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ExoMars

指数 ExoMars

火星探測計畫 (ExoMars,Exobiology on Mars)是宇宙生物學調查火星過去居住環境的專案計畫,為在本世紀20年代的火星樣本取回任務專案計畫鋪路和展示新技術。 這個计划是由歐洲航天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的專案。這個專案將使用兩艘火箭發射幾個太空船元素去火星,搜尋過去或現在火星生命的生物特徵(biosignature)。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TGO)和一個測試用固定在火星表面,不動的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在2016年3月14日發射。TGO將在2018年10月19日引導斯基亞帕雷利登陸火星,然後繼續進行火星上甲烷和其它氣體的來源映射。TGO攜帶著四種特別的儀器,也將作為通訊的中繼衛星。 在2020年,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建造的登陸器(2020火星探測表面平台)將引導由ESA建造的火星探測漫遊車在火星表面著陸;漫遊車也攜帶了一些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的儀器。漫遊車的行動和通訊由設在義大利奧特(Aerospace Logistics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mpany ,ALTEC)的火星車控制中心管制。.

46 关系: 天體生物學太阳能太阳能光伏子午線高原宇宙線尼利槽溝微生物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平号空间站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国际空间站火星火星上的生命火星微量氣體任務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火星生命火星樣本取回任務火星水文火星時現場直播福布斯-土壤禮炮6號禮炮七號科学紫外线纽约时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行星適居性馬沃斯谷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質子運載火箭質子號運載火箭質子M型運載火箭載人火星任務霍頓撞擊坑鑽孔機蓋爾撞擊坑透地雷達LivestreamX射线機會號欧洲空间局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斯基亞帕雷利演示登陸器意大利拉曼光譜學

天體生物學

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舊稱外空生物学(xenobiology),是一門研究在宇宙中生命起源、生物演化、分布和未來發展的交叉学科,並不只限於地外生物,或包括對地球生物的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上,指研究天体上存在生物的条件及探测天体上是否有生物存在,研究太阳系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其卫星上和其他恒星的行星系上可能存在生命现象的理论,以及探讨探测方法和手段的。 地外生物学(exobiology)是天體生物學的子集,研究範圍較為專門:包括在地球以外尋找生命,以及地外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天體生物學綜合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行星科學、地理學與地質學多個方面,焦點研究在探討生命的起源、散佈和演進,探討在其他世界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幫助辨識與地球生物圈環境不同的其他生物圈。英文中的「astrobiology」來自希臘語的αστρον(astron.

新!!: ExoMars和天體生物學 · 查看更多 »

太阳能

太阳能(英语:Solar energy),是指來自太陽辐射出的光和热被不斷發展的一系列技術所利用的一种能量,如,,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熱能發電,和。 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和光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乾物件,並作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製鹽和曬鹹魚等。但在化石燃料減少下,才有意把太陽能進一步發展。 太阳能技術分為有源(主動式)及無源(被動式)兩種。有源的例子有太陽能光伏及光热转换,使用電力或機械設備作太陽能收集,而這些設備是依靠外部能源運作的,因此稱為有源。無源的例子有在建築物引入太陽光作照明等,當中是利用建築物的設計、選擇所使用物料等達至利用太陽能的目的,由於當中的運作無需由外部提供能源,因此稱為無源。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風能,化学能,水的势能。化石燃料可以稱為遠古的太陽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无需运输,对环境污染低。太阳能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以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新!!: ExoMars和太阳能 · 查看更多 »

太阳能光伏

太陽光電系統,也稱為光生伏特,简称光伏(Photovoltaics;字源“photo-”光,“voltaics”伏特),是指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施。光伏设施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目前,用来发电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及碲化镉等。由于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光伏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截至2010年,太阳能光伏在全世界上百个国家投入使用。虽然其发电容量仍只占人类用电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不过,从2004年开始,接入电网的光伏发电量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总发电容量已经达到21GWREN21.

