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医学和针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医学和针灸之间的区别

中医学 vs. 针灸

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由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也称“汉医”,以古代中国医学实践為主體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二十世紀以來因應時代的需求,在西方科學方法引入後,部分療法不但引起了現代醫學的興趣,中醫的大夫養成也從學徒制度,轉趨於專業化、學術化、國際化,這種經過世界主流醫界所認證的“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职业队伍”称中医师,也称“科學中医”。2017年,中國首部中醫藥法施行。.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体。中醫學中採用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现代科学从组织学和生理学上尚未发现气、经络或者穴位的存在,且部分当代针灸使用者并非依据传统理论体系进行实践。因为缺乏足够的现代医学实验证实其疗效,针灸常在部分国家被视作替代疗法甚至伪科学。 科学研究显示针灸有缓解疼痛与术后恶心的效用。有人质疑针灸的效用极其微弱不足以建立临床关系,认为显示针灸有效果的研究结论可能是安慰剂效应、不完全双盲实验或发表偏倚的结果。.

之间中医学和针灸相似

中医学和针灸有(在联盟百科)29共同点: 南宋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安慰劑宋朝中医学中國东汉伏羲元朝皇甫谧经络疾病韓醫學西汉黄帝内经阴阳针灸肝臟針灸甲乙經臨床醫學難經雙盲戰國明朝日本扁鹊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中医学和南宋 · 南宋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共三十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二百三十二门,收集药方五千三百首。撰于公元652年。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搜集了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内容丰富,是唐代中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中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传统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日本于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并誉之为“人类之至宝”。.

中医学和备急千金要方 · 备急千金要方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中医学和孙思邈 · 孙思邈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安慰劑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来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安慰劑效應於1955年由畢闕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亦理解為“非特定效應”(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試者期望效應(subject-expectancy effect)。 一個性質完全相反的效應亦同時存在——反安慰劑效應:病人不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惡化。反安慰劑效應可以使用檢測安慰劑效應相同的方法檢測出來。例如一組服用無效藥物的對照群組(control group),會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這個現象相信是由於接受藥物的人士對於藥物的效力抱有負面的態度,因而抵銷了安慰劑效應,出現了反安慰劑效應。這個效應並不是由所服用的藥物引起,而是基於病人心理上對康復的期望。.

中医学和安慰劑 · 安慰劑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中医学和宋 · 宋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中医学和宋朝 · 宋朝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中医学

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由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也称“汉医”,以古代中国医学实践為主體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二十世紀以來因應時代的需求,在西方科學方法引入後,部分療法不但引起了現代醫學的興趣,中醫的大夫養成也從學徒制度,轉趨於專業化、學術化、國際化,這種經過世界主流醫界所認證的“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职业队伍”称中医师,也称“科學中医”。2017年,中國首部中醫藥法施行。.

中医学和中医学 · 中医学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医学和中國 · 中國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东汉和中医学 · 东汉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伏羲

伏羲氏,傳說生於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战国時代以后。 《莊子》一書最早记載伏羲之名。伏羲的称谓繁多,又称宓羲、炮犧、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宓伏虙三字古通fu】《史記》中稱「伏犧」或「虙羲」,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伏羲传说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异。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白虎通义》--:“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的地位。伏羲與女娲為兄妹,“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伏羲與女娲雖是兄妹,唐代诗人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中写出“女娲本是伏羲妇”,因而被後人稱之為龍祖。 伏羲氏自古以来被奉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同时在神话中,也被认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以“龙”为图腾,風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 一说太昊,或太昊伏羲氏,并非是伏羲,只是姓氏为伏羲氏,这是误把太昊其所在的伏羲氏族部落当成了先祖伏羲,太昊以玄鸟为图腾。《左传》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另有一說,伏羲即盘古氏。學者以文字學的角度考証盘古氏,“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黃帝取代炎帝,擊敗蚩尤後,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而盘古传说开始出现,伏羲的地位便开始低落了。.

中医学和伏羲 · 伏羲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唐朝.

