛尼,中國甘肅河州(今臨夏市),回族,為民國時期西北地区軍閥马家军重要人物。马步青是其兄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马步芳 · 查看更多 »

驻蒙军

#重定向 駐蒙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驻蒙军 · 查看更多 »

驼峰航线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參與對日本的作戰。中国抗日战争进入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驼峰航线 · 查看更多 »

骑兵

騎兵是陸軍當中,騎乘動物作為移動手段的兵種。并不是只有使用马匹的军种称为骑兵,也有騎乘其他動物,例如戰象或駱駝;有些步兵如龙骑兵使用马匹移动,但下马作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野戰最重要的主力兵种,殺傷力極大,中外戰史皆常見以少量騎兵牽制大量步兵。 在現代陸軍中雖然已經甚少使用動物,但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移動的部隊仍可稱作騎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骑兵 · 查看更多 »

諾門罕戰役

诺门罕战役(或稱诺门罕战争,苏联称“哈拉欣河战役”,Бои на Халхин-Голе,蒙古称“哈拉哈河战役”,日本称“诺门罕事件”,ノモンハン事件)是大日本帝國及蘇維埃聯邦在遠東(在與中國境內內蒙古海拉爾接壤的外蒙古境內的諾門罕地區)發生的一場戰爭。日本稱1939年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為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為止,稱為第2次諾門罕事件。苏联方主将為朱可夫、日方主将則為小松原道太郎。 戰事在1939年于當時的滿洲與外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1939年5月至8月日軍在滿洲西北部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交鄰邊境地區挑起諾门罕事件(哈勒欣河事件)。 蘇、日雙方的軍隊各自代表蒙古人民共和國及滿洲國交戰,但蘇、日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結局是日本關東軍戰敗、蘇聯勝利。蘇、日雙方此後在二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对日本宣戰並發動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諾門罕戰役 · 查看更多 »

高志航

志航(),汉族,原名高铭久(一說銘九),字子恒,辽宁通化(今属吉林)人,國民革命軍上尉、中華民國空軍上校司令。後追授空軍少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高志航 · 查看更多 »

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载瓦语:)是位于中国和缅甸边境的一座山脉。该山脉南北走向,北起青藏高原南缘,南至云南德宏北部,全长约500公里,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主峰嘎娃嘎普峰,海拔5128米。 高黎贡山之名初见于中国唐朝樊绰的《蛮书》,据考为景颇语。南诏首领异牟寻曾将该山封为南诏的西岳。中国和缅甸原对该山以西的江心坡地区有领土争议,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签订边界协定,承认该山北段为两国界山(片马地区除外),但中華民國不承認此中緬邊界協定。 中国在1983年设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1992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将该保护区立为A级保护区。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其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Category:云南山脉 Category:怒江地理 Category:緬甸地理 Category:中緬邊界 Category:保山地理 Category:德宏地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高黎贡山 · 查看更多 »

警察

警察(英文:Police),為一種職業,主要職責為執法、維持公共安全、保護性命及保障財產。各國警察體系一般都分為巡邏警察和刑事警察兩大系統,然後再細分為多種崗位及工作類別。英國倫敦警察廳是世界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城市警察部門,香港警務處為全亞洲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警察部門。 絕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警察與軍隊分立,互不隸屬,各有其專業性。在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警察外,隸屬軍隊或单独的國家憲兵也會負責處理或协理治安事務。在少數地區,警察機關成為軍隊的輔助武裝力量。在無軍隊或无軍隊指揮權的国家中,警察成為當地政府或者政權唯一可以直接調度的武裝力量,例如冰岛和巴拿马。而在獨裁政體及極權國家中,亦可能存在秘密警察及宗教警察等警察系統。 至於憲兵,亦即軍事警察,為在軍營和軍區中負責維持軍隊秩序的警察,在設有憲兵的國家及地區中,憲兵可以依據軍法維護軍隊秩序,糾舉軍人,以及協助軍事檢察官辦理軍法案件。部份國家及地區另外設立有國家憲兵,駐守於要塞、邊界、重要機關,持有步兵等級的重型武裝,對民眾亦具備執法權力。.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警察 · 查看更多 »

魯蘇戰區

抗日戰爭魯蘇戰區,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因應戰爭形勢,中國國民政府成立對日作戰戰區之一。1938年11月成立,總司令于學忠(1939年至1944年3月)。1945年1月,併入新建之抗日戰爭第十戰區。與魯蘇皖戰區合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魯蘇戰區 · 查看更多 »

谢晋元

謝晉元(),字中民,廣東鎮平(今蕉岭)人。二次大戰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官。畢業於黄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附、師部參謀、旅部參謀主任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谢晋元 · 查看更多 »

谷寿夫

谷寿夫(,),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中将,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二战乙級戰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谷寿夫 · 查看更多 »

豫中会战

豫中會戰是抗日戰爭日軍称“河南战役”一號作戰(中方称“豫湘桂会战”)中的第1部份攻勢。 在豫中會戰中,39万名中國士兵在湯恩伯帶領,被部署到維護戰略要地洛陽。 日本第12軍於戰場第3師團帶領下,在鄭州附近渡過黃河,於1944年4月18日於許昌附近擊敗中國軍隊,然後从郾城向右迂迴和圍攻洛陽。保衛洛陽的守軍共有3個師。日軍戰車第3師團於5月13日開始攻擊洛陽、5月25日攻佔該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豫中会战 · 查看更多 »

豫西鄂北会战

豫西鄂北会战為1945年3月21日至5月11日,在抗日戰爭中,國軍第5、第1戰區部隊在河南省西部、湖北省北部地方對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軍所進行的防禦戰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豫西鄂北会战 · 查看更多 »

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會戰(日方稱之為「一號作戰」(一号作戦)或「大陸打通作戰」)是日本帝國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於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貫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攻勢,4月中國豫湘桂大溃败开始,37天失去38座城市。 此戰主要分為3個個階段:進攻河南中部的豫中會戰、進攻長沙的長衡會戰和針對桂林與柳州的桂柳會戰。 主要戰略目標為開通由東北經華中、華南前往中南半島的路線,以及佔領其東南方的機場,防止美國陸軍航空軍自該地起飛攻擊日軍海上交通線和轟炸本土。 為了本次攻勢,日軍投入了410,000名的士兵、800輛戰車和將近70,000匹馬,於2,400公里的戰線發動攻擊,這也是有史以來日軍動員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最後日軍成功佔領美國航空隊基地,並給予中國人力與物質上相當大的損失,但同時也因為兵力不足而無法擴張戰果,日後於中國戰場長期維持守勢。.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豫湘桂会战 · 查看更多 »

費正清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費正清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鸦片

鸦片(阿片,opium),俗称大烟、阿芙蓉(阿拉伯语:Afyūm)或福寿膏,属天然麻醉抑制剂,医学上作麻醉性镇痛药;非科学研究或非医用,则归类于毒品。 作为毒品,传统用于鸦片的吸毒工具有烟签、烟灯、烟枪等,一般将生鸦片加工成熟鸦片,然后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软后,塞进烟枪的烟锅裏,翻转烟锅对准火苗,吸食燃烧产生的烟;吸毒人员中烟瘾不大者每天吸食10~20次,重者每天百餘次;现在吸毒者常直接吞服鸦片小丸,或把鸦片溶于水中直接用针进行静脉注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鸦片 · 查看更多 »

鹽稅

鹽稅(Salt tax),是指針對食盐所課徵的一種稅。在鹽稅實行的時候,非經許可,不得採集製造、運輸與販售,否則以私鹽名義查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鹽稅 · 查看更多 »

鹿钟麟

鹿钟麟(),字瑞伯,河北定州北鹿庄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他是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其他四位是張之江、宋哲元、鄭金聲、刘郁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鹿钟麟 · 查看更多 »

黎東方

黎東方(),原名智廉,法文名Orient Lee。祖籍河南,汝寧府正阳县皮店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黎東方 · 查看更多 »

黎明文化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Li Ming Cultural Enterprise Co., Ltd.),簡稱黎明文化,創立於1971年(民國60年)10月10日,是一家中華民國國軍軍事色彩濃厚的出版社兼圖書發行公司。現任董事長為前憲兵司令吳應平中將。 1970至80年代,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發起「基層連隊文庫」,希望國軍每一連級部隊中山室都能有一小型圖書館;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向民間統一採購,被選定的書籍一概印行「軍中版」,僅在軍中流傳,不對外販售;黎明文化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委託印製的軍中版書籍,涵蓋黎明文化與其他同業出版的書籍,版權頁註明「軍中版 非賣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黎明文化 · 查看更多 »

軍人節

軍人節是很多國家紀念軍人的特定節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軍人節 · 查看更多 »

軍政部

#重定向 中華民國國防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軍政部 · 查看更多 »

黑龙会

黑龙会(こくりゅうかい),日本軍國主義和泛亞主義组织,成立于1901年,解散于1945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黑龙会 · 查看更多 »

黄郛

黃郛(),原名紹麟,字膺白,號昭甫,浙江省紹興府上虞县百官镇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黄郛 · 查看更多 »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演,1941年被改寫成交響樂合唱,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1975年中央樂團對其進行大幅度簡化改編,流行至今。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曾经被禁止演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黄河大合唱 · 查看更多 »

齐燮元

元,原名齐英,字抚万,号耀珊,顺天府寧河县(今属天津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直系要人。后成为中華民国臨時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政权)要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齐燮元 · 查看更多 »

轰炸机

轰炸机,係一種從高空對地面、水面或水下目标投擲航空炸彈用的军用飞机。世界上第一款具备上述特征的轰炸机是1915年俄羅斯帝國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生产的伊利亚·慕罗梅茨-V型。它是一款裝備四具發動機和双翼的大型飞机,可携带522公斤的炸弹以120公里的最大时速飞行,这在当时可謂是优秀的载弹飞行能力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轴心国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德国、日本、意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英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为诱饵,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复,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轴心国 · 查看更多 »

龐炳勛

龎炳勳(),字更陳,1879年10月25日生於河北省新河縣,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龐炳勛 · 查看更多 »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它的北面边界是鸭绿江口与辽河口的联线,其它三面临海。千山山脉从南至北纵贯整个半岛。最高点高于1000米。最高为步云山1131米。半岛沿海地带是平原,海中有很多岛屿,著名的有小龙岛,蛇岛 (中国),长山群岛等等。由于海洋气候影响半岛上冬暖夏凉,夏季是避暑胜地。重要的城市有大连市、营口市、丹东市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辽东半岛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龙口市

龙口市,旧称黄县,雅稱芝陽,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地级市代管。龙口为山东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七位。该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龙口市 · 查看更多 »

龙云

龙云,譜名登雲,字志舟。云南昭通人,彝族人,族名纳吉鸟梯。是中华民国初期滇军将领,亦是割据西南地区的軍閥,號稱云南王,曾任雲南省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中华民国总统府战略顾问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龙云 · 查看更多 »

龙陵县

龙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保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西部,怒江西岸。 龙陵是一个山区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之间。龙陵有滇西抗日主战场——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龙陵县 · 查看更多 »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北接山东省日照市,西北接山东省临沂市,西接江苏省徐州市,西南接江苏省宿迁市和淮安市,南接江苏省盐城市。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连云港市 · 查看更多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for the Far East;),又称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東京大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特設之國際軍事法庭,於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之間,由身為勝方的同盟國為解決敗方日本的戰犯認定等責任歸屬而創立。法庭設於東京的原陸軍士官學校大講堂,位於今東京都新宿區市谷本村町的自衛隊設施「防衛省市谷地區」內。.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 查看更多 »

近衛聲明

近衞聲明為二戰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近衞文麿於中國抗日戰爭前期對國際情勢發表的三次外交聲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近衛聲明 · 查看更多 »

近衛文麿

近衞文麿(),日本昭和時代前期的政治人物。上世纪初時曾三度出任日本首相。日本大政翼赞会的創始人之一,该会被广泛被认为是与同时代之德国纳粹党、法西斯党相似的独裁政治社团。 歷任;貴族院議員、副議長(第10任)、議長(第9任),第34、38、39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外務大臣,拓務大臣,農林大臣(臨時代理),司法大臣,國務大臣等職銜。 出身于宮廷貴族五攝家之一『近衛家』第30任宗主,後陽成天皇的12世裔孫。近衞笃麿公爵长子。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初期的内阁总理大臣,大戰中日本核心人物之一,日本投降時仰藥自盡。 其外孫細川護熙曾於1993年至1994年出任內閣總理大臣,成為二战之後日本首位非自民黨出身的首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近衛文麿 · 查看更多 »

胡錦濤

#重定向 胡锦涛.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胡錦濤 · 查看更多 »

胡锦涛

胡锦涛() ,祖籍安徽绩溪,出生于江苏省泰縣(今属泰州市),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最高领导人,是2002年至2012年间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第十四届至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和十五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胡锦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被称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2003年至2013年期间,胡锦涛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还兼任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1993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胡锦涛 · 查看更多 »

郭寄嶠

郭寄嶠(),原名光霱,安徽合肥人,保定軍校第九期砲兵科畢業。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郭寄嶠 · 查看更多 »