新!!: ExoMars和太阳能光伏 · 查看更多 »

子午線高原

子午線高原(英文:Meridiani Planum)或譯子午高原、子午線平原,是在火星南緯2度的一個高原,中心位於,位於子午線高地(Terra Meridiani)的最西側部分。這個地區有少見的灰色結晶赤鐵礦。在地球上赤鐵礦常見於溫泉或平靜的湖泊;因此許多科學家相信在子午線高原的赤鐵礦代表了火星古代曾存在溫泉或曾經是液態水存在的環境。赤鐵礦是當地厚度200至800公尺厚沉積岩地層的一部份。其他子午線高原上的地表特徵包含了玄武岩和撞擊坑。.

新!!: ExoMars和子午線高原 · 查看更多 »

宇宙線

宇宙線亦稱為宇宙射线,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它們可能會產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和表面。射線這個名詞源自於曾被認為是電磁輻射的歷史。主要的初級宇宙射線(來自深太空與大氣層撞擊的粒子)成分在地球上一般都是穩定的粒子,像是質子、原子核、或電子。但是,有非常少的比例是穩定的反物質粒子,像是正電子或反質子,這剩餘的小部分是研究的活躍領域。 大約89%的宇宙線是單純的質子,10%是氦原子核(即α粒子),還有1%是重元素。這些原子核構成宇宙線的99%。孤獨的電子(像是β粒子,雖然來源仍不清楚),構成其餘1%的絕大部分;γ射線和超高能微中子只佔極小的一部分。 粒子能量的多樣化顯示宇宙線有著廣泛的來源。這些粒子的來源可能是太陽(或其它恆星)或來自遙遠的可見宇宙,由一些還未知的物理機制產生的。宇宙線的能量可以超過1020 eV,遠超過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可以達到的1012至1013 eV,使許多人對有更大能量的宇宙線感興趣而投入研究。 經由宇宙線核合成的過程,宇宙線對宇宙中鋰、鈹、和硼的產生,扮演著主要的角色。它們也在地球上產生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像是碳-14。在粒子物理的歷史上,從宇宙线中發現了正電子、緲子和π介子。宇宙線也造成地球上很大部份的背景輻射,由於在地球大氣層外和磁場中的宇宙線是非常強的,因此對維護航行在行星際空間的太空船上太空人的安全,在設計有重大的影響。.

新!!: ExoMars和宇宙線 · 查看更多 »

尼利槽溝

尼利槽溝(Nili Fossae)是火星表面一個被侵蝕,且部分區域被沉積物和來自附近撞擊坑富含黏土的噴出物填充的破裂區域。中心位置大約是 22.57°N, 76.8°E,低於火星大地水準面約 0.6 公里。尼利槽溝曾經是預計2012年登陸火星的火星科學實驗室登陸候選地點之一;ESA 的 ExoMars 火星探測車也把該處列為候選地點之一,但目前尚未做最終確定。.

新!!: ExoMars和尼利槽溝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也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微生物个体微小(直径小于0.1毫米),种类繁多(99%都是未知品種,且不斷增加),之於生態圈卻非常重要(能量來源與物質循環利用),是地球最多的生命形式,可以佔據上所有生物(這裡包含植物、海草等)總重量的一半之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微生物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新!!: ExoMars和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重定向 俄羅斯航太.

新!!: ExoMars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俄语:Мир,Mir,兼有“和平”与“世界”之意)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羅斯。它是人類首個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 和平号空间站曾经保持着9年又358天的人类在太空最长连续逗留纪录,通过多国合作,和平号空间站曾经接待过多国的宇航员。太空梭-和平号计划期间,美国的航天飞机共拜访空间站11次,带来补给以及乘员替换。和平號由多個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首個模块於1986年2月19日發射升空,其後至1996年的十年時間之中,其他多個模块相繼升空。 2000年底,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因和平號部件老化且缺乏维修经费,决定将其坠毁。和平号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和平号的研究任務今后由國際太空站所取代。.

新!!: ExoMars和和平号空间站 · 查看更多 »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Spirit, MER-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的第一部火星漫游车。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旨在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部双胞胎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

新!!: ExoMars和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 查看更多 »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Station spatiale internationale,缩写为SSI;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为ISS;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缩写为МКС)是一个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科研设施,是人类历史上第九个载人的空间站。空间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气象学等,目前由六个国家或地区合作运转,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发機構、加拿大太空局、巴西航天局和歐洲太空總署(成员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没有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希腊和卢森堡则是在计划开始之后加入欧洲空间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表达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意向,但由于美国担心中国获得美国的相关空间技术,最終被排斥在外。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国的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但均为美国或俄罗斯主导的太空计划,其中还包括七名太空游客。 从1998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份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到2010年6月,空间站已经在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转了66000圈。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脱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负责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运输的太空船有联盟号、进步号、自动运载飞船、H-II運輸載具、龙飞船、发现号航天飞机、奋进号航天飞机等。目前国际空间站仍在建设之中,最多可承载六名乘员(長時間),大部分实验设施也已经投入使用。由于大气阻力和重新启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实际高度常发生漂移。.

