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LGBT權利運動和同性戀相似
LGBT權利運動和同性戀有(在联盟百科)23共同点: 劳伦斯诉德克萨斯州案,偏見,双性恋,同志 (LGBT),同性婚姻,同性戀,女同性戀,仇恨言論,异性恋,德国,社會運動,男同性戀,荷兰,跨性別,迫害,阿尔弗雷德·金赛,金赛报告,英国,欧洲,歧視,民事結合,性取向,性別氣質。
劳伦斯诉德克萨斯州案
劳伦斯诉德克萨斯州案,Lawrence v. Texas,539 U.S.558 (2003),美國最高法院推翻案先例,以及德克萨斯州《反性悖軌法》,宣布各州政府不得禁止成年人间相互同意进行的同性性行为,同性戀在美國正式全國非刑事化。.
LGBT權利運動和劳伦斯诉德克萨斯州案 · 劳伦斯诉德克萨斯州案和同性戀 ·
偏見
偏見(prejudice,源自“prejudge”即“預先判斷”)指的是不給别人以公正的考查便貿然作出判斷。這種判斷沒有任何證據,只憑先入為主的成見而然。原因是懷持偏見的人所見的不是個人而是群體。这些人看來,一個民族或者一地区内的成員都“一律相同”,具有共同的特征、性格和习惯。懷持偏見的人往往拼命維護自己的偏見;即使事實證明他錯了,他仍會堅持下去。《今日心理学》杂志指出,懷持偏見的人“喜歡留意和記憶‘某’人的行動與他所定的形象相符之處,但卻拒絕與該形象相反的證據。” 偏見本身可以助長偏見,从而产生更加不良的后果。被偏见影响较深的人往往失去自尊心,以致他們實際在生活上變成像別人所期望的一樣。壓迫之下的受害者可能變成充滿憤恨,對偏見更加敏感,以致有時在其實沒有偏見存在的地方也看出偏見。任何外族人士若非被人以不當的懷疑相看便是被視為潛在的仇敵。.
LGBT權利運動和偏見 · 偏見和同性戀 ·
双性恋
雙性戀,亦稱為雙性向,是一種性傾向或行為,指會對兩種性別產生愛慕情緒,並容易被他們吸引的傾向。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異性戀、同性戀傾向齊列。據美國全國性健康和行為研究,美國成人當中有3.1%為雙性戀,2.5%為同性戀,女性有雙性戀傾向者高於男性,同性戀傾向者的女性低於男性。 雙性戀可見於各種人類社會的歷史記載,同時也存在於其他動物当中。而「雙性戀」一詞則產生於19世紀.
LGBT權利運動和双性恋 · 双性恋和同性戀 ·
同志 (LGBT)
同志是中文語境中對同性戀者的代稱之一,廣義上也可以指代LGBT(即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非異性戀群體。這一詞語用於指代性少數群體的用法於20世紀80年代末在香港興起,並逐漸流傳到了台灣和中國大陸等華語地區。時至今日,「同志」是這些地區的性少數人士用於自稱和互相指代的主流稱謂之一。相較於「同性戀」等稱謂,「同志」被認為是更為正向、性別中立和去性化的詞彙,因而獲得很多性少數人士的青睞。它也被用來彰顯LGBT群體內的團結、情誼和包容。.
