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原文化和白居易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原文化和白居易之间的区别

中原文化 vs. 白居易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約六千年至西元前約三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时期。 於2011 年3 月18 日查閱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河南省占据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白居易(),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之间中原文化和白居易相似

中原文化和白居易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平安时代韩愈龙门石窟郑州市老子杜甫河南省洛阳市日本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中原文化和平安时代 · 平安时代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韩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稱「韓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東漢、魏、晉、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中原文化和韩愈 · 白居易和韩愈 · 查看更多 »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重庆大足石刻也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石窟。.

中原文化和龙门石窟 · 白居易和龙门石窟 · 查看更多 »

郑州市

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56.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70.08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規劃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中原文化和郑州市 · 白居易和郑州市 · 查看更多 »

老子

李聃,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华夏族,生于中夏东周末的某诸侯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時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广泛奉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李聃的學説後被庄周、楊朱等人發展,後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記载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人物,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李聃被尊为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追认李聃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中原文化和老子 · 白居易和老子 · 查看更多 »

杜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與李白并稱「李杜」,為了與晚唐的两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稱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中原文化和杜甫 · 杜甫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中原文化和河南省 · 河南省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原文化和洛阳市 · 洛阳市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中原文化和日本 · 日本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原文化和白居易之间的比较

中原文化有161个关系,而白居易有18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2.62% = 9 / (161 + 182)。

参考

本文介绍中原文化和白居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