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之间的区别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vs.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中东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1914年10月29日至1918年10月30日发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代称。参战方包括奥斯曼帝国以及部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主要有五场战役:西奈与巴勒斯坦战役、美索不达米亚战役、高加索战役、波斯战役和加里波利战役。另外还有相对小型的北非战役、阿拉伯和南阿拉伯战役以及亚丁战役。除去正规军之外,双方在区域内采用了不对称战斗力。协约国方面有参与阿拉伯叛乱的阿拉伯人,和参与亚美尼亚抵抗运动的亚美尼亚游击队。亚美尼亚志愿军与亚美尼亚游击队在随后的1918年形成了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的军队。这一战场在一战中包含了最大的参战地域。 俄军的参战以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埃尔津詹休战(1917年12月5日)和随后苏俄政府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1918年3月3日)撤军为止。亚美尼亚人参加了1918年3月14日的特拉布宗和平会议,并最终在1918年6月4日以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的身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巴统条约。奥斯曼于1918年10月30日接受了协约国的穆德洛斯停战协定,并分别于1920年8月10日和1923年7月24日签署了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英语:Armenian Genocide;亚美尼亚语:Հայոց Ցեղասպանութիւն;土耳其语:Ermeni Soykırımı),指土耳其政府於1915年至1917年间,对其辖境内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屠杀。其受害者数量达到150万之众。 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是一次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但亞美尼亞、俄罗斯和其他多数西方国家皆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并论的由一国政府蓄意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一些土耳其学者(如奥尔汗·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观点。目前共有阿根廷、比利时、加拿大、德国、法国、希腊、意大利、黎巴嫩、荷兰、俄罗斯、瑞典等廿多个国家官方承认这是一场种族屠杀。欧洲议会也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认为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联合国防止歧視和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也将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

之间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相似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協約國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奥斯曼帝国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色佛尔条约

協約國

協約國(Allied Powers)主要由法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義大利和美國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同盟國對敵。.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協約國 ·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協約國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同盟国(Mittelmächte;Központi hatalmak;İttifak Devletleri;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斯曼帝国 ·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穆德洛斯停戰協定

德洛斯停戰協定(Mondros Mütarekesi)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東戰場的停戰協定,由奧斯曼帝國與代表協約國的英國在1918年10月30日於愛琴海中央利姆諾斯島的穆德洛斯簽訂。 奧斯曼帝國於1914年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保加利亞結成同盟。但在協約國軍隊的進攻及阿拉伯人的起義下,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土逐漸被侵佔,最後被迫停戰。.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穆德洛斯停戰協定 ·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穆德洛斯停戰協定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色佛尔条约

色佛爾條約(Traité de Sèvres)是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1920年8月10日簽訂的一項條約,屬於1919年巴黎和會系列條約的一部份。內容主要為削弱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及國力,防止它再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 該條約被普遍認為是側重協約國(尤其是英國、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的利益,而對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人十分苛刻。由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對條約作出了否定,並與依據條約佔領小亞細亞的亞美尼亞、希臘和法國軍隊戰鬥,是為土耳其獨立戰爭。 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最後戰勝,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政權,並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因此色佛爾條約成為巴黎和會各條約中唯一爾後被完全取代的條約。.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色佛尔条约 ·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色佛尔条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之间的比较

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15个关系,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有1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4.23% = 6 / (15 + 127)。

参考

本文介绍中东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