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伯承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伯承之间的区别

中共中央中原局 vs. 刘伯承

中共中央中原局是负责中央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193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对外称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竹沟留守处”,位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负责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书记胡服(刘少奇),委员有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邓子恢、徐海东、陈少敏、彭康等。1939年11月,中原局离开了竹沟迁到皖东指挥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1940年迁到江苏盐城。1941年5月20日,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 1945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局,书记徐向前,副书记郑位三。因徐向前患病未到之前由郑位三代理。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鄂豫皖中央局改建为中原局,郑位三任书记,李先念、王首道、王震为常委。1946年6月中原突围后撤销。 1947年6月, 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重设中央局,邓小平任书记,郑位三、李先念、李雪峰任副书记。1948年5月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分别任第一、二、三书记,刘伯承、李先念、宋任穷、粟裕、李雪峰、陈庚、张际春、谢富治、刘子久等为委员。1949年5月华中局成立,中原局撤销。. 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曾用名刘伯坚。中国现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 刘伯承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右眼负伤致残。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晋冀鲁豫边区,并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等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8年,刘伯承因所谓“教条主义”被彭德怀等批判,此后淡出军界,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

之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伯承相似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伯承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徐向前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刘伯承 · 查看更多 »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徐向前 · 刘伯承和徐向前 · 查看更多 »

刘少奇

刘少奇,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宁乡县人,祖籍江西吉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第二任(第二至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至1966年间担任排名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早年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上海、东北、浙江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后前往中央苏区,领导职工运动,并参与长征。1936年,奉命前往天津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部署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参与重组新四军。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后,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刘少奇继续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土地改革运动,并曾组织“七千人大会”、领导中央经济改革,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国国家主席。后来他反對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且在四清运动时与毛不一致,被毛认为会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冠以“叛徒、内奸、工贼”进行批判。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刘少奇在放逐、拘禁中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全面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少奇 · 刘伯承和刘少奇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伯承之间的比较

中共中央中原局有20个关系,而刘伯承有18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47% = 3 / (20 + 184)。

参考

本文介绍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伯承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