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汉志铁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汉志铁路之间的区别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vs. 汉志铁路

中东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1914年10月29日至1918年10月30日发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代称。参战方包括奥斯曼帝国以及部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主要有五场战役:西奈与巴勒斯坦战役、美索不达米亚战役、高加索战役、波斯战役和加里波利战役。另外还有相对小型的北非战役、阿拉伯和南阿拉伯战役以及亚丁战役。除去正规军之外,双方在区域内采用了不对称战斗力。协约国方面有参与阿拉伯叛乱的阿拉伯人,和参与亚美尼亚抵抗运动的亚美尼亚游击队。亚美尼亚志愿军与亚美尼亚游击队在随后的1918年形成了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的军队。这一战场在一战中包含了最大的参战地域。 俄军的参战以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埃尔津詹休战(1917年12月5日)和随后苏俄政府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1918年3月3日)撤军为止。亚美尼亚人参加了1918年3月14日的特拉布宗和平会议,并最终在1918年6月4日以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的身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巴统条约。奥斯曼于1918年10月30日接受了协约国的穆德洛斯停战协定,并分别于1920年8月10日和1923年7月24日签署了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汉志铁路(土耳其語:Hicaz Demiryolu),奥斯曼帝国苏丹兼哈里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的一条铁路,起自大马士革,终点至汉志首府麦地那,中途包括一條通往海法的支線,总长1,300公里。原设计终点为麦地那以南400公里的麦加,并在将来向南延伸到也门的萨那。 汉志铁路的轨距为1,050毫米,属于单线窄轨铁路。 根据奥斯曼帝国的官方说法,修建汉志铁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全世界穆斯林去麦加朝觐,但该铁路的军事意义比宗教意义更为重要(防止阿拉伯人独立)。在其300万土耳其镑的建造经费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各国穆斯林的捐款。但是实际上德国人为这条铁路提供了工程设计和指导,他们希望通过这条铁路将德国的影响力渗透到汉志和也门地区。这与同时期德国计划修建的巴格達鐵路(柏林至巴格达)属于同一目的。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汉志铁路的修建遭到了英国及汉志地方封建贵族的阻挠。1908年9月1日,铁路修至麦地那,后续工作被迫终止。1913年,在大马士革修建了汉志铁路的终点站——汉志车站。 汉志铁路通车之后就一直受到阿拉伯部落的袭击,奥斯曼帝国从未能有效控制铁路周边的地区。为了保护铁路的安全,奥斯曼帝国在铁路沿途设立了很多兵站、加水站和哨所。1916年阿拉伯起义爆发后,英国军官劳伦斯率领阿拉伯部队对汉志铁路展开了破坏性的游击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已完全停止运营。1919年之后汉志王国与内志王国展开战争,也无暇重开铁路。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基本全被拆除,只留下了路基。 汉志铁路在叙利亚和约旦境内的路段至今仍在运营,一段从大马士革至安曼,另外一段原来是汉志铁路的支线,从马安通往亚喀巴。沙特阿拉伯境内还有残存的若干小段铁路、车站、路基,作为旅游观光项目。某些地方还可找到阿拉伯起义时被炸毁的机车残骸。.

之间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汉志铁路相似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汉志铁路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帝国和汉志铁路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汉志铁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汉志铁路之间的比较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15个关系,而汉志铁路有2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4.65% = 2 / (15 + 28)。

参考

本文介绍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汉志铁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