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国和龐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国和龐德之间的区别

三国 vs. 龐德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德(),亦作龐悳,字令明,涼州南安狟道(今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東漢末年名將,武藝出眾、膽烈過人,原屬馬超父子,後於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張魯歸順曹操。官至立義將軍、關門亭侯,死後曹丕諡曰壯候。.

之间三国和龐德相似

三国和龐德有(在联盟百科)34共同点: 南匈奴夏侯渊天水市宛城区东汉三國志于禁张鲁張郃刘备关羽罗贯中甘肃省鍾繇鍾會袁尚袁譚馬騰马超高幹谥号贾诩龐德邓艾陈寿樊城区汉中市汉献帝漢中之戰漢水...潼關之戰曹丕曹仁曹操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南匈奴

南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裂,殘留在北方蒙古高原的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由匈奴贵族日逐王比在南方內蒙古一帶建立的匈奴政權,相對於北匈奴,被稱為南匈奴。南匈奴親附於東漢之下,成為附庸。304年,南匈奴單于劉淵建立前趙,推翻晉朝後,開啟五胡十六國時代。.

三国和南匈奴 · 南匈奴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族弟,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将。随曹操起兵,从征袁绍、韩遂等。建安十七年(212)後,督軍屯於長安,平定河西諸羌,其勇名號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建安二十年(215)拜征西將軍,守漢中,後為劉備部將黃忠所擊殺,死後追諡為愍侯。用兵擅長輕兵急襲、出敵不意,亦常恃勇無謀親率輕銳出戰,也因此常受曹操勸誡,軍中稱之為“白地将军”。.

三国和夏侯渊 · 夏侯渊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天水市

天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人称“西北小江南”。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31.17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华夏文明和漢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的荣誉。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交相辉映。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国和天水市 · 天水市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宛城区

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880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人(西元2006年)。区政府驻:东关街道建设路。 境內農業發達,為重要的棉花生產區,而且地下矿藏丰富,有石油、蓝晶石等几十种矿藏。 宛城区新设汉冶街道办事处、仲景街道办事处、白河街道办事处、枣林街道办事处等4个街道办事处,加上原有的东关街道办事处和新华街道办事处共6个街道办事处。.

三国和宛城区 · 宛城区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三国和东汉 · 东汉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国和三國志 · 三國志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中国山東省泰安)人,與同郡臧霸為舊交。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為將堅毅而穩重,對待部下也相當嚴厲。五子良將中最受曹操器重、並以古時名將對比之。早年戰功赫赫,攻呂布,防張繡,拒袁紹,征劉備。然而在樊城之戰中不敵關羽,水淹大軍,最後率軍投降,以致晚節不保;逝世後諡曰厲侯。被北宋诗人孔平仲叹“英雄成敗皆偶然”。.

三国和于禁 · 于禁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张鲁

张鲁(、245年或259年),字公祺,沛国丰县(今属江苏豐縣)人,东汉末五斗米道首领,正一天師,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张道陵)之孙,张衡子,世为天师道教主。.

三国和张鲁 · 张鲁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張郃

張郃(),字--乂,冀州河間國鄚(今中國河北省任丘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中唯一望族出身的將領。官至征西車騎將軍,封鄚侯;死後,追封諡曰壯侯。以“臨場巧變”見稱,先隨韓馥,後隨袁绍。在跟隨袁绍時遭到謀士郭圖的誣陷,所以轉投曹操。在曹魏帳下常立功勛,後期抵禦蜀國的表現出色,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蜀國上至劉備、諸葛亮,下至諸將都對其忌憚三分。.

三国和張郃 · 張郃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三国和刘备 · 刘备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三国和关羽 · 关羽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彥直,另一字貫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雖由於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並未說明其人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 ,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 关於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蹟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对于太原说实有一个致命缺陷,如果罗贯中是山西人,在《三国演义》中为何对山东境内的琐屑历史人物如此熟悉和感兴趣。有研究认为作者对“东平府”和“太原府”熟悉、认知乃至热情的程度是很不一样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对“东原”有某种“故土”情结。 一般认为,《水浒传》也是由罗贯中帮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浒传》的后半部是他写的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7年4月。《水浒传》的后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契丹和征方腊,在一百二十回版本还包括征田虎、征王庆。《水浒传》的后半部有时也称之为《征四寇》,比较吻合罗贯中的“忠君”思想。.

