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东欧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东欧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之间的区别

东欧 vs. 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西的歐洲,直至德國、瑞士、義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乌拉尔河和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羅斯聯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會員國家。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产党一黨專政,經濟上多採用計划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无神论。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占领波罗的海国家指的是1940年6月14日,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軍事佔領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一事件,随后三国即被并吞并成为了苏联加盟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行动对苏联发起攻击,并在数周内占领波罗的海国家。1941年7月,波罗的海地区为第三帝国的奧斯蘭總督轄區所管理。1944年波羅的海攻勢行动后,苏军重新占领波罗的海地区,并将剩余德军围困于库尔兰口袋中,直至其1945年5月的正式投降。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则一直维持至1991年8月波罗的海国家重获独立为止。 波羅的海三國 at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Latvia、美國及其法院、歐洲議會 by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B6-0215/2007, 21.5.2007;.

之间东欧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相似

东欧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立陶宛爱沙尼亚波罗的海国家拉脫維亞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东欧和立陶宛 · 立陶宛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Eesti Vabariik),通常简称爱沙尼亚(Eesti,),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之一。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其国土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東临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該國目前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塔林。 愛沙尼亞目前為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欧元区、申根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員國。.

东欧和爱沙尼亚 · 爱沙尼亚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国家

波罗的海国家(Baltic states,Balti riigid, Baltimaad,Baltijas valstis,Baltijos valstybės;又稱波羅的海三國)是指地缘政治学概念上的北欧的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因其地理和历史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三国经常在众多政府间组织内进行区域层面上的整体合作,故在国际上经常将其一起称呼。 波罗的海三国均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三国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員國。三国同时是区域间合作组织北欧波罗的海八国创始国Nordic-Baltic Eight,(NB8)。.

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 · 波罗的海国家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 · 查看更多 »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Latvija),正式國號拉脫維亞共和國(Latvijas Republika),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北欧国家,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北、南、東分別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拉脫維亞總人口數為2,070,371人,國土面積,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政治體制上,拉脫維亞是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於1918年建國,以里加為首都;而作為單一制國家,拉脫維亞全國分為119個行政區域,包括109個自治市和9個直轄市。在語言上,拉脫維亞以印歐語系中唯一僅存的波羅的語族語言,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是該國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的母語;另一方面,立窩尼亞人作為該國原住民族,則使用烏拉爾語系的立窩尼亞語,但該語言已逐漸步入死亡。 拉脫維亞是北欧理事会、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委員會、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國。2014年時,拉脫維亞在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經濟體之一。該國曾使用拉脫維亞拉特為其官方貨幣,直到2014年加入歐元區,以歐元作為新國幣。.

东欧和拉脫維亞 · 拉脫維亞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欧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之间的比较

东欧有125个关系,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有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2.86% = 4 / (125 + 15)。

参考

本文介绍东欧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