郭汝瑰

郭汝瑰,又名郭汝桂,中国重慶銅梁縣人,中華民國國軍少將,實為中共特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兵團級(1985年確定)干部離休。他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參謀長、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廳廳長、國軍第二十二兵团司令等職,為中共提供情報,為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得勝作出了貢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郭汝瑰 · 查看更多 »

胶州湾租借地

德国胶州保护领(Kiautschou, Deutsches Schutzgebiet,通称德国胶澳租借地),德国于1898年在中国设立的租借地,包含胶东半岛胶州湾周边地区,总面积552平方公里。行政中心(首府总督府)位于青岛。1914年由日本军政府接管,称作“膠州湾租借地”。 租借地设立时,德国当局基于“膠州”一词进行该处地名的翻译,德文写作“Kiautschou”,英文写作“Kiaochow”、“Kiauchau”或“Kiao-Chau”。中国人为避免与清政府的“胶州”相混淆,一律译作“胶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胶州湾租借地 · 查看更多 »

舊金山和約

《對日和平條約》,簡稱《對日和約》,通稱舊金山和平條約或舊金山和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份同盟國成員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条约,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並於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起草人為日後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正文以英語書寫,另有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3種語言之正式譯本。 舊金山和約的目的是解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的政治地位、以及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和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之主權。和約第三條中,日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島嶼交付聯合國託管。這些規定造成後來南千島群島、以及臺灣法律歸屬的主權爭議。 日本在和約前言的部分,請求加入聯合國並遵守《聯合國憲章》。隨着这份和约的正式生效,日本結束長達七年的盟軍佔領時期,並恢復正常國家地位。1956年12月12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致決定向聯合國大會推薦日本為聯合國會員國;12月18日,經聯合國45個成員國提案、51個成員國附署,聯合國接納日本成為第80個會員國。 《旧金山和约》是身为战败国的日本确立战后再次崛起和确立国家走向的决定性合约。.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舊金山和約 · 查看更多 »

興安軍

兴安军,满洲国的一支部队,隶属满洲国军,负责守卫该国蒙古人聚居的兴安省()和热河省,该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兵员主要为蒙古人,以骑兵为主力部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興安軍 · 查看更多 »

阎锡山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阎锡山 · 查看更多 »

防卫厅

#重定向 防衛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防卫厅 · 查看更多 »

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能保护佩戴者免于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毒气体,完全覆盖鼻和口部,也有的也覆盖眼睛或面部其他脆弱的软组织。一些防毒面具具备呼吸器,常用于军事用途(如战场防护面具)。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在生化环境下,功效一般可持续72小时。 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以气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氯气)或微粒(如许多用生物药剂开发的细菌、病毒及毒素武器)。许多防毒面具具备两种功用,建筑工程中常用于隔绝焊接产生的烟雾,而在破拆工程中能防止石棉及其他有害微粒,在化工行业中作为预防设备泄漏或清理泄漏物的措施。 防暴警察在骚乱中会用到催泪瓦斯或CS气体清场,防毒面具因而受到警察和抗爭者的青睐。除了功能性用途,防毒面具还是工业音乐的标志,涂鸦时佩戴面具能隔绝有毒烟雾,城市探险者冒险进入含石棉等有害物质的环境中,也会用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防毒面具 · 查看更多 »

阿南惟幾

阿南惟幾(あなみ これちか、),大日本帝国陆軍大將,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時任陸軍大臣,於日本投降時切腹自殺,死時拒絕介錯。 其子阿南惟茂曾于2001年至2006年担任日本驻华大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南惟幾 · 查看更多 »

阿合买提江·哈斯木

阿合买提江·哈斯木(ئەخمەتجان قاسىم;Ehmetjan Qasimi;),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1944年至1949年三区革命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合买提江·哈斯木 · 查看更多 »

阿奇木伯克·霍加

阿奇木伯克·霍加(Hakimbek Hoca,),本名格亚斯丁,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新疆三区革命初期领导人之一。Erkin Ekrem,中苏关系中的“东突”问题(1944-1945),两岸发展史研究第六期,第109-213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奇木伯克·霍加 · 查看更多 »

阿山道

阿山道,中華民國初年新疆省下設的一道。1919年置,道尹駐承化寺。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阿勒泰地區大部、蒙古國科布多省西部和巴彥烏列蓋省部分地區。1924年,全国廢道,故废。1929年設阿山行政區,1943年改為阿山專區。1954年改為阿勒泰專區,1970年改稱阿勒泰地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山道 · 查看更多 »

阿克苏市

阿克苏市(维吾尔文:ئاقسۇ,拉丁维文:Aqsu)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阿克苏”的维语意为白水,以阿克苏河得名。 阿克苏市为阿克苏地区的行署驻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克苏市 · 查看更多 »

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التاي قالاسى /Алтай қаласы /Altay qalası /Altay ⱪalase、Аләтэ/Aləte/ اَلْتَ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下辖的县级市,是阿勒泰地区行署驻地。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18.76万人,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勒泰市 · 查看更多 »

阿爾泰區域

阿爾泰,民國以後又稱阿爾泰區域、阿爾泰特別區,是中國清代末年至民國初年在西北設置的行政區域。清光緒三十二年末(1907年初)分科布多所屬阿爾泰山一帶置。其地北至奎屯山,東北至科布多河,東南至布爾根河(Булган)與科布多為界,南至烏倫古河與新疆迪化府奇臺縣為鄰,西南至布倫托海(烏倫古湖)、額爾齊斯河與塔城相接。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除外),蒙古國科布多省南部與巴彥烏列蓋省。1919年降為阿山道,併入新疆省。 其長官為阿爾泰辦事大臣,駐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市)。中華民國成立後改為阿爾泰辦事長官。1919年改為阿山道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爾泰區域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অসম Ôxôm ,Assam,आसाम Asam,আসাম Âshám ),位于印度東北部,是國家文化和地理上最獨特的地區之一,也是阿薩姆紅茶的產地。阿薩姆邦以自然風光而聞名。景觀包括茶園,雅魯藏布江,古蹟和寺廟,維韋卡南達曾經說:“僅次於克什米爾,阿薩姆是印度最美麗的地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阿萨姆邦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又稱日蘇中立條約、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日蘇互不侵犯條約(,Пакт о нейтралитете между СССР и Японией),指蘇聯與大日本帝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互相保証戰事維持中立而於1941年4月13日所簽訂的條約,由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與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莫斯科簽署,條約有效期爲五年的條約,於同年4月25日起生效。 條約共有四款,主要內容包括蘇日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係,相互尊重對方之領土完整,不予侵犯;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戰爭對象,另一方應在整個衝突過程中保持中立。但,条约正文内容并没有涉及签约双方的具体领土的范围,也没有提及日方在中國東北所建立的滿洲國的事宜。总体来说,条约在形式上,避免让苏军和日军发生直接军事对垒。对于苏联,避免了在东西两面同时受到1940年形成的轴心国对其可能的军事进攻的威胁;而日本也让苏联减缓了自1937年以来,对中国抗日战争所提供的巨额军事援助。 当年,中共对《苏日中立条约》表态:“保证了外蒙不受侵犯,这不但对外蒙有利,即对全中国争取解放也是有利的。说到东四省的收复,原是我们自己的事”,并为此发表社论。雙方簽署的原因與當時的形勢有關。蘇聯方面,為了避免一方面要抵抗德軍又要抵抗日軍而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而決定以减缓对中國提供抗日所需的军事援助,来避免日本北上侵蘇。而日本方面自1937年全面侵華後,雖佔領了中國東部大片土地,但未能迅速擊敗中國軍隊,戰爭陷入膠著狀態。為了打破局面,當日軍分為北進派與南進派。北進是指北上與德國共同攻打蘇聯;南進則是揮軍南下侵襲東南亞。後來南進派佔優,故放棄北侵蘇聯。 1945年4月5日,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宣佈蘇聯在《蘇日中立條約》截止后將不再謀求續約,8月日本投降前夕,蘇聯終對日宣戰,並派兵進入被关东军占领的中國东北與日本北方殖民的島嶼。.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蘇日中立條約 · 查看更多 »

蘇日邊界衝突

蘇日邊界衝突是指從1938年—1945年間,蘇聯與日本之間的一系列邊界衝突。 在佔領滿洲國及朝鮮半島後,日本轉而有意奪取對蘇聯領土,日本皇軍與蘇聯紅軍因而在中國東北頻繁地爆發衝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蘇日邊界衝突 · 查看更多 »

赣州战役

赣州战役是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的一次战役,其战役历时33天,红军方面不仅损失惨重,城未攻克,还影响其扩大和巩固根据地的工作。后中国共产党对此役之评价为“是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所造成的恶果”,认为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领导者对局势的错误估计,认为夺取中心城市,便可以取得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盲目地派遣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都不足的红军,强攻国民党控制下城防极为坚固的赣州。由于红军发动此次战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东军阀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使得红军日后的反围剿更加困难。此次战役红军在战略指导上,违背了“战略上持久,战斗中速决;战略上以少胜多,战斗中以多胜少”的原则。同时,对守军布防的不明,导致不敢轻易攻城;对援军判断失误,攻城和打援的关系处理不到位都是此役红军失败的原因。由于战事的失利,同年3月,项英拜访被冷遇的毛泽东,并请其重新出师参与军事策划。3月中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了江口会议,总结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确定红军下一步行动方针。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表示,红军没有在国军援军增援时积极打援,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朱德在之后的回忆中认为,由于前三次的反围剿胜利,中央冲昏了头脑,直接导致其放弃游击战术,转而攻打大城市。赣州战役的时期,虽然实际作战与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上形成巧合(赣州战役是2月4日至3月7日,一二八上海抗战是1月28日至3月3日),但是《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是1月10号下达,远早于一二八事变。一二八当日,中共组织了沪西反日大罢工,封锁日厂,检查日货,坚持两个多月,支援十九路军对日作战。十九路军伤亡惨重后,国军的增援部队为张自忠的第五军。之后准备增援上海的部队为胡宗南的第一师和王均的第七师。赣州附近的陈诚第十八军及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等部队并未作过增援准备,也未参与赣州战役。离上海更近的驻无锡、苏州一带的上官云相一师,驻浙江的戴岳一旅,驻江北的梁冠英一路皆按兵不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赣州战役 · 查看更多 »

赤灣港與媽灣港

赤灣港與妈湾港是深圳兩個相連的港口,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深圳市深圳經濟特區南山区蛇口半岛,深圳西航道與香港龍鼓水道交界。赤灣港、妈湾港、蛇口港、大鏟灣碼頭均是深圳西部港區碼頭的一部分,大部份均由招商局國際間接控股。 赤灣集裝箱碼頭公司管理的妈湾港區與海星港口公司組成妈湾港,為1至7號泊位。赤灣集裝箱碼頭公司赤灣港區為8至13號泊位。赤灣港航亦於赤灣港經營散貨、內陸貨櫃碼頭,並於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招商港務管理0號泊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赤灣港與媽灣港 · 查看更多 »

赵登禹

赵登禹(),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省菏泽县赵楼村人。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132师师长,卢沟桥事变后阵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赵登禹 · 查看更多 »

薩爾溫江

薩爾溫江(သံလွင်မြစ်,),全长3,562公里,流域面积266,037平方公里。薩爾溫江發源中国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流經中國雲南省後進入緬甸,當中一度成為緬甸與泰國的界河,最後於緬甸毛淡棉附近分流注入印度洋。薩爾溫江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稱為怒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薩爾溫江 · 查看更多 »

薄一波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中国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人,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主要领导人之一。 薄一波早年就读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薄一波创建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任太岳军区政委。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筹建华北野战军,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平津卫戍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首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诬陷打倒,并受迫害。改革开放时期,再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薄一波次子薄熙來亦是政绩显赫的中国政坛名人,曾任大连市长、商务部部长、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和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亦是中共第五代领导层的最热门人选之一;但于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夕,在以王立军事件为导火索、薄熙来事件为核心的一系列中共政治风波中倒台失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薄一波 · 查看更多 »

薛岳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八年抗戰名將之一,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曾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多次对日作战胜利,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原名薛仰岳,因出生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刚战败,其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祖籍湖南郴州汝城县,据《薛岳自传》,薛岳的爷爷从湖南的客家聚居地─汝城县迁移到乐昌坪石, 而坪石是一个距离湖南只有10公里的小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薛岳 · 查看更多 »

闲院宫载仁亲王

闲院宫载仁亲王()是日本皇室的重要成员,閑院宮第六代当主。他是一名职业军人,从1931年到1940年载仁亲王出任参谋总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闲院宫载仁亲王 · 查看更多 »

闸北区

北区是中国上海市曾经存在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北部。总面积29.19平方公里。区域内包含10道河流(不算苏州河),总长度24.4公里,一个湖泊,面积56万平方米。境内有宋教仁墓、上海总工会旧址、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等遗址。2015年11月4日,原闸北区并入静安区,并成立新的静安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闸北区 · 查看更多 »

董升堂

董升堂(),字希仲。直隶(今河北)新河县人,中國工農紅軍将领董振堂的大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董升堂 · 查看更多 »

葫芦岛日侨大遣返

葫芦岛日侨大遣返是指二战结束后一段时期内中华民国政府參與下在葫芦岛将日籍人士和日军遣返回日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葫芦岛日侨大遣返 · 查看更多 »

