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沙市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沙市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之间的区别

三沙市 vs.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三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四個地级市之一,也是自浙江舟山市后第二个群岛地级市,位於南海,于2012年设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海域未实际管轄。越南、菲律宾、中华民国、马来西亚主張对部分岛礁和海域拥有主权,并实际控制部分南沙岛礁。 三沙市政府驻地位於西沙永興島。三沙市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位置最南、法定面积最大、陸地面積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继舟山市之后第二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截至2013年12月,三沙市常住人口1443人,流动人口2000余人。2013年9月3日三沙卫视开播。2015年12月14日三沙市永興學校建成投入使用。.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华民国、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與印度尼西亚之间关于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争议 。其中中國方面與越南宣稱擁有該群島完整的主權,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則宣稱擁有部分島嶼的主權,而印度尼西亚則是宣稱擁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南海諸島最早記載於中國漢代,一直是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傳統捕漁場。19世紀末,中國清朝政府正式把南海納入中國版圖,並由廣東水師負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南沙群島的巡防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派遣軍艦收回被日軍所佔據的南海諸島,並劃入其十一段線之內,稱其為中華民國在南海的疆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南海的權利,改定九段線。 1970年以後,南海被發現蘊含大量資源,適逢中國大陸政局不穩無暇兼顧,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乘機進佔領中華民國政權所聲索的南海島礁。1974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爆發西沙海戰,前者戰勝,並取得西沙群島全部控制權,適逢中美蜜月期,中國大陸的做法沒有受到太多的批評。198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爆發赤瓜礁海戰,前者再度戰勝,並取得赤瓜礁等7個島礁的控制權,鞏固了主權。進入二十一世紀,越南、中國等多國分別展開填海造陸。 2013年發生黃岩島對峙事件,在一次颱風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中沙黃岩島控制權,此後菲律賓單方面向位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PCA)提出南海仲裁,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侵犯菲律賓的海洋權益(詳見: 南海仲裁案),在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提出仲裁後,美國調整亞洲的美軍軍事部署,加強菲律賓的關係,以軍艦巡邏協防南海,確保菲律賓在南海的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則決定在南沙群島開展太平洋最大規模的人工造陸活動,宣示主權。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中国缺席的情況下作缺席審判,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的九段線「無效」,否定其對南海的歷史權利。此外認為南沙群島無一島嶼能夠產生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南海島嶼遭到降格。當中最大的、由中華民國控制的太平島不是島嶼,沒有專屬經濟區。此次仲裁被認為是菲律賓的完全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认为仲裁庭沒有管轄權,因此不接受、不承認裁決,并于当天对美济礁、渚碧礁的新建机场进行了校验飞行,遭到美國為首的國家以南海非軍事化回應,區域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

之间三沙市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相似

三沙市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有(在联盟百科)41共同点: 半月礁华阳礁印度尼西亚南华礁南薰礁南沙群岛南海南海诸岛太平島島嶼中华民国中沙群島东门礁三亚市广东省北子岛美济礁甘泉岛菲律宾西沙之战西沙群岛西月島马来西亚高雄州高雄市鬼喊礁越南黄岩岛赤瓜礁赤瓜礁海战...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東沙群島永暑礁法国渚碧礁海南岛海南省新南群島文莱日本投降景宏岛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半月礁

南沙群島2012年形勢圖。 半月礁(Hasa Hasa Shoal、Bãi Trăng Khuyết)是位于南沙群岛东南部的一个环礁,在司令礁东北约64海里,与菲律宾巴拉望岛对望,位於菲律賓主張的專屬經濟區範圍內。礁盘呈四边形,长5.5公里,宽约2公里。东南角有一狭窄的潮汐通道,宽150-200米,水深13米,可以通过300吨小船。内部潟湖沙质底,平均水深27米。为优良锚地。东南角有岩层露出,高于海面3米(因而享有领海和毗邻区)。 其東南方附近是進出太平洋和澳大利亞洲的水道,位置十分重要。 1935年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名称为“半月滩”,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方域司公布的名称为半月暗沙,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半月礁”。中国渔民向称“海公”,西方文献一般称为“Half Moon Shoal”。 1987年,中国南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沙群岛进行综合调查,曾登陆半月礁,并留下了中国石碑和标识物。1995年3月,菲律宾军队移除了半月礁上的中国石碑和标识物。 2012年7月11日19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艘护卫舰在半月礁附近海域执行例行巡逻任务时意外搁浅,有外国媒体报道称搁浅军舰为560号舰(国外称之为“江湖V”型),7月15日5时许,护卫舰在救援兵力协助下自主脱浅成功,舰艇艏部轻度受损,人员安全。 2014年5月6日,菲律賓海警在半月礁附近海域扣押兩隻漁船,其中一船上有5名菲律賓籍漁夫和約40隻海龜、另一船上有11名中国籍船员和大約500隻海龜,兩船上部分海龜為菲律賓海洋保護法內受保護的物種,菲方當局在帶漁船抵巴拉望後考慮起訴漁民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 2016年,隨著中國美濟礁人工島的建設日臻完善,中國不斷加強對半月礁及其附近水域的監控及巡備,保護中國漁民。.

