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原文化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原文化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之间的区别

中原文化 vs.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約六千年至西元前約三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时期。 於2011 年3 月18 日查閱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河南省占据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西北五渡河与颍水交汇处的土岗上,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中晚期为遗存为主并兼有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商周遗存的古文化遗址。 城址位于岗坡上,面积超过1公顷。东西两城并列,东城的西墙即西城的东墙,西城所在地势高于东城。东城现存南城墙西段30米和西城墙南段65米。其形制为内角凹弧形,外角呈凸圆形,向外突出2米。东城为王城岗龙山文化二期。西城保存较好,四面的城墙轮廓清晰。南墙82.4米,西墙92米,北墙西段现长29米,东墙南段现长65米。西南墙角为90°,西北城角为89°,其形制及年代与东墙相近。现已在城址内发掘夯土坑13座。奠基坑10余座、灰坑100多个。同时出土了大量文物。 阳城遗址为东周遗址,位于告成村北,为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700-1900米,东西宽约700米,总面积约200多公顷。城垣依河而建,北高南低,除北面现存完好外,其余三面今已毁坏,经考古发掘已出土不少文物。.

之间中原文化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相似

中原文化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东周登封市裴李崗文化河南省新石器时代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东周和中原文化 · 东周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登封市

登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登封之名由武周女皇帝武则天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地处嵩山南麓,东北临省会郑州,西北靠古都洛阳。辖域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面积1220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街道、8个镇、5个乡。人口65.52万人。母语是中原官话河南方言。 登封市不仅境内的文物及古遗址遗迹不胜枚举,而且是少林功夫源起地少林寺的所在地,是中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近年又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少林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嵩山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中原文化和登封市 ·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和登封市 · 查看更多 »

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在仰韶文化之前,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综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碳14测定,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可能跨越约2000年左右。 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來看,當地人已經懂得畜牧和耕種。它們會在田裡種植小米,又會在家裡養豬。而當地文明亦是現時中國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也有发现。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的器物较少。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 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以圆形为主,亦有较少的方形房屋,有阶梯式门道。.

中原文化和裴李崗文化 ·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和裴李崗文化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中原文化和河南省 · 河南省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中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原文化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之间的比较

中原文化有161个关系,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有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2.96% = 5 / (161 + 8)。

参考

本文介绍中原文化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