蒋梦麟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是一位生於浙江余姚的教育家、作家及官員,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19年至1927年)及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27年至1930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蒋梦麟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是大日本帝国于1939年至1945年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河北省(当时中華民國的察哈尔省和绥远省)、山西省一部分等日占沦陷区操纵成立的一个傀儡政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锡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Sn(拉丁语Stannum的缩写),它的原子序数是50。它是一种主族金属。纯的锡有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它拥有良好的伸展性能,它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它的多种合金有防腐蚀的性能,因此它常被用来作为其它金属的防腐层。锡的主要来源是它的一种氧化物矿物锡石(SnO2),盛產於中國雲南、馬來西亞等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锡 · 查看更多 »

蔡廷锴

蔡廷锴(),广东罗定人,字贤初。民国将军。是區壽年舅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蔡廷锴 · 查看更多 »

蔡公时

蔡公时(),字公时,别号虎痴、公痴、痴公,江西九江人。中華民國外交官員。清末時追隨孫中山参加革命。北伐戰爭時,隨國軍任外交主任,1928年5月3日於濟南被日軍殺害,稱五三慘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蔡公时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蔣光鼐

蔣光鼐()名憬然,廣東東莞太平(今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栅三蔣村, 。1913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騎兵科。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十九路军总指挥。他所統領的十九路軍,亦為1934年閩變主力。1946年,蔣光鼐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等任职。1966年文革期間遭抄家等迫害,翌年去世。.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蔣光鼐 · 查看更多 »

蔣緯國

蔣緯國(),幼名建鎬,號念堂,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裝甲兵科,生於日本東京,籍貫浙江省奉化縣,養父蔣中正,養母姚冶誠,兄蒋经国。生母是日本人重松金子,生父是戴傳賢(戴季陶)。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國防部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聯勤總司令、三軍大學校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蔣緯國 · 查看更多 »

蔣總統秘錄

《蔣總統秘錄》,原名《蒋介石秘录》(蒋介石秘録),是日本產經新聞社於1970年代依據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各有關機關現存官方資料,所彙編而成的一套敘述中華民國故總統蔣中正生平的書籍,由古屋奎二主筆,總連載期間2年4個月,總連載篇數650篇。1974年8月15日起在《產經新聞》以日文連載,以蔣中正之勳業為中心,對八十年來之中日關係重作歷史衡量,每週刊載6天,每天平均字數約2500字,一年以上刊完。直至1976年12月25日為止。同一時期《中央日報》也做中文連載,副標題為《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日中関係八十年の証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蔣總統秘錄 · 查看更多 »

蔣永敬

蔣永敬(九五獨白,頁5)出生於安徽省定遠縣,中華民國歷史學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蔣永敬 · 查看更多 »

鄭孝胥

鄭孝胥(),字蘇龕,號海藏,中國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亦是滿洲國建國的參與者之一,後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鄭孝胥 · 查看更多 »

鄂西会战

鄂西會戰發生於1943年5月至6月,是日軍為打通長江上游航線並摧破重慶門戶而向湖北西部國民革命軍守軍進攻的戰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鄂西会战 · 查看更多 »

膠濟鐵路

胶济铁路,又称胶济线,东起青岛市,西止济南市,横贯山东省中部。为国铁I级复线电气化铁路,是联结沿海与内陆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始建于1899年,1904年全线通车,1990年完成复线改造,2006年完成电气化改造,2008年胶济客运专线建成,胶济线改为货运铁路,实现客货分离。截至2013年,正线营运里程384.2公里,共设有各类车站36座。.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膠濟鐵路 · 查看更多 »

野田毅

野田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名日本陸軍軍官,曾參與南京大屠殺。日本戰敗後,被認定為乙級戰犯,在中國南京被處決。中华民国方面的判决资料上称其为野田巖,與其本名野田毅在日語發音中相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野田毅 · 查看更多 »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4年12月19日,日本对战时中國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1938~1943年5年間日軍對重慶實施218次戰略轟炸,中國方面則指控日軍1938年2月至1943年9月间出动飞机9513架次,空袭重庆及附近地区200余次,投放包括细菌弹在内的各类炸弹2.16万枚,炸死1.19万人,炸伤1.41万人,炸毁房屋1.76万幢。日本對重慶實施的空襲,是由日本陆、海军航空队联合进行的“无差别轰炸”,是繼納粹德國空軍在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製造大量平民殺傷,以瓦解中国军民的抵抗士氣。 为纪念大轰炸罹难同胞,重庆市自1998年以来,每年的6月5日,定为重庆大轰炸纪念日,全城拉响防空警报,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重庆大轰炸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重光葵

重光葵(,),日本在二战结束时的外務大臣,活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韓滿州國政壇外交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長達40年,幕後參與甚至主導許多日本侵略各國統治及外交政策制訂,並代表日本與盟國簽訂投降條約,最著名謀略為找出利用溥儀建立滿州國,戰後寫出《『昭和の動乱』(上・下巻)》。1932年4月29日於上海虹口公園爆炸案中被炸至重傷,右脚被炸断導致終身跛行。 此後、出任過日本駐蘇聯大使、日本駐英國大使。東條英機内閣、小磯國昭内閣時之外務大臣。1944年到1945年任大東亞大臣。在日本宣布投降後的東久邇宮内閣時又再被任命為外務大臣。 重光葵與梅津美治郎一起簽署了1945年9月2日的日本投降書。後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战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1950年11月獲得假釋,并在第1~3次鳩山一郎内閣時再一次任職為外務大臣(1954年-1956年)。1957年(昭和32年)1月26日因狭心症死於神奈川縣湯河原町。享年69歳。 曾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重光葵 · 查看更多 »

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

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是就釣魚台列嶼之主權是歸屬中國还是日本國的爭議。釣魚臺列嶼位於中国东海,沖繩海槽以北,台灣東北外海,距離台灣彭佳嶼約140千米,距日本石垣島約175千米。中國大陸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日本稱尖閣諸島。 中國政府均认为釣魚台列嶼自明朝起已成为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领土,并認為日本在二战后应将釣魚台列嶼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但是二戰结束後,该島嶼实际由美國控制,直至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管理權移交日本,同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 日本政府在1895年認為釣魚岛是无人岛,且没有受清朝统治的迹象,基於無主地先占先得的原则將其劃歸沖繩縣。因此,日本主张钓鱼岛群岛不属于清朝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的領土,也不在《旧金山和约》规定必须放弃的领土之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 · 查看更多 »

臧式毅

臧式毅(),字奉久,為中華民國政治家、奉系軍人,及後來的滿洲國要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臧式毅 · 查看更多 »

自虐史觀

自虐史觀是指叙述历史時忽略提及本國或某民族的正面之處,反而過份強調本國人或本民族負面之處,给人呈现“自虐”自身形象。但是顯然地,「正面」、「負面」、「過份地」都是非常主觀的,所以某歷史觀點算否「自虐」,尤其視乎評價者的政治取向、意识形态、對民族主義的態度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自虐史觀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灣光復

臺灣光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對其從大日本帝國接手統治臺灣與澎湖群島的歷史事件的稱呼蘇瑤崇, ,國史館集刊第十三期,2007年9月,標誌著臺灣日治時期的結束、以及戰後時期的開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宣告投降。9月2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指示各地日軍向同盟國投降,命令中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臺灣、越南北部的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蔣中正將軍投降,蔣中正隨後委派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為其負責受降事宜的全權代表,何應欽則委派陳儀將軍為其在臺灣受降的代表。擔任降方代表的臺灣總督兼日本陸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照《一般命令第一號》之規定於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今臺北中山堂)向受降主官陳儀投降並簽署受領文件。翌年8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佈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以為紀念,「臺灣光復」一詞自此就被各界大量運用。其詞亦有另一說法,表示是緣自1946年8月由臺灣仕紳籌組的「臺灣光復致敬團」。 「光復」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把失去的收回」,中華民國政府視此次事件為臺灣自清朝割讓予日本後復歸中國統治,因而以此稱之;非光復論者則認為當時的中華民國只是代表同盟國軍事佔領臺灣。由於戒嚴時代結束以來臺灣的本土思想漸盛,加上二戰後台灣主權歸屬的爭議,以及從臺灣主體性出發的歷史觀點,現今對於「臺灣光復」的說法有不同的見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臺灣光復 · 查看更多 »

臺灣義勇隊

#重定向 台湾义勇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臺灣義勇隊 · 查看更多 »

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簡稱臺銀)是中華民國銀行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家銀行,創立於1899年,全球分行計有176間。其在1949年至2000年間,受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委託發行在臺灣地區通用的法定貨幣——新臺幣。 2007年7月1日,配合中華民國政府金融改革政策,中央信託局與臺銀合併,臺銀為存續銀行;而在2008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臺銀成為其旗下的主要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初,日資的臺灣銀行曾於大清國廣州英租界,以及中華民國上海外灘設有分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臺灣銀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金山卫镇

金山卫镇地处上海市西南金山区杭州湾北岸。全镇地势平坦。面积54.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0万人(2008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金山卫镇 · 查看更多 »

金沙江

金沙江指中国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的一段。金沙江流经中国西部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全长2308千米,流域面积34万平方千米。有无量河、雅砻江、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等支流。 奔流在川藏边境沙鲁里山和芒康山之间,到云南省玉龙县石鼓镇急转北流,深切高原,构成著名的虎跳峡,水流湍急,两岸悬崖飞瀑,落差达3,3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金沙江 · 查看更多 »

長谷川清

長谷川清(),大日本帝國海軍將官。最終階級正三位、勳一等、功一級,海軍大將。福井縣福井市出身。台灣日治時期第18任總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長谷川清 · 查看更多 »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长城 · 查看更多 »

长崎市

长崎市()是位於日本九州西部的都市,為长崎县縣治,也是日本西部的重要港湾城市。其歷史始於安土桃山時代對長崎港的開拓,在江戶時代的鎖國時期,更是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與荷蘭、中國有密切的交流,並有外國人居住區出島。因此長崎受到西方影響較深,擁有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加上市區多坡道,使得長崎的都市景觀和大多數日本其他都市頗為不同。與西方交流的歷史使得早期有許多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長崎,造成現在長崎擁有較多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教區。也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江戶時期就有許多中國人居住於此,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長崎市曾經受到原子彈轟炸,成為繼廣島之後世界第二個、也是目前最後一個遭到核武器攻擊的城市。 長崎市中心三面環山,因大量住宅建於山坡地上,形成許多階梯式或位於斜坡的街道。在長崎市現有建成區面積中,高達七成是山坡地。多山的地形雖然成就了長崎特有的都市景觀,但也造成了交通阻塞和開發用地受限等問題。近年長崎市的人口減少幅度在日本居於前列,已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但另一方面,長崎憑藉山海毗鄰的獨特景觀和濃郁的異國風情而吸引了眾多遊客,是日本主要觀光都市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长征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长沙市 · 查看更多 »

长春市

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的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以及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综合大学——吉林大学設在此處,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间为满洲国首都新京。 2010年长春常住人口7,677,089人。长春户籍居民包括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38个民族。长春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市区内居住着30多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侨,包括日本人、韩国人、欧洲人、北美人、阿拉伯人等。 长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最早的电影工业基地。长春市同时为中国沿边开放城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长春市 · 查看更多 »

腾冲县

#重定向 腾冲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腾冲县 · 查看更多 »

酒井隆

酒井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軍將領,被南京軍事法庭裁定為戰犯。 酒井隆曾任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副武官、駐濟南武官、參謀本部作戰部中國課課長、駐天津日軍參謀長、第23軍司令官等職。戰後被中國國民政府以戰爭罪行拘捕。 1928年,駐濟南日軍跟國民政府北伐軍發生衝突。中國指控日軍向北伐軍發動攻擊,日本則聲稱有12名日本僑民為北伐軍所被害。發生衝突後,雙方原已外交協議停火。但駐濟南日軍司令官福田於四天後再次發動攻擊,造成數千人的傷亡,國民政府外交人員蔡公時也在此攻擊中被殺,是為濟南慘案或五三慘案。酒井隆時任日軍濟南武官,直接參與此事。1935年,酒井隆任天津日軍參謀長,親自起草《何梅協定》,將國民黨及東北軍逐出華北。 1941年11月,酒井隆任駐廣州第23軍司令官。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正式向英美宣戰。酒井隆指揮日軍進攻香港。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在磯谷廉介抵港前,酒井隆任香港軍政廳最高長官。日軍在佔領香港期間,強姦婦女、屠殺戰俘及平民,包括醫院內的病俘及醫護人員。 酒井隆在港期間,日軍在香港殺人無數。根據酒井隆在戰犯法庭的審判記錄,他在香港犯下的罪行如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酒井隆 · 查看更多 »

艷電

艷電,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般特指汪兆銘(即汪精卫)于1938年12月29日由林柏生代为發表致蒋介石的電報式声明,表示其支持對日妥協的政策。30日在香港《南華日報》發表。29日電報代日韵目為「艷」。 電文稱:日本「對於中國無領土之要求」、「尊重中國之主權」,能使中國「完成其獨立」,以「互相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這樣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戰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艷電 · 查看更多 »