三沙市和半月礁 · 半月礁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华阳礁

華陽礁(Cuarteron Reef),是南沙群岛中一暗礁。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目前是有中国军队驻守的最南端的岛礁,同时也是南沙群岛中,中国军队驻守的最西端的岛礁。从地理上,华阳礁属于尹庆群礁,位于该群礁东面,该群礁其余三个礁体(东礁、西礁、中礁)都由越南实际控制。华阳礁与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军事中心南威岛距离较近。.

三沙市和华阳礁 · 华阳礁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三沙市和印度尼西亚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南华礁

南华礁,越南称为蚬鸭山(),西方文献称为 Cornwallis South Reef,中国渔民俗称恶落门,是一座位于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中的环礁。 位于六门礁以东,无乜礁西21海里。 退潮时出露,有礁门。 1988年後被越南占领及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国及中華民國皆宣称对南華礁拥有主权。 目前越南政府在南華礁西北方進行填海造陸工程。.

三沙市和南华礁 · 南华礁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南薰礁

南薰礁(Gaven Reef),是南沙群岛中一暗礁。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三沙市和南薰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南薰礁 · 查看更多 »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亦称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是南海中南海诸岛的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上位于北纬3度40分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82万平方海里,由230多个岛、洲、礁、沙和滩组成,露出水面的約占总数的1/5,目前已定名的約192个,總陸地面積约11平方公里。 南沙群島也是爭議最多的島嶼群,多達七個國家聲稱各自拥有島礁主权并且互相對峙。.

三沙市和南沙群岛 · 南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三沙市和南海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或南海群岛是指南海南北约1800公里、东西约900多公里范围内诸多群岛、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北起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另一说为海马滩)。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東沙群島、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四大群岛,但通常不包含同樣位於南海海域內的印尼阿南巴斯群島與納土納群島,以及亞洲大陸的沿岸島嶼等(如海南島、香港島、新加坡島等)。 南海诸岛总面积约164.74km²。其中东沙群岛约1.74km²,西沙群岛约10km²,中沙群岛约150km²,南沙群岛约3km²,由於各國進行填海造陸,可能會隨時間有差異。.

三沙市和南海诸岛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南海诸岛 · 查看更多 »

太平島

太平島(Itu Aba Island / Taiping Island,Ligaw / Ligao,),位居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位在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東距中洲礁約3.1海浬(約6公里)、敦謙沙洲約7.1海浬(約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浬(約30公里)。目前由中華民國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實際控制與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皆主張擁有太平島主權。 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申請「南海紛爭仲裁」,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當中指出,南沙群島是岩礁而非島。事後中華民國對於該仲裁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三沙市和太平島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太平島 · 查看更多 »

島嶼

島嶼或島是指於海洋中或湖泊中被水体圍繞的陆地区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更大的澳大利亚大陆不被视为岛屿,而視為大陸)。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或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

三沙市和島嶼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島嶼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三沙市和中华民国 · 中华民国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中沙群島

中沙群島,1946年之前中華民國官方称南沙群岛,是南海上的四大群島之一,位於西沙群島東南約100公里、東沙群島西南遠方、南沙群島北方,主要島嶼為黃岩島。但嚴格來說,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控之黃岩島外,中沙群島大部分只是一群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石。 中沙群島正如南海上其他島嶼一樣,鄰近海域有豐富漁產,還可能有石油及天然氣等資源。因為淺灘,所以鄰近海域航行困難。目前中沙群島沒有常住居民,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及菲律賓都聲稱擁有中沙群島的主權,而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2年起實際控制中沙群島唯一露出水面的黃岩島。中華民國之中沙群島管理權責單位為海巡署。而菲律賓則歸屬三描禮士省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沙群島行政上由海南省三沙市管轄。.

三沙市和中沙群島 · 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东门礁

东门礁是南沙群岛一环礁,位于九章群礁北緣,西門礁與安樂礁之間。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三沙市和东门礁 · 东门礁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三亚市

三亚市,古称崖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為海南島著名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和海港。.

