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世紀後期和奥尔良之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世紀後期和奥尔良之围之间的区别

中世紀後期 vs. 奥尔良之围

中世纪後期 (Late Middle Ages),或稱中世紀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後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紀晚期位於中世紀中期(High Middle Ages)之後,而在近代早期(Early Modern)之前。 到了1300年左右,歐洲幾世紀以來的繁榮與成長告一段落。歐洲遭受一連串的飢荒和瘟疫的打擊,例如1315-1317年的大饑荒和14世紀中期的黑死病大流行。這段時期還伴隨著人口下降、社會動亂和各個地區性的戰爭。英國和法國都發生了嚴重的農民起事:札克雷起事和百年戰爭。雪上加霜的是,天主教教會還發生了大分裂。這些事件有時被合稱為「中世紀晚期的危機」。 儘管有這些危機存在,14世紀的歐洲在科學和藝術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古希臘羅馬的文獻重新吸引人們的注意,這個運動被後世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由於十字軍東征時與阿拉伯人的接觸,對拉丁文獻的研究風潮在12世紀就開始了。但西歐取得希臘文獻主要是在君士坦丁堡陷於鄂圖曼土耳其之手後,因為在當時有許多拜占庭學者逃難至西方,尤其是義大利。 除了古典文化的復興外,印刷術的發明使印刷文字的傳播更便利、教育更普及,而這兩者在未來導致了宗教改革。而這個時代的末期也是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哥倫布於1492年到達美洲,達伽瑪於1498年航行非洲和印度,這些發現增強了歐洲各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 這些發展所造成的改變使許多學者認為中世紀晚期是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的開始。不過,這樣的區分還是會讓某些學者覺得不自然,他們認為古典文化從未在中世紀歐洲斷絕過,且古典時期與現代(Modern)有著連續。有些學者,尤其是義大利學者,寧可拒絕使用中世紀晚期一詞,而將14世紀的文藝復興是向現代的直接轉換。. 奥尔良之围,是指发生于1428年10月12日-1429年5月8日之间,英国军队对法国城市奥尔良的围攻战。围攻战后被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率领军队解除,以法国的胜利告终,英军最终损失约4000人,而防守反击方损失仅2000余人。 奥尔良围攻战,是贞德本人所取得的第一场胜利,也是法国人自1415年于阿金库尔战役惨败之后,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这场战役成为了英法百年战争中一个重大的也是最后的转折点,为法国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一旦奥尔良被英军成功占领,作为英军盟友的勃艮第公爵约翰就将完成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的愿望全面接管控制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这场围攻战之初,英国人占据着优势而进展顺利,城市似乎已即将易手,但是他们累积半年的胜势被年仅17岁的贞德仅用9天时间即彻底毁灭。在整个围攻战中英国人大约投入了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来自勃艮第的盟军),而贞德率领的增援部队大约为6000人。.

之间中世紀後期和奥尔良之围相似

中世紀後期和奥尔良之围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

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Guerre de Cent Ans) 1337年至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後來勃艮第公國等國亦加入戰爭。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長達116年,最後由法方勝出,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中世紀後期和百年战争 · 奥尔良之围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世紀後期和奥尔良之围之间的比较

中世紀後期有28个关系,而奥尔良之围有1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2.44% = 1 / (28 + 13)。

参考

本文介绍中世紀後期和奥尔良之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