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东周和王孙苏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东周和王孙苏之间的区别

东周 vs. 王孙苏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王孙苏,中国春秋时期周朝的卿士。 鲁文公十四年(周顷王六年,前613年)四月,周顷王驾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晋国赵宣子赵盾平定此事。王孙苏和召戴公、毛伯卫在王室是政敌。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夏,王孙苏派王子捷杀召戴公及毛伯卫,立召襄为召国之君。有人怀疑王孙苏就是王叔桓公。.

之间东周和王孙苏相似

东周和王孙苏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召戴公姬姓周顷王周朝王叔桓公毛伯卫春秋时期

召戴公

召戴公(),春秋时期召国国君。王孙苏和召戴公、毛伯卫在王室是政敌。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夏,王孙苏派王子捷杀召戴公及毛伯卫,立召桓公襄。.

东周和召戴公 · 召戴公和王孙苏 · 查看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东周和姬姓 · 姬姓和王孙苏 · 查看更多 »

周顷王

周頃王(),姓姬,名壬臣,為周襄王之子。周頃王在前618年繼位為東周第七代君主,當時王畿已縮小,王室財政一貧如洗,無法安葬襄王,頃王只得派毛伯衛向魯國討錢。後來魯文公派使者送錢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 頃王在前613年春天去世,在位6年,由兒子周匡王繼位。 在位期间执政为周公閱、王叔桓公、王孫蘇。.

东周和周顷王 · 周顷王和王孙苏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东周和周朝 · 周朝和王孙苏 · 查看更多 »

王叔桓公

王叔桓公,中国春秋时期周朝的卿士。 周襄王二十八年、鲁文公三年(前624年)冬,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国阳处父讨伐楚国以救江国,攻打方城山阙,遇息公子朱而还。周定王五年、鲁宣公七年(前602年),郑国公子宋相郑穆公和晋国会盟于黑壤,王叔桓公监临,谋划讨伐与晋国不睦的诸侯。一说王叔桓公即是王孙苏。.

东周和王叔桓公 · 王叔桓公和王孙苏 · 查看更多 »

毛伯卫

毛伯卫(),春秋时期毛国国君,伯爵。鲁文公元年(前626年)夏四月丁巳,安葬鲁僖公。周襄王派毛伯卫到鲁国册封鲁文公,叔孙得臣到周王室拜谢天子。鲁文公九年(前618年)春,毛伯卫去鲁国求金。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夏,王孙苏派王子捷杀召戴公及毛伯卫,立召桓公襄。.

东周和毛伯卫 · 毛伯卫和王孙苏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东周和春秋时期 · 春秋时期和王孙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周和王孙苏之间的比较

东周有102个关系,而王孙苏有1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6.09% = 7 / (102 + 13)。

参考

本文介绍东周和王孙苏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