LGBT權利運動和同志 (LGBT) · 同志 (LGBT)和同性戀 ·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或稱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別相同的人互相締結為婚姻的關係,當中亦可能會舉辦民事或宗教儀式。婚姻平權(marriage equality)則是指所有人不分性傾向或性別皆享有彼此締結法定婚姻的權利。 截至2017年,以下國家的法律已經正式認可同性婚姻(25個,包含尚未全區域執行的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岛、愛爾蘭、盧森堡、马耳他、墨西哥同性婚姻在墨西哥城、、、、、、、、、、、下加利福尼亞州、恰帕斯州及普埃布拉州全境有立法,在克雷塔羅州則是部分市镇有立法。墨西哥全國都承認在該些轄區進行的同性婚姻。、荷兰同性婚姻在荷蘭本土全域有立法。阿魯巴、荷屬聖馬丁以及库拉索皆承認在那舉行的同性婚姻。、紐西蘭同性婚姻在紐西蘭本土全域有立法,但其法律效力不及於托克劳、库克群岛以及紐埃。、挪威、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英国同性婚姻在 英格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全域有立法;但在北愛爾蘭則無。 同性婚姻在以下英国海外领地有立法:,, 、、、、 、以及以及英国皇家屬地、曼島。、美国同性婚姻在美国50個州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除美屬薩摩亞以外的所有領土全域有立法。一些美洲原住民管轄區亦承認同性婚姻。、烏拉圭。而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和以色列則承認在其他國家结婚的同性伴侶的法律效力。對於台灣和奧地利而言,同性婚姻分别在2017年5月和12月經其憲法法院確立通過同性婚姻的法律裁決,在其憲法法院限定日期內會完成同性婚姻的法制化台灣和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給各自的立法機構提供一個寬限期,讓其能實施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奧地利的寬限期直至2019年1月為止;台灣則直至2019年5月為止)。寬限期結束後,同性婚姻便會得到法律認可。。此外在哥斯达黎加提出動議之後,美洲洲際人權法院於2018年1月9日確立通過一項有利於同性婚姻的裁決,預計這將有助於美洲若干國家承認同性婚姻該些國家為已簽署並承認法院管轄權的國家,包括巴貝多、玻利維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和蘇利南。 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和牙買加也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但都尚未承認法院的管轄權。.
同性戀
同性戀,亦稱為同性向、同性愛,是以同性為對象建立起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做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同性戀連同雙性戀和異性戀構成了性傾向連續光譜不同程度之別的三區帶。對同性戀者常用的稱呼為同志,男性為男同志(Gay),女性為女同志(Lesbian)。 性傾向是個體對特定性別之人,感受到的持久性情感、愛慕或性吸引力。目前尚無研究能夠明確證實性傾向是由特定、或多種因素所引致。但數篇生物學理論研究論文指出性傾向的形成可能涉及基因或子宮環境等生物性因素,而由生物因子(基因、激素)和非社會性的環境因子共同作用促成,科學證據不支持能由社會性手段教導或學習性傾向的說法。 科學研究已證實同性戀是人類性慾的自然展現型式之一,同性戀此性傾向與異性戀、雙性戀相同,其本身不造成任何心理傷害。性傾向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或未必有固定的身份認同;儘管如此,大多數人對於他們的性傾向,幾乎沒有或沒有經驗到能選擇的感覺,並且沒有充足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能用心理學手段干預性傾向。 不少同志處於互相承諾或同居的親密關係,有些也共同育養子女,但直到最近一些國家才展開針對同性親密同居的戶口調查,同志家戶的生活境況也開始獲得矚目。在人類歷史上,同性間的親密關係與性行為受過推崇和迫害,而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爭取同志社群能見度、同性親密關係社會承認和相關法律權利的全球性社會運動興起,要求保障同志在婚姻或民事結合、生育撫養、工作就業、從軍入伍、醫療照護上獲得平等對待的權利,並且推動立法或行政措施,制止對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的仇恨言論和霸凌行為。.
LGBT權利運動和同性戀 · 同性戀和同性戀 ·
女同性戀
女同性戀者(Lesbian)是指以同性者為對象,建立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作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的女性"Lesbian", ,第二版,1989年。2009年月1日7查閱。。女同性戀者們常以「蕾絲邊」相稱,蕾絲邊可作為名詞,意指自認或被他人認定擁有女同性戀特質的女性,亦可作為形容詞,表示與女同性--望相關事物的特性。 儘管自古以來女同性戀曾被記載於多處文化中,古時稱為「石磨」,近二十年漢語圈出現「女同志」、「蕾絲邊」(Lesbian)、「拉子」、「拉拉」、「歐蕾」、「蕾婆」、「T婆」、「'''百合女'''」、「鱷魚」等字詞,用以形容女同性戀者。十九世紀晚期,性學家發表了他們對同性--望與行為表現的研究,標明了女同性戀者在西方文化中是屬一獨立實體。因此,意識到自身新醫學身分的女性逐漸在歐洲與北美洲形成秘密次文化。1970年代,受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影響,該術語开始被廣泛使用。歷史學家因而重新省視歷史上女性間的情愛關係,並對如何定義一名女性或女子間關係是為女同性戀提出疑問。此類議題的討論結果最終確立了女同性戀者的三種組成:性行為、性--或性別身分。 歷史上女性性向的相關記載大多由男性撰成,而由於男性並無參與女同性戀關係,其鮮少承認女同性戀存在或正常表露性--的可能性。早期的性學家因相信女同性戀者是女性拒絕接受「正常」性別角色的表徵,而將之界定為精神疾病範疇。自此,以反抗性別角色為根據的次文化逐漸形成,許多女同性戀者視己為不道德、受排擠的一類。女同性戀關係亦出現在時尚史中,表現了他人及女同性戀者對其本身的看法。有些具有同性戀傾向的女性可能會徹底否認其女同性戀的身分,拒絕視己為女同性戀或雙性戀。 女同性戀者在影視媒體中被刻画成多種樣貌,其暗示著整體而言,西方社會一直同時關注並排斥對傳統女性性別角色有所質疑的女性,既驚寒又深受女性間浪漫之情的吸引。然而,在認同其身分的女同性戀者的引領下,我們漸而組織出與種族身分相仿的觀點:作為同性戀,他們因受歧視與其親友等人潛在的否定而團結一致。作為女性,她們受到男性的排斥。女同性戀者可能會面臨截然不同的身心問題。政局與社會態度亦持續影響著女同性戀伴侶與家人關係的組成。.
