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C/2013 A1和三硝基甲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C/2013 A1和三硝基甲苯之间的区别

C/2013 A1 vs. 三硝基甲苯

C/2013 A1 (Siding Spring),即赛丁泉彗星,是一颗来自奥尔特云的彗星。. 2,4,6-三硝基甲苯(英文:Trinitrotoluene,縮寫:TNT)常见炸藥之一,至今仍大量应用在军事和工业领域上。它的IUPAC命名是2-甲基-1,3,5-三硝基苯(2-methyl-1,3,5-trinitrobenzene),由甲苯经过硝化製成,熔點為354 K(80.9°C)。由于呈黄色晶體狀,所以與苦味酸一同被俗稱為「黃色炸藥」。和硝酸銨可成為阿馬托炸藥。 與硝化甘油不同,精煉的三硝基甲苯對於摩擦、震動都十分稳定。即使被枪击,也不易爆炸。它需要雷管引爆。TNT不會與金屬起化學作用或者吸收水份。因此它可以存放多年。但它與鹼強烈反應,生成不穩定的化合物。 TNT爆炸反應式:2C7H5N3O6 → 12CO + 5H2 + 3N2 + 2C 每公斤TNT炸藥可產生4200千焦的能量。虽然三硝基甲苯的能量密度比脂肪(38MJ/kg)和糖(17MJ/kg)小,但它的分子中有三个硝基作为氧化剂,不需要大氣中的氧氣,所以引爆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产生爆炸。現今有關爆炸和能量釋放的研究,也常常用「公斤黃色炸藥」或「噸黃色炸藥」作為單位,以比較爆炸、地震、行星撞擊等大型反應時所釋出的能量。.

之间C/2013 A1和三硝基甲苯相似

C/2013 A1和三硝基甲苯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爆炸当量

爆炸当量

量又稱「黃色炸藥爆炸當量」,是指炸藥的爆炸造成的威力,相當于多少質量單位的黃色炸藥(TNT)爆炸所造成的威力相同。質量單位通常以千克(kg)或噸(t)來計量,而在核武器的威力衡量上則通常用「萬噸」,較少使用的有「億噸」。由于黃色炸藥每單位質量所産生的爆炸程度基本相同,所以以該種炸藥作為爆炸當量的參考系。 如果某種武器表明爆炸當量為2万噸,意思就是說該種武器所産生的威力與2万噸黃色炸藥爆炸產生的威力相同。通常來說,核子武器的爆炸當量都在10,000噸以上。於1945年8月6日,投於日本廣島的核彈大約等於1.3万噸的黃色炸藥,現代的核子武器大約都相當於10万噸到2千万噸黃色炸藥,曾試爆過最大的核彈是俄國5800万噸的沙皇炸彈。.

C/2013 A1和爆炸当量 · 三硝基甲苯和爆炸当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C/2013 A1和三硝基甲苯之间的比较

C/2013 A1有32个关系,而三硝基甲苯有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37% = 1 / (32 + 41)。

参考

本文介绍C/2013 A1和三硝基甲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