中医学和唐 · 唐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中医学和元朝 · 元朝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靜,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古城)人,西晋学者、医学家。 出于安定皇甫氏,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出后叔父,徒居新安。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晋武帝屡下诏敦促,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上表,武帝赠书一车。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综合編著成《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經》,共10卷,乃中国针灸学名著。到了南北朝,才被改為12卷本。 晚年患风痹疾。 太康三年(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

中医学和皇甫谧 · 皇甫谧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经络

经络在中医学认为是人体中联络脏腑与肢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大者为经脉,经脉的分支为络脉。血行脉中,气行脉外。人的生机,靠的是气血的维护与营养。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说明的是人的气血旺盛,平衡,运行通畅。气血的补充靠的是精髓的产生,精亏髓亡,死期可知。精髓的产生又与脏腑的功能相联系。经络的记载详见于《内经》和《难经》,此前则有汉墓出土的《脉书》。.

中医学和经络 · 经络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疾病

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異常病理情形,而且會影響生物體的部份或是所有器官。一般會解釋為「身體病況」(medical condition),而且伴隨著特定的症狀及醫學徵象。机体对病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抗损害反应;自稳调节的紊乱,损害和抗损害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特别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和体力减弱甚至丧失。 疾病有致病原因,可能是由外在因素而造成,例如傳染病,也有可能是因為內在的機能不良而導致,例如自體免疫疾病。但疾病不一定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致病的原因往往因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体;它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疾病导致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认识疾病的基础。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它特殊的变化。生病时,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体力减弱或丧失。 對人類而言,疾病一般會用來泛指會造成疼痛、異常行為甚至死亡的條件。在此定義下,疾病有時也包括受傷、身心障礙、功能失調、症候群、感染、獨立的症狀、特異的行為等。不過在其他領域可能會有不同的分類。疾病不一定只影響人的生理,灳會對人的情緒造成影響,患有某一疾病可能會影響人的生活態度及人格。 由於疾病造成的死亡會歸類為。疾病可以分為四類:病原類疾病、营养缺乏類疾病、遺傳類疾病及心理類疾病。疾病也可以用傳染病及非傳染病來分類。造成最多人死亡的疾病是冠狀動脈疾病,再來是及。.

中医学和疾病 · 疾病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韓醫學

韩医学(한의학),又称朝鲜传统医学、东医是朝鲜半岛的一种传统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治疗方法和技巧与其它传统医学相像。20世纪朝鲜半岛分裂后,韩国改称东医为“韩医”,朝鲜仍然称其为“东医”。 韩医以“天、人、性、命”整体观和“四维之四象”结构为理论指导,在临床上施行辨象施治。朝鲜王朝医学家李济民的“四象医学”将体质分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人,创立了以四象为纲的整体观、阴阳论、四行论、脏腑论、预防学,是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医与中医有许多共通之处,但韩医发展了其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融合了除中医以外的其它医学知识。在临床方面,韩医非常注重针药并用的治法。而在中国非针灸科的中医师鲜用针灸,针灸科的医师也较少用中药。.

中医学和韓醫學 · 针灸和韓醫學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中医学和西汉 · 西汉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此书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醫家類。.

中医学和黄帝内经 · 针灸和黄帝内经 · 查看更多 »

阴阳

陽,為源自於古代中國哲學思想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古代中國把事物中對立又聯合的現象,例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用「陰陽」的概念來加以表述,從中彰顯出「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關係,並以「氣」作為這種抽象關係的具象表現。 在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由於占術憑依陰陽五行術數驗算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用來代指占術,如《文心雕龍》:「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中医学和阴阳 · 针灸和阴阳 · 查看更多 »

针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体。中醫學中採用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现代科学从组织学和生理学上尚未发现气、经络或者穴位的存在,且部分当代针灸使用者并非依据传统理论体系进行实践。因为缺乏足够的现代医学实验证实其疗效,针灸常在部分国家被视作替代疗法甚至伪科学。 科学研究显示针灸有缓解疼痛与术后恶心的效用。有人质疑针灸的效用极其微弱不足以建立临床关系,认为显示针灸有效果的研究结论可能是安慰剂效应、不完全双盲实验或发表偏倚的结果。.

中医学和针灸 · 针灸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肝臟

Labeled human liver 肝脏(英語:liver)為脊椎動物體內的一種器官,以代謝功能為主,並扮演著除去毒素,儲存醣原(肝醣),分泌性蛋白質合成等角色。肝臟也會製造膽汁。在醫學用字上,常以拉丁語字首hepato-或hepatic來描述肝臟。.

