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SKS半自動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SKS半自動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之间的区别

SKS半自動步槍 vs. 莫辛-納甘步槍

SKS半自動步槍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谢尔盖·西蒙諾夫(Серге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Симонов)在1945年設計的半自動步槍。SKS45是(俄文: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карабин системы Симонова,中文翻譯是自動上膛的卡賓槍-西蒙諾夫系統,1945年)的縮寫。SKS半自動步槍在蘇聯的第一線服役後很快的被AK-47突击步枪取代。但其後它仍然在第二線服務了幾十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俄罗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多個前蘇聯國家的儀仗隊使用的步槍。SKS半自動步槍被蘇聯廣泛出口到前東歐集團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部份國家更曾仿製並大量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的SKS被命名為56式半自動步枪,東德則命名為“S式卡賓槍(Karabiner S)”,朝鮮則稱為“63式”。由於已經被軍隊淘汰而大量的廉價出售,當今它在許多國家平民使用的半自動步槍市場很受歡迎。SKS是第一個使用7.62×39毫米子彈的武器,其後AK-47及RPD均使用這種子彈。. 莫辛-納甘(法文:Mosin-Nagant)步枪是由設計者俄國陸軍上校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李昂·納甘共同命名的手動步槍,在俄語圈國家也被普遍的称为莫辛步枪 (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多种型号的莫辛-納甘步枪在俄罗斯帝国军队以及苏联红军作为制式武器服役,各种型号的莫辛-納甘步枪在日俄戰爭至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有投入使用,越南战争甚至阿富汗戰爭皆有出現。至今仍是民用步枪常见之型号。.

之间SKS半自動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相似

SKS半自動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有(在联盟百科)25共同点: 南斯拉夫內戰叙利亚内战中间型威力枪弹伊拉克战争彈匣俄语刺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國羅馬尼亞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戰爭越戰阿富汗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 (2001年)蘇聯SVD狙擊步槍柬埔寨內戰柬越戰爭東德槍托步枪波兰56式半自动步枪7.62×54mmR

南斯拉夫內戰

南斯拉夫內戰指的是因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解體而引發的一系列的戰爭。這些相互關聯的戰爭包括1991年的斯洛文尼亞十日戰爭(又稱斯洛文尼亞戰爭)、1991年至1995年的克羅埃西亞戰爭、1992至1995年的波士尼亞戰爭、1996年至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 南斯拉夫內戰通常被認為是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民族對立與衝突、種族清洗、戰爭罪等都是其特徵。戰爭的結果導致了前南斯拉夫境內多個主權國家的產生。 此外,雖然存在一定的爭議,該地區許多持續至今的紛爭與衝突有時也被認為是南斯拉夫內戰的延續。.

SKS半自動步槍和南斯拉夫內戰 · 南斯拉夫內戰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敘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内的戰爭罪行。 叙利亚反对派的代表性政治组织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和叙利亚临时政府,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武装组织为自由叙利亚军。阿拉伯聯盟和海湾组织以及57国伊斯兰世界组织相继开除阿萨德政权成员资格,并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教色彩強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兰国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敘利亞崛起。據2013年12月報道,相信有多達1,000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敘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敘利亞政府,讓敘利亞內戰成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后更演变为美俄直接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展开空袭。美国方面则于2014年9月宣布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并多次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但事后以误炸或直接否认来搪塞。2017年4月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和2018年4月14日美国等国家则直接宣布并攻击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

SKS半自動步槍和叙利亚内战 · 叙利亚内战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中间型威力枪弹

中間型威力槍彈(Intermediate cartridge),是在步槍子彈中的一個分支,是指槍口動能約在1300-2000焦耳級,口徑在5-8毫米左右的中或小口徑軍用步槍子彈。是為了解決早期現代的步槍子彈(槍口動能在2500焦耳以上),在用於自動步槍時威力過大,在全自動射擊時無法有效的控制槍枝的跳動和後座力的撞擊。 所謂「中間」是指相對於早期現代步槍子彈所謂的,有時稱為「全火力步槍子彈」,甚至有所謂「全尺寸步槍子彈」(通常指槍口動能接近四千焦耳級)為低,為了「接近」衝鋒槍用的手槍子彈,而在二戰到現代開發的新制式步槍子彈。 而衝鋒槍使用的手槍子彈在中遠距離上威力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戰後多國都有研究的。 其中1934年,德國開始研究開發短藥筒步槍子彈,以兼顧威力與連續射擊時控制射擊精度,這類短藥筒彈藥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 它的有效射程相應縮短了。因為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步槍作戰距離縮短,大多在400米距離以內開火。在最初,這種降低射程的思路並不被接受,但隨後各國亦開始相繼採用。 現在已經發展了三個時期了。.

