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三司官和琉球科律相似
三司官和琉球科律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中山世譜,琉球国,第二尚氏,攝政 (琉球)。
中山世譜
《中山世譜》是琉球國的漢文官修史書。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攝政尚弘才等人奉尚貞王之命,以蔡鐸為中心,對《中山世鑒》進行漢譯和改訂,於1701年完成初版《中山世譜》(被稱為蔡鐸本《中山世譜》),獻給清朝康熙帝。蔡鐸本《中山世譜》記載了琉球國自天孫王朝至尚益王代發生的事情。共正卷5卷、附卷1卷。 雍正二年(1724年),由攝政尚徹主持,以蔡溫為中心,對蔡鐸本《中山世譜》進行加筆、修正,於翌年完成第二個版本的《中山世譜》,後世稱之為蔡溫本《中山世譜》。 現存的《中山世譜》共有本卷14卷(主要是收錄有關中國的事項)、附卷7卷(主要是收錄有關薩摩藩的事項),蔡溫本《中山世譜》的改訂只到本卷九卷,其後是由史官繼續修訂,直到1876年才被迫停止。附卷的部分可能也是由蔡溫所編修,後來又經唐榮都通事鄭秉哲之手改訂,成為現在的7卷。.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攝政 (琉球)
攝政亦稱國相、王相、諸司代,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位階的官職,位居三司官之上。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宰相、日本古代的攝政和關白。 義本王時代,英祖被任命為攝政,這是琉球歷史上的第一位攝政。第一尚氏王朝時期,中國人程復、王茂、懷機曾先後出任攝政一職。第二尚氏王朝建立以來至尚永王代時期,攝政一職一直空缺,直到1589年,尚寧王才恢復攝政一職,任命弟弟尚宏為攝政。 攝政基本上從王子或按司選出。如果按司出任攝政,從就職那天起,他的位階將被陞為王子(「王子」也是琉球國位階名之一)。 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攝政通常只是一個閑職而已,管理王室的禮儀。攝政一般不會參與政治活動。歷史上只有兩人例外:一位是僧人菊隱,是尚寧王在薩摩藩的壓力下而被任命的;另一位是在1667年北谷惠祖事件後被薩摩藩扶植上臺的向象賢,任職期間曾進行大幅度地改革。.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三司官和琉球科律的共同点。
- 什么是三司官和琉球科律之间的相似性
三司官和琉球科律之间的比较
三司官有38个关系,而琉球科律有1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7.69% = 4 / (38 + 14)。
参考
本文介绍三司官和琉球科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