中医学和肝臟 · 肝臟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針灸甲乙經

《針灸甲乙經》,全名《黃帝三部鍼灸甲乙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專書,(公元256-282 年)晉皇甫謐(士安)编辑整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所編著而成。 全書共十二卷。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第一卷到第六卷是论述基础理论的。 第一卷论述中医基础理论,来源为《内经》和《难经》。 第二卷论述经络理论,来源于《内经》和《难经》。 第三卷论述腧穴理论,来源于《明堂孔穴》,其理论主要包括腧穴名称、定位、归经、交会及刺灸禁忌等。所论述腧穴共349个,包括了正中线上单穴49个和两侧双穴300个。其腧穴编排体例也是按照身体的部位划分,头面部、躯干分区编排,而四肢则是分经编排,为后世学习经络作为参考。书中还补充了手少阴经穴和三阴交作为交会穴。在穴位治疗方面,书中提到了水沟治疗癫疾、列缺治疗表证等,对后世的针灸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第四卷论述脉诊的内容,来源于《内经》。 第五卷论述针道,来源于《内经》和《明堂孔穴》中的刺激禁忌部分。 第六卷是论述病机,来源于《内经》。 从第七卷开始直到第十二卷都是论述临床治疗的病机和主治,治疗病机来源于《内经》,主治来源于《明堂孔穴》。 本书使针灸理论系统化,理论详实,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为针灸学的经典文献。后世医家均视《甲乙经》为针灸经典,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 因為它辑选了《黃帝內經》的部分原文,所以可以视作《内经》最早分类辑本,對於內經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可供校订《内经》参考。同时本书也保留了最早的孔穴专书——《明堂孔穴》的原文,为研究和还原《明堂》提供了可信的文献依据,这是本书的最大价值,也是作者皇甫谧对于针灸的最大贡献。其文献学价值可见一斑。.

中医学和針灸甲乙經 · 針灸甲乙經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英語: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根據基礎醫學的基礎,對病患的問題(有關身體或心理的疑問、不適或疾病)加以診斷、治療的學科。 臨床醫學的內容極為廣泛,分類也有多種方法。 以內涵而言,涵蓋了臨床診斷學、臨床治療學等。 以所處理對象、方法或器官系統的不同,也可區分成各個臨床學科,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小兒科學、精神醫學、神經科學、泌尿科學、 皮膚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康复科學、麻醉科學、骨科學、放射科學、 急診科學等等,但以上的分類並不是統一的分類,可因各地或各醫療機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區分方式。 更廣而言之,對象是病患(人)的學科,即可加上臨床兩字,如臨床藥理學、臨床心理學等,均可歸類於臨床醫學相關的學門。.

中医学和臨床醫學 · 臨床醫學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難經

《難經》是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難經》書名的含義,有二種解釋:以難字作為問難,另以難字做為難易來解讀。難,讀音為“ㄋㄢˋ(nàn)”。《難經》是闡發《黃帝內經》的疑難和要旨的第一部書。后世将其列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

中医学和難經 · 针灸和難經 · 查看更多 »

雙盲

雙盲是科學方法的一種,目的是避免研究結果受安慰劑效應或觀察者偏向所影響。在各種科學研究領域中,從醫學、食品、心理到社會科學及法證都有使用雙盲方法進行實驗。.

中医学和雙盲 · 针灸和雙盲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中医学和戰國 · 戰國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中医学和明朝 · 明朝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中医学和日本 · 日本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扁鹊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一名緩,号卢医、扁鹊,中國戰國時代醫師。生於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传说中東周战国時期姜齐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其實「扁鵲」是他的綽號,相傳黄帝时有一個神醫名為「扁鵲」,秦越人因其醫術高超,被眾人認為是神醫,所以謂之「扁鵲」,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国都在今湖南省襄阳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国吞併;一說齊國盧邑,即今山東省济南市長清区)行醫,人稱「盧醫」。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脈诊断方法,开启中医学之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均佚。相傳《難經》亦為扁鵲所著。.

中医学和扁鹊 · 扁鹊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医学和针灸之间的比较

中医学有253个关系,而针灸有7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9,杰卡德指数为8.73% = 29 / (253 + 79)。

参考

本文介绍中医学和针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