三亚市和三沙市 · 三亚市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三沙市和广东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北子岛

北子岛(Northeast Cay,菲律宾语:Parola,Song Tử Đông),位於南沙群島中的島嶼,1946年中华民国海军接管,1956年南沙管理处在岛上树立主权碑称为北子礁。目前被菲律宾有效控制。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越南等國均聲稱對此島擁有主權。.

三沙市和北子岛 · 北子岛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美济礁

美濟礁是南沙群島中一处珊瑚环礁,陸地包圍著中間的海灣,中國漁民稱此礁為雙門或雙沙,越南称“围巾环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美济村管辖。填海後其陆地面积达5.52平方公里,取代西沙群島永興島成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岛。 2015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济礁上进行陆域吹填,2015年6月10日完成吹填工程,建有一条长2700米的飞机跑道,可以停降大型客機,另外还有让船舰郵輪等停泊的码头工程正在修建。 菲律宾、越南、中華民國亦宣称对美济礁拥有主权。.

三沙市和美济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美济礁 · 查看更多 »

甘泉岛

泉岛(英语:Robert Island),是西沙群岛中的一个岛屿,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际控制,行政区划隶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由海南省三沙市永乐群岛管理委员会管辖,全岛设置有甘泉社区。 越南亦声称对该岛拥有主权,以阮朝官员之名,将其命名为有日岛()。.

三沙市和甘泉岛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甘泉岛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三沙市和菲律宾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西沙之战

西沙之戰,中方称西沙自卫反击战,越方称黄沙海战(Hải chiến Hoàng Sa),指1974年1月19日在西沙群島西部的永乐群岛海域中國人民解放军海軍與越南共和國海軍(南越海軍)間發生的一次战斗。 在此次战役中,南越海軍战败退却,中国人民解放军奪取被越南共和国占領的西沙群島西部的永乐群岛中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島,并巩固了对整個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控制权。.

三沙市和西沙之战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西沙之战 · 查看更多 »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印歐語系國家又稱之為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Paracel”一詞來自古代葡萄牙語的parcel或pracel,意为“礁”),越南称黄沙群岛(),是南中国海上的四大群岛之一,中國古稱万里石塘。 西沙群岛主体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海岸线总长518公里。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将西沙群岛划归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群岛永兴岛。越南则将西沙群岛划归岘港市黄沙岛县管辖,中華民國政府將其置於高雄轄下,但均没有实际控制西沙群岛中的任何一个岛屿。 由于国共内战后国民政府败退至台湾,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军力量薄弱,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自1956年起由南越控制,1974年1月17日越军又占领了甘泉岛和金银岛。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战随即爆发,中国军队收回了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等三岛,南越军队被驱逐出整个西沙群岛。北越在統一越南前,曾經承認中國擁有西沙群島主權,但在統一越南後,對中國提出領土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於1997年开放西沙群岛旅游。.

三沙市和西沙群岛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西沙群岛 · 查看更多 »

西月島

西月島(West York Island,他加禄语:Likas,),位於南沙群島中的島嶼。目前被菲律賓控制,也是該國政府所控制的南沙群島第二大島嶼(僅次於中業島)。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等國亦聲稱對此島擁有主權。.

三沙市和西月島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西月島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三沙市和马来西亚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高雄州

州,是1920年至1945年期間設置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1920年至1926年期間轄域為今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1926年所屬之澎湖郡脫離高雄州,獨立設置澎湖廳(今澎湖縣)。.

三沙市和高雄州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高雄州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三沙市和高雄市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鬼喊礁

喊礁,越南稱「孤伶島」()、「孤伶礁」()西方文献称为 Collins Reef,是一座位于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中的珊瑚礁,现为越南实际控制,中国、菲律賓及中華民國均称对其拥有主权。.

三沙市和鬼喊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鬼喊礁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三沙市和越南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黄岩岛

岩岛(又稱--、Scarborough Shoal, Scarborough Reef、Bajo de Masinloc, Kulumpol ng Panatag, Karburo),是南海中沙群岛的一個環礁。该岛距離中沙环礁约160海里、距西沙群岛约340海里、海南岛约500海里、距菲律宾苏比克港约100海里。为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是中沙群岛漲潮時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鄰近马尼拉海沟。 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越南、中華民國都宣稱對黃岩島擁有主權,但以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爭議為主,目前黃岩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轄,中沙群島鎮政府所在地,目前未有人員駐守。.

