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东干族和同治陕甘回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东干族和同治陕甘回变之间的区别

东干族 vs. 同治陕甘回变

东干族(дунгане Dungane, 也称Tungani),指迁移到中亚的中国甘肃及陕西回族後裔。1942年苏联以「东干」一词,正式为这支民族命名。該族人认为自己与中国的回族同源,称呼自己为回族(Huejzw),而東干族是外族稱的。 东干族大多数现时散播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和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也有一些东干社区在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二道沟乡(Ырдык)、奥什州。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多个前苏联加盟国的民族成员,人口約15万(2016年),在各中亚国家属少数民族。其中在哈萨克斯坦有6.3万人(2016年),低于该国人口的0.1%,在哈国民族排名第11位。吉尔吉斯斯坦有6.7万人(2016年),占其国家人口的1.1%,上升至各民族人数第4位。乌兹别克斯坦有1万多人(2016年),由于移民和异族通婚等因素,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人有所减少。俄罗斯有约8千人(2016年),主要是中亚国家的东干人移民增加。. 同治陕甘回变(1862年-1873年),是於19世紀清朝同治年間發生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場大規模的,帶有反清性質的族群與宗教戰爭,期間雙方存在大量殘酷地互相屠殺的行為。該次戰爭的起因複雜,主要是由於太平天國運動導致清朝西北防務空虛和清政府對治下人民日益深重的盤剝,在長期欺壓當地人民的清朝地方政府和地方團練的挑撥下,加上大環境中長期以來回民、漢人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大量民事和刑事矛盾,族群互相封閉對立及互相之間的大量言語侮辱使得佔少數的回民和多數的漢民由於互相的恐懼和憤恨情緒導致矛盾空前激化。戰爭由陕甘回民和哲合忍耶苏菲门宦在聖山砍竹事件後的武裝暴亂開始,主要表現為回民,漢民及清軍之間慘烈地,報復性地互相屠殺。同治回亂自1862年起直至1873年結束,持續10餘年後才被湘軍左宗棠部完全平定。 該戰亂除了在陕西及甘肃外,还波及宁夏、青海及新疆,对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據統計,陕甘两省共损失人口总数约2000万人。該数字包含了同治年间由陕甘抽调镇压各路叛军后的死亡与失踪人口的总和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635页。战后,清廷将許多战败的回民叛乱者强制迁移到西部更偏远的山区和土地贫瘠的地方。.

之间东干族和同治陕甘回变相似

东干族和同治陕甘回变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中亚哲合忍耶甘肃省门宦陕西省新疆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东干族和中亚 · 中亚和同治陕甘回变 · 查看更多 »

哲合忍耶

哲合忍耶派,即“高赞派”,是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中传播最广,信仰者最多的一支门宦(蘇菲派別)。起源于中亚的纳克什班迪教团,公元18世纪由始传者马明心引入中国。 新教进入中国后与原有的虎夫耶派(旧教)的信徒间存在冲突,械斗不时发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廷借新、旧教派械斗之名秘密逮捕马明心并将其处决。随后马明心大弟子撒拉族苏四十三领导爆发反清回变。最终镇压后,乾隆帝宣布哲合忍耶派为邪教,并令“永禁回民不得立新教”。鸦片战争后,清廷对中國西北各省疏于管理,哲合忍耶派信徒最终爆发西北各省大規模的同治回变,大量漢族、滿族平民遭到了回回叛亂分子殘酷的屠殺。另外,包括哲合忍耶派信徒在內的大量回回軍民也因清朝的鎮壓而喪生。国民政府时期,哲合忍耶派也是反對國民政府的主要力量。.

东干族和哲合忍耶 · 同治陕甘回变和哲合忍耶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东干族和甘肃省 · 同治陕甘回变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门宦

宦,是中国伊斯兰教特有的制度。是指苏菲派的教门,在中国西北地区最多,中国苏菲派有四派,最有名是虎夫耶(老教)与哲合忍耶(新教)。他们有道统继承制,掌教人地位与上师一样。.

东干族和门宦 · 同治陕甘回变和门宦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东干族和陕西省 · 同治陕甘回变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干族和新疆 · 同治陕甘回变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干族和同治陕甘回变之间的比较

东干族有55个关系,而同治陕甘回变有9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4.14% = 6 / (55 + 90)。

参考

本文介绍东干族和同治陕甘回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