艾力汗·吐烈

艾力汗·吐烈(Alixontoʻra Sogʻuniy;ئېلىخان تۆرە;),乌兹别克裔作家、詩人、歷史學家、政治和軍事人物,出生在俄羅斯托克马克。陈慧生, 陈超,民国新疆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他是一個泛突厥主義者,在20世紀40年代初曾來到新疆,積極推動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曾擔任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總統。.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艾力汗·吐烈 · 查看更多 »

艾哲遜

#重定向 喬治·艾哲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艾哲遜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納粹德國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條約,目標是初步建立蘇德在擴張之間的友誼與共識,並導致波蘭被瓜分。条约也称为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部长会议

苏联部长会议(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是1946至1990年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即苏联政府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3月第二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改称为部长会议,而各人民委员也随之改称为部长。 委员会依据适当的法律发布声明和命令,对全联盟境内的共和国均有司法权力。然而,最为重要的法令会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联合声明,因后者在事实上更有权力。在1991年部长会议解散,代之以新成立的苏联内阁会议,在几个月后随着苏联解体而消失。 部长会议先后共拥有过七个主席,即苏联总理。自赫鲁晓夫下台后,党中央禁止任何人同时担任苏联的两大要职,苏共总书记和苏联总理。部长会议的主席团为苏联政府的集体决策者。主席团成员包括:部长会议主席一名、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若干人、各部部长、各个国家委员会主席、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以及经部长会议主席提名、由苏联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苏联其他机关和组织的领导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苏联部长会议 · 查看更多 »

苏联航空志愿队

苏联航空志愿队(Советские добровольцы в Китае),是在1937年至1941年間,由苏联紅軍派來支援中華民國進行抗日作戰的志願軍。称呼很多,通常也称“苏联空军志愿队”、“苏联援华飞行队”、“苏联志愿航空队”、“苏联志愿援华抗日空军联队”、“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等,另外還有「正義之劍」此等別號。.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苏联航空志愿队 · 查看更多 »

苏日战争

#重定向 蘇日戰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苏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英屬緬甸

英屬緬甸,是大英帝國在中南半島上的一個殖民地,存在於1824年至1948年。原先是英屬印度的一部份,1937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改為緬甸國;直至戰後才正式獨立。 英國為了英屬印度的東邊界,與緬甸貢榜王朝爆發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國獲勝,並且在1824年成立英屬緬甸,管理攻占的土地。當時英屬緬甸是英屬印度之下的一省。1852年,英國贏得第二次英緬戰爭,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1886年,英國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貢榜王朝滅亡,英國完全占領緬甸,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英國占領緬甸後發生許多反抗,英國勢力將鄉村領袖結合入殖民政府以統治鄉村,並且對各民族採「分而治之」政策:直接統治緬族,間接統治其他族。英屬緬甸以稻米為單一作物,出口至英國以及英國殖民地。英國並且開發緬甸的木材、石油與錫礦。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伊洛瓦底江。為彌補水路的不足以及鎮壓反抗,英國人也興建與改善鐵路和道路。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印度資本家也進入緬甸,威脅緬甸經濟。因此緬甸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英國發展英式教育,影響緬甸佛教,使僧侶開始反抗,所以緬甸佛教成緬甸民族主義與反殖民推力。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獨立浪潮也傳入緬甸。1920年,仰光大學爆發反對殖民教育的「國民教育運動」,導致「佛教青年會」結合其他團體成立「緬甸人民團體總會」,其開放與改革政治與教育要求被英國拒絕。1930年代,學生與農民暴動持續,英國改採懷柔政策。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當選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本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名義上獨立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又譯翁山)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4年,昂山轉而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1945年日本投降後,同盟國宣布緬甸獨立有效。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独立,英屬緬甸結束,緬甸聯邦成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英屬緬甸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烈千秋

1974年出品的國語發音之臺灣有聲彩色電影,製片者為中央電影公司,拍攝製作均在臺北市士林區一帶。導演為丁善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英烈千秋 · 查看更多 »

英镑

英镑(記號:£)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蘭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ish Pound)。 除了英國,今日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英镑 · 查看更多 »

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大陸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长城/雁门关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与函谷关、仙霞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雁门关 · 查看更多 »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Ялти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又称雅爾達密約,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領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於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间,在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幾亞宫内举行之一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方針,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德黑兰会议后,第二次同盟國首脑会议,惟結論在1945年7至8月之波茨坦会议就有争议。許多人批评此次會議,使蘇聯及各國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亞洲許多國家,主要是會中羅斯福以及邱吉爾都未尊重战时被佔領国家之期望,將被苏联“解放”之国家先交由聯合國代管(联合国1945年10月才成立,甚至连联合国宪章于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后才签署。且战后盟军没有任何一方将位于欧、亚的曾被占领国交由联合国代管;联合国曾托管的11个地区,其中7個在非洲、4個在大洋洲)。此外,為爭取蘇聯對日本宣戰,包括帮助中国从日本关东军手中夺取满洲国,會中部份內容“侵犯”中國權益甚大。會前其他国家並不知情,故有“雅爾達密約”之稱。 1944年6月,随着诺曼底登陆,盟军在德国西线展开大规模反攻,第三帝国已无力回天。1945年2月,美英认为有必要和苏联商讨德国战败后对欧的权力分配问题,并商讨下一步对日作战。对欧洲大陆,希望苏军加强对德攻势,基本原则以谁攻克的地区战后由谁控制,辅以对重要地区相互交换。在东南亚,美军在菲律宾开展一系列登陆战,开始把对日作战的重点从海战转向陆战;同期自1944年6月起对日本本土的B29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效果有限,1945年2月4日李梅刚展开烧夷弹战术试验;在东亚大陆上中国军队尚与日军僵持,日军占领大片中国土地;而东北亚满洲地区则拥有大片土地,重工业设施,70万关东军尚未直接参战。因此美英希望苏联尽快转入对东北亚日军的进攻,打消日本依托东亚、东北亚,与盟国长期僵持并得以谈判的念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雅尔塔会议 · 查看更多 »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位于克里米亚,俄罗斯、乌克兰争议领土)举行的国际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雅尔塔体系 · 查看更多 »

通州区 (北京市)

通州区位于北京城正东,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与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市(燕郊镇)、大厂县、香河县相邻,与北京市的朝阳区、大兴区、顺义区接壤,与天津市的武清区交界。2015年,通州被定位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2017年9月29日,通州提升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市政協三大機關單位于2017年12月20日搬入通州区,北京市人民政府於2018年年底搬遷,中國人民大學於2020年啟用東校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通州区 (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古称赞阳,后称光化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襄阳市,居汉水中游北岸。全市面积103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接壤;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邻;东部、南部毗邻襄阳市;西北部连接丹江口市;西部和西南部以汉水为界与谷城县相望。老河口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扼鄂、豫、渝、陕四省要冲,素有“襄陨要道、秦楚通衢”之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老河口市 · 查看更多 »

虬江路

虬江路(Qiujiang Rd.),横贯上海虹口与静安区(原闸北区)的一条马路。东起虹口区四川北路,西至闸北区共和新路,罗浮路—新广路一线以东属虹口辖区,以西为闸北辖区。虬江路在上海以销售二手电器闻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虬江路 · 查看更多 »

陳布雷

布雷(),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其為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后受蔣中正赏识,弃文从政。被称为「蔣中正之文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慈谿县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自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陳布雷 · 查看更多 »

陳儀

陳儀(),幼名毅,改名儀。字公俠,後改字公洽,自號退素。浙江紹興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任内发生二二八事件,為事件中爭議政治人物之一。 國共內戰末期,戰爭形勢急轉直下,陳儀曾勸告蔣中正,對國民黨喪失大陸政權要看開。1948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毛森(中將,軍統特工)報批處決的100多名共產黨員。1949年1月,陳儀眼見局勢不利於國民黨,欲投奔中國共產黨,並嘗試策反京滬杭警備軍總司令湯恩伯投共,湯恩伯認為毛森得知,深怕自己被牽連,故將此事呈報蔣中正。陳儀在1949年初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職務,後來開始被軟禁。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到臺灣,後來被囚禁於基隆。1950年5月,蔣中正以匪諜案,指示臺灣軍事法庭判處陳儀死刑。同年6月18日清晨5時許槍決,地點一說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碧潭軍人公墓,一說於臺北市馬場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陳儀 · 查看更多 »

陳公博

陳公博()。祖籍福建上杭,生於廣東南海縣(今廣州市),中國政治人物。曾經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大會中央執委。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汪精衛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長,是汪兆銘政權第二號人物。汪精衞死後代理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抗戰勝利後逃往日本,最後被押解回中國,審訊後被槍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陳公博 · 查看更多 »

陳納德

克萊爾·李·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或通常直接稱呼為陳納德,),美國陆军航空队中將,飛行員。陳纳德有法國裔和匈牙利裔家庭背景,陳氏是二次大戰時在中國作戰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的指揮官,有「飛虎將軍」之稱。陳納德將軍的夫人是華裔美國政治家陳香梅女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陳納德 · 查看更多 »

陳銘樞

陳銘樞(),字真如,廣東合浦(今属广西)客家人。中华民国上将,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陳銘樞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陳永發

陳永發(),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崇德(今桐乡市崇福镇)。中華民國歷史學者,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長。2004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陳永發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50年之间,在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和宁夏的东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和革命根据地(解放区),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行政区,第二次国共内战起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非法叛乱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50年1月改组为西北军政委员会。.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陕甘宁边区 · 查看更多 »

抚顺战犯管理所

撫順戰犯管理所,位於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寧遠街,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原址是日本侵華期間,於1936年修建的一所監獄,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根據毛澤東和周恩來指示,將其改為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本戰犯共計982人、滿洲國戰犯71人和354名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被俘國軍將領的監獄。 1956年6月至1964年3月間,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的日本戰犯被分期分批全部釋放回國。1959年12月至1975年3月間,在此關押的滿洲國戰犯和第二次國共內戰中高級戰俘也被分期分批全部特赦。 1986年7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撫順戰犯管理所修繕完工後,作為戰犯管理所舊址,對外開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抚顺战犯管理所 · 查看更多 »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又名“军校之歌”、“抗大校歌”,凯丰词,吕骥曲。创作于1937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及其继承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校歌,阅兵式常用歌曲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 查看更多 »

抗日神剧

抗日神剧是中國大陸網路文化对一類中國抗日戰爭題材電視剧的稱呼。除戰爭劇外,大多還涵蓋武侠剧、爱情剧、偶像剧等類型,這類抗日剧被批判為经常不合历史,以夸张、神奇的剧情获取观众的欢心。这一系列抗战剧集的播出,也导致了部分观众对其他的抗战题材影视剧也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神剧 · 查看更多 »

抗日戰爭 (消歧義)

抗日战争可能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戰爭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抗日戰爭第十一戰區

十一战区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中華民國国民政府于1945年6月把冀察战区改设立之战区,作战区为河北、山东地区。 司令長官部設在北平。 司令长官为孙连仲,副司令长官高树勋、李延年、马法五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戰爭第十一戰區 · 查看更多 »

抗日戰爭第十戰區

抗日戰爭第十戰區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對日作戰戰區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戰爭第十戰區 · 查看更多 »

抗日戰爭第九戰區

抗日戰爭第九戰區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對日作戰戰區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戰爭第九戰區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人物列表

抗日战争中各方人物列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

抗日战争第七戰區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第七戰區先后成立过两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第七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抗日战争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及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抗日战争第二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二戰區所轄範圍為山西及察哈爾,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二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

抗日战争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國民革命軍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五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數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第五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八战区

大号文字抗日戰爭第八戰區是指1937年11月,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第八戰區所轄範圍為蒙西、宁夏、甘肃。1940年5月撤销。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受降區之一,接受日軍繳械。其在1942年後,由於失去戰區領土,辦公地點遷至重慶市九龍坡區綠瓦樓。.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第八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六战区

抗日战争第六戰區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因應戰爭形勢,與日軍作戰戰區之一。1937年设立,实际未能正式组建。1939年设立不久,便归入抗日战争第九战区。直到1940年才为屏障拱卫重庆稳定下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第六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

抗日战争第四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四戰區所轄範圍為廣東及福建,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四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做過兩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並於戰爭末期與第三戰區合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第四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战区

抗日戰爭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戰區劃分。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此戰區,最初所轄範圍為長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為主,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及日軍佔領區域,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一般來說,此作戰區劃分是以陸軍作戰為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敵歌

《抗敵歌》原名《抗日歌》,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音樂家黃自有感於神州山河遭敵寇侵略荼毒,欲喚起人民抗敵愛國意志所作。整首歌曲為黃自所譜曲、韋瀚章作詞,於同年11月9日由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生在上海的廣播電臺中首次播唱,並由勝利公司灌製成唱片,是中華民國第一首抗日愛國歌曲。 抗敵歌的譜曲優美而流暢,主調雄壯澎湃,節奏緊湊有力,層次分明、氣勢磅礡。整首歌主要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的音調豪邁而肯定,領唱與合唱一問一答,彷彿群眾集會上宣傳鼓動的熱烈場面,第二樂段的合唱採用反覆輪唱的方式,形成一呼百應的效果。其歌詞充份展現了當時國人同仇敵愾、團結抗日的愛國熱情,也唱出了中國人民誓死報國的抗日心聲,可謂抗戰期間最有名的愛國歌曲之一。 中華民國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節目《一寸河山一寸血》將此曲作為單元的主題曲,足見其代表性的意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敵歌 · 查看更多 »

