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GB 2312和汉字相似
GB 2312和汉字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大五碼,字形,宋体,中国大陆,中文標準交換碼,香港增補字符集,通用字符集,GB 18030,GBK,Unicode,汉字,汉语拼音,新加坡,日语。
大五碼
Big5,又稱為大五碼或五大碼,是使用繁体中文(正--體中文)社群中最常用的電腦漢字字符集標準,共收錄13,060個漢字。 中文碼分為內碼及交換碼兩類,Big5屬中文內碼,知名的中文交換碼有CCCII、CNS11643。 Big5雖普及於台灣、香港與澳門等繁體中文通行區,但長期以來並非當地的國家/地區標準或官方標準,而只是業界標準。倚天中文系統、Windows繁體中文版等主要系統的字符集都是以Big5為基準,但廠商又各自增加不同的造字與造字區,衍生成多種不同版本。 2003年,Big5收錄到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的附錄當中,取得了較正式的地位。這個最新版本稱為Big5-2003。.
GB 2312和大五碼 · 大五碼和汉字 ·
字形
字形(glyph),又稱字圖或書形,是指字的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64《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中定义字形为“一个可以辨认的抽象的图形符号,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设计”。在語言學中,字(character)是語意的最基本單位,即語素;字形是指為了表達這個意義的具體表達。同一字可以有不同的字形,而不影響其表達的意思,例如拉丁字母第一個字母可以寫作a或ɑ,漢字中的“--”、“--”。.
GB 2312和字形 · 字形和汉字 ·
宋体
明體(中国大陆一般称--体;臺灣有--體和--體兩種說法中華民國教育部設計之字體名稱為“教育部標準宋體”,而Microsoft Windows 作業系統內建字體名稱則為新細明體及細明體,故在臺灣有--體和--體兩種說法,港澳通常称為--體),是汉字印刷字体的风格类别。最初是在复刻临安书棚本时将笔划加以直线化,呈现出硬朗表情的一种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GB 2312和宋体 · 宋体和汉字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GB 2312和中国大陆 · 中国大陆和汉字 ·
中文標準交換碼
中文標準交換碼,編號CNS 11643,舊名國家標準中文交換碼,是中華民國政府為資訊交換而制定的標準字元編碼方案,與CCCII同屬於中文交換碼。 1980年9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集合編碼專家、學者在溪頭舉行會議並達成初步原則,並據此請行政院核定國家中文資訊標準交換碼編碼原則。經過多次會商,在1986年8月4日由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公佈,取名「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簡稱「通用碼」。當時的內容包括第一字面、第二字面共13,051字。 經過多年的使用意見及反映,於1992年擴編至第七字面,共48,027字,並改稱「中文標準交換碼」(CSIC, Chinese Standard Interchange Code)。此後陸續充實內容,1992年版一共十六字面,使用至第七字面;2004年版一共八十字面,使用至第十五字面。 2014年,新增第十九字面收錄新字。 1980年代萬「碼」奔騰,業界使用各種不同的內碼,如王安碼、IBM 5550碼、電信碼、倚天碼等。藉由此國家標準交換碼的公布與使用,做為各種不同內碼間的橋梁,使得不同的內碼也可以互相溝通和交換,資料可共享。.
GB 2312和中文標準交換碼 · 中文標準交換碼和汉字 ·
香港增補字符集
香港增補字符集(Hong Kong Supplementary Character Set,簡稱HKSCS)是香港政府基於繁體中文電腦操作環境中最流行的大五碼(Big-5)之上擴展的字符集標準,是現時香港的中文資訊交換內碼標準。 字符集所收羅的字,主要包括香港的地名、人名用漢字、粵語漢字及異體字,也有小部份簡體字。除此之外,此字符集亦把倚天中文系統收錄的日語平假名、片假名及俄語字母包括在內。此字符集由中文界面諮詢委員會管理,仍在不斷擴編之中。最新版本為HKSCS-2016,收錄5,033個字符。.
GB 2312和香港增補字符集 · 汉字和香港增補字符集 ·
通用字符集
通用字符集(Universal Character Set, UCS)是由ISO制定的ISO 10646(或称ISO/IEC 10646)标准所定义的标准字符集。 通用字符集又称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中国大陆译为通用多八位编码--集,台湾译为廣用多八位--元--組編碼--集。.
GB 18030
GB 18030,全称:“国家标准GB 18030-200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变长度多字节字符集。对GB 2312-1980完全向后兼容,与GBK基本向后兼容;支持GB 13000(Unicode)的所有码位;共收录汉字70,244个。 GB 18030主要有以下特点:.
GB 18030和GB 2312 · GB 18030和汉字 ·
GBK
#重定向 汉字内码扩展规范.
GB 2312和GBK · GBK和汉字 ·
Unicode
Unicode(萬國-)是電腦科學領域裡的一項業界標準。它对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統進行了整理、編碼,使得電腦可以用更為簡單的方式來呈現和處理文字。 Unicode伴隨著通用字符集的標準而發展,同時也以書本的形式對外發表。Unicode至今仍在不斷增修,每個新版本都加入更多新的字符。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8年6月5日公布的11.0.0,已經收錄超過13萬個字符(第十萬個字符在2005年獲採納)。Unicode涵蓋的資料除了視覺上的字形、編碼方法、標準的字符編碼外,還包含了字符特性,如大小寫字母。 Unicode發展由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負責,該機構致力於讓Unicode方案取代既有的字符編碼方案。因為既有的方案往往空間非常有限,亦不適用於多語環境。 Unicode備受认可,並廣泛地應用於電腦軟體的國際化與本地化過程。有很多新科技,如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簡稱:XML)、Java程式語言以及現代的作業系統,都採用Unicode編碼。.
GB 2312和Unicode · Unicode和汉字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GB 2312和汉字 · 汉字和汉字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GB 2312和汉语拼音 · 汉字和汉语拼音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GB 2312和新加坡 · 新加坡和汉字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GB 2312和日语 · 日语和汉字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GB 2312和汉字的共同点。
- 什么是GB 2312和汉字之间的相似性
GB 2312和汉字之间的比较
GB 2312有54个关系,而汉字有3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3.58% = 14 / (54 + 337)。
参考
本文介绍GB 2312和汉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