三国和罗贯中 · 罗贯中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三国和甘肃省 · 甘肃省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鍾繇

鍾繇(),字元常,豫州潁川長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傅,逝世後諡曰「成侯」。钟繇在書法上頗有造詣,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合稱為「鍾王」。.

三国和鍾繇 · 鍾繇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鍾會

鍾會(),字士季,潁川郡長社县(今中国河南省長葛東部)人,三国時期曹魏大臣,官至司徒。曹魏太傅鍾繇的小兒子、異母兄鍾毓也在曹魏官至後將軍。是滅亡蜀漢的曹魏將領之一,同時也有玄學家、書法家的一面。入蜀後發動叛變,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三国和鍾會 · 鍾會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袁尚

袁尚,字显甫,東漢末年人物,袁紹之第三子,是袁譚的同父異母之弟。.

三国和袁尚 · 袁尚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袁譚

袁譚(),字顯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東漢末軍閥袁紹的長子,為人性剛好殺。.

三国和袁譚 · 袁譚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馬騰

,字壽成,中國東漢末年之武將,是東漢初年的將領馬援之後人,父親為馬平任蘭干縣尉,後因失官而留在隴西。馬騰是蜀漢武將馬超之父,此外還有馬休與馬鐵二子。.

三国和馬騰 · 馬騰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马超

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故后谥威侯,是为斄乡威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馬超与關羽、張飛、黄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三国和马超 · 马超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高幹

幹(),字元才,東漢末年軍事人物,陳留圉縣(今杞縣圉鎮)人,曾任并州刺史。出身陳留高氏,祖父和父親二代都任官。.

三国和高幹 · 高幹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三国和谥号 · 谥号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是三國時曹魏的著名謀士。曾在東漢年間歷仕於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等人,後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三国和贾诩 · 贾诩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龐德

德(),亦作龐悳,字令明,涼州南安狟道(今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東漢末年名將,武藝出眾、膽烈過人,原屬馬超父子,後於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張魯歸順曹操。官至立義將軍、關門亭侯,死後曹丕諡曰壯候。.

三国和龐德 · 龐德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邓艾

鄧艾(),字士载,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後期名將。本名鄧範,字士則,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後來偷渡陰平,逼使蜀帝劉禪投降,建立滅蜀奇功,獲封太尉。可是戰后被鍾會聯合監軍衛瓘誣陷,鄧艾帳下軍官打算營救鄧艾,衛瓘怕受鄧艾報復,便遣田續先行殺死鄧艾,其子鄧忠亦同殉此難。.

三国和邓艾 · 邓艾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三国和陈寿 · 陈寿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樊城区

樊城区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484.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63万人。.

三国和樊城区 · 樊城区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三国和汉中市 · 汉中市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汉献帝

漢獻帝刘协(),字伯和,是东汉政權最后一位皇帝,189年至220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獻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獻帝」。.

三国和汉献帝 · 汉献帝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是東漢末年群雄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 由於漢中是益州北方的一個郡,接近長安三輔地區,而且易守難攻,因此劉備在214年平定益州後,於217年向北攻佔漢中,戰事維持兩年。最終,劉備領有漢中,控制中國西南地區,同年秋進位為漢中王,正式建立基業,不久後創立蜀漢。.

三国和漢中之戰 · 漢中之戰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漢水

#重定向 汉江 (中国).

三国和漢水 · 漢水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潼關之戰

潼關之戰是曹操與馬超、韓遂等西方群雄發生的戰爭。當時曹操在南方戰線失利,所以決定向西方拓展。馬超、韓遂等受消息影響,起兵抵抗,在關中潼關附近與曹軍發生大戰,最後曹操用計取勝,壓制關中。.

三国和潼關之戰 · 潼關之戰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譙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长子,之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脅迫東漢皇帝汉獻帝劉協禪讓,篡漢自立,建立魏朝,史称曹魏,諡文皇帝。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與父親曹操、其子曹叡並稱「魏氏三祖」。.

三国和曹丕 · 曹丕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曹仁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早年已經結隊跟隨曹操,常遇狀解圍,善守能攻;樊城之戰中雖被關羽以水圍城,但亦能激勵将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终合兵擊退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曹魏建立后,曹仁官至大司馬,封陳侯,諡曰忠。.

三国和曹仁 · 曹仁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三国和曹操 · 曹操和龐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国和龐德之间的比较

三国有643个关系,而龐德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4,杰卡德指数为4.72% = 34 / (643 + 78)。

参考

本文介绍三国和龐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