柳州市

柳州市(邮政式拼音:Liuchow,柳州话拼音:Liou zo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中北部,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全市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54平方公里,2015年末总人口392.27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其中市区常住人口159.63万,人口以汉族为主。各族通行普通话的同时讲桂柳话。自汉武帝时期西汉灭南越国建潭中县城以来,柳州已有超过2100年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甲级旅游城市。 柳州工业起于民国桂系统治时期,而由于大跃进时期上海等地沿海工业内迁而迅速发展起来。2009年11月9日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市区人均年生产汽车超过一辆,城市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其他支柱产业包括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业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冶金业,轻工业也较发达。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山水之城,温家宝曾为柳州题词“山青水秀地干净”。 柳州城市人口在中华区城市名单排名55位,相当于欧盟的纽伦堡及美国的坦帕。柳州与南宁为广西经济的双核。.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柳州市 · 查看更多 »

柳林

#重定向 柳林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柳林 · 查看更多 »

柳条湖事件

柳条湖事件發生於1931年9月18日,乃日本关东军为侵占中国东北,挑起争端,自導自演制造一起炸毁铁路,诬陷中国东北军的事件,同日即爆發九一八事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柳条湖事件 · 查看更多 »

枣宜会战

棗宜會戰為1940年5月至6月,中國第5戰區部隊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對日軍華中派遣軍第11軍進行的防御戰役,日軍方面則稱為宜昌作戰,目標是消滅宜昌周圍的第5戰區兵力。.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枣宜会战 · 查看更多 »

林蔚

林蔚(),字蔚文,浙江黃巖人,陸軍二級上將。江南陸師學堂暨陸軍大學第四期畢業。曾任浙軍第一師參謀長。 民國15年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備第一師參謀長、第七軍參謀長、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參謀本部廳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銓敘廳廳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戰區參謀長、軍令部次長、桂林行營參謀長、桂林辦公廳副主任。曾率參謀團赴緬甸,協助盟軍作戰;並兩度出任侍從室主任。抗戰勝利後,任國防部次長、參謀次長、代參謀總長、監察委員、戰略顧問委員會戰略顧問、東南軍政副長官。1949年去臺灣在軍事上襄助陳誠,1950年晉升二級上將,1953年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1955年病逝於臺北。 林蔚細緻縝密,慎言慎行,蔣中正主持會報的時候,林蔚從日記簿照本宣讀報告,有條有理,既細微周延,也能控制時間,素為蔣中正所倚重的幕僚型人才;亦與陳誠相善,並被認為是陳誠的四大金剛之一。 L林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L林 L林 L林 W蔚 Category:國防大學校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林蔚 · 查看更多 »

林森

林森(),字子超,號長仁,中華民國政治家。福建閩縣(閩侯縣、林森縣)人。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1943年逝世後繼續由蔣中正擔任此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林森 · 查看更多 »

李士群

李士群(),汉奸。浙江省遂昌县人。前苏联共产党员,后投靠中国国民党,成为国民政府情报人员。1938年后,追随汪精卫投靠日本,成为汪伪政府特务头子,组建76号特务组织,杀人无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汉奸之一。1943年周佛海被中國國民黨策反,下令日本宪兵队將其毒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士群 · 查看更多 »

李守信

李守信(),旧名李義,字子忠,蒙古族。热河卓索图盟(今辽宁朝阳、阜新)土默特右旗人。蒙古自治运动领导人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守信 · 查看更多 »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李品仙

李品仙(),廣西省梧州府蒼梧縣人,字鶴齡。新桂系将领,中华民国陆军二級上將。萧棟梁「李品仙」早年參加辛亥武昌起義和北伐戰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品仙 · 查看更多 »

李鐵軍

李鐵軍(1903年-2002年),原名培元,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中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鐵軍 · 查看更多 »

李濟深

李济深(),广西苍梧人,字任潮。原籍江苏。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人,政治家。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曾于黄埔军校任教,北伐期间支持蒋中正的四一二事件,之后又多次反蒋,曾于福建事变时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響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之號召,反對國民政府之反共政策。抗战胜利后脱离蒋中正之中国国民党。1948年發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濟深 · 查看更多 »

李服膺

李服膺(),字慕颜,又名兴菴,籍贯为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兰村人。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曾任第5军军长、国民革命军68师师长、61军军长。1937年8月在天镇县之役后阎锡山为自己和他的同乡王靖国推脱罪责而被冤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服膺 · 查看更多 »

李新

李新可以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新 · 查看更多 »

杨虎城

杨虎城(),陝西蒲城人,原名彪,後易名忠,別號虎臣,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改為虎城,此後即以字行王禹廷:《細說西安事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1日。又名虎冬、忠祥。曾化名楊呼塵畢萬聞:〈楊虎城生前死後〉,刊《明報月刊》,香港:明報雜誌有限公司,1994年6月號。中国军事將領,西安事变领导者之一,堅持把蔣中正除之後快,但不被張學良所接受。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因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流放國外,隨後因要抗日秘密回國,反被蒋捕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殺,终年五十六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杨虎城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杭州湾

杭州湾位于北半球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和上海市之间。它西起浙江海盐县澉浦镇和慈溪之间的西三丰收闸断面,与钱塘江水域为界;东至上海扬子角-宁波镇海连线,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南连宁波市,北接上海市和嘉兴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杭州湾 · 查看更多 »

東南亞武裝抗日

東南亞武裝抗日介紹日本於1941年12月8日偷襲珍珠港,以發動其大東亞戰爭起,迄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東南亞各地武裝抗擊日軍的經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東南亞武裝抗日 · 查看更多 »

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

#重定向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東清鐵路

东清铁路(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缩写为 КВЖД)指俄罗斯帝国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國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參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简称“东清路”。中華民國成立后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路。满洲国和苏联共同运营时期北段改称北满铁路,南段改称南满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簡稱中長鐵路(Китайская Чанчун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 此鐵路係以哈爾濱為中心,往西延伸至滿洲里(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內),往東延伸至綏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往南延伸至大連/旅顺,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東清鐵路 · 查看更多 »

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南京大屠杀主要责任人之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乙级战犯(甲级战犯嫌疑部分被判无罪),战后被处以绞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松井石根 · 查看更多 »

松冈洋右

松冈洋右(),日本外交官、政治家。处理过日本退出国际联盟,签定日德意三国联盟,日苏中立条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前日本外交的多次重要事件。日本投降後,在同盟國召開的東京軍事法庭审判中病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松冈洋右 · 查看更多 »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著名歌曲之一,由张寒晖作曲作詞。歌曲描述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被日軍佔領後東北居民的苦況和收復失地的盼望。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不抵抗退出东北后,东北沦陷。东北军后被调至陕西、甘肃一带围剿红军。与此同时,大量东北流亡学生也聚集到西安。在东北军士兵和东北流亡学生中,酝酿着思念沦陷的故土,思念家乡父老的情绪,以及抗日救亡,打回东北去的思想。1936年5月,陕西省立西安二中的教师张寒晖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在西安广泛传唱,后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经典的抗日救亡歌曲。 关于这首歌曲的曲调,张寒晖曾经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了」。 1964年在北京公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將《松花江上》的歌詞略為改動,將「爹娘啊,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改為「同胞啊,同胞啊,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我家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松花江上 · 查看更多 »

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甲级战犯。日本岩手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历任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朝鲜军总司令、第七方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主要策划者之一,并与土肥原贤二策划建立了满洲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中,被判处死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板垣征四郎 · 查看更多 »

杜希德

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又译“崔瑞德”,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隋唐史,与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费正清共同主编《剑桥中国史》。 杜希德出生於1925年9月2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他曾於1946-47年就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後於剑桥大学就讀,1950年獲博士学位。1960年-1968年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汉学講座教授;1968年-1980年任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1980年-1994年 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教授。 1967年2月选为英國國家學術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杜希德 · 查看更多 »

杜德孚

杜德孚(),字定性。浙江省東陽縣橫店鎮後山店人。他為三區叛亂期間陣亡的國軍高級將領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杜德孚 · 查看更多 »

杜聿明

杜聿明(),号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军长,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曾因錯誤決策,在緬甸導致四萬國軍大半死於野人山(今枯門嶺)撤退。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安徽省萧县张老庄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楊振寧是他的女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杜聿明 · 查看更多 »

杜魯門

#重定向 哈里·S·杜鲁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杜魯門 · 查看更多 »

杉山元

杉山元(),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元帅。杉山元是日军决策中心的核心人物之一,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重大决策中他的意见均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亲临战线的指挥作战又乏善可陈,而野心却很大,提出“2个月内解決支那(中国)事變”,“3个月解決太平洋作戦”,“5个月内荡平东南亚”,无一实现。战后自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杉山元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儒略曆)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因其在德蘇战争上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成为仅有的4次荣获苏联英雄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人是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 查看更多 »

格魯

#重定向 格鲁派.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格魯 · 查看更多 »

桐油

桐油是取自大戟科油桐属树木油桐种子的油,在空气中氧化经聚合反应生成致密的漆膜。和其他干性油比有干燥快、比重小、附着力强、耐热、酸、碱等优点。 桐油原产中国,传统上用来涂抹保护木器、制造油布、油纸等防水材料,调制油泥镶嵌缝隙,中医用来调和膏药等外用药。桐油在现代用于做木器油漆、油墨、制造合成树脂等。 中国传统的桐油来自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 Hemsi.)和木油桐(Vernicia montana,又名千年桐)。日本油桐(Aleurites cordata Thunb.)所产的油称为日本桐油。 油桐种子含油率一般在35%以上,其中种仁含油率60%左右。成熟的种子采收后,去除果皮和种皮,用压榨的方法榨油,剩余的麸饼还可以进一步用溶剂萃取。这样制得的生桐油外观淡黄、暗红或暗黑色,分别称为白/红/黑桐油。生桐油干燥速度较慢,而且漆膜的透明性和粘性较差。生桐油加一氧化鉛等进一步熬制成为熟桐油,又称光油,更加适合做涂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桐油 · 查看更多 »

桂柳戰役

桂柳戰役,中国称为桂柳反攻作戰。,於1945年4月至8月,中國第2、第3方面軍在廣西省龍州、南丹、全州、陽朔地區對日軍第6方面軍展開反攻作戰。當時盟軍已攻佔硫磺島及琉球群島,日本本土日形危急。4月,日軍根據其第6方面軍縮短防線的計劃,將第22、第58師團及第13師團一部撤退西江兩岸及南寧,以集中兵力,防止中國守軍反攻。 蔣介石乃下令東南戰場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下,發動桂柳反攻作戰。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以第46軍一部攻佔都安後,出都陽山脈奪取邕寧;湯恩伯的第三方面軍一部直取柳州,越城嶺山脈攻略桂林。國軍於5月27日克邕寧,日軍向龍州、柳州撤退。國軍於6月30日收復柳州。尔后,第3方面军第20、第29军兵分3路沿桂柳公路和湘桂铁路(衡阳至南宁)向桂林并进,至7月17日,克复雒容、中渡和黄冕,日军退守永福,凭险顽抗;24日,攻克桂林南方门户永福;此时,一部沿桂柳公路克荔浦、白沙、阳朔,直逼桂林近郊;另一部攻克百寿,遂三面会攻桂林。第94军向义宁,第26军向全县、兴安间攻击前进,7月10日袭取南圩,26日克义宁,向桂林近郊推进。在各路部队总攻下,28日收复桂林,续向东追击。7月27日收復桂林。。8月9日國軍往桂林東北進軍收復全縣,不過在8月12日遭埋伏在全縣周遭的日軍逆襲敗退後撤,全縣在8月13日遭日軍奪回。 在部隊重整之際,美國在8月9日對日本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作戰結束。 隨後攻擊部隊改變任務進行日軍繳械任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桂柳戰役 · 查看更多 »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桂林市 · 查看更多 »

梁鴻志

梁鴻志(),汉奸。字眾異,晚号遇叟,福建長樂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日本扶助成立的傀儡政权“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二戰後因漢奸罪被處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梁鴻志 · 查看更多 »

梅津美治郎

梅津美治郎(,)出生於日本大分縣。日本帝國時期陸軍大將,二戰甲級戰犯。侵華戰爭主犯之一。曾經有段時間更從繼父的姓-是永。幼年時期進入中學濟濟黌(中学済々黌,現熊本県立済々黌高等学校)就讀,後轉入陸軍中央幼年学校、陸軍中央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7位),最後於陸軍大學以第23期首位的成績畢業。擔任過關東軍總司令官、參謀總長等職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梅津美治郎 · 查看更多 »

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英文:Hengduan Mountain Range)是中国西南部的著名山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介于北纬22°~32°05′,东经97°~103°之間),为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山系。它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北达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抵中缅边境的山区,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狭义的横断山脉指三江并流地区的四条山脉,即沙鲁里山、芒康山-云岭、他念他翁山-怒山及伯舒拉岭-高黎贡山。.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横断山脉 · 查看更多 »