仇恨言論
仇恨言論(英語:Hate speech)仇恨言論是基於根據屬性(Attributes)而攻擊個人或團體的言論,其屬性例如性別,人種,宗教,族群,殘疾或性取向等。即是指一些有意去貶抑、威嚇,或煽動一些針對個別族群作出暴力及偏見的言論。 在某些國家的法律中,仇恨言論被描述為禁止使用言語、動作、行為、寫作或展示等,因為它對受保護的群體或個人的基本價值觀,煽動了暴力或不利的行為。或因為它詆毀或恐嚇,受保護的群體或個人的基本價值觀。按某些特點法律可以確定受保護的群體。在其他國家的法律中,仇恨言論不是法律術語。在一些國家,仇恨言論的受害者可以根據民法,刑法或這兩種方式尋求補救。使用仇恨言論的網站可能被稱為仇恨網站,這些網站包含互聯網論壇和新聞簡報大多強調一個特定的觀點。 言論自由,仇恨言論和仇恨言論立法,一直存在爭論。批評者認為「仇恨言論」一詞常被用來暗中批評那些執行不力的社會政策。.
异性恋
性戀亦稱為異性向(相对于“同性恋”),是一種性取向或性指向,具有異性戀性取向的人基本上對社會中與自己性別不同的人產生性慾或愛慕,並發展感情和建立家庭。具有這種性取向的人稱為異性戀者。.
LGBT權利運動和异性恋 · 同性戀和异性恋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LGBT權利運動和德国 · 同性戀和德国 ·
社會運動
会运动(Social movement)是一种社會群體行動與政治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在于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推動或阻止社會變革。.
男同性戀
#重定向 男同性戀者.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LGBT權利運動和荷兰 · 同性戀和荷兰 ·
跨性別
跨性別(Transgender)人士的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的性別指定不同。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他們還有跨仔、跨女、hijra、第三性、雙靈、travesti、fa'afafine、性別酷兒、transpinoy、muxe、waria和meti等稱謂。如果跨性別人士以醫學手段從一種性別過渡到另一種性別,則會被稱為變性人。--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性別非二元者,双性别者、泛性别者、流性人、無性別者)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
LGBT權利運動和跨性別 · 同性戀和跨性別 ·
迫害
迫害,指任何人或團體在某社群中受到的嚴重不公平對待,包括嚴重的歧視、不正當的法律和司法、不正當的社會規範,以及各式暴力等。迫害源於社會對被壓迫者的利益衝突,包括歧視。當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偏見被付諸實行或列入法律,即構成迫害。强势的迫害者惮于过高的谋杀率会动摇群众基础,因而常常改以低调施行其他各种迫害方式。相较于雇凶设局谋杀而言,迫害则可以兼使受迫害的一方身败名裂抑或倾家荡产,令其失去社会群众的支持,从而更为彻底的消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民意的剧烈反弹,使一系列由受迫害者所引发的社会参与度较高的事件事态更趋于平和。 迫害可能是無意的(壓迫者可能是在無意中進行迫害),亦不限於是政府所作的行動。迫害者對不同對象亦會進行不同程度的迫害,常用的迫害手段包括抹黑、妖魔化、媒體暴力、代罪羔羊、黑名單、監禁、投毒喂药等等。 迫害被普遍認為是侵犯被迫害者的人權。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在內的多項人權理念或宣言均對迫害行為予以譴責及挑戰。被迫害者也可能會進行抗爭以抵抗迫害。 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保守主義、獨裁主義、極端主義和極權主義都是歷史上與迫害相關連的思想或政治制度。.
