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方原之戰和遠藤慶隆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方原之戰和遠藤慶隆之间的区别

三方原之戰 vs. 遠藤慶隆

三方原之戰是元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73年1月25日)在日本三方原(今濱松市內)爆發的戰爭,兩軍的统帅為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这是武田信玄以上洛為目的的一場戰爭。武田軍最終取得勝利,繼續往西前進,但是中途武田信玄病情惡化,在回歸领地甲府(今山梨县)途中病死。. 遠藤慶隆(,)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江戶時代前期大名,美濃國國人眾,八幡城主,美濃首任藩主,遠藤家初代,在天正(1573年 - 1592年)初期曾經以盛枝作為名諱。最初,慶隆是美濃齋藤氏的家臣,而在稻葉山城之戰中齋藤氏被擊敗後,改為歸順織田信長,並且在姊川之戰中與淺井氏和朝倉氏交戰。其後,在武田信玄進攻織田氏期間,慶隆曾經計劃背叛信長,但是在信玄死後便打消念頭。及後,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遭到明智光秀叛變而死,但是光秀其後亦敗於前來討伐的豐臣秀吉,最終美濃眾人多投靠秀吉,但是慶隆卻選擇支援織田信孝。然而,在柴田勝家於賤岳之戰戰敗,信孝則在岐阜城投降秀吉的情況下,慶隆不得不臣服於秀吉之下。在效力秀吉期間,慶隆雖然曾經參與紀州征伐等多場戰事,但是得不到重用,秀吉甚至以過去曾經反抗其為由,減封慶隆的領地。在秀吉死後不久,關原之戰爆發,慶隆選擇加入由德川家康領導的東軍,並且在後期殲滅舊主豐臣氏的大坂夏之陣中作出貢獻。慶隆在第二任將軍德川秀忠死後兩個月才過世,其子孫則擔任郡上藩主和三上藩主。.

之间三方原之戰和遠藤慶隆相似

三方原之戰和遠藤慶隆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大名上洛三河國京都佐久間信盛德川家康元龜織田信長美濃國長篠之戰武田信玄濱松城战国时代 (日本)

大名

大名可以指:.

三方原之戰和大名 · 大名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上洛

上洛在日语中是“进入京都”的较正式的说法。日本仿照中国古代的国都洛阳建立平安京的東側,後來「洛陽」逐漸成為整個京都的雅稱,文人們对它雅称为“京洛”(けいらく),于是后来称呼进入京城为“上洛”。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是谓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rakuyo)。 最初,平安京西侧(右京)仿照唐长安城设计,东侧(左京)仿照唐洛阳城设计。右京有不少沼泽,环境过于潮湿,不适宜居住;于是京都的發展,主要在左京。左京效法洛陽城,于是人们使用“洛阳”来指代整个平安京。因此,進京都就被称作“上洛”,广义上与“上京”同义;相反的,下洛指离开京都。战国时代,“上洛”特指战国大名率領军队开进京都、宣示其霸主地位的军事行动。 由于京都被称为洛阳,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同样,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近年,日本还诞生了“洛阳学”,是专门用来研究古都洛阳的一门学科。 除了京都之外,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称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所以,奈良就仿照汉魏洛阳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

三方原之戰和上洛 · 上洛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三河國

三河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三州(或大寫為叁州)。三河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愛知縣的東部。.

三方原之戰和三河國 · 三河國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三方原之戰和京都 · 京都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佐久間信盛

佐久間信盛(、大永8年-天正10 年1月1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通稱半介、右衛門尉、夢齋定盛。居城是尾張山崎城、近江永原城和三河割屋城。曾經侍奉織田信秀、織田信長兩代的織田家重臣。弟弟是佐久間盛次。外號"撤退佐久間"。.

三方原之戰和佐久間信盛 · 佐久間信盛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三方原之戰和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元龜

元龜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永祿之後,天正之前。指1570年到1573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據《信長公記·卷六》,企圖要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在元龜3年9月向足利義昭提出的17條之意見書中要求:「元龜年號實為不吉,應行改元,謹呈將軍裁示」。.

三方原之戰和元龜 · 元龜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三方原之戰和織田信長 · 織田信長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美濃國

美濃國(),又稱濃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領域約為現今岐阜縣的南部。.

三方原之戰和美濃國 · 美濃國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長篠之戰

长篠之战(又稱為長篠之合戰或長篠合戰)是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对战双方为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與武田勝賴軍,时间为天正3年5月21日(1575年6月28日)。主要戰事地點在三河國長篠城(現在的愛知縣新城市長篠),決戰地點在設樂原。.

三方原之戰和長篠之戰 · 遠藤慶隆和長篠之戰 · 查看更多 »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长子。母亲是甲斐國人眾的女儿大井之方,先室為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之女,繼室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三條之方。官位是從四位下、信濃守,大正時代贈从三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将,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三方原之戰和武田信玄 · 武田信玄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濱松城

濱松城是位於日本靜岡縣濱松市中區的城堡。別稱曳馬城、出世城。江戶時代為濱松藩藩主居城。.

三方原之戰和濱松城 · 濱松城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三方原之戰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战国时代 (日本)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方原之戰和遠藤慶隆之间的比较

三方原之戰有58个关系,而遠藤慶隆有1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6.57% = 13 / (58 + 140)。

参考

本文介绍三方原之戰和遠藤慶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