SKS半自動步槍和中间型威力枪弹 · 中间型威力枪弹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國部隊進駐伊拉克、并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一场战争。澳大利亞軍隊和波兰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反恐怖主義的联合部队是由120,000人的美军部队、45,000人的英军部队、2,000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00人的伊拉克部队。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2003年3月20日多國部隊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美国第3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4和第7装甲旅组成的第1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2大城市巴斯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烏姆蓋薩爾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3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大規模衝突。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遭到洗劫,上万件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2005年以來,伊拉克政壇興辦了民主選舉,並在美國支持下開始了重建,然而這並沒有帶來理性的政治與平等,少數什葉派與財團掌控國家,遜尼派極端份子佔地為王,使美軍與美援隊伍傷亡不斷,2008年奧巴馬總統以美軍撤出(主要是戰鬥部隊)的政見上台,2011年正式撤退,結束了大部分的軍事行動。然而伊拉克戰亂遠未解決,隨後伊斯蘭國於2014年的興起,美國反恐戰果再度倒退,還造成全球難民危機與恐怖主義擴散至歐洲,此戰至今影響未明。.

SKS半自動步槍和伊拉克战争 · 伊拉克战争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彈匣

彈匣(magazine)是一種為可連續射击的槍械儲存并供應彈藥的容器。這種容器包含可拆卸與固定兩類,最主要的功用是將預先安裝在彈匣內的彈藥在射擊過程當中依序的送入槍機當中。 彈匣有多種大小與形狀,以搭配各類槍械和使用場合。容量較少的彈匣只有數發的容量,較大的則可以安裝數百發子彈。.

SKS半自動步槍和彈匣 · 彈匣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SKS半自動步槍和俄语 · 俄语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刺刀

刺刀,又稱銃劍、銃刀,为安裝或捆绑在枪管上的匕首、小刀式武器,作为远距武器的近距离防御使用。.

SKS半自動步槍和刺刀 · 刺刀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SKS半自動步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SKS半自動步槍和美國 · 美國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SKS半自動步槍和羅馬尼亞 · 羅馬尼亞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民主共和國()俗稱北越,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共產主義國家。北越建立於1945年,但直到1954年才開始獲得廣泛承認。1975年,北越擊敗南越贏得內戰。1976年7月2日,北越與其主導的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改国名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完成了越南的統一。 1945年八月革命後,在同年9月2日,越南獨立同盟會領袖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越南從法國獨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但法國仍然想維持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最終與越盟爆發武裝衝突,發展成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51年,在印度支那共產黨分裂後,越盟中的共產主義者改組成立了越南勞動黨(),並開始在政府中將非共產主義者邊緣化。從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期開始,越南勞動黨當局還開展了一系列諸如等政治運動,造成大量民眾被迫害致死或被處決。 1954年,在越盟於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與越盟達成日內瓦協定,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以法國撤出越南告終,按照協議,越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北的越南地區,因而此後也稱爲「北越」,而反共的越南國(後來的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日內瓦協議規定的300天自由遷徙期中,法國和美國發起了自由之路行動,幫助大量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基督徒和地主、商人等居民逃往南方。這些居民因擔心居住在北方會受到越南勞動黨主導的北越的迫害而逃離。 日內瓦協定後,南越和北越雙方武力衝突不斷擴大。1959年,北越當局開始放棄和平統一方針,開始謀求武力統一越南。1960年,越南勞動黨三大確立加強武力統一越南的方針。北越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從1960年開始大幅活躍,在南方進行破壞等遊擊活動。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但最後卻深陷戰爭泥潭,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最後在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並於同年撤出越南。隨後,北越加強對南越攻勢,最終在1975年佔領西貢,並在1976年完成越南的統一,國名亦改爲延續至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SKS半自動步槍和越南民主共和国 · 莫辛-納甘步槍和越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越南戰爭

#重定向 越南战争.

SKS半自動步槍和越南戰爭 · 莫辛-納甘步槍和越南戰爭 · 查看更多 »

越戰

#重定向 越南战争.

SKS半自動步槍和越戰 · 莫辛-納甘步槍和越戰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1979年)

#重定向 苏联-阿富汗战争.

SKS半自動步槍和阿富汗戰爭 (1979年) · 莫辛-納甘步槍和阿富汗戰爭 (1979年)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2001年)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 - 至今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歐巴馬宣布在6个月内向阿富汗增兵30,000人,2011年5月1日奧薩瑪·賓拉登被美軍擊斃,2011年7月美軍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塔利班至今仍在談判。.

