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L 20e α计划和复仇级战列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L 20e α计划和复仇级战列舰之间的区别

L 20e α计划 vs. 复仇级战列舰

L20e α计划(Projekt L 20 e α)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制定的一个战列舰建造计划。作为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继任者,该船级的设计工作始于1914年,但1914年7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计划被迫搁置。工作于1916年初重启,并吸取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对设计进行了细化调整。公海舰队总司令赖因哈德·舍尔希望拥有比以往舰船更大口径的和更高的航速来对抗英国皇家海军的最新舰艇。各类方案因此得到提呈,装备口径从与巴伐利亚级相同的八门380毫米炮至八门420毫米炮不等。 设计工作于1918年9月完成,但至那时,它们已没有机会建造。德国日益恶化的战争形势,以及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支持,意味着这些舰只永远无法兴建。一旦建成,那么这些战列舰将比前级巴伐利亚级大得多,长度达到——而前级舰仅为。它们的速度也显著更快,最高时速为,相比之下,巴伐利亚级的最高时速为。这些舰只本将成为第一艘装备超过380毫米口径炮的德国军舰。. 复仇级战列舰(Revenge-class battleship)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该级舰同级5艘.

之间L 20e α计划和复仇级战列舰相似

L 20e α计划和复仇级战列舰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戰艦日德兰海战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Linienschiffe der Bayern-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四艘超无畏战列舰的。该级别包括有巴伐利亚号、巴登号、萨克森号和符腾堡号。舰只的建造工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其中巴登号于1913年,巴伐利亚号和萨克森号随后于1914年,而最后的符腾堡号则是于1915年下水。只有巴登号和巴伐利亚号最终完工,这是由于战事的胶着使得造船业的优先级发生改变。U型潜艇被确定为更有利于开展战争行动,因而新造战列舰工程的进展開始放缓,并最终完全停止。结果,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就此成为帝国海军最后建成的战列舰。 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分别于1916年7月和1917年3月编入舰队服役。但两艘舰均来不及参加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进行的日德兰海战。巴伐利亚号在1917年10月的阿尔比恩行动期间受委任从里加湾打击俄罗斯帝国海军的海上力量,但舰身却因触雷而受损严重,并不得不撤回基尔进行维修。巴登号则取代腓特烈大帝号成为公海舰队的旗舰,却未曾参与实战。 巴伐利亚和巴登号于1918年11月康边停战协定生效后被扣押在斯卡帕湾。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德国舰队的指挥官,于1919年6月21日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船;巴伐利亚号被成功凿沉,巴登号则获英国水兵设法拖上岸以阻止下沉。但它还是在1921年作为被击沉。萨克森号及符腾堡号则是在战争结束后双双以各自的完成阶段被拆除为废旧金属。巴伐利亚号于1934被捞起并在次年拆解。.

L 20e α计划和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 复仇级战列舰和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Queen Elizabeth-class battleship)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本級艦火力、防護力、速度均遠超越前代戰艦,本級艦被視為第一款問世之高速戰艦。本级舰共建造5艘,马来亚号建造经费来自英联邦自治领马来亚的贡献;除了巴勒姆號在1941年U型潛艇擊沉外,所有本級戰艦均參與了兩次世界大戰,最後均於1940年代末期退役拆解。.

L 20e α计划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复仇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L 20e α计划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复仇级战列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L 20e α计划和戰艦 · 复仇级战列舰和戰艦 · 查看更多 »

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英語:Battle of Jutland;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Skagerrakschlacht);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国皇家海军(也包括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与皇家加拿大海军的舰只 (Access: 24 February 2012).

L 20e α计划和日德兰海战 · 复仇级战列舰和日德兰海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L 20e α计划和复仇级战列舰之间的比较

L 20e α计划有48个关系,而复仇级战列舰有2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7.35% = 5 / (48 + 20)。

参考

本文介绍L 20e α计划和复仇级战列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