新!!: ExoMars和国际空间站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ExoMars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火星上的生命

#重定向 火星生命.

新!!: ExoMars和火星上的生命 · 查看更多 »

火星微量氣體任務

#重定向 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

新!!: ExoMars和火星微量氣體任務 · 查看更多 »

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

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是歐洲航天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合作的專案計畫,在2016年發射微量氣體任務衛星和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登陸火星,是歐洲主導ExoMars計劃的一部分 Author: Jack Mustard, MEPAG Chair.

新!!: ExoMars和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 · 查看更多 »

火星生命

火星生命(英語:Life on Mars)是指有關火星的生命。火星生命經常出現在群眾娛樂中,如火星人。由於火星與地球自然环境相似,且火星氣候嚴寒,缺乏板塊構造,無大陆漂移現象,因此地質幾乎沒有改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火星表面擁有35億年歷史,因此很有可能保存生物形成前的狀態。这些均引起了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對火星的興趣。 2014年1月24日,NASA宣布正在探測火星的好奇號及机遇号將轉向尋找古代生命存在的證據。包括自營生物、化能生物或微生物、古代水域、湖積平原、在火星上尋找證明火星適居性、古生物化石,以及有機碳的證據是目前NASA的主要目標之一。 2018年6月7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裏,發現有機物質。這可能對尋找生命給出重要線索。.

新!!: ExoMars和火星生命 · 查看更多 »

火星樣本取回任務

火星樣本取回任務是美國太空總署及歐洲太空總署的聯合計劃,從火星收集岩石及塵埃樣本並且取回地球分析。這將會是第一個從另一個行星收集岩石樣本的任務。不過,以前就已經有樣本從彗星及月球取回了。它將在2010年代中期或2020年代早期發射。 任務的內容將取決於發射日期與載具火箭的效能。若在2018年之前,只有亞利安5號運載火箭及新一代一次性運載火箭可用;而在2018年之後戰神5號運載火箭應該也可以用了,允許更加簡單的任務內容。 這任務將包括一個軌道船、一個登陸器或探測車。軌道船將被設計成可遞送登陸器/探測車至火星及取回岩石樣本回地球做分析。探測車的主要目標是以多種由NASA及ESA科學家提供的儀器收集各種不同岩石樣本。若探測車被取消,唯一的登陸器可能會有機械手臂和/或機械手收及岩石樣本作為替代。但登陸器也可能用推薦的鑽探機從火星內部取回樣本。 Category:火星探測器.

新!!: ExoMars和火星樣本取回任務 · 查看更多 »

火星水文

火星水文是研究火星表面水的狀態。相較於地球,液態水在火星表面幾乎不存在。火星的水大多鎖在永久凍土和極冠等冰凍圈(Cryosphere),所以在火星表面沒有足夠的液態水可以形成水圈。只有極少量的水蒸氣存在於火星大氣層。 現在火星表面環境因為大氣壓力和溫度過低,會讓液態水蒸發或凝固而無法存在。因此研究人員研究古代火星的水文遺跡,重建。但仍無法解答液態水消失的原因。 目前已有許多直接和間接證據證明火星表面有液態水間歇性存在於表面或地表下;例如河床Harrison, K and R. Grimm.

新!!: ExoMars和火星水文 · 查看更多 »

火星時

火星時,根據火星公轉和自轉而定出來的歷法與時間機制。 火星有著25.19°的轉軸傾角,且自轉一周的時間與地球相似,因此火星亦有四季之分。但是,火星的一年約等於地球的兩年,且其軌道離心率亦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其四季變化均會比地球的差得多,而使用日晷測量火星時間所得出的數據亦會變得非常不準確。 各種計劃已經建議將火星的時間和曆法從地球的時間和曆法中獨立出去,成為一個實用的曆法,用於火星勘探用。.

