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年困难时期和开放杂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年困难时期和开放杂志之间的区别

三年困难时期 vs. 开放杂志

三年困难时期,或称三年大饥荒,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内,在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运动之后,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饑荒。与之类似的发生在共产主义国家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性大饥荒有朝鲜饥荒和1932年苏联大饥荒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80年代以前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部分大陸居民或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餓飯年、饥荒年、人饿,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或三年大災荒,也有部分西方学者称其为大跃进饑荒、中国大饥荒。 大饥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是1959-1961年,、Basil Ashton、文貫中採用1958-1961年,楊繼繩、馮客及周遜的著作則採用1958-1962年。. 《開放雜誌》(Open Magazine)1987年1月在香港創刊,初名《解放月報》。社長哈公(許國)、總編輯金鐘(冉茂華)、顧問許行。1987年6月哈公病逝,雜誌由金鐘主持,1990年1月改名《開放雜誌》。1992年5月雜誌被地產商劉鑾雄收購,一年多後,劉鑾雄決定停刊,金鐘重新注冊再辦《開放》。 2014年12月宣布「暫停印刷出版」,轉而發展《開放網》。 《開放雜誌》以報導評論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的政治發展為重心,主張中國的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化。撰稿人包括在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及學者。2000年來連獲香港外國記者會、香港記者協會與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人權新聞獎】。 該雜誌同時經營開放出版社(Open Books),出版不少政治、歷史類書籍,如《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紅朝宰相》、《文革受難者》、《共產中國五十年》、《林昭之死》、《零八憲章》、《中國教父習近平》等。 該雜誌在中國大陸遭禁止入境。.

之间三年困难时期和开放杂志相似

三年困难时期和开放杂志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右派中国大陆开放杂志新闻自由

右派

右派,又称右翼,是和左派相對,一般是指保守派或溫和保守派。右派政治家一般會采取各種保守的政治立場,並且傾向于維護現存的統治。右派在不同國家與不同時期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左派與右派都是相對而言,在不同背景下兩者主張的具體內容不會相同,不能以靜態的「主義」或「階級」劃分。 在西方世界的傳统印象中,右派通常是指支持民族主義、捍衛傳統家庭和宗教(猶太-基督教文化傳統),且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政黨,認為某些社會分層及社會不平等的現象是正常、自然且不可避免的一派。部分人則用「右派」來稱呼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支持者。不過雖說自由放任,卻不包含移民的自由移動,此外,右派對於宗教衝突比較保守,因而對於種族問題也較為謹慎乃至於排斥。.

三年困难时期和右派 · 右派和开放杂志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三年困难时期和中国大陆 · 中国大陆和开放杂志 · 查看更多 »

开放杂志

《開放雜誌》(Open Magazine)1987年1月在香港創刊,初名《解放月報》。社長哈公(許國)、總編輯金鐘(冉茂華)、顧問許行。1987年6月哈公病逝,雜誌由金鐘主持,1990年1月改名《開放雜誌》。1992年5月雜誌被地產商劉鑾雄收購,一年多後,劉鑾雄決定停刊,金鐘重新注冊再辦《開放》。 2014年12月宣布「暫停印刷出版」,轉而發展《開放網》。 《開放雜誌》以報導評論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的政治發展為重心,主張中國的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化。撰稿人包括在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及學者。2000年來連獲香港外國記者會、香港記者協會與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人權新聞獎】。 該雜誌同時經營開放出版社(Open Books),出版不少政治、歷史類書籍,如《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紅朝宰相》、《文革受難者》、《共產中國五十年》、《林昭之死》、《零八憲章》、《中國教父習近平》等。 該雜誌在中國大陸遭禁止入境。.

三年困难时期和开放杂志 · 开放杂志和开放杂志 · 查看更多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各国新闻自由度排名请参见新闻自由指数词条)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新聞自由源起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在现代的集权国家裏,新闻自由是一个被高度质疑的争议性概念。这些政权将新闻自由视为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安全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集权制国家都会设立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用来维持集权政府的统治,对所谓任何试图挑战政权权威性的媒体或记者的活动进行压制。有的时候,这种对言论的镇压达到了野蛮的程度,甚至会动用警察和军队等具有武力的單位。在这些国家裏,新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在新闻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受到专制政权的威胁。威胁的方式包括解雇、被列入黑名单、人身攻击、绑架、刑讯,甚至暗杀。.

三年困难时期和新闻自由 · 开放杂志和新闻自由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年困难时期和开放杂志之间的比较

三年困难时期有253个关系,而开放杂志有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49% = 4 / (253 + 16)。

参考

本文介绍三年困难时期和开放杂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