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時代系統和史前時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時代系統和史前時代之间的区别

三時代系統 vs. 史前時代

三時代系統,或三期论,是指将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 铁器时代。三時代系統是在19世纪,最初由丹麥皇家北方古物博物館館長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发明的根据物品是由石、铜、铁制成的,作为一种为博物馆藏品分类的手段。在历史学、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中,三時代系統可以为史前晚期和历史时代早期的文物和事件编排年代序列。 这个系統最早被英國民族學研究人員用于顱骨研究。 虽然这个研究没什么学术价值,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这个相对年代 的分发被沿用下来。 这三个时代现在仍是欧洲、地中海的世界以及近东的史前年代学的基础。 这个系统很好地反映了地中海欧洲和中东的文化历史背景,并且很快,约翰‧盧伯克在1865年又将石器时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和美洲的以些地方,很少用这一框架来划分年代。. 史前時代一般是指人類產生到文字出現之前的時代,意即歷史記載(信史)前的時代。由于各地人類發明文字的時間都有不同,所以史前時代沒有一個適用於各地的特定時間。不過,作為一個泛稱,史前時代通常指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時期。舉例,尚未发现文字记载的石器時代(前250萬年-前4000年)是史前時代,青銅器時代(前4000年-各地不同時期完結)以後有文字记载之起就可称为信史時期。中國夏朝就是史前時代。商朝人使用甲骨文,故商朝是信史。 广泛地说,史前时代可以追溯到自宇宙诞生以来至信史時期之前的整个时期,但实用上通常只用来描述自地球上有生命开始后的时期,甚至只描述类人生物出现后的时期Fagan, Brian.

之间三時代系統和史前時代相似

三時代系統和史前時代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古希腊中石器時代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石器時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考古学民族学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三時代系統和古希腊 · 古希腊和史前時代 · 查看更多 »

中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Mesolithic),又稱作細石器時代,是位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年代,它開始於約一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期,然後結束於農業的出現。.

三時代系統和中石器時代 · 中石器時代和史前時代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

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 1788年12月29日 –1865年5月21日)丹麦考古学家、古文物收藏家,丹麦国立博物馆创始人,他建立了系统的文物分类方法,提出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三大段落,为后世的进一步细分奠定基础。 Category:丹麦考古学家.

三時代系統和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 · 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和史前時代 · 查看更多 »

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指人們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這時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們只可以以石頭製造簡單的工具。而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對石器的研製也在不斷改進。而在時代劃分上,石器時代大致可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三個時代 。 石器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例如,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切成薄片)用来作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则被用来制成石制磨具,比如手摇磨。木材、骨、贝壳、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石器时代的后期,粘土等材质也被利用来制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术的革新则被用来描绘后来的年代紅铜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包含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次科技的大范围传播,以及人类从东非萨瓦纳地区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随着农业、畜牧以及冶铜技术的发展,石器时代结束了。这段时期被称作史前时期,因为人类还没有开始书写传统意义上的历史。 “石器时代”的称呼被考古学家用来表示冶金时代以前的漫长时期,這段時間約占人類歷史的99%以上,在这段时期中各种石制工具的使用远比用其它(更软的)材料所制的工具多。在John Lubbock 1865所著的经典书籍《史前时代》(Pre-historic Times)中,石器时代是他的三時代系統(three-age system)中的第一级,它又被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Palaeolithic, Mesolithic and Neolithic periods)。 事实上,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时代的更替彼此间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时代中人类仍不断地向新的地区扩张,因此当被提及到时,并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石器时代”.

