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丁日昌和加禮宛事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丁日昌和加禮宛事件之间的区别

丁日昌 vs. 加禮宛事件

丁日昌(),清朝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字禹生,又作雨生,室名持静齋、清節堂、得恩堂、百蘭山館、蕉雨書屋。广东丰顺人。1875年以军功任命为琼州府学训导。后出任庐陵知县后,因太平军攻陷,遂被免职。其后为曾国藩幕僚,帮助筹办水师。在任福州船政期间提出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分区设防的主张;还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国人教习技术。1876年到台湾,开办煤矿,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制订《海难救护章程》,1877年8月,因病回籍休养。1879年清政府命他专制南洋事宜,节度沿海水师官兵。1881年向总理衙门建议派人巡抚广西,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五卷。 光緒八年(1882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揭阳家中。卹如制。. 加禮宛事件(噶瑪蘭語:Lanas na Kabalaen)或稱達固湖灣事件(Takubuwa a kawaw),是臺灣原住民噶瑪蘭族(Kebalan)和撒奇萊雅族(Sakizaya)在1878年聯合反抗清朝的事件。該事件對於花蓮地區的族群分布影響極大,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在聯合抵抗清軍入侵的事件中幾乎滅絕,倖存的族人藏身在阿美族之中。同時,協助清軍的七腳川社一舉成為奇萊平原最大部落,直至後來七腳川事件後才式微。.

之间丁日昌和加禮宛事件相似

丁日昌和加禮宛事件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福建巡抚

福建巡抚

福建巡抚,明清時代地方軍政官員。.

丁日昌和福建巡抚 · 加禮宛事件和福建巡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丁日昌和加禮宛事件之间的比较

丁日昌有54个关系,而加禮宛事件有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99% = 1 / (54 + 47)。

参考

本文介绍丁日昌和加禮宛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