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CAR-15卡賓槍和T65突擊步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CAR-15卡賓槍和T65突擊步槍之间的区别

CAR-15卡賓槍 vs. T65突擊步槍

CAR-15(Colt Automatic Rifle-15 Military Weapons System)是在1960年代以AR-15的設計改良而成。由於尺寸緊密,Colt Commando及XM177系列在越南戰爭中亦有出現。 柯爾特在1959年獲得阿瑪萊特(ArmaLite)的AR-15的專利權和技術時,柯爾特把名稱定為CAR-15,是為了在CAR-15服伇後把AR-15槍族聯繫起來。其後柯爾特放棄CAR-15的專利權,但以M16的商標繼續生產各种軍用衍生型及以Colt AR-15商標生產執行部門及民用型号。 嚴格來說,CAR-15是M16或AR-15的卡賓槍及縮短版的名稱。. T65突擊步槍,又常稱為國造65式步槍或65步槍,是中華民國陸軍第一種自行設計量產與配發服役的5.56公釐口徑突擊步槍,於1968年在當時的國防部部長蔣經國指示下展開研發工作,以美國M16突擊步槍為槍身藍本,同時加上來自美國AR-18突擊步槍的設計理念而成;使用6條右旋膛線,纏距178mm。目前使用部隊有陸軍二線部隊如後備旅和新兵訓練中心、中華民國空軍、警政署及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之间CAR-15卡賓槍和T65突擊步槍相似

CAR-15卡賓槍和T65突擊步槍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AR-15自動步槍突击步枪M16突擊步槍M4卡賓槍STANAG彈匣槍托機械瞄具氣動式 (槍械)滾轉式槍機5.56×45mm NATO

AR-15自動步槍

AR-15是一种輕量化的氣動式突擊步槍,它發射小口徑步槍彈,以弹匣供弹,具备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模式,並使用中心底火式子弹。最初的阿玛莱特/柯尔特AR-15是一种可选射击模式的原型步枪,原本计划用作陆军士兵步枪,并与由美國柯爾特製造公司生产的民用型号AR-15还有AR-15A2区分开来。 它的軍用型版本為M16突擊步槍。.

AR-15自動步槍和CAR-15卡賓槍 · AR-15自動步槍和T65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突击步枪

突击步枪(Sturmgewehr,assault rifle)是主要为中近距离战斗着想而设计的使用可拆卸弹匣供弹、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选射步枪。突击步枪已经是现代军队的标准制式武器,取代了早期的自动步枪和半自動步枪的地位。.

CAR-15卡賓槍和突击步枪 · T65突擊步槍和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M16突擊步槍

M16是美国军方给由阿玛莱特AR-15发展而来的步枪家族所指定的代号,是一款突击步枪,使用北约标准的5.56毫米口径弹药。M16曾是1967年以来美国陆军使用的主要步兵轻武器,亦於北约15个国家使用,更是同口径枪械中生产最多的一个型号。 M16是一支轻巧的5.56毫米风冷气动弹匣供弹步枪,具有通过导气管由高压气体直接推动机框操作启动的转动式枪机,由钢,铝以及复合塑料制成。 M16主要分為三代。第一代是1960年代配備的M16和M16A1,使用美军M193/M196子弹,能以半自动或全自动模式射击。第二代是1980年代开始配發到軍中的M16A2,发射比利时SS109子弹(北约5.56毫米口径标准弹药,美军制式M855/M856子弹)。M16A2可半自动射击,也可以以最多3发连发的点射射击方式来射击。射击模式是由枪枝一侧的选择开关决定的。最後,M16A4成为21世纪初美伊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装备,也逐步取代了之前的M16A2。在美軍中,M16A4与M4卡宾枪的结合使用仍在逐步取代现有的M16A2。M16A4具有配备护木的四个皮可汀尼滑轨,可以使用光学瞄准镜,夜视镜,雷射瞄准器,前握把或戰術手電筒。 除了早期一些毛病之外,M16逐渐成为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统。它主要由柯尔特以及Fabrique Nationale制造,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生产过其改型。其半自动版本AR-15,是由少数大生产商生产的,并加以许多细小的改进,从而成為美国流行的民用槍械之一。 M16的发展在1950年代由军方主导,1960年代在越南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实战测试。1964年M16正式在美国空军采用。许多M16的改进版本陆续进行了实战测试,成功产生了M16A1。M16A1仅仅是基于M16應軍方要求加上了一个复进助推器。它从1967年到1980年代一直都是美国陆军的主要步兵轻武器,直到被M16A2取代。M16A2如今反过来又由M16A4取代,后者采用了为M4卡宾枪开发的模組化“平顶”型机匣。该武器的最初版本仍然有库存,主要供留用,並给美國國民警衛隊以及空軍使用。M16A3是M16A2的改良型,主要在美國海軍使用。.

CAR-15卡賓槍和M16突擊步槍 · M16突擊步槍和T65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M4卡賓槍

M4卡賓槍(M4 carbine)是M16突擊步槍的縮短版本,獲世界各國的軍隊及警隊採用。.