新!!: ExoMars和火星時 · 查看更多 »

現場直播

場直播(Live broadcast),或稱實況轉播、即時轉播,簡稱直播或實況(Live),是指電台、電視台、網路平台等傳播媒體以現場即時的方式播出節目內容的行為,可分為、、網路直播等不同的直播方式。 近年來隨著線上影音平台的興起,在網際網路上公開播出即時影像的娛樂形式變得極其受歡迎。.

新!!: ExoMars和現場直播 · 查看更多 »

福布斯-土壤

福布斯-土壤又称火卫一-土壤(、转写:、或作)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与俄罗斯拉沃契金科研生产联合体()、俄国科学院太空研究所()、中国国家航天局()、香港理工大學、美国行星學會()、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保加利亚科学院()等部门合作研制的火卫一、火星探测任务。“福布斯-土壤”任务是俄罗斯联邦自苏联解体以后首次从头到尾规划的火星探测任务。协调世界时2011年11月8日20:16:02.871、当地时间次日凌晨02:16:02.871,携带着中国首颗小型火星轨道探测器—萤火一号的福布斯-土壤,由天顶-2SB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第45号工地第一发射台发射升空。预定于2012年9月释放萤火一号并将其注入火星轨道,其后三次变轨进入火卫一低轨道进行勘测,择机在火卫一南纬5°至北纬5°、西经230°至235°的区域内软着陆。对土壤进行检测、采样。预计采取200克的土壤样品,样品将被储藏于返回器中,容量满时脱离主探测器,进入火卫一轨道后返回地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硬着陆。.

新!!: ExoMars和福布斯-土壤 · 查看更多 »

禮炮6號

六號(Салют-6,Salute 6),編號DOS-5,蘇聯近地軌道太空站,是禮炮計劃的一部份,在1977年9月29日发射。原设计寿命为1.5年,但实际上它在轨道上运行了4年10个月。属第二代空间站。.

新!!: ExoMars和禮炮6號 · 查看更多 »

禮炮七號

七號(Салют-7,Salyut 7),華語媒體舊譯作敬禮7號,編號DOS-6,一個曾經在近地軌道運行的太空站,在1982年4月至1992年2月間運轉。是蘇聯禮炮計劃的成果之一。1982年4月19日,經由质子号运载火箭發射進入近地軌道。禮炮七號是禮炮計劃中最後一個太空站,其後繼者為和平號太空站。.

新!!: ExoMars和禮炮七號 · 查看更多 »

科学

科學(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ExoMars和科学 · 查看更多 »

紫外线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線,電弧、水銀燈、黑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雖然紫外線不屬於游離輻射但紫外線仍會引發化學反應與使一些物質發出螢光。 而小于200纳米的紫外線輻射會被空氣強烈的吸收,因此稱之為真空紫外線The ozone layer protects humans from this.

新!!: ExoMars和紫外线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ExoMars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ExoMars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行星適居性

行星適居性是天文學裡對星體上生命的出現與繁衍潛力的評估指標,其可以適用於行星及行星的天然衛星。 生命的必要條件是能量來源(通常是太陽能但並不全然)。但通常是當其他眾多條件,如該行星的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與天體物理學的條件成熟後,方會稱該行星為適合生命居住的。外星生命的存在仍是未知之數,行星適居性是以太陽系及地球的環境推測其他星體是否會適合生命居住。行星適居性較高的星體通常是那些擁有持續與複雜的多細胞生物與單細胞生命系統的星體。對行星適居性的研究和理论是天體科學的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太空生物學。 對地球以外的星體進行生命探索是極古老的話題,最初是屬於哲學及物理學的研究領域。而在20世紀後期科學界對此有兩個重大突破。其一是使用先進機器對太陽系裡其他行星與衛星進行觀察,獲得這些星體的適居性資料,並將其與地球的相關資料作比較。其二是外太陽系行星的發現,它們是在1995年首度發現的,其後進度不斷加快。這個發現證明了太陽並不是惟一的擁有行星的星體,而且亦擴闊了探索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的範圍,使外太陽系星體亦被納入研究之中。.