欽州灣戰鬥

欽州灣戰鬥發生於1939年11月15-18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粵西一帶。是抗日戰爭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守軍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日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欽州灣戰鬥 · 查看更多 »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武器 · 查看更多 »

武部六藏

武部六藏(,)日本石川县人,日本内務省官僚。秋田县知事、关東局总長、企画院总裁心得、满洲国总務長官。.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武部六藏 · 查看更多 »

武藤信義

武藤信義(むとう のぶよし,),日本帝國時代陸軍軍人。曾任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大使。 武藤信義出生於佐賀市。曾進入佐賀師範學校。之後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畢業。大正八年(1919年)1月15日就任参謀本部第1部長。大正十年(1922年)11月24日就任参謀次長。昭和七年(1932年)8月8日擔任關東軍司令官一職。並兼任滿洲國駐在特命全权大使與關東長官。掌握滿洲的軍事、行政、外交。同年9月15日與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簽訂《日滿議定書》,維持滿洲國內的治安。武藤遂成為首任日本駐滿大使。1933年(昭和八年、大同二年)發動熱河戰役,將熱河收入滿洲境內。5月3日,獲得元帥稱號。7月27日卒於滿洲國新京。 Category:大日本帝國陸軍將官 Category:日本元帥 Category:日本男爵 Category:甲午戰爭人物 Category:日俄戰爭人物 Category:關東軍人物 Category:佐賀縣出身人物 Category:肥前國出身人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武藤信義 · 查看更多 »

武汉会战

武漢會戰(中國:武漢保衛戰;日本:武漢攻略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場橫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等广阔地域大規模戰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蔣中正領導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抗擊由华中方面军总司令畑俊六指揮的大日本帝國陸軍。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日加列夫、率領苏联航空志愿队支援中國。 武汉会战包括有:马当战役、九江战役、黄梅战役、广济战役、田家镇战役、瑞昌战役、马头镇战役、星子战役、万家岭战役、富金山战役、信阳战役。.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武汉会战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殷汝耕

殷汝耕(),浙江温州平陽人(今属苍南),字亦農。中國的財稅官僚與近代政治人物,並曾出任日本扶植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要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殷汝耕 · 查看更多 »

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國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為中華民國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三次出任国务总理,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和領導人。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段祺瑞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澤東

#重定向 毛泽东.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毛澤東 · 查看更多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江西剿共戰爭

#重定向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江西剿共戰爭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江蘇省政府

江蘇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江蘇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1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江蘇省政務委員會為江蘇省政府開始,到民國39年(1950年)5月撤出嵊泗列島為止,前後歷時24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江蘇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的一家地方综合性出版社,1953年1月1日由苏南人民出版社与苏北人民出版社合并而成,现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员。现在的ISBN代号为978-7-214。 出版有《畅销书摘》、《董事会》、《英语大课堂》三种期刊。较为出名的出版书籍有《拉贝日记》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江苏人民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汤玉麟

汤玉麟(),字阁臣。祖籍山东烟台市掖县,生于直隸省承德府朝陽縣(今屬遼寧省)。清末及中華民国軍事人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汤玉麟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政权

汪精衛政權或汪兆銘政權,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與日本合作的一个政权。1940年於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汪精衛擔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陳公博、周佛海和李士群為主要成員。1944年汪精卫病亡后,陳公博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該政府終結。 汪精卫政权被认为是抗战时期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合并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权的辖地,外交上獲得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反共产国际协定》缔约国的承認,未受普遍承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汪精卫政权 · 查看更多 »

汪精衛政權

#重定向 汪精卫政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汪精衛政權 · 查看更多 »

汕头市

汕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以《立法法》确立的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西邻揭阳市,北接潮州市,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南滨南海。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韩江三角洲平原,韩江、榕江、练江的入海口,东部为广东省最大岛屿南澳岛。全市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人口555.21万,为著名侨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汕头市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汉奸

漢奸是一個負面意義的語彙,泛指出卖中國國家民族利益的人,相當於“卖国贼”、“內奸”,也即通敌或叛國的中國人。 「漢奸」在《辞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出賣祖國利益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後泛指投靠侵略者、出賣民族利益的中華民族敗類」。.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汉奸 · 查看更多 »

沧州市

沧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偏南。北界天津市、廊坊市,西北接保定市,西南连衡水市,东南邻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东临渤海。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南运河、子牙新河流经境内。全市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744.3万。沧州盛产海盐,并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沧州市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中國黃河以西,呈西北—東南走向為狹長狀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其範圍是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為甘肅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轄,由於大部分範圍在甘肃省,故又稱“甘肅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中原連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漢地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在大部分中國歷史時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西北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河西走廊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波多野澄雄

波多野澄雄是一名日本国際政治学者,曾任筑波大学名誉教授、外務省《日本外交文書》編纂委員長、内閣府亞洲歷史資料中心所長。學術專長為日本政治外交史。.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波多野澄雄 · 查看更多 »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又稱作《波茨坦宣言》,又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未實際與會,只是簽名以示發表)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与会参加了波茨坦会议,但當時蘇聯尚未對日本宣戰,故7月26日没有在公告上代表苏联列名签字;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波茨坦公告》中添补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名字。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即對大日本帝國所下的公開招降宣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波茨坦公告 · 查看更多 »

泾县

泾县位于中國安徽省东南部,是宣城市辖下一个县。长江的支流青弋江穿越全境。面积2059平方公里,人口36万。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 泾县以特产宣纸,宣笔而闻名。 云岭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就在泾县茂林地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泾县 · 查看更多 »

法屬印度支那

法属印度支那(Indochine française,ຝຣັ່ງແຫຼັມອິນດູຈີນ,សហភាពឥណ្ឌូចិន,越南語:、、),法兰西殖民帝国在东南亚的领土,由老撾保護國、柬埔寨保護國、三个越南人聚居地(东京,安南与交趾支那)和中國的廣州灣组成。 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始於1862年越南割讓南圻地區予法國開始,1885年中法戰爭後越南正式成為法國保護國,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主要部份。1887年,已為法國保護國二十年的柬埔寨加入法属印度支那,而老挝与广州湾分别在1893年与1900年加入。1902年,当地首府由南圻的西贡迁至东京河内,到了1939年,首府又由河内迁至安南大叻,二战结束之后,首府再次由大叻迁回河内。法国本土在二战期间沦陷之后,之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管理的印度支那,交给了维希法国在日本的监督之下管理。不过,在1945年3月至8月期间,印度支那是由日本全权管理的。自1941年5月开始,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獨立同盟會就一直在越南进行企图推翻法国政府的叛乱,开始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49年,法国赋予了以保大帝为首的君主立宪国家,奉行反共;维持越南国独立地位。日內瓦會議结束之后,越盟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而越南南部的越南国则继续维持独立地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法屬印度支那 · 查看更多 »

法幣

法幣是1935年起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發行的国币。法幣的發行,結束中國歷史上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銀本位幣制。法幣因後來國共内戰,中華民國政府就軍費上升而大量發行以支付軍費,引發惡性通脹,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法幣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冯家村的一个私塾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在抗日战争中如何定位的问题上进行内部统一意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址现设有洛川会议纪念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洛川会议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淞沪会战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或上海戰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變)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會戰。卢沟桥事变后,蔣中正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國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採取主動發起战役。對中國而言,标志著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由地区冲突真正升级为全面战争。即使當時日本國力遠高於中國,也動員全國,馬上投入全面戰爭。例如隨即大量增加公債發行,並發起了日本全國性的「消費節約運動」。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市区和郊区展开。上海是中國當時首都南京門戶,又是中國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上海為中國第一大商港,每年對外貿易額佔全國二分之一以上。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劃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三个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淞沪会战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游击战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湯恩伯

湯恩伯(),原名湯克勤,浙江金华武義人。曾擔任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湯恩伯 · 查看更多 »

湘西会战

湘西會戰,雪峰山战役(日語:芷江作戦)為抗日戰爭後期中國戰場上最後一場由日軍發動進攻的大型戰役。主要作戰時間为1945年4月至6月,戰場位置位於在中國湖南省中西部,侵华日军此战主要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攻略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湘西会战 · 查看更多 »

湘桂铁路

湘桂铁路是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条铁路,线路北起湖南省衡阳市,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友谊关,后与越南铁路相接,全長1013公里,部分电气化,衡阳至柳州间、南宁至隘口为单线铁路,柳州至南宁段和部分路段为复线铁路。该铁路是连接长江流域与中国广西和粤西的重要铁路,主要经过衡阳、永州、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等城市。 2007年起,湘桂铁路开始扩能改造工程。在衡阳至柳州间新建衡柳铁路;柳州向南通过柳南城际铁路连接至广西南宁,全长约730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两条新建铁路已於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湘桂铁路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政府

湖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湖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8月3日廣州國民政府任命唐生智為湖南省主席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邵陽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湖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溥仪

清宣統帝溥儀(a,),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字耀之,號浩然,英語名「亨利」(Henry);汗號「哈瓦圖猷斯汗」(Хэвт ёс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宣統」,後世通稱「宣統皇帝」。 溥儀正式登基時年僅3歲,其實權由父親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溥儀被袁世凱強逼退位,故亦有「清遜帝」或「清廢帝」之稱。 1917年,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曾短暫復辟但最終失敗。1934年,溥儀在日本支持和幫助下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溥儀是清朝第十一任君主、清兵入關以來的第十位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和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溥仪 · 查看更多 »

满洲地区

#重定向 满洲.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满洲地区 · 查看更多 »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满洲国 · 查看更多 »

滿洲國國務院

滿洲國國務院(日文: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くむいん)是滿洲國的行政機關,也是滿洲國政的最高機關。國務院在體制上是國家元首溥儀的直屬組織,但實際上國務院卻是日本關東軍主導,不少日本人在國務院中擔任各要職。.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滿洲國國務院 · 查看更多 »

滿洲國軍

滿洲國軍為滿洲國的武裝力量。成立於1932年,在1945年解散。成立時將「維持國內治安」、「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設為主要任務,主要是關東軍的後方支援部隊,多於戰鬥部隊。但在關東軍素質弱化後,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滿洲國開始進行武裝总兵力达20万人。日本投降后,满洲国军被苏军缴械后正式解散。 因为中华民国政府及其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不认可满洲国的合法性,故满洲国军又被称为伪满军或伪满洲国军。.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滿洲國軍 · 查看更多 »

滇系軍閥

滇系軍閥,為民國初期南方軍閥之一,代表人物有唐繼堯及龍雲,其勢力範圍為雲南及部分貴州、四川地區。 西南地区军阀派系之一。以唐继尧为首的滇军集团,占有云南、贵州两省。滇军源于清末新军第十九镇,辛亥革命后转为维护共和的力量,军权为蔡锷、唐继尧等所掌握。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进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兼民政长,逐渐掌握滇军的实力和全省的统治权。护国战争后期,唐继尧大量扩充军队,除统治云南,控制贵州外,并把滇军派入四川,占领地盘,掠夺财富。1917年4月至8月间,曾与川军刘存厚部在成都和资阳、内江等地多次发生争夺战。 1917年7月,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后,拒绝恢复国会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唐继尧利用"护法"之名,实行扩张,将滇军改组为"靖国军",自任总司令。12月间同黔军袁祖铭部和川军熊克武部联合,任"川滇黔靖国联军" 总司令。次年 2月所属部队进入成都,再次控制四川。与此同时,陕西、湖南、福建等省部分军事首领,亦以"靖国"相号召,唐继尧以川、滇、黔、鄂、豫、陕、湘、闽八省联军总司令自命,使滇系军阀的声威达到了顶点。 1918年滇系、旧桂系勾结直系军阀,破坏护法军的北伐计划,并改组广州护法军政府,迫孙中山离广东。 1921年2月唐继尧因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倒戈,被迫流落香港。次年春,他收买旧部和云南土匪偷袭并击毙顾品珍,回至昆明重掌军政大权。顾品珍所部滇军大部分在张开儒率领下经贵州入广西,后来由杨希闵带领,入广东参加驱逐陈炯明。但他们抢占地盘,截留税收,压榨人民。最后与唐继尧等军阀勾结,企图夺取广州革命政权。1925年6月发动叛乱,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 唐继尧回云南后标榜"民治",组织"民治党";又派兵入贵州,进行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并谋求向其他省份扩张。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企图推翻广州国民政府,攻占两广地盘,但被崛起的新桂系李宗仁等击败,没有得逞。 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不断胜利,1927年2月滇军将领龙云、胡若愚、卢汉发动政变,迫使唐继尧交出政权,解散"民治党",结束了旧滇系的统治。.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滇系軍閥 · 查看更多 »

滇缅公路

align.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滇缅公路 · 查看更多 »

滇西缅北战役

滇西緬北会战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雲南省与緬甸北部交界地区,起始時間為1943年12月初。其戰役目的為打通中印公路。1945年3月底,中國遠征軍、英軍及麥瑞爾突擊隊於芒友會師,日軍則失緬北要塞。 盟军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其中中国参战部队有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等部队。战役总指挥为国军卫立煌将军,战役副总指挥为美军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日军主力为日军緬甸方面軍,战役指挥司令官陸續為河边正三、木村兵太郎、田中新一等人,兵力总结达150,000余人。 缅北滇西战役历时一年半,盟军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收复滇西怒江西岸全部失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滇西缅北战役 · 查看更多 »