三沙市和黄岩岛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黄岩岛 · 查看更多 »

赤瓜礁

赤瓜礁,是南沙群岛九章群礁中一暗礁,大小约2.4×3.8公里,距离越南控制的鬼喊礁仅6.4公里。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三沙市和赤瓜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赤瓜礁 · 查看更多 »

赤瓜礁海战

赤瓜礁海戰,又稱南沙之戰或“3·14”海战,是1988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與越南為爭奪南中國海南沙群岛的島礁发生的一場小規模战斗。 越南方面将南沙群岛称作“长沙群岛”,因此越方将这次海战称为“长沙海战”(Hải chiến Trường Sa)。 本次战役以中方的完全胜利而告终,中方以1人轻伤为代价,夺取了南沙群岛赤瓜礁等6个重要岛礁,并几乎全歼了参战的越南海军。.

三沙市和赤瓜礁海战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赤瓜礁海战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簡稱行政長官公署、長官公署、省署)是臺灣交由中華民國治理初期的最高行政機關,1945年9月1日成立、1947年4月22日解散。最高首長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僅有陳儀一人擔任過此職。陳儀本人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還身兼軍事大權,被民眾詬病為新總督。影響臺灣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即發生於該機關設置之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管與統治臺灣、並設為省份,但並非與其他省份相同設置省政府,而是設置「行政長官公署」此一特別行政組織,並同時負責南海諸島的接收工作, 海洋國家公園, 2010年03月;但由於長官公署統治政策錯誤與種種倒行逆施,政治腐敗、貪污橫行,以及民不聊生之下,導致臺灣在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各地民眾群起反抗政府。有鑑於多數臺灣住民對以陳儀為首的行政長官公署強烈不滿,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平息後廢除此機關,改組為臺灣省政府。.

三沙市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東沙群島

東沙環礁是南海諸島的四大群島之一,位處國際航海重要的交通樞紐,目前由中華民國管治。 東沙環礁於大清帝國康熙年間劃歸廣東惠州管轄,二戰時被日軍佔領,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也曾劃入其轄區;至1979年劃歸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亦宣稱擁有該群島主權,屬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碣石鎮。 東沙島目前無常住人口,但有海巡署官兵常態駐守於島上,中華民國政府亦於2007年1月17日在此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並於該年10月4日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之(隸屬於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包含南海的東沙島與其環礁,及環礁向外延伸12海哩的附近海域,總面積為353,667.95公頃,是目前中華民國總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陸域面積為174公頃,剩餘部份為海域面積;國家公園管理處位於高雄市旗津區,並於東沙島上設東沙管理站/研究站。園區主要為東沙島與包含前者的直徑25公里的圓形環礁,為熱帶季風氣候,距高雄市445公里。目前為了生態保育,並不會對一般民眾開放觀光。.

三沙市和東沙群島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東沙群島 · 查看更多 »

永暑礁

永暑礁(英文名稱:Fiery Cross Reef),原来是南沙群島中部的一个岩礁,填海後成為南沙群島中仅次于美济礁和渚碧礁的第三大岛,填海面積約達2.8平方公里左右。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建有3000米跑道的机场和5000吨级的码头,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三沙市和永暑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永暑礁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三沙市和法国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渚碧礁

渚碧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中业群礁西南部,由天然环礁填海而成的人工岛。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2015年开始填海工程,截止2015年6月12日,渚碧礁面积达4平方公里,成為南沙群島中仅次于美济礁的第二大岛,目前其面积仍在进一步增大中。渚碧礁东部和东南部的礁坪没有被填以利潟湖内外海水交换,畅通交流海水又可保持湖水清洁。.

三沙市和渚碧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渚碧礁 · 查看更多 »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三沙市和海南岛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海南岛 · 查看更多 »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三沙市和海南省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海南省 · 查看更多 »

新南群島

新南群島是台灣日治時期高雄州的行政區劃之一,是不設町的「大字」,也是位於南中國海的群島。範圍約為北緯7度以北、北緯12度以南、東經111度30分以東、東經117度以西之區域。今南沙群島之一部,各島分屬菲律賓、越南、中華民國(臺灣)等國實際領有。.

三沙市和新南群島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新南群島 · 查看更多 »

文莱

#重定向 汶莱.

三沙市和文莱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文莱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三沙市和日本投降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日本投降 · 查看更多 »

景宏岛

景宏島(Sin Cowe Island,Đảo Sinh Tồn、生存岛),位於南沙群島中的島嶼,目前由越南控制,並於2014年間開始進行填海造陸,已經完成一個港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菲律賓等國亦聲稱對此島擁有主權。.

三沙市和景宏岛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和景宏岛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沙市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之间的比较

三沙市有161个关系,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有24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1,杰卡德指数为10.07% = 41 / (161 + 246)。

参考

本文介绍三沙市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