CAR-15卡賓槍和M4卡賓槍 · M4卡賓槍和T65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STANAG彈匣

STANAG彈匣(STANAG magazine)是指北約(NATO)制式5.56×45毫米口徑步槍彈匣標準,這種標準是因為1980年10月北約提出「STANAG 4179」,統一口徑以易於各成員國間彈藥及彈匣共用及降低後勤工作量。當時北約決定採用M16突擊步槍的彈匣作標準,其後大部份成員國跟隨採用,但亦有小數成員國認為可靠性不足而採用其他彈匣。然而,可靠性問題仍然持續出現,有些步槍因其設計不能完全配合而發生卡彈等故障。近年這些軍用彈匣生產商亦不斷改良設計以提高可靠性,例如黑克勒-科赫設計的新型30發鋼製彈匣,而且仍然可與舊式鋁制彈匣通用。 STANAG彈匣在成為制式後變成5.56×45毫米槍械的一種設計標準,相容STANAG彈匣的步槍可對應20、30、40發彈匣,亦可對應90發彈鼓或Beta C-Mag 100發彈鼓。除了成為軍用制式標準外,STANAG彈匣亦成為民用步槍如AR-15等採用的彈匣,民間廠商亦有生產一些特別設計的彈匣以達到快速裝填的效果。.

CAR-15卡賓槍和STANAG彈匣 · STANAG彈匣和T65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槍托

枪托(gunstock、shoulder stock,简称stock)是冲锋枪、步枪、机枪等长管枪械结构的一部分,与(非浮置的)枪管、机匣和弹匣相連。在用枪时,枪托与射击者的肩膀相抵,使得射击者能够稳定地持握枪械并能更轻松地进行瞄准,还能在射击时将后坐力传导给射击者的身体来分担冲击力。在近身肉搏时,枪托的后托部分也可以被当做钝兵器使用。.

CAR-15卡賓槍和槍托 · T65突擊步槍和槍托 · 查看更多 »

機械瞄具

機械瞄具是一種金屬製的觀測設備,可用於將物件定位在同一直線上,輔助物件對準特定目標,可應用於槍械、十字弓、或望遠鏡。但應用光學原理的照準器(透鏡式或反射式皆然)則不在此定義範圍。 典型的機械瞄具由兩個組件構成:照門—靠近觀測者,垂直安裝於瞄準線上;準星—靠近觀測目標,型態有柱狀、珠狀或環狀。開放式瞄具的照門為凹槽狀,覘孔式瞄具的照門則是小圓孔。民用、狩獵用與警用槍械通常採取開放式瞄具;多數軍用戰鬥步槍則用覘孔式瞄具。 最早的機械瞄具是固定式的,且不易調整;現在多數機械瞄具都設計為可調式,可做風偏與彈道修正。 為求更精準的射擊(如狩獵或狙擊),機械瞄具常被瞄準鏡取代,但仍與其他瞄準設備並存,甚至與光學瞄具整合在一起,當作備用。.

CAR-15卡賓槍和機械瞄具 · T65突擊步槍和機械瞄具 · 查看更多 »

氣動式 (槍械)

气动操作(gas operating)又稱氣體作動式(gas action)是一種槍機運作的原理與方式,其原理為利用子彈中的發射藥於擊發後所產生的高壓氣體經過槍管上的導孔來推動連結槍機的結構,例如活塞與活塞連桿,或者是導管與增壓器,以完成槍機的開鎖/閉鎖,退殼與進彈。換言之,子彈產生的高壓气就是槍枝與槍機自動/半自動運作的來源;近代自動槍械多數採用氣動式系統。另兩種自動槍械運作方式分别是後座作用與反沖作用。.

CAR-15卡賓槍和氣動式 (槍械) · T65突擊步槍和氣動式 (槍械) · 查看更多 »

滾轉式槍機

滾轉式槍機(Rotating bolt)是瓦斯操作(gas operated)槍枝於將子彈送入藥室後進行閉鎖/開鎖的程序與動作。相異於手動槍機的閉鎖方式,滾轉式槍機在於槍機本身只進行復進,而槍機鎖耳才作滾轉閉鎖/開鎖。目前例如M16、L85A1、AK-47以及AK-74步槍採用這種槍機運作的方式。.

CAR-15卡賓槍和滾轉式槍機 · T65突擊步槍和滾轉式槍機 · 查看更多 »

5.56×45mm NATO

5.56×45mm NATO,北約(NATO)會員國的標準用彈。代表彈是被稱為綠尖M855,銅質被覆,前鋼後鉛心蕊。為步槍與機槍而設計,使用於包括M16突擊步槍與M249機槍在內的許多美國與北約系統的槍械。.

5.56×45mm NATO和CAR-15卡賓槍 · 5.56×45mm NATO和T65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CAR-15卡賓槍和T65突擊步槍之间的比较

CAR-15卡賓槍有74个关系,而T65突擊步槍有5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7.52% = 10 / (74 + 59)。

参考

本文介绍CAR-15卡賓槍和T65突擊步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