LGBT權利運動和迫害 · 同性戀和迫害 ·
阿尔弗雷德·金赛
阿尔弗莱德·查尔斯·金赛(Alfred Charles Kinsey,,中國大陆又译:金西),是20世纪美国的生物学家、昆蟲學和動物學教授,以及人类性科学研究者。他因自身所出版的《男性性行為》和《女性性行為》——統稱金賽報告,還有金賽量表而知名。金赛針對於人類的性學研究為性學這一領域奠基。他的研究影響了美國,以至全世界的社會和文化價值。 金赛早年就讀於,其後在父親壓力下被迫升讀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學習兩年工程學。最後在1914年不顧父親的反對,轉學至緬因州不倫瑞克的鮑登學院並在那主修生物學。兩年後以優等成績完成了生物學和心理學的學習。隨即在哈佛大學的博思研究所繼續他的研究生生活。1919年,他完成了關於五倍子蜂的博士論文,並被哈佛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博士的學位。 金賽在1920年正式獲聘為印弟安納大學的動物系助理教授。在1926年時出版了一本被廣泛使用的教科書——《生物學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y)。出版後3年晉升為教授。1938年時成立委員會負責並組織新開設的婚姻課,並把其中的三個講座留給了自己講授。這亦成為了他進行性研究的動機。在經過多年調查後,最終分別於1948年及1953年出版《男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和《女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轟動一時,亦令金賽在1953年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但該研究内容引起了不少爭議。他其後於1947年在印第安納大學設立一所性學研究所,該研究所現在被稱為金賽性、性別與生殖研究中心。 金賽是雙性戀者,並在1921年6月娶麥克米倫為妻。個人興趣包括園藝及鋼琴演奏,初期他會邀請大學同事觀賞他的鋼琴演奏。.
LGBT權利運動和阿尔弗雷德·金赛 · 同性戀和阿尔弗雷德·金赛 ·
金赛报告
《金賽報告》(Kinsey Reports)是由美國學者阿爾弗雷德·金賽、及等人所寫的關於人類性行為的兩本書,分別是《男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1948年)及《女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1953年),以上兩者皆由美国桑德斯出版公司負責出版。金賽是一位在印第安那大學工作的動物學家,兼是金賽性、性別與生殖研究中心的創立者。 《女性性行為》是研究者依據他們为约6000名女性受訪者所進行的調查而寫成。金賽分析了女性們從事各種性行為的頻率數據,並研究年齡、社經地位和宗教信仰等因子如何影響性行為的發生。他還對兩性的性行為模式進行比較,最终得出结論:在性事上,男性較女性活躍。 由於這個研究結果挑戰公眾對於人類的性的傳統信念,以及探討了以往被視為禁忌的話題。所以其使公眾感到震驚,及隨即引起爭論和轟動。 金赛在收集數據时所用到的方法学亦遭人詬病。已有批評指出若不跟猥褻兒童者合作,報告中的一些數據就無法取得。儘管金賽研究所否認了此一指控,但仍承認金赛訪談了一些跟兒童有过性行為的男子,並指出金赛為了讓受訪者「在這項禁忌的項目如實作答」,故確保了他們的匿名性,視此大於防止犯罪的需要 。此外金賽研究所亦因「外界對樣本人群的關注」而進行了一些修正研究。最终得出結論,認為金賽的原始估計值沒有顯著受到數據來源影響。.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LGBT權利運動和英国 · 同性戀和英国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LGBT權利運動和欧洲 · 同性戀和欧洲 ·
歧視
歧視,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僅僅由於其身份或歸類,而非個人特質,給予不同且較差的對待。歧視總是以某少数族群的利益為代價,提高及维護多数族群的利益。 「歧視」則是基於這種態度或信念所產生的行為。當個人或組織基於汙名而不正當奪取他人的權利和生存機會時,就是歧視。歧視可能會導致排擠或邊緣化,被剝奪權利,如獲得公平的居住條件、工作機會、教育及充分參與公民生活。但歧視本身可以使信任者之間,做最有效率的媒合,而與不被信任者做最有效率的分離。关于歧视定义充滿爭議,而是否视为歧視言论及差別对待则牽涉言论自由的層面。.
