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营口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营口港之间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vs. 营口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采用计划经济模式,改革开放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近10%,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7年中国國內生產總值827122亿元(12兆25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農業)65468亿元,增加值占比7.9%;第二級产业(工業和建築業)334623亿元,增加值占比40.5%,第三級产业(服務業)427032亿元,增加值占比51.6%。根据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数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若依購買力平價则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农业国和第二大服务业国。中国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和世界最大貿易國(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超過200多種製品產量和出口量排行首位、數十種出口產品占世界70%以上。由于中国經濟成長仰賴投資和出口收益,2010年後--明顯地減速,中國政府為此調整經濟結構,改以消費帶動經濟成長,2016年時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4.6%。 中国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開放私人財產的所有權,成為國家資本主義的典型例子。政府主導能源生產、重工業等戰略工業,视製造業為重要的經濟基礎。 《-zh-hans:财富; zh-tw:財星; zh-hk:財富;-》在2015年-zh-hans:财富世界500强; zh-tw:財富世界500大; zh-hk:財富世界500強;-中有106家上榜,所涵蓋的30種行業前三名中有採礦原油生產(15家)、銀行(11家)和金屬產品(10家)。《--》於2015年發布的「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上,由阿里巴巴集團、百度、華為、小米科技、海爾、騰訊、萬達、格力、聯想集團、京東商城位列前十名;《富比士》報導的前十大上市公司中則有5家中國企業,包括銀行總資產最多的中國工商銀行。今日中國股票總市值為全球第二名、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居世界首位。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在中国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则相对落后。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亿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亿93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迄今中國政府預算收入和支出都位居世界第二名,2010年的財政赤字有人民幣1兆元,2016年時達到人民幣2.83兆元。. 营口港,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主枢纽港,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运输港。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印发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要求营口港布局大型、专业化的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设施。 营口港由上市公司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港区包括营口港区、鲅鱼圈港区、仙人岛港区、盘锦港区、海洋红港区、绥中石河港区和葫芦岛柳条沟港区。 2012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为30107.3万吨,同比增长15.4%,集装箱量完成485.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3%,吞吐量名列全国沿海第8位,是中国东部沿海吞吐量增速最快的港口之一。.

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营口港相似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营口港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上市公司辽宁省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Publicly listed company),是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的一種,是指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其公司股票、證券等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把其證券及股份於證券交易所上市後,公眾人士可根據各個交易所的規則下,自由買賣相關證券及股份,買入股份的公眾人士即成為該公司之股東,享有權益。.

上市公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 上市公司和营口港 · 查看更多 »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辽宁省 · 营口港和辽宁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营口港之间的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有402个关系,而营口港有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49% = 2 / (402 + 6)。

参考

本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营口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