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三國協約和英法關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國協約和英法關係之间的区别

三國協約 vs. 英法關係

三國協約(;)是指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同時是英文和法文詞語,意為三倍,而「」則是法文詞彙,意指諒解。 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 英法關係是指法國和英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在21世紀的現在,法國和英國之間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兩國之間的關係可以追溯至高盧戰爭時期。在羅馬帝國時代,兩國都曾經歷羅馬帝國統治,並都曾展開對羅馬統治的抵抗。雖然兩國在歷史上也曾有過多次對抗,然而總的來看,兩國近年關係友好。法國媒體曾稱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是位「法國迷」,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曾稱要讓法英關係成為比英法協約更友好親密的關係。.

之间三國協約和英法關係相似

三國協約和英法關係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三國協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英俄條約英国英法協約法俄同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

三國協約

三國協約(;)是指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同時是英文和法文詞語,意為三倍,而「」則是法文詞彙,意指諒解。 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

三國協約和三國協約 · 三國協約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三國協約和德国 · 德国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三國協約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英俄條約

《英俄条约》,又称《英俄协约》,是由英国与俄罗斯在1907年8月31日在圣彼得堡签订的条约。是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大博弈的一部分。它界定两国在波斯、阿富汗与中国西藏地区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得到波斯北部,而英国则获得南部近波斯湾的地区。条约之目的主要是防止德国扩张至该地。但此条约并不被伊朗、阿富汗、中国所接受。 英俄协约关于西藏部分规定,保持西藏领土完整,英俄双方不能吞并西藏,中国是西藏的宗主国,任何关于西藏拉萨政府的事物双方都必须通过中国政府来解决(原文:In conformity with the admitted principle of the suzerainty of China over Tibet, Great Britain and Russia engage not to enter into negotiations with Tibet except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英俄协约加上英法協約(挚诚协定)与法俄同盟,在1907年组成英国、法国与俄罗斯的三国协约。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彼此對立,互相敌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近因之一。.

三國協約和英俄條約 · 英俄條約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三國協約和英国 · 英国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英法協約

英法協約,又名挚诚协定(Entente cordiale),是指1904年4月8日英国和法国签订的一系列协定,它标誌着两国停止关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冲突而开始合作对抗新崛起的德国的威胁。在协定中,双方就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权达成了一致,包括埃及、摩洛哥、马达加斯加、中西非洲、暹罗(泰国)等地。 1907年随着《英俄条约》签订,英法协约和法俄同盟共同构成了“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对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政治和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國協約和英法協約 · 英法協約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法俄同盟

法俄同盟是1891年至1894年間法國與俄國所正式締結的防衛性同盟,簡稱「法俄同盟」。主要內容為:.

三國協約和法俄同盟 · 法俄同盟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國的政权,是首个穩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制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滅亡。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它正是法国经历八十多年的政权更替及动乱后,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政权,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三國協約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三國協約和法语 · 法语和英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國協約和英法關係之间的比较

三國協約有36个关系,而英法關係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7.89% = 9 / (36 + 78)。

参考

本文介绍三國協約和英法關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