三時代系統和石器時代 · 史前時代和石器時代 · 查看更多 »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鉛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而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三時代系統和青铜时代 · 史前時代和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考古學上继青铜时代之后的一个人类社会发展时代。这是在实际上所说的铁器时代是指的早期阶段,在晚期各国都已经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也就多以各国的朝代来称呼其时代。当时人們已能冶铁和製造鐵器作为生产工具。其與之前時代的主要區別在於農業發展,宗教信仰與文化模式。 鐵器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最後的主要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不同地區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有所不同,即使同在歐洲,日耳曼地區和羅馬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亦有所不同。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是赫梯王国,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年左右。中国在春秋(公元前五世纪)末年,大部分地区已使用铁器。 雖然各地區進鐵器時代的時間不盡相同,亦難以以準確的年份標示,但鐵器時代與之前時代的區別仍是十分明顯的。鐵器時代是指已經能運用很複雜的金屬加工來生産鐵器。鐵的硬度,高熔點與鐵礦的高蘊含量,使得鐵相對青銅來說來得便宜及可在各方面運用,所以其需求很快便遠超青銅。 在美洲及大洋洲的鐵器時代並不是發展自青銅器時代,因為鐵的運用是由歐洲探險家傳入的。.

三時代系統和铁器时代 · 史前時代和铁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考古学

考古學(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臘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Renfrew and Bahn (2004:13)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2005)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 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 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Aldenderfer and Maschner (1996) 地質學、Gladfelter (1977)Watters (1992)Watters (2000)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 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

三時代系統和考古学 · 史前時代和考古学 · 查看更多 »

民族学

民族學(Ethnology,源自ἔθνος,意指“民族,國族,種族”)是人類學的分支。本學科比較與分析人類的族群、種族與(或)國家群體之間的起源、分布、技術、宗教、語言與社會結構。 相較於民族誌——透過直接接觸單一群體的文化,對其進行研究,民族學採用民族誌研究者曾撰述的內容,並比較與對比不同的文化。民族學此名稱由亞當·寇拉(Adam Franz Kollár)所創,1783年他於維也納出版《匈牙利帝國歷史與憲法的舒適設施》("Amenities of the History and Constitutional Law of the Kingdom of Hungary.", Historiae ivrisqve pvblici Regni Vngariae amoenitates)一書中,使用與界定這個術語 。寇拉對於語言學與文化多樣性的興趣是由幾個源頭所觸發的,包括他的家鄉多語言的匈牙利王國,他在該帝國的斯洛伐克人地區的淵源,而且藉由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更遙遠的巴爾幹半島逐漸撤退之後所萌生的一些轉變。 民族學的目標,包括人類歷史的重建、文化不變成分的陳述(例如所謂的亂倫禁忌與文化變遷),以及關於「人類本質」的歸納論述(自從19世紀以來,這受到許多哲學家的批評,例如黑格爾、馬克斯、結構主義等)。世界民族學某些部份,是沿著一些獨立的調查與教育學說的路徑而發展的,隨著文化人類學逐漸成為優勢學科(特別是在美國),以及社會人類學在英國的發展。在民族學、文化人類學與社會人類學這三個術語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自從18世紀晚期,民族學已被認定為一門學術領域,特別是在歐洲,而且有時被認定為任何對於人類群體的比較研究。 15世紀,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對於異族的新興趣方面,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者往往被當成野蠻人,他們有的被視為殘忍的野蠻人,有的被視為「高貴的野蠻人」。因此,文明以一種二元論方式對立於野蠻,這種古典對立構成了更普遍由人們所共有的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民族學的進展,例如李維史陀的結構人類學,引發對於某些直線發展概念的批評,或批評「有歷史的社會」與「沒有歷史的社會」間的虛假對立,這種對立過度依賴於一套將歷史視為由累積性的成長所構成的,這是一種有侷限的歷史觀。 李維史陀經常將蒙田探討食人風俗的文章,視為一篇民族學早期例子。李維史陀透過一套結構主義方法,目標在於探索人類社會中普遍的不變成分,他相信其中最主要的是亂倫禁忌。然而,這種文化普遍性的主張,已由十九與二十世紀的許多社會思想家所批評,包括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尼采、米歇爾·傅柯、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與吉爾·德勒茲等人。.

三時代系統和民族学 · 史前時代和民族学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三時代系統和新石器时代 · 史前時代和新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 age)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划定此时期为距今约260万年Nicholas Toth and Kathy Schick (2007).

三時代系統和旧石器时代 · 史前時代和旧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時代系統和史前時代之间的比较

三時代系統有23个关系,而史前時代有1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6.41% = 10 / (23 + 133)。

参考

本文介绍三時代系統和史前時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