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上座部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上座部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之间的区别

上座部佛教 vs. 教授尸迦羅越經

上座部佛教(थेरवाद,IAST:;स्थविरवाद ;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傳承。. 《教授尸迦羅越經》(巴利文: 或 ,梵文:),也称《教誡新嘎喇經》、《善生經》,为《巴利文大藏经》中经藏的《长部》第31部佛经,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在该佛经中,释迦牟尼教導尸迦羅越(新嘎喇)居士子的兩大方面内容:作為在家众應當如何避免不良行為,以及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此外,该經還解释了在家众应如何积累、分配財產。.

之间上座部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相似

上座部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上座部佛教中阿含經北傳佛教释迦牟尼長部 (佛經)長阿含經梵语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थेरवाद,IAST:;स्थविरवाद ;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傳承。.

上座部佛教和上座部佛教 · 上座部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 · 查看更多 »

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梵語:),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篇幅不長不短的經文集為一部,名為中阿含。《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稱《中阿含》是為利根者分別、抉擇諸深義的經典,為學問者所習。 漢譯《中阿含經》推定為說一切有部誦本,計有18品,222經依據晉朝道慈法師〈後出中阿含經記〉(《出三藏記集》登錄為〈《中阿含經》序〉):「此《中阿含》凡有五誦,都十八品,有二百二十二經,合五十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五字,分為六十卷。」(CBETA, T01, no. 26, p. 809, b29-c3)。 《出三藏記集》同時登錄了曇摩難提默誦翻譯的59卷本,和僧伽提婆根據胡本翻譯的60卷本,並聲稱兩者內容大不同,可見僧祐當年,兩本仍然並行於世。 《出三藏記集》卷2:「 《中阿鋡經》五十九卷(同建元二十年出) 右二部凡九十二卷。晉孝武時,兜佉勒國沙門曇摩難提,以符堅時入長安,難提口誦胡本,竺佛念譯出。」(CBETA, T55, no. 2145, p. 10, b23-26)。 《出三藏記集》卷2:「 《中阿鋡經》六十卷(晉隆安元年十一月十日於東亭寺譯出,至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訖。與曇摩難提所出大不同)」(CBETA, T55, no. 2145, p. 10, c7-8)。 《出三藏記集》卷9:「然五部異同孰知其正。而道慈愚意怏怏於違本。故諸改名者皆抄出注下。新舊兩存別為一卷。與目錄相連以示於後。將來諸賢令知同異。得更採訪。脫遇高明外國善晉梵方言者。訪其得失刊之從正。」(CBETA, T55, no. 2145, p. 64, a24-28) ,對應於巴利經藏之《中部》(Majjhima Nikāya)。其經文數222經遠多於《中部》的152經,不過大多可在其餘的巴利經藏中找出相對應的經文。 在漢譯四阿含中,《中阿含經》是唯一保存完整攝頌(嗢拕南,uddāna)的一部,可藉由對照攝頌來確知經文次第有無錯漏。.

上座部佛教和中阿含經 · 中阿含經和教授尸迦羅越經 · 查看更多 »

北傳佛教

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相對,在佛教史上,根據佛教由印度中心向外傳播的方向而做出的佛教傳統分類。由印度經中亞,往中國、東北亞一帶傳播以及由印度傳至西藏的佛教傳統,稱為北傳佛教;由印度傳往錫蘭島,之後經緬甸、印尼傳播至南亞、東南亞與中国云南地区的佛教傳統,稱為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依地域,又可分成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等,以大乘佛教為主。有學者認為應將日本佛教從漢傳佛教中分出單立。 在歷史上,漢傳佛教同時受到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影響,但以北傳佛教的影響力較大,南傳佛教只在雲南等地流傳。藏傳佛教興起較晚,同時受到印度佛教與漢傳佛教影響,主要由印度傳播而來,以密宗為主流。 南傳佛教,以上座部佛教為主。.

上座部佛教和北傳佛教 · 北傳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上座部佛教和释迦牟尼 · 教授尸迦羅越經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長部 (佛經)

《长部》(巴利文:),又称《长尼伽耶》,为《巴利文大藏经》中经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其分为三品:《戒蕴品》、《大品》和《波梨品》,共有34部佛经。 与其对应的北传佛教典籍内容为《长阿含经》。.

上座部佛教和長部 (佛經) · 教授尸迦羅越經和長部 (佛經) · 查看更多 »

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梵語:),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較長,說久遠事,故稱“長阿含”。《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稱《長阿含》破諸外道,側重在迴轉外道改宗佛教。 漢譯《長阿含經》四分四誦三十經,共二十二卷,在後秦弘始十五年(413年)於長安由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口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漢文,秦國道士道含筆錄,收錄於《大正藏》第一冊。現代學者認為漢譯《長阿含經》收有《世記經》,可能為法藏部的誦本。.

上座部佛教和長阿含經 · 教授尸迦羅越經和長阿含經 · 查看更多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上座部佛教和梵语 · 教授尸迦羅越經和梵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上座部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之间的比较

上座部佛教有164个关系,而教授尸迦羅越經有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4.05% = 7 / (164 + 9)。

参考

本文介绍上座部佛教和教授尸迦羅越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