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不承认主义和九一八事變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不承认主义和九一八事變之间的区别

不承认主义 vs. 九一八事變

不承認主義,又名史汀生主義,為1931年(民國二十年)日本關東軍與中國東北軍在中國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後,美國國務卿亨利·劉易斯·史汀生於次年一月所宣示的美國官方立場。該主義主張基於「不法行为不产生权利」原則,不承認以武力造成的國際領土變更。 1931年(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政府遂向國際聯盟提出聲訴,要求制裁日本侵略,同時並照會英、美等國,盼其主持正義,對日本之侵略行動予以勸告或干預。詎國際聯盟未能作有效之制裁,英、法等國亦無積極之反應,惟美國國務卿亨利·劉易斯·史汀生力主門戶開放之對華傳統政策,不欲日本獨佔中國東北。然史汀生氏初亦表現猶豫,尚盼日本能採取緩和政策。 1932年1月3日,日本佔領東北之最後據點錦州,史汀生大失所望,乃決定予以外交上及道德上之抵制。1月7日,史汀生同時向中日兩國政府提出照會,謂:凡違反條約(指九國公約與非戰公約)而訂立之條約與協定,及由此而造成之事實上之局面,損害美國條約上之權利,包括中國之主權獨立或領土與行政完整以及開放門戶政策者,美國政府皆不能承認。此即史汀生之「不承認主義」,亦即時人所謂「史汀生主義」。 史汀生之照會原文華譯如下:「最近錦州方面之軍事行動,業將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以前中華民國政府在南滿最後存留之行政權威,破壞無疑。美國政府仍深信國聯會行政院近日所派之中立調查團,必能使中日兩國間現時困難,終得解決。但美國政府鑒於目前情勢,及其自身之權利與義務,認為有對於中日兩國政府作下列通知之義務:即美國政府不能承認任何事實上之情勢為合法;凡中日兩國政府或其代表所訂立之任何條約或協定,足以損及美國或其人民在華條約上之權利,或損及中國主權獨立或領土及行政之完整,或違反國際上關於中國之政策即通常所謂門戶開放政策者,美國政府均無意承認。又凡以違反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中、日、美三國均為締約國之巴黎公約之方法,而造成之情勢或締結之條約或協定,美國政府亦無意承認。」 史汀生發表此一「不承認主義」之照會之前,曾以照會稿面示英、法駐美大使,希望兩國一致主張。但英、法兩國,並未如史汀生所預料者表示支持,其他各國之反應,亦不如理想。故史汀生之照會,實難對日本產生外交上有效之壓力。然美國為新興之強國,史汀生之立場又洽合國際正義與道德原則,此一照會發表後,實已引起全世界之注意,對國際聯盟實亦發生相當之影響,於中國民心士氣更形成一種安慰與鼓舞力量。中國政府對史汀生照會,曾作如下之答覆:「貴國政府對於本案不承認任何事實上之情勢為合法一節,查中國政府對於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以後,日軍種種侵略及一切非法行為,業已迭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並向國際聲明概不承認在案。至來照所稱之條約或協定,余敬聲明:中國政府本主權獨立及領士行政完整之原則,絕無訂立此項條約或協定之意。.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之间不承认主义和九一八事變相似

不承认主义和九一八事變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军九一八事變國際聯盟非战公约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不承认主义和中国东北地区 · 中国东北地区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东北军

東北軍为中华民国时東北的奉系军阀武装,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東北易帜之后,编为國民革命軍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中央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

不承认主义和东北军 · 东北军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不承认主义和九一八事變 · 九一八事變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后组成的跨政府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其主要任務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的成立目的如《》所述,包括透過集体安全及軍備控制來預防戰爭,藉由談判及仲裁來平息國際間的紛爭。国际联盟及其他同時期的條約也提到勞動條件、對原住民的公平待遇、人口走私与贩毒、軍備交易、公眾衛生、戰俘待遇,以及保護歐洲的少數族群。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期间,國際聯盟达到極盛時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個。 國際聯盟所体现的外交思维反映了數百年來世界外交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國際聯盟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需要依靠當時國際間的大国執行其決議、維持經濟制裁,或是在必要時提供軍隊,然而這些大國未必願意這麼做。經濟制裁也會傷害國際聯盟的成員,因此這些國家不願意配合。美國則因為參議院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一開始就沒有加入國聯。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時,國際聯盟指責義大利軍隊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醫療帳篷作为攻擊目標,贝尼托·墨索里尼则回應称:「國際聯盟在麻雀大声喊叫時運作的很好,但在老鹰掉下来時一點用都沒有」。 在1920年代國際聯盟有顯著的成功,也有一些早期的失敗案例,但國際聯盟終究未能阻止轴心国在1930年代的侵略行爲。德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退出了国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發證實,國際聯盟無法起到維護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的作用。國際聯盟歷時26年,後來被1946年4月20日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此外,联合国繼承了一些國際聯盟成立的機構及組織。.

不承认主义和國際聯盟 · 九一八事變和國際聯盟 · 查看更多 »

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亦称《巴黎非战公约》(Pact of Paris)或《凯洛格—白里安公约》(Kellogg-Briand Pact),是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署一项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由于该公约本身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下,所以该公约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但是该项公约是人类第一次放弃战争做为国家的外交政策。 该公约由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于1927年发起,目的是法美联手抑制德国的力量。最初的签字国有15个,分别是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捷克、日本、印度。1929年7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至1934年5月签字国共达64个。 凯洛格本人因此倡议而获得192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不承认主义和非战公约 · 九一八事變和非战公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不承认主义和九一八事變之间的比较

不承认主义有9个关系,而九一八事變有2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1.84% = 5 / (9 + 263)。

参考

本文介绍不承认主义和九一八事變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