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XM806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XM806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之间的区别

XM806重機槍 vs. 白朗寧M2重機槍

XM806輕型.50口徑機槍(;生產商名稱:LW50MG,意為:輕型.50口徑機槍)是一挺由美国槍械製造商通用动力公司研製及生產的重機槍,發射12.7×99毫米北約口徑(.50 BMG)步枪子彈。 它在2009年開始研製,但在2012年停止研發。. 白朗寧M2重機槍(M2 Machine Gun),俗稱五零/點五零機槍(Browning Machine Gun,Cal.),是由約翰·白朗寧在一戰後設計的重機槍,發射12.7×99毫米(.50 BMG)大口徑彈藥。.

之间XM806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相似

XM806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彈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皮卡汀尼導軌DShK重機槍膛線通用动力FN BRG-15重機槍Kord重機槍KPV重機槍NSV重機槍XM312重機槍12.7×99mm NATO

彈鏈

彈鏈(belt)是把大量子彈以串聯方式連著的彈藥,主要提供給全自動發射機槍或機砲,以達到持續火力的效果。.

XM806重機槍和彈鏈 · 彈鏈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XM806重機槍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皮卡汀尼導軌

卡汀尼導軌(英文:Picatinny rail 或),简称皮軌(Pic rail),又稱MIL-STD-1913導軌、STANAG 2324导轨、魚骨(中国大陆称呼),是一种槍械上的导轨界面系统。與類似的韋弗式導軌(Weaver rail)一樣,用来为戰術附件提供標準化的安裝平台。 Image:M1913A Rail CrossSection.svg|皮卡汀尼導軌的尺寸,橫​​截面(以英寸為尺寸) Image:Picantinny-recoilgroove-diagram.gif|皮卡汀尼導軌的尺寸,側視圖(以英寸為尺寸).

XM806重機槍和皮卡汀尼導軌 · 白朗寧M2重機槍和皮卡汀尼導軌 · 查看更多 »

DShK重機槍

DShK 1938重機槍,又稱 DShK(俄文:ДШК,Дегтярёва-Шпагина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英文:Degtyaryov-Shpagin Large-Calibre),是蘇聯从1938年二戰時期开始裝備的重型防空機槍。.

DShK重機槍和XM806重機槍 · DShK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膛線

膛线(Rifling,又译作“来复线”)是现代炮管及枪管的管膛内壁上被锻刻加工出的呈螺旋狀分布的凹凸槽,可使子弹在发射时沿着膛线作纵轴旋转,产生陀螺仪效应稳定弹道,因而能更精确的射向目标。 膛线下陷中空的地方称作阴线或阴膛(groove,在多边形膛线中则称为valley),凸起部分成为阳线或阳膛(land,在多边形膛线中称为hill),枪支的书面口径通常指的是一条阳线与其正对面的另一条阳线间的距离,因此子弹弹头的直径通常大于枪支的口径。.

XM806重機槍和膛線 · 白朗寧M2重機槍和膛線 · 查看更多 »

通用动力

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是一家美国的國防企业集团。2008年時通用动力是世界第五大國防工業承包商。由於近年來不斷的擴充和併購其他公司,通用動力現今的組成與面貌已與冷戰時期時大不相同。現今通用動力包含三大業務集團:海洋、作戰系統和資訊科技集團。.

XM806重機槍和通用动力 · 白朗寧M2重機槍和通用动力 · 查看更多 »

FN BRG-15重機槍

FN BRG-15是一挺由比利时赫尔斯塔尔的國營赫斯塔爾於1980年代研製的重機槍,是國營赫斯塔爾於1980年代早期為了作為白朗寧M2HB.50 口徑重機槍的潛在取代武器而研製的,發射15.5×106毫米大口徑子彈。.

FN BRG-15重機槍和XM806重機槍 · FN BRG-15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Kord重機槍

Kord 12.7毫米重機槍(,意為:科夫羅夫槍砲技師捷格加廖夫機槍;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代號:/)是一挺由俄羅斯聯邦工業設計局()以NSV“岩石”重機槍為藍本研製、(全稱:開放聯合股份公司“V.A.捷格加廖夫工廠”;,常用縮寫:)生產的12.7毫米(.50英吋)大口徑重機槍,在1998年開始在俄羅斯軍隊服役用以取代舊型號的NSV“岩石”重機槍,發射.50俄羅斯(12.7×108毫米)步枪子彈。 它的設計目的是對付輕型裝甲目標和火力武器,摧毀在2,000公尺(2,187.23碼,6,561.68英尺,1.24英里)範圍內的敵方人員,以及高達1,500公尺(1,640.42码,4,921.26英尺,0.93英里)傾斜範圍內的空中目標。.

Kord重機槍和XM806重機槍 · Kord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KPV重機槍

KPV重機槍(俄語: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 Пулемет Владимирова - КПВ,意為:弗拉基米重機槍)是蘇聯制造的重機槍,發射14.5×114毫米彈藥,與二戰蘇聯的反坦克步槍彈藥相同。.

KPV重機槍和XM806重機槍 · KPV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NSV重機槍

NSV12.7毫米重機槍由蘇聯制造,名字取自其三位設計師G.I. Nikitin、J.S. Sokolov及V.I. Volkov。.

NSV重機槍和XM806重機槍 · NSV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XM312重機槍

XM312是一把發射12.7×99毫米NATO(.50 BMG)口徑的重機槍,亦是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 25毫米自動榴彈炮的衍生產品。XM312主要用於取代在美軍服役已久的白朗寧M2重機槍,因此XM312的設計針對M2的缺點而作改進,但射速遠低於M2令美軍不甚滿意。 XM312只需轉換少數發射零件便可變成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 可是,包括XM-307榴彈發射器和XM-312重機槍,整個OCSW項目已於2007年被取消。.

XM312重機槍和XM806重機槍 · XM312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12.7×99mm NATO

12.7×99mm NATO,又稱.50 BMG」,全名是.50 Browning Machine Gun。於1910年代後期特別為1921年生產的白朗寧M2重機槍發展出來的彈藥,是由.30-06春田步槍子彈為基礎加碼放大而來,1921年正式服役。.50 BMG彈種繁多,包含全金屬被覆彈、曳光彈、穿甲彈、燃燒彈等。使用於機槍時須用金屬彈鏈。.50 BMG被用於長射程反器材步槍,.50口徑機槍以及小部分的超大威力手槍。有人說2002年加拿大陸軍士官於阿富汗使用TAC-50.50BMG狙擊步槍擊斃 2,430 公尺(7972 英尺/1.509 英哩)外的一名基地組織份子創下長程狙擊的世界紀錄。(已於2009年11月被英國陸軍騎兵隊下士Craig Harrison以2,475米(8120英尺)超越) 前世界紀錄於1967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狙擊手Carlos Hathcock距離是2090米(2286碼)。Hathcock使用的是M2白朗寧機槍配備望遠瞄準鏡。(現在是第3名)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已經正在展開EXACTO計畫,以.50口徑的狙擊用子彈,於子彈內加入微處理器和轉向葉片,使子彈可以在飛行過程中修正軌跡。.

12.7×99mm NATO和XM806重機槍 · 12.7×99mm NATO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XM806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之间的比较

XM806重機槍有31个关系,而白朗寧M2重機槍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11.01% = 12 / (31 + 78)。

参考

本文介绍XM806重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