滇湎路战役

滇湎路战役為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雲南省緬甸北部交界,起始時間為1942年3月上旬。日軍第12、18、33、35師團及泰國軍隊兩師,攻陷仰光,並在隨後攻打緬北。中國部隊越過邊境,以200師為主,與其對抗。8月,一度佔領緬北的中國軍隊退至怒江,該戰役以日軍佔領緬甸而結束。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宋希濂,所部编入远征军,在滇西缅北抗击日军,征战三年,歼灭日军3个师团,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取得了滇西北反击战的彻底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滇湎路战役 · 查看更多 »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漢族 · 查看更多 »

潮安

#重定向 潮安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潮安 · 查看更多 »

潮汕戰鬥 (抗日戰爭)

潮汕戰鬥發生於1939年6月21日-9月4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粵東南一帶。是抗日戰爭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守軍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日軍。 1939年6月6日,日军大本营下达攻占汕头一带要地的命令。6月21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日军趁机对汕头市进行突袭。凌晨1时,日军步炮兵3000余人,分乘40余艘舰艇抵达汕头港外德州水道。海军陆战队从妈屿岛登陆。2时20分,部分日军在达濠镇东湖登陆。上午10时左右占领与汕头隔海相对的嵑石;日军主力则分三路向汕头进攻。国民党守军官兵奋起迎击。广东省保安团第5团第3营营长李平殉难。21日中午,潮安失守,战况迅速恶化,汕头市当局、各群众团体以及防军各部队不得不陆续撤离市区。三路日军随后分抵汕头市。28日汕头沦陷。日军在进攻潮汕过程中阵亡200余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潮汕戰鬥 (抗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澜沧江

澜沧江(佤语:Grong / rom Groung / rom Grong),是湄公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其上游為扎曲(),發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鄉北部,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流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长2,139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765亿立方米。澜沧江的水电已经全面开发,除扎曲上的果多水电站外,昌都以下共规划21级,其中西藏境内6级,云南境内15级。 “澜沧”一词或来源于老撾的灡沧王国。瀾滄江流域的民族多數信仰上座部佛教與藏傳佛教。.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澜沧江 · 查看更多 »

服部卓四郎

服部卓四郎(はっとり たくしろう,1901年1月2日—1960年4月30日)是日本帝國陸軍的軍官,最高軍階為大佐,著有《大東亞戰爭全史》。.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服部卓四郎 · 查看更多 »

朝香宮鳩彥王

朝香宮鳩彥王(),1906年被明治天皇赐与朝香宮的宫号。朝香宮鳩彥王是南京大屠杀的有争议的责任人之一,因是皇族,故戰後並沒有被送上軍事法庭。 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宮允子內親王结婚。经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的学习,于1922年去法国留学。1923年在巴黎近郊,堂兄北白川宮成久王驾驶的汽车发生事故,同乘的鳩彥王背部受到创伤(北白川宮成久王在事故中死亡),因为受伤疗养,在法国逗留时间延长,对于法国文化长久狂热也给予其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回日本后,历任第一步兵旅团旅团长、近卫师团长、軍事参議官等职务。日本帝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接替松井石根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1937年12月到任),松井石根升任華中方面軍司令。后晋升为陆军大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朝香宮鳩彥王 · 查看更多 »

朝鮮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朝鮮 · 查看更多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朝日新聞社發行。2008年,每日日報發行量超過770萬份,为日本国内日報發行量第二名,僅次於《讀賣新聞》。.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朝日新聞 · 查看更多 »

本庄繁

本庄繁(),日本帝国时代的日军大将,男爵,二次大战甲級戰犯嫌疑者(未被起訴即自裁),九一八事变和侵占中国东北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本庄繁 · 查看更多 »

朱德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朱德 · 查看更多 »

朱紹良

朱绍良(),字一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福建省福州市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朱紹良 · 查看更多 »

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

《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以“中國解放區抗日軍總司令朱德”的名义向大日本帝国陆军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发布的投降命令。该命令发表在1945年8月16日的《解放日报》上。中共宣称中國國民黨消極抗日,無權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投降,唯有中共才有此權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 · 查看更多 »

朱毛會師

#重定向 朱毛会师.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朱毛會師 · 查看更多 »

朱怀冰

朱怀冰(),其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学名:朱荫冕,号:岩声。乳名四伢,亦名怪中,湖北黄冈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朱怀冰 · 查看更多 »

机枪

機槍或稱機關槍、機關銃(Machine gun),指全自動,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可能是固定式的,也可能是活動式的,其子彈會由彈鏈或是彈匣連續填充,並且發射,每分鐘約有300至1800發子彈。 機槍通常分為輕機槍、中型機槍、通用機槍、重機槍等幾種。自動火器除了機槍外,還有冲锋枪、突击步枪、戰鬥步槍、自動霰彈槍、全自動手槍等,口徑20毫米以上的叫「機炮」(autocannons)。 機槍為了滿足連續射擊的穩定需要,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主要發射步槍或更大口徑(12.7mm/14.5mm)的子彈,能快速連續射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透過綿密火網壓制對方火力點或掩護己方進攻。除了攻擊有生目標之外,也可以射擊其他無裝甲防護或薄裝甲防護的目標。輕機槍的重量較輕,可以手持射搫,不過若以臥式的姿勢射擊,效果會比較好。機槍和自動槍隻的差異主要在口徑(機炮的口徑在20mm以上),另一個差異是所發射的是傳統的子彈、炮彈、散彈槍的彈藥、或是爆炸彈等。像發射霰彈的全自動槍隻會稱為的自動霰彈槍,發射大口徑彈藥的則會稱為機炮或是自動榴弹发射器(榴弹機槍)。冲锋枪則是手持式的自動武器,發射一般手槍口徑的子彈。機槍和冲锋枪、機炮不同,機槍像步槍一樣,有很高的槍管/口徑比(表示其槍管很長,子彈口徑小)。機槍在本質上就是一把全自動的步槍,而機槍和戰鬥步槍的不同點在於是否有可快速拆卸的槍管、重型槍管或是其他的冷卻系統。戰鬥步槍及突击步枪可以進行全自動的射擊,因為不是為了全自動射擊而設計,會有槍管過熱的問題。大部份的機槍也使用彈鏈及開放式槍機架構,和步槍的設計不同。 在一般的法律和口語中,機槍泛指可連發槍械。在中,只要一次扣動扳機時可以發射一次以上的就算是機槍、和口徑無關。美國公民持有機槍不會違反任何聯邦法律,在許多州也是合法的,不過依需登記為,而且需要繳納印花稅。不過1986年的Hughes修正案禁止針對市民製造機槍,因此只有在此時間之前就已製作的槍才能合法交易及移轉。.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机枪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成吉思汗 · 查看更多 »

戴安澜

戴安澜(),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安徽省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〇〇師師長,著名抗日將領,以血战昆仑关、遠征缅甸聞名。兒子戴复东是建筑学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戴安澜 · 查看更多 »

戴笠

戴笠(),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浙江省江山縣保安鄉人,原名春風,字雨農,後改雨濃(因五行缺水),主要情報化名金水,臺灣蘋果日報,2016年4月3日,身兼中华民国特工头领、中华民国秘密警察头目、抗日民族英雄等多重身份。母校为浙江第一師範,后于黃埔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国民政府情治機關,创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并担任副局長(但為實際領導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軍統局行动,殺死、迫害許多異議分子、中共黨員及民主黨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国民党内蔣中正的政敌。 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軍統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從北平起飛的专用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戴笠 · 查看更多 »

戴戟

戴戟()原名光祖,字孝悃,祖籍安徽省旌德县兴隆乡大礼村,生于江苏省苏州。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戴戟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战争列表

这里收录了有关战争和军事冲突的各种列表,分别按照时间、地域和战争类型排列。 本列表尽可能地收集了世界历史上发生的所有军事冲突。 敬请注意:尽管军事冲突的参战各方并未正式宣战,但仍属于此处所指战争的范畴。.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战争列表 · 查看更多 »

战略

战略/策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战略 · 查看更多 »

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中国大陆2009年播出的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共43集。由于是原《士兵突击》制作班底制作,在《士兵突击》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气,所以播映前观众对这部剧集就有很高的期望,造成各大电视台纷纷抢购这部电视剧,从而卖去150万一集的高价。获得首轮播出权卫视台: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云南卫视;二轮播出权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北卫视、四川卫视;三轮广东卫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我的团长我的团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明報月刊

《明報月刊》,在報界中簡稱「明月」,香港明報集團旗下文化類雜誌,於1966年元月創刊,與《明報》是姊妹刊物;現於每月月初出版,刊行16開本,116頁。.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明報月刊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昭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昔阳县

昔阳县在中国山西省北部、太行山西麓,是晋中市下属的一个县。 面积194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县人民政府驻乐平镇。昔阳北接平定县,南连和顺县。昔阳县最有名的村庄是大寨村,现代史上因为毛泽东1964年发布的指示“农业学大寨”而出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昔阳县 · 查看更多 »

昆仑关

昆仑关位于中国广西南宁市东北方向59公里,宾阳县城西南方30.5公里,处宾阳县和邕宁两县交界。相传是秦朝尉屠睢征服岭南以后建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昆仑关 · 查看更多 »

昆仑关战役

崑崙關战役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也是桂南會戰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投入戰力最強規模部隊的一場戰役。地點位於中國廣西戰略要點崑崙關,時間為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 1939年11月15日,日本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 國軍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滅第21旅团5000余人,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昆仑关战役 · 查看更多 »

浏河镇

浏河镇是江苏省太仓市所辖的7个镇之一,位于该市东部长江之滨,毗邻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浏河镇面积123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为10.5万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浏河镇 · 查看更多 »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海南岛 · 查看更多 »

海外華人

海外华人(或海外华裔)泛指自19世紀从中國移民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及其后裔,或僑居海外的華人(华僑)。包括从明朝、清朝以来中国大陸、香港和澳門不同时期的移民及后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海外華人 · 查看更多 »

浙赣铁路

浙赣铁路又称为浙赣线,2006年12月31日18时起与沪杭铁路、湘黔铁路、贵昆铁路合并为沪昆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条曾经从浙江杭州通往湖南株洲的客货共运铁路,目前实际里程全长911.5公里,共有70个车站,是国家 I 级铁路干线,最高运营时速为200KM/H。尽管浙赣铁路的终点位于湖南省境内,但是由于铁路历史上分段建设的原因,而且大部分路段均位于浙江省和江西省境内,因此命名为“浙赣线”。 尽管浙赣铁路现已成为沪昆铁路的一部分,不过在民间仍会使用“浙赣铁路”这个名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浙赣铁路 · 查看更多 »

浙赣战役

浙赣战役為中國抗日戰爭中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浙江、江西二省,起始時間為1942年5月中旬。6月14日,日軍攻陷浙贛鐵路全線,7月國民革命軍反撲,戰役結束後除了金華、義烏兩地之外,浙贛線恢復發起日之前態勢。.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浙赣战役 · 查看更多 »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报纸,1952年成为中共江苏省委的机关报,目前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拥有。新华日报社现为中共江苏省委直属事业单位。.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华日报 · 查看更多 »

新京

新京(郵政式拼音:Hsinking,)是满洲国的首都,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新京坐落在满洲国中部,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3°55′,东经125°18′,市内主要河流为松花江支流伊通河,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新京市域面积在1942年达到444.19km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县沦陷。1932年1月1日,长春县改为长春市。1932年3月9日,满洲国正式成立。召开的满洲国执政典礼,前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长春就职任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翌日3月10日,满洲国国务院宣布定都长春,设立长春特别市,3月14日改名为新京,成立新京特别市,隶属满洲国国务院,是满洲国当时唯一的特别市,与省同级。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前,日本投资开展对新京的大规模的建设,完成两次国都建设计划。在1931年12月末统计时人口合计13万多人,在满洲国覆灭前的1944年人口达到86万多人。1945年4月5日苏联单方面宣布不再延长中立条约并秘密备战,两国之间的战争在同年的8月8日爆发,8月17日,日本关东军投降、满洲国瓦解。8月20日苏军占领新京,并实行军事管制;12月20日,新京復名長春。.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京 · 查看更多 »

新四军

新四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10月改编而成的军队。新四军是主要由项英创建的,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此前为中革军委)领导,下轄四個支隊,編入第三戰區戰鬥序列,但實質不受國民政府指挥。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沿用到1947年1月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四军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新華書店

#重定向 新华书店.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華書店 · 查看更多 »

新桂系

新桂系是指相對於舊桂系,在1920年代崛起的以李宗仁、白崇禧等廣西出身者为代表的軍閥、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广西历史上一直处于中国边远落后之地,經濟與文化較為落后。历史上广西籍人士除太平军外,只有新桂系登上影响全中国政治舞台。後因國共內戰,中國國民黨失利,新桂系也隨之瓦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桂系 · 查看更多 »

方先觉

方先觉(),字子珊。抗日将领,中華民國陸軍二级上将。江苏省萧县欄杆區方家寨(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方家寨)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蕭縣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方先觉 · 查看更多 »

方振武

方振武()名运策,字叔平,安徽省鳳陽府寿州瓦埠镇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方振武 · 查看更多 »

