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三氯氧磷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氯氧磷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之间的区别

三氯氧磷 vs. 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

三氯氧磷(分子式:POCl3),也称作磷酰氯,室温下为无色液体。它在潮湿空气中发烟,水解为磷酸及具刺激性的盐酸液滴。工业上由三氯化磷与氧气或五氧化二磷反应制备,主要用作生产磷酸酯如磷酸三甲苯酯。. 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Bischler-Napieralski reaction)是合成含有异喹啉环系的生物碱类天然产物最广泛应用的方法。此外,本反应也频繁应用于以酰基吲哚乙胺合成咔啉。.

之间三氯氧磷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相似

三氯氧磷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五氧化二磷异喹啉酸碱电子理论

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化学式:P2O5,分子式:P4O10),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磷氧化物。它吸水性强、并有极强的脱水性,甚至可以将浓硫酸脱水,生成三氧化硫。极易潮解,是一种强力干燥剂。它与冷水生成偏磷酸,与热水主要生成正磷酸。.

三氯氧磷和五氧化二磷 · 五氧化二磷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 · 查看更多 »

异喹啉

异喹啉(Isoquinoline)即苯并\rm \ 吡啶,是由萘中的一个 β-CH 基团被氮替换衍生出来的杂环化合物,与喹啉互为同分异构体,有芳香性。.

三氯氧磷和异喹啉 · 异喹啉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 · 查看更多 »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也称广义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是1923年美国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路易斯酸);凡可以提供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碱(路易斯碱)。因為跳脫了限定氫離子與氫氧根的酸鹼概念,这种理论包含的酸碱范围很广,但是,它对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弱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度,对酸碱的反应方向难以判断。后来,提出的软硬酸碱理论弥补了这种理论的缺陷。 常見的路易斯酸有:.

三氯氧磷和酸碱电子理论 · 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和酸碱电子理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氯氧磷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之间的比较

三氯氧磷有54个关系,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有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4.11% = 3 / (54 + 19)。

参考

本文介绍三氯氧磷和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反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