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一代女皇和唐高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一代女皇和唐高宗之间的区别

一代女皇 vs. 唐高宗

《一代女皇》,中视八點檔古裝連續劇,製作人為林慧俊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64頁。,導播為王世綱、鍾世樺、王中強、陳明義、林獻彰,戲劇指導(即導演)為李岳峰,節目企劃為王時政,首播期間為1985年11月18日至1986年1月14日,共40集,開播前之暫定劇名為《一代女暴君》林玉雲 文,--鑫南 攝影,〈一代女暴君情史 潘迎紫演活了武則天〉,《掃描線雜誌》第44期(1985年11月號)第8頁。。.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之间一代女皇和唐高宗相似

一代女皇和唐高宗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上官仪唐太宗唐中宗唐睿宗唐高宗王皇后 (唐高宗)裴炎褚遂良許敬宗貞觀 (唐朝)蕭淑妃长孙皇后长孙无忌柳奭李承乾武则天戴至德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唐玄宗的姑母,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先天之變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统治的李唐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86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一代女皇和太平公主 · 唐高宗和太平公主 · 查看更多 »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祖籍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唐朝的女官、女诗人及唐中宗李顯之昭容,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获罪遭诛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得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中宗年间被封为昭容,执掌朝纲,权势日盛,左右朝政,期间大设修文馆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唐隆之變時,手捧與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相王輔政」中宗遺詔求免,仍被李隆基下令處死。.

一代女皇和上官婉儿 · 上官婉儿和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上官仪

上官仪(),字游韶,唐朝陝州陝縣(今河南陕县)人,移居江都。西汉上官桀后裔。.

一代女皇和上官仪 · 上官仪和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一代女皇和唐太宗 · 唐太宗和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一代女皇和唐中宗 · 唐中宗和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一代女皇和唐睿宗 · 唐睿宗和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一代女皇和唐高宗 · 唐高宗和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王皇后 (唐高宗)

王皇后(),名不详,籍贯并州祁县。唐高宗第一任皇后,後來因武則天被立為皇后而被廢,最後也為武則天所殺。.

一代女皇和王皇后 (唐高宗) · 唐高宗和王皇后 (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裴炎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河东裴氏洗马裴出身。 其父裴大同。少年時勤奮好學,為弘文生,精於《左氏春秋》、《漢書》,史稱“寡言笑,有奇節”。後明經及第,初仕濮州(山東省鄄城)司倉參軍,历官御史、起居舍人,黄门侍郎。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入相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二年(681年),遷侍中,掌門下省。唐中宗即位,遷中書令,後來,因中宗欲任命韋皇后父親韋玄貞為宰相,太后武則天在裴炎支持下廢中宗,改立中宗之弟唐睿宗。 武承嗣请立武氏七庙,裴炎反對,武后不悅而作罷。嗣聖元年(684年)冬,徐敬業於揚州起兵反武。武則天問策,裴炎主張歸政睿宗,武后大怒。監察御史崔詧言:“炎受顧托、身總大權,聞亂不討,乃請太后歸政,此必有異圖。”下獄,由御史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魚承曄審訊,剛烈不屈。十二月被斬於洛陽都亭驛前街,抄家籍沒,查無積蓄。程務挺上書為裴炎辯冤,也以「與裴炎、徐敬業潛相接應」被斬於軍中。唐睿宗時,贈太尉、益州大都督,谥曰忠。 夫人刘氏,刘子将之孙,刘德敏之女。二子:裴懿,太子舍人;裴彥先,太子中舍人。.

一代女皇和裴炎 · 唐高宗和裴炎 · 查看更多 »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人,因其家族在永嘉南渡后定居建康后又迁徙至钱塘,遂在南朝陈覆亡后落籍钱塘。 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後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氏被立皇后之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於任所。 显庆五年,遂良二子褚彦甫、褚彦仲亦被杀。今杭州有褚家堂。 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一代女皇和褚遂良 · 唐高宗和褚遂良 · 查看更多 »

許敬宗

許敬宗(),字延族。祖籍高阳郡新城县。唐朝官员,官至中书令(宰相)。.

一代女皇和許敬宗 · 唐高宗和許敬宗 · 查看更多 »

貞觀 (唐朝)

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第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周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韓康伯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孔穎達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陳夢雷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一代女皇和貞觀 (唐朝) · 唐高宗和貞觀 (唐朝) · 查看更多 »

蕭淑妃

蕭淑妃(),名不详,唐高宗的妃嫔,許王李素节、義陽公主、高安公主生母。.

一代女皇和蕭淑妃 · 唐高宗和蕭淑妃 · 查看更多 »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河南郡洛阳县(河南省洛阳市东)人,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朝第一位在位皇后,去世后谥号为“文德皇后”。.

一代女皇和长孙皇后 · 唐高宗和长孙皇后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一代女皇和长孙无忌 · 唐高宗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柳奭

柳奭,字子邵,出于河东柳氏,故称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唐朝高宗时的宰相,同时是高宗皇后王氏的舅舅。王皇后失宠後,柳奭感到形势不稳,在654年提出辞职。655年王皇后被废後,柳奭也被流放。武皇后在659年对反对她为皇后的大臣大开杀戒,柳奭被处死。.

一代女皇和柳奭 · 唐高宗和柳奭 · 查看更多 »

李承乾

李--(),為唐太宗長子,長孫皇后所生,字高明,也是唐朝貞觀初期的太子。.

一代女皇和李承乾 · 唐高宗和李承乾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一代女皇和武则天 · 唐高宗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戴至德

戴至德(),爵封道国公,谥恭,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为宰相。.

一代女皇和戴至德 · 唐高宗和戴至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代女皇和唐高宗之间的比较

一代女皇有131个关系,而唐高宗有18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6.09% = 19 / (131 + 181)。

参考

本文介绍一代女皇和唐高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