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之间的区别

一九八四 vs. 美麗新世界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所創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說,出版於1949年Benet's Reader's Encyclopedia, Fourth Edition (1996). 《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亦名「美妙的新世界」、「勇敢面對新世界」。為英國作家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於1931年創作193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作品。故事设定在公元2540年(书中的福特632年)的伦敦,描述了与当今社会迥异的“文明社会”的一系列科技,如人类試管培植、睡眠学习、心理操控、建立婴儿条件反射等。 该小说影响巨大,與《一九八四》和《我們》並列為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

之间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相似

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反乌托邦奥尔德斯·赫胥黎一九八四英国我们 (小说)性交

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dystopia、Cacotopia、kakotopia 或 anti-utopia;中文又稱反面乌托邦、敌托邦、惡托邦、絕望鄉或废托邦)是烏托邦(utopia)的反義語,希臘語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not-good place),它是一種不得人心、令人恐懼的假想社群或社會,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反烏托邦常常表徵爲、極權政府、生態災難或其他社會性的灾難性衰敗。這種社會出現在許多藝術作品中,特別是設定在未來的故事。反烏托邦出現在許多虛構作品的亞流派中,常用於提醒人們注意現實世界中的有關環境、政治、經濟、宗教、心理學、道德倫理、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被人忽略,有可能導致出現反烏托邦的狀况。.

一九八四和反乌托邦 · 反乌托邦和美麗新世界 · 查看更多 »

奥尔德斯·赫胥黎

奧爾德斯·李安納德·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又译阿道司·赫胥黎,),英格兰作家,属于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生物学家、演化论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在晚年也对通灵题目如超心理学和哲学和神秘主义感兴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一九八四和奥尔德斯·赫胥黎 · 奥尔德斯·赫胥黎和美麗新世界 · 查看更多 »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所創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說,出版於1949年Benet's Reader's Encyclopedia, Fourth Edition (1996).

一九八四和一九八四 · 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一九八四和英国 · 美麗新世界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我们 (小说)

《我們》(Мы),又名《反烏托邦與自由》,是葉夫根尼·薩米爾欽於1920年寫作的一部俄語小說。為反烏托邦三部代表作之一(另外两部是《美麗新世界》和《一九八四》)。 《我們》的出現和作者本人的經歷息息相關。作者於1905年和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兩次經歷了俄國的革命。他還在英國的紐克斯爾Jesmond的郊區生活了一陣子,又在泰恩河的造船廠工作(1916-1917)。那些經歷足以使他對大規模勞動的合理性進行自己的分析。 《我們》是一部日記體反烏托邦諷刺小說,一般被認為是這類小說的始祖。小說強調了現代工業社會極權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因素,且構造了一個把自由意志作為不幸福之根源的社會,公民的生活都必須受制於精密的數字。這個世界是「二百年大戰」的產物,被包圍在「綠牆」中,隨著各種革新與進步,葉夫根尼·薩米爾欽將世界描述為一個透明的世界:包括寓所在內的所有東西都是由玻璃或是其他透明材料製作或建造的,也就是任何人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而毫無保留(constantly visible)。社會中的公民之間被取消了稱謂,互相以號碼代稱,男性為輔音字母和奇數所構成的號碼,女性則為元音與偶數。生活遵循著《作息條規時刻表》,即所有人都在所有的時間從事同樣的事情,不存在自由。任何敢於反對「幸福」的人都將會受到懲處。 《我們》是第一部被Glavlit這個全新的前蘇聯文化審查機構取締的小說,時間是1921年。儘管它最初的草稿可以追溯到1919年。事實上,這部小說的很大一部分基礎在葉夫根尼·薩米爾欽的小說《島民》中已經有所反映,而這部小說是他1916年在紐卡斯爾開始撰寫的。葉夫根尼·薩米爾欽在原蘇聯的的文學地位在二十世紀20年代日趨惡化,終於他於1931年永久定居於巴黎,這也許還是在高尔基求情之後才得以成行的。 小說在1924年譯為英語出版,但到1988年才第一次於俄羅斯公開出俄文版,當時他被放在了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的旁邊。 喬治·歐威爾對《我們》較為熟悉,他曾閱讀過法語版的《我們》,之後又於1946年再次閱讀。《我們》影響了他的《一九八四》和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一九八四和我们 (小说) · 我们 (小说)和美麗新世界 · 查看更多 »

性交

性交(Sexual intercourse),或稱性交媾,也被人們稱為陰道交(vaginal sex)或阴道性交(vaginal intercourse),指的是將一般為勃起狀態的陰莖跟陰道互相接合及在內磨擦的過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令自身獲得性快感、繁殖下一代Sexual intercourse most commonly means penile–vaginal penetration for sexual pleasure and/or sexual reproduction; dictionary sources state that it especially means this, and scholarly sources over the years agree.

一九八四和性交 · 性交和美麗新世界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之间的比较

一九八四有147个关系,而美麗新世界有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19% = 6 / (147 + 41)。

参考

本文介绍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