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七国之乱和郢 (閩越國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七国之乱和郢 (閩越國王)之间的区别

七国之乱 vs. 郢 (閩越國王)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 七王為: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郢(Tīng;Éng;),閩越國歷史上的一位國王,無諸之子,騶氏。無諸死後,郢與其餘子孫爭鬥並奪下王位。 漢朝鎮壓吳楚等七國之亂後,吳王劉濞的兒子劉子駒逃亡到了閩越,勸說郢起兵討伐東甌。於是郢在建元三年(前138年)大舉進攻東甌國,包圍其都城。東甌國向漢朝求援。漢武帝遣嚴助率軍,自會稽從海上增援東甌。郢見漢軍兵至,退兵回國。此後,東甌國被漢朝遷到了江淮一帶,閩越成為了漢朝東南方最強大的國家。 建元六年(前135年),閩越王郢發兵攻打南越,南越王趙胡上表漢廷請求增援。漢武帝遣大行王恢率軍自豫章出發,大農韓安國自會稽出發,水陸並進攻打閩越。郢立即發兵拒險。其弟余善認為漢軍強大,不可與之為敵,與大臣合謀,用鏦擊殺了郢,向漢朝投降。隨後,余善被漢朝冊封為東越王,而另一位閩越國宗室繇君丑則被冊封為越繇王。 相傳閩越首都東冶附近的鱔溪中有大鱔危害百姓,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吃掉村中的一對童男童女。閩越王郢的第三子騶寅(白馬三郎)得知此事後為民除害,用箭射死了它。但白馬三郎也在搏鬥中被大鱔捲入水中溺死。後世的福州人為了紀念白馬三郎,尊他為神,建立「白馬尊王廟」對他進行祭祀。.

之间七国之乱和郢 (閩越國王)相似

七国之乱和郢 (閩越國王)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劉濞七国之乱閩越

劉濞

劉濞(濞,注音ㄆ一ˋ,拼音pì;),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漢高帝劉邦之侄,劉邦兄長劉喜之長子。因为参与平定英布叛乱有功,被劉邦封為吳王,在位42年。漢景帝時,發動七國之亂謀反,兵敗后被东瓯国人杀死。.

七国之乱和劉濞 · 劉濞和郢 (閩越國王) · 查看更多 »

七国之乱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 七王為: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七国之乱和七国之乱 · 七国之乱和郢 (閩越國王) · 查看更多 »

閩越

閩越(Mìng-uŏk;Bân-oa̍t;Mâing-ṳ̆e;Máng-e̤̍h),又稱為閩粵,亦稱為無諸國。狭义上的闽越指今中國福建省。在中國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於越人外遷至闽中地区,與當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個國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於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閩越人,存在的時間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後的六、七十年之間,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中國東南方勢力最強的國家,閩越王無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邊的興田鎮)所建的王城,也是當時東南一帶規模最大的城市。.

七国之乱和閩越 · 郢 (閩越國王)和閩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七国之乱和郢 (閩越國王)之间的比较

七国之乱有120个关系,而郢 (閩越國王)有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13% = 3 / (120 + 21)。

参考

本文介绍七国之乱和郢 (閩越國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