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國協約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國協約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区别

三國協約 vs. 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國協約(;)是指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同時是英文和法文詞語,意為三倍,而「」則是法文詞彙,意指諒解。 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 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战线指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5年到1918年期间,在意大利北部进行的战事。交战双方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意大利本来是三国同盟的成员,但由于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存在着「尚未收复的意大利」问题,最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战争开始之初,意大利曾通过速攻方式占领了几个奥匈的城市。但随后意大利战线就陷入了同西线战事相同的胶着状态。战争初期奥德联军尽管数量处于劣势但依然掌握战场主动,后期协约国增兵意大利,最终使意大利以胜利告终,意大利如愿获得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包括南提罗尔、伊斯特拉半岛等。.

之间三國協約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似

三國協約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三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在1882年5月20日簽署的條約,是一個軍事聯盟。三國同意任何一國被其他兩個或更多國家攻擊時協助對方。而且,德意志帝國與義大利約定,如果對方被法國攻擊,將會協助對方。然而,根據一項補充宣言,義大利的承諾不能被認定為針對英國。1902年6月,義大利延續同盟協定后,對法國許下了類似的承諾。 1881年5月,法國进逼突尼西亞這個義大利希望得到的殖民地。於是,為了得到支援,義大利加入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結為三國同盟。不過,義大利的民意並不太滿意與奧匈帝國結盟,因為它曾阻止義大利統一,並且仍然控制著被認為是“尚未收復的義大利”的特倫蒂諾和伊斯特拉。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幾年前,很多著名軍事分析家都預測義大利會改變立場。1911年,義大利入侵並占領原本由-zh-cn:奥斯曼; zh-hk:奧斯曼; zh-tw:鄂圖曼-帝國控制的的黎波里,令此預測更有說服力。而且,英國和法國在開戰後又作出承諾,會讓義大利獲得安那托利亞東南部,以及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地區大部分領土。不過,英法在戰後並沒有兌現承諾。 1914年8月,世界大戰爆發,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與英、法、俄三個協約國戰鬥。義大利保證支持同盟國,可是後來加入協約國陣營,先後在1915年5月和1916年8月向德奧兩國宣戰。 雖然義大利是被動的國家,但其希望保持歐洲均勢的意念,很明顯是傾向支持規模較大的同盟。他之所以不支持同盟國,是因為他們是主動攻擊的國家,而協約國是防守同盟。而且,英國和義大利簽署了有關地中海的協議。英國需要暢通的地中海道路,以容易接觸其非洲和印度殖民地。由於義大利大部分邊界被地中海包圍,它就付不起與英國為敵的代價。這也被認為是義大利改變立場的原因。.

三國協約和三國同盟 · 三國同盟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三國協約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國的政权,是首个穩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制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滅亡。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它正是法国经历八十多年的政权更替及动乱后,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政权,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三國協約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國協約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比较

三國協約有36个关系,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5.66% = 3 / (36 + 17)。

参考

本文介绍三國協約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