SKS半自動步槍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莫辛-納甘步槍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SKS半自動步槍和蘇聯 · 莫辛-納甘步槍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SVD狙擊步槍

德拉古諾夫狙击步枪(Снайперская Винтовка системы Драгунова образца 1963 года,Snayperskaya Vintovka Dragunova,缩写SVD),是由苏联的叶夫根尼·费奥多罗维奇·德拉贡诺夫在1958年至1963年间设计的一种半自动狙击步枪,德拉古諾夫/SVD狙击步枪也是现代第一支为支援班排級狙擊與長距離火力支援用途而专门制造的狙擊步槍。 但因為SVD是五十年代的二戰和韓戰時經驗開發,要求狙擊步槍可以平衡於精度、射速、重量、可靠、低價的各個方面,而且當時還未有一些最新制槍技術。以当代標準反恐作戰需求來說已開始過時了,常被認為只是精確射手步槍(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DMR)。 為了應付不同的任務需要,現時俄羅斯開始以各種不同的新型狙擊步槍,代替單一的SVD來完成,如使用同彈種但更高精度的手動SV-98狙擊步槍,遠距離狙擊或對裝甲目標可用OSV-96狙擊步槍,近距離有SV-99狙擊步槍,還在有必要隱藏射手時可使用VSS Vintorez狙擊步槍取代SVD擔當。 最近俄羅斯開發裝備了SVDK輕型反器材兼用重型狙擊步槍,發射改良德式民用的9.3×64mm Brenneke子彈,以彌補SVD/SV98和OSV-96間的火力空白。 但如果以遊擊戰和戰場前線的任務需要下,考慮目標可能隨機出現和移動並隱藏的狙擊需要,因為SVD作為半自動步槍先天射速較高,但又有近似手動步槍的可靠性的特長,SVD仍然是評價極高的槍型。.

SKS半自動步槍和SVD狙擊步槍 · SVD狙擊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內戰

柬埔寨內戰發生於柬埔寨境內,是柬埔寨共產黨(被稱為紅色高棉)、越南民主共和國及越共聯合對抗美國和越南共和國支持的柬埔寨政府(1970年10月後為高棉共和國)。 柬埔寨內戰受到各方盟友的影響。越南人民軍參與的目的是保護根據地和柬埔寨東部保護區。1970年柬埔寨政變後,北越軍企圖在三月份侵入柬埔寨,1970年4月柬埔寨陷入內戰。美國企圖換取時間從東南亞撤出,並保護越南南部的盟友,防止共產主義蔓延到柬埔寨。美軍、南越軍和北越部隊直接參與戰鬥。美軍大量的空襲活動、直接的物質和財政援助柬埔寨政府。 經過五年的戰鬥,共和黨政府在1975年4月垮台,紅色高棉擊敗高棉共和國政府軍而獲勝,成立民主柬埔寨政權。柬埔寨被認為是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1959至1975年)的一部分,導致鄰國老撾王國爆發內戰,而南越和北越都介入寮國內戰。柬埔寨內戰是柬埔寨史上最血腥的種族滅絕歷史。.

SKS半自動步槍和柬埔寨內戰 · 柬埔寨內戰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柬越戰爭

柬越戰爭(Xung đột biên giới Việt Nam-Campuchia,សង្គ្រាមកម្ពុជា-វៀតណាម),或稱越柬戰爭,越南称越南西南边界反攻战役發生於1975年5月到1989年12月期間的一場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民主柬埔寨。1975年5月,红色高棉指挥的部队进入了富国岛,后被越南人民軍驱离。此后两国不断发生边境冲突。越南方面不断指责红色高棉当局入侵越南领土、屠杀在柬埔寨的越南公民。民主柬埔寨方面也指控越南侵犯了柬埔寨领土。.

SKS半自動步槍和柬越戰爭 · 柬越戰爭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SKS半自動步槍和東德 · 東德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槍托

枪托(gunstock、shoulder stock,简称stock)是冲锋枪、步枪、机枪等长管枪械结构的一部分,与(非浮置的)枪管、机匣和弹匣相連。在用枪时,枪托与射击者的肩膀相抵,使得射击者能够稳定地持握枪械并能更轻松地进行瞄准,还能在射击时将后坐力传导给射击者的身体来分担冲击力。在近身肉搏时,枪托的后托部分也可以被当做钝兵器使用。.

SKS半自動步槍和槍托 · 槍托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步枪

步枪(Infantry firearm),或称为步--、步铳、步兵铳,是步兵使用的制式长管枪械。现今步枪多指來福槍(rifle),即枪膛内壁锻有膛線、配有枪托用于抵肩精准射击的单兵轻武器。历代战场上出现的步枪有:.

SKS半自動步槍和步枪 · 步枪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SKS半自動步槍和波兰 · 波兰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56式半自动步枪

中國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即56式半自動步槍,簡稱及下稱“56半”,是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的仿制品。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制式列裝的半自動步槍,和56式班用機槍、56式自動步槍統稱56式槍族。.

56式半自动步枪和SKS半自動步槍 · 56式半自动步枪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7.62×54mmR

俄羅斯7.62×54mmR 步槍子彈,又稱「7.62 俄罗斯」,銅質金屬被覆。研發於1891年,為莫辛-納甘步槍所設計。.

7.62×54mmR和SKS半自動步槍 · 7.62×54mmR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SKS半自動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之间的比较

SKS半自動步槍有74个关系,而莫辛-納甘步槍有10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5,杰卡德指数为13.81% = 25 / (74 + 107)。

参考

本文介绍SKS半自動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