新!!: ExoMars和行星適居性 · 查看更多 »

馬沃斯谷

沃斯谷(Mawrth Vallis)位於火星克里斯平原東方,位於22.36°N, 343.5°E,全長約636公里 。約低於火星大地水準面約2公里。這是一個古代的外流河道,並且發現大量含有淺色黏土礦物的岩石。名字由來於威爾斯語的火星。.

新!!: ExoMars和馬沃斯谷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是计划中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原计划耗费5亿美元并于2007年发射升空。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项目严重超支,发射時間数次推迟,最新预估总耗费高达96.6亿美元,发射时间改为2021年3月30日。它是歐洲太空總署和美国宇航局的共用计划。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后继计划。它拥有一个直径6.5公尺(21 英尺),分割成18面鏡片的主鏡,放置于太陽─地球的第二拉格朗日點。不像哈勃空间望远镜那样围绕地球上空旋轉,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飘荡在地球背向太陽的後面150萬公里的太空。一个大型遮阳板将保持它的镜片和四个科学仪器低于。 此项目曾经称为“新一代太空望远镜”(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2002年以美国宇航局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的名字命名。1961年至1968年詹姆斯·韦伯担任局长期间曾领导阿波罗计划等一系列美国重要的太空探测项目。 望远镜的地面控制和协调机构是位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太空望远镜研究所(STScI)。.

新!!: ExoMars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質子運載火箭

#重定向 质子运载火箭.

新!!: ExoMars和質子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質子號運載火箭

#重定向 质子运载火箭.

新!!: ExoMars和質子號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質子M型運載火箭

质子-M运载火箭(俄语:Протон-М,或称为质子-M/和风-M)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家族中的最新型号。 质子-M与以前的质子号火箭相比作了许多改进。它使用了更先进的和风-M上面级,这种新上面级在1999年首次进行了飞行,当时前三级使用的是原有的质子-K箭体;这样组成的火箭被称为“质子-K/和风-M”或“质子-KM”。质子-KM可能只是代用品,因为不久就对火箭的前几级进行了改进,使用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箭体结构(可能主要是减轻了前三级的质量)。总共只有70%的技术是从以前的质子号中继承的。换用新箭体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发射,将一颗银幕-M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种火箭是目前俄罗斯从事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 2007年俄罗斯又发展出了“质子-M增强型”火箭。.

新!!: ExoMars和質子M型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載人火星任務

載人火星任務是20至21世紀的太空科學及工程學研究目標,也是科幻小說的主題之一。最終目標不僅是讓人類登陸火星,而是包括火星殖民(包括火衛一及火衛二在內)及火星地球化。 人類最初從1950年代開始研究載人火星任務的可行性,並預計在10至30年內實現此一目標。各國許多太空研究機構都計劃完成此一目標,包括美國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在內。美國在2010年取消2020年預計執行的載人月球任務,轉而支持2025年預計執行的載人小行星任務與2030年預計執行的載人火星任務。.

新!!: ExoMars和載人火星任務 · 查看更多 »

霍頓撞擊坑

霍頓撞擊坑(英文:Holden Crater)位於火星水手號谷東南方、阿爾及爾平原北方的高地上,直徑152.66公里,是預計於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四個登陸候選地點之一。名稱來自美國天文學家、太平洋天文學會創辦人愛德華·辛格登·霍頓(Edward Singleton Holden)。 此撞擊坑有古代水流活動的遺跡,如從西南方流入的烏斯缽谷的洪水、撞擊坑壁沖蝕溝末端的沖積扇,而最特別的是裸露出的湖底沉積物,其中含有黏土。這些特徵使得霍頓撞擊坑被選為預計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的登陸候選地點,以研究古代的水文及氣候。.

新!!: ExoMars和霍頓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鑽孔機

#重定向 钻机.

新!!: ExoMars和鑽孔機 · 查看更多 »

蓋爾撞擊坑

蓋爾撞擊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座標的大撞擊坑。它的直徑154公里,並且已經存在了約35至38億年之久。這個坑的名字來自澳洲天文學家華特·弗雷德里克·蓋爾(Walter Frederick Gale),他於19世紀後期觀測火星,並且描述火星存在著溝紋。蓋爾坑曾是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候選地點,現在是2011年11月26日發射,並于2012年8月6日登陸的火星科學實驗室的登陸地點。.

