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之间的区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vs.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委,是主管国防科技“口”,统一领导军事装备科研的机构。.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之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相似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万毅张爱萍刘华清刘亚楼王秉璋聂荣臻陈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是负责履行国家国防建设职能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与其他国家的国防部不同,该部门并不负责统辖和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于1954年9月成立。国防部的行政首长是国防部长,依照惯例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未设立直属机构,其全部职能均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部门承担。此外,该部门也是国务院内唯一一个不设部务会议、副部长及党组的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万毅

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頃波,满族,辽宁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毕业,曾任任东北军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第109师627团团长,参加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东北军团长、旅长。1942年任新111师代师长,1944年任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总后勤部顾问等职。.

万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 万毅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张爱萍

张爱萍(),原名张端绪,四川达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张爱萍早年在苏北红十四军作战,后转入中央苏区任职,长征开始后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团、第十三团政委,后任军委骑兵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东海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文化大革命时期遭迫害,此后担任中央軍委副秘书长、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长、國務委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张爱萍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张爱萍 · 查看更多 »

刘华清

刘华清(),湖北省黄安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刘华清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 刘华清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徐海东麾下红二十五军任职,曾任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二纵队六旅政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等职。改革开放以来,刘华清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首都戒严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位。刘华清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莫大的貢獻,被讚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刘华清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刘华清 · 查看更多 »

刘亚楼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王松、萨沙(Лю Ялоу),福建武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上将军衔。 刘亚楼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身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负责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中力量。此外,他还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刘亚楼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刘亚楼 · 查看更多 »

王秉璋

王秉璋()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王秉璋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王秉璋 · 查看更多 »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聂荣臻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聂荣臻 · 查看更多 »

陈赓

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長。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61年3月16日,陈赓于上海病逝。.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陈赓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陈赓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之间的比较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有45个关系,而中央军事委员会有38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2.33% = 10 / (45 + 384)。

参考

本文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