无线电

無線電,又稱无线电波、射頻電波、電波,或射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上,其波長長於紅外線光(IR)。頻率範圍為300 GHz以下 ,其對應的波長範圍為1公釐以上。就像其他電磁波一樣,無線電波以光速前進。經由閃電或天文物體,可以產生自然的無線電波。由人工產生的無線電波,被應用在無線通訊、廣播、雷達、通訊衛星、導航系統、電腦網路等應用上。 無線電發射機,藉由交流電,經過振盪器,變成高頻率交流電,產生電磁場,而經由電磁場可產生無線電波。無線電波像磁鐵,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同類電子會互相排斥,因此當無線電波射出時,會將前方電波往前推,當連續電波一直射出來時,電波就會在空氣中傳播。 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其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製可將信息加載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通過解調將訊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資訊傳遞的目的。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1906年聖誕前夜,范信達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范信達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无线电 · 查看更多 »

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是指在作战结束时战败的一方允许战胜方完全控制其政治和社会,对其中的事务进行任何处理。一般来说,提出无条件投降会延长战争的时间,因为这样的要求排除了任何要求双方都做出妥协的停战的可能性。.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无条件投降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日僑

日僑()指的是已移居海外,并取得當地國籍或永久居留權,具有日本血統的僑民。現在估計大約有350万人(也包括混血)。在日本居住的日僑被稱為歸國日僑(在日日系人),在日本以外居住的則被稱為海外日僑。在日日僑大約有25万人。日僑最多的地方是巴西,約有160萬;其次是美國,約有120萬。.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僑 · 查看更多 »

日军战争罪行

日本战争罪行列出大日本帝国武装力量從军事扩张、到二战投降期间,在亞洲各地的戰爭罪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军战争罪行 · 查看更多 »

日籍解放军

日籍解放军,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北民主联军收编的滞留日军而编入第四野战军的日籍军人。《人民日报》表示解放军中日籍官兵约有3万人。 由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为骨干组成的东北老航校被新华社称为“中国空军的摇篮”。这里培养出解放军第一代160名飞行员,其中23人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阅兵。学员还包括后来的解放军空军司令王海、空军副司令林虎、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刘玉堤,以及曾经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的张积慧等。 1956年6月27日,周恩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说,“我們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醫生、護士、技術員參加了解放戰爭,這些更增強了我們與日本人民締結友好關係的信心。” 2010年7月28日,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籍老战士代表团,希望他们继续为促进中日友好做出新贡献。.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籍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日本军

日本軍(),簡稱日軍,廣義上是指日本的國家軍隊,但通常指大日本帝國時期(明治維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日本軍隊,包含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其又稱“皇军”(),即天皇统领下的军队;此外,另有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官軍等稱呼。為了與戰後的自衛隊區別,有時亦以舊日本軍、舊軍稱呼。最高统帅为天皇,軍政事務分由陸軍部與海軍部掌理(均為日本內閣機關),軍事指揮則分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負責。其無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军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投降 · 查看更多 »

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

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是指圍繞日本國內歷史教科書而衍生的爭議,主要爭論圍繞書中的近代史等課題,也涉及日本文部科學省教科書檢定與採納等議題。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不止引起日本國內關注。週邊的國家例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韓和南韓及其他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尤其關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如何記載和評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行為。 日本歷史教科書主要惹起爭論的是教科書應該如何在平衡多方面的史觀:日本自19世紀末期對與東亞、東南亞各國一系列的衝突的道義評估;日本對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的影響,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或者有沒有隱瞞一些表述;日本有沒有認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以及至1945年以前對東亞各國衝突的定調;日本作為引起戰爭的一方,書中內容有沒有強調日本所做的錯事。.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 · 查看更多 »

日本本土

#重定向 日本列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本土 · 查看更多 »

日本政府发展援助

日本政府發展援助,也称作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是日本政府对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開發援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政府发展援助 · 查看更多 »

日本政府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

#重定向 日本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政府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和会

舊金山和平會議,簡稱舊金山和會,是美國於1951年9月8日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召開的國際會議,地點位於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美國邀請52國參與,但中國代表權在美國與英國的爭執之下未達共識,因此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未受邀。而真正參與舊金山和會的國家有48國,分別為二戰的部分戰勝國與日本。 在會議上,包括日本在內的49個國家的代表簽訂了《舊金山和約》,並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但《舊金山和約》並未獲得越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的認同。而周恩來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不承認此合約。.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旧金山和会 · 查看更多 »

旗正飄飄

是一部台湾于1987年拍摄的电影。由中影、湯臣、嘉禾共同發行。.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旗正飄飄 · 查看更多 »

旅是现代陸軍的编制,由若干个团或者营组成。在现代陸軍编制中,旅通常作为一个战役战术单位,一般用于完成特定战役中的军事或勤务任务。在编制上由多个技术兵种混合编成的旅稱為混成旅或聯兵旅(聯合兵種旅、或作诸兵种合成旅)。 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旅由於編制比較小,使用靈活,逐漸被許多國家列為標準或者常被編制。旅的指揮官稱為旅長,由軍階是少將或上校軍官擔任。 在空軍的體系中,聯隊(Wing)與旅相當。指揮官軍銜通常是准將或上校。.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旅 · 查看更多 »

旅顺口区

旅顺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旅大市下辖的旅顺市。面积50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116041。区人民政府驻水师营街道小南村。大连旅顺开发区在本区西部。该区也是北海舰队驻扎地。 该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距大连市区45公里。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旅顺港是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军基地,最早由清朝开始营建。后先后为沙俄和日本所占。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旅顺口即是七子之一。.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旅顺口区 · 查看更多 »

支隊

#重定向 團 (軍隊).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支隊 · 查看更多 »

支那

支那(源自चीन,),亦作至那、脂那、摩訶支那、摩诃至那国等,與震旦同義,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經佛教經典傳入中國。古代中國有佛教徒以印度為「中國」,稱中國為「支那」。在古代,羌族稱漢人為「支那」(Tzu La)而自稱「戈拉」(Gu La),在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和韓國的古代佛教文獻也有使用這個詞。 使用這個词汇稱呼中國的習慣於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在江戶時代後期,「支那」成為日本民間一種對中國的普遍非正式稱呼。在明治維新之後,該用語由日本傳回中國,中國知識份子、革命黨人重新使用這個古典名詞,並且形成一種風氣。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後,日本獲得兩億兩白銀賠款及台灣與澎湖,日本人因此對中國的態度變得輕蔑,「支那」一詞也從此在日本語言中生根。在中華民國建國後,日本公文書中開始使用這個名詞稱呼中國。 從1913年到1946年間,中國政府和民間多次要求日方廢除支那一稱,1913年10月16日,中國駐日代理公使奉中國政府訓令向日方要求廢除「支那共和國」稱呼,改稱「中華民國」,但被日方拒絕。在《二十一條要求》交涉、巴黎和會及五四運動時,中方對日方堅持使用支那一詞進行抗議,亦未獲理會。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明令拒絕接受使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的日本公文書。1932年後,日本在外交場合中不再使用這個名詞單冠初《民國時期中國官民反對日本對華"支那"蔑稱交涉始末》,〈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国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对“支那”称谓进行了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视用語,且被用於仇恨中國的演繹上。1946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國內公文書中不可使用支那名稱,有日本學者宣告這個「非常令人厭惡的名稱」已從日本語言中消失,亦有西方日裔歷史學者表示當今日本只有教育程度低的人以及積習難改的老年人繼續使用這個詞。 現今,在中國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视用語,稱呼中國人或海外華人為支那人,相當於在美國稱非洲裔美國人為黑鬼、尼哥(Nigger)或(Negro),以及在日本稱呼日本人為小日本或Jap,會被認為含有種族歧視或侮辱的意涵。.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支那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慰安妇

慰安妇是二次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日軍委託民間人力仲介募集或强制征集的為日本軍提供性服務的女性,對象主要來自日本本土、台湾、朝鮮半岛、中国大陆、中南半島,也有從歐美殖民地來的美屬菲律賓人、英屬馬來亞人(華裔和巫族),極少數白人來自印尼的荷兰女殖民者。 1931年11月,日本海军将日本侨民在上海虹口经营的4家「风俗场所」指定为日本海军特别慰安所,此后慰妇安妇制度蔓延到日本在东亚的整个战场。 由於有些慰安妇招募方式相當於詐騙或者逼良為娼,其手段極劣,一開始以一般工作的名義掩飾,招聘護士、工廠女工、軍中女清潔隊員,直到該等女性簽約赴工,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軍妓。大日本帝國兵敗太平洋戰爭後,中國大陸、南韓、北韓、臺灣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並要求道歉,糾紛甚起,紛紛成為各政府的政治角力場。日本數十家教材出版社和辭書對慰安婦的本質並無一致的定義,南韓學校教材多強調為「性奴」,臺灣的歷史教材中此事也引致爭議。.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慰安妇 · 查看更多 »

承德

#重定向 承德市.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承德 · 查看更多 »

拜城县

拜城县(باي ناھىيىس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588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0万人。目前中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气田克拉2气田(年产量超过110亿立方米)即位于拜城境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拜城县 · 查看更多 »

曹达诺夫·扎义尔

曹达诺夫·扎义尔(),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高级将领,少将军衔。.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曹达诺夫·扎义尔 · 查看更多 »

曼德勒

曼德勒(မန္တလေး;英語:Mandalay)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是曼德勒省省會、緬甸第二大城市、緬甸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系明東王1857年所命名。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其為瓦城。而曼德勒作為緬甸華人主要聚居地,所以也稱作華城。过去20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主要来自云南省),重塑了曼德勒的经济结构,并增强了与中国间的贸易。缅甸人常抱怨称曼德勒正在变成中国的卫星城,过去浪漫的旧曼德勒已远去不再。尽管近来内比都崛起,曼德勒仍是上缅甸主要的商业、教育和卫生中心。.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曼德勒 · 查看更多 »

总督

总督是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種官職。在清代,總督多被尊稱為督憲、制軍或制臺。總督一職最初僅是朝廷派往地方進行軍事巡查的虛職,到清代變成常駐地方的封疆大吏。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職官制度,設有總督一職。 在西方羅馬帝國時代,也設有與清朝總督職能相類似的職務——「rector provinciae」,漢語一般也翻譯為「總督」,後來西方列強對外殖民的時候,在殖民地上設置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漢語中往往也譯為「總督」。.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总督 · 查看更多 »

怒江

怒江(),是薩爾溫江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发源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唐古拉山南麓的将美尔岗尕楼冰川,流经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幹流長度2,013公里,流域面積12.48萬平方公里。。 怒江上游因江水深黑,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藏語名為那曲(),義同。怒江在当地的怒族中被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在汉语中译为江,“阿怒日美”就是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သံလွင်မြ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怒江 · 查看更多 »

怀来县

怀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怀来县 · 查看更多 »

晉系

晋系,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派系之一,領地為山西,自1911年年底起,由閻錫山開創,一如其他民国军阀,和当时的北洋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領袖阎锡山就曾拥戴袁世凯洪憲称帝。爾後,直到1949年另一位代表人物傅作義投誠中国人民解放軍,晉系消亡。晋系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晉系 · 查看更多 »

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38年國軍戰鬥序列編列發布於1938年1月,這裡的國軍是指中華民國所屬國民革命軍。該戰鬥序列是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為了「持久抗戰,鞏固武漢核心」,並且有效抗擊日本的入侵,所編列的中國全境國軍戰鬥序列,戰略目的則在於「東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於武漢的國民政府以修正《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方式,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定為戰時政府之實質統治機構,也將統率國軍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蒋中正取代國民政府主席成為實際上的中国最高領導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國軍隊於武漢保衛戰失利,加上南戰場重要據點廣州亦極為危險,至此,中華民國政府再度遷都至重慶。為了此戰略異動變數,加上兵士折損眾多,國軍戰鬥序列於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動。而跟隨戰鬥序列更動,抗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階段亦告正式結束,而中國也正式邁入以重慶為根據地的第二期抗日戰爭。.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731部队

731部队是旧日本帝国陆军關東軍本部的通稱號。該單位由石井四郎所領導,因此也稱之為「石井部隊」。“731部队”同时也可以是指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旧日本帝国陆军於日本以外領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和人體試驗相关研究的所有秘密军事医疗部队,也代指旧日本帝国陆军在占领满洲期间所做的生物战和人体试验研究。 731部队的正式編號是關東軍满洲第691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下之满洲第731部队(防疫給水部本部),研究內容对外宣传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淨化為主,但其实該部隊使用活體中国人、苏联人和朝鲜人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这一区域当时是日本傀儡政權满洲国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至少10,000名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和同盟国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据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中称,通过“特别输送”进入到731部队的“马路大”需要进行编号,而从1939年以后,进行了两轮编号,每一轮编号极限为1,500,于是在抗战结束时,共计有3,000人死于此。.

新!!: 中国抗日战争和731部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中日抗戰侵华侵華戰爭對日八年抗戰對日抗戰對日戰爭八年抗戰八年抗战抗戰抗战时期抗日戰爭抗日戰爭 (中國)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中国)日中戰爭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華日本侵華戰爭日軍侵華支那事變第二次中日戰爭第二次中日战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