新!!: ExoMars和蓋爾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透地雷達

透地雷達(Ground-penetrating radar,縮寫:GPR)是以雷達脈衝波探測地表以下狀況並的儀器。這是以上的微波(UHF/VHF)波段電磁波進行的一種无损检测方式,並接收因為地表下各種物體結構造成的雷達反射波。透地雷達可以在岩石、土壤、冰、淡水、人行道以及各種結構物等介質使用。透地雷達可探測到地表下的物質、材質變化、空隙和裂隙等。.

新!!: ExoMars和透地雷達 · 查看更多 »

Livestream

Livestream是一个视频流媒体平台,允许客户使用相机和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直播视频,观众则通过PC、iOS、Android、Roku和Apple TV观看。Livestream要求内容提供商付费订阅使用,而2016年以前网站提供的是由广告支持的免费服务。 Livestream的客户有Spotify、Gannett、世界經濟論壇、特斯拉汽車、SpaceX、NBA、羅德島設計學院、克林顿基金会以及超过200家地方电视分支。.

新!!: ExoMars和Livestream · 查看更多 »

X射线

--(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離輻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X射線波長範圍在較短處與伽馬射線較長處重疊。.

新!!: ExoMars和X射线 · 查看更多 »

機會號

#重定向 机遇号.

新!!: ExoMars和機會號 · 查看更多 »

欧洲空间局

欧洲空间局(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缩写:ASE; European Space Agency,缩写:ESA)是由欧洲数国政府組成的的國際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欧洲空间局负责亞利安4号和亞利安5号火箭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开发。 欧洲空间局的前身,--(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经过1962年6月14日签署的一项协议,于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旧是ESA的一部分,称为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位于荷兰诺德韦克。 ESA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羅馬尼亞以及英国;另外,加拿大是ESA的準成員國(Associate Member)。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参见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目前,ESA与欧盟没有关系。歐盟轄下另有歐盟衛星中心(European Union Satellite Centre)。 ESA共有约2200名工作人员。其2011年的预算约为40亿欧元。 ESA的发射中心(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属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由于此地靠近赤道,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启动;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人口、交通、气象条件理想等。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里安第一、第二、第三发射场,是欧洲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控制中心則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新!!: ExoMars和欧洲空间局 · 查看更多 »

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

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Schiaparelli EDM lander)是歐洲太空總署(ESA)和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合作的專案計畫,2016年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搭載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登陸火星,是歐洲主導ExoMars計劃的一部分 Author: Jack Mustard, MEPAG Chair.

新!!: ExoMars和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 · 查看更多 »

斯基亞帕雷利演示登陸器

#重定向 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

新!!: ExoMars和斯基亞帕雷利演示登陸器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ExoMars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拉曼光譜學

拉曼光譜學是用來研究晶格及分子的振動模式、旋轉模式和在一系統裡的其他低頻模式的一種分光技術。拉曼散射為一非彈性散射,通常用來做激發的雷射範圍為可見光、近紅外光或者在近紫外光範圍附近。雷射與系統聲子做交互作用,導致最後光子能量增加或減少,而由這些能量的變化可得知聲子模式。這和紅外光吸收光譜的基本原理相似,但兩者所得到的數據結果是互補的。 通常,一個樣品被一束雷射照射,照射光點被透鏡所聚焦且通過分光儀分光。波長靠近雷射的波長時為彈性瑞利散射。 自發性的拉曼散射是非常微弱的,並且很難去分開強度相對於拉曼散射高的瑞利散射,使得得到的結果是光譜微弱,導致測定困難。歷史上,拉曼分光儀利用多個光柵去達到高度的分光,去除雷射,而可得到能量的微小差異。過去,光電倍增管被選擇為拉曼散射訊號的偵測計,其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得到結果。而現今的技術,帶阻濾波器 (notch filters) 可有效地去除雷射且光譜儀或傅立葉變換光譜儀和電荷耦合元件 (CCD) 偵測計的進步,在科學研究中,利用拉曼光譜研究材料特性越來越廣泛。 有很多種的拉曼光譜分析,例如表面增強拉曼效應、針尖增強拉曼效應、偏極拉曼光譜等。.

新!!: ExoMars和拉曼光譜學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