LGBT權利運動和歧視 · 同性戀和歧視 ·
民事結合
民事結合(英文:civil union)是指由法律,即民事法,所確立並保護的等同或類似婚姻的結合關係,因此稱為「民事結合」。Civil union亦有譯作公民結合,但「civil」跟「公民」(citizen)意義並不相同。在政教分離的國家,婚姻在單純法律意義上就是民事結合,但在某些文化中,婚姻除民法的地位外,可能還兼具宗教上的意義。民事結合做為新造的民法術語,主要用於为同性伴侣提供与异性伴侣相同或近似的权利。它也可以用来提供那些不想进入婚姻,比較希望处于一种类似于普通法婚姻(common-law marriage)的异性同居關係,賦予法律權利。 世界上存在有很多不同名稱和法律地位的民事結合。有的完全与婚姻相同,除了它的名字外;有的则用于很多与已婚夫妻相同的权利;有的僅僅只是简单註記,幾乎沒有任何權益可言。民事結合有時被批評為一種利用「隔離但平等」作為說詞的措施,民事結合的法律關係也難以為常人理解,可能會造成行使權利的阻礙。 丹麥於1989年批准了民事結合,為第一個允許民事結合的國家,此後有多國開始追隨丹麥施行民事結合或是類似的註冊伴侶關係,提供同性伴侶近似婚姻的法律權益。在這當中,不少國家陸續通過了同性婚姻,原先的民事結合制度有可能保留下來,或就此廢止轉換為婚姻關係。 2015年7月21日,歐洲人權法院 Oliari and others v Italy 的判決,指意大利沒有同性婚姻,同時亦沒有提供同性伴侶民事結合的權利,違反了歐洲人權法第8條 (私生活權).
性取向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或稱性傾向、性向,是指一個人對特定性別的持久性情感、浪漫、與性吸引力。最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性傾向如同膚色,是個程度漸進的連續概念,屬於性別光譜的一環。每個人的性傾向位於從「只對異性感興趣」到「只對同性感興趣」之間的某個位置。 通常,性取向被歸為四類:異性戀(對異性產生浪漫情感與性的吸引)、同性戀(對同性產生浪漫情感與性的吸引)、雙性戀(對兩性均能產生浪漫情感與性的吸引)、無性戀(對兩性均無浪漫情感或性的吸引)等概念。 此外為了避免性別二分法,亦有其他的分類方法:男性向(對男性產生浪漫情感與性的吸引)、女性向(對女性產生浪漫情感與性的吸引)、雙性向(對兩性均能產生浪漫情感與性的吸引)、無性向(對兩性均無浪漫情感或性的吸引)。性傾向的多樣情況,在人類歷史和世界不同國家與文化中都有描述。研究表明,性傾向形成於童年或青少年早期。沒有科學研究足以證明「改變性傾向」的治療是安全或有效的;事實上,對於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這些治療通常帶來負面影響或心理陰影。 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具體表現例如:非性愛慕、共同目標與價值觀、相互支持愛護、長久承諾等。一個禁慾或從未發生過性行為的人,並不一定是「無性戀」;一個跟同性發生過性行為的人,但缺乏浪漫或情感上的耐久吸引,並不是同性戀;一個跟異性發生過性行為的人,但缺乏浪漫或情感上的耐久吸引,也不是異性戀。 性傾向和其他跟性身份有關的幾個概念是相互區分的:「生理性別」(biological sex)是指男性或女性的解剖學、生理學、遺傳學特徵;「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是指一個人將自己視為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認同;「性別的社會角色」是指社會對出生男性、出生女性(排除雙性人)的行為期待和文化規範,也通常是性別刻板印象的來源。此外,有些社會尚有脫離男女二分的第三性性別角色。.
LGBT權利運動和性取向 · 同性戀和性取向 ·
性別氣質
#重定向 社會性別.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LGBT權利運動和同性戀的共同点。
- 什么是LGBT權利運動和同性戀之间的相似性
LGBT權利運動和同性戀之间的比较
LGBT權利運動有139个关系,而同性戀有28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3,杰卡德指数为5.41% = 23 / (139 + 286)。
参考
本文介绍LGBT權利運動和同性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