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AK-47突击步枪和機械化步兵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AK-47突击步枪和機械化步兵之间的区别

AK-47突击步枪 vs. 機械化步兵

AK-47(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意为 「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自動步槍」),是由前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突击步枪。. 機械化步兵是现代陆军中的一个步兵兵种,是指搭乘步兵战车或裝甲输送車机动的步兵。 機械化步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在闪电战理论指导下开创的一个兵种。納粹德国陆军为了加强步兵的机械化作战能力以配合坦克集团的高速突击,给步兵配备了汽车或履带式运输車。在实际作战中,由于步兵的防护能力较差,因此又开发出步兵可以搭乘作战的装甲车辆,以不间断配合坦克部队的行动,甚至安裝重武器方便於巷弄間執行掃蕩。1943年开始,为了鼓舞动摇的军心,希特勒用装甲掷弹兵命名那些搭乘装甲车作战的步兵,希望用普鲁士军队的传统唤起军队的荣誉感。足見機械化步兵是伴随着坦克和大规模集团作战理论出现的兵种,其特点就是火力、机动力以及防护力强,适合配合坦克机动作战。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战时代核条件下的大规模地面战争前景下,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着重加强了该兵种在核战争条件下防原子、防放射性沾染、防化学武器的作战能力。 纳粹德国、苏联和美国分别研制了供步兵伴随坦克作战使用的步兵战车,并完善了步兵伴随坦克作战的理论和作战条列,機械化步兵逐步成为军事强国的主要陆军战斗兵种。機械化步兵主要装备包括步兵战鬥车或裝甲運兵車、机枪、突击步枪、冲锋枪、火箭推進榴彈及手榴弹等。而任務方面通常有伴随坦克执行作战輔助等等,但通常其任务局限也多:.

之间AK-47突击步枪和機械化步兵相似

AK-47突击步枪和機械化步兵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冲锋枪突击步枪贖罪日戰爭苏联海湾战争

冲锋枪

冲锋枪(Submachine gun,縮寫SMG),旧译手提机枪或手提轻机枪,一般泛指设计上用来由单兵抵肩射击的风冷、弹匣/弹鼓供弹、自动连发手枪弹的轻型枪械。 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式设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意大利于1915年推出的维勒·帕洛沙(Villar-Perosa,简称VP或FIAT Mod.1915)航空机枪,采用双枪管设计,发射9毫米格利森蒂手枪子弹,装有两脚架但没有枪托,射速超过每分钟1500发,但因为是固定在飞机上而非单兵携带所以不被一些人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一战末期,VP机枪的设计被贝瑞塔公司改成單管直接装上了木质枪托,变成了OVP冲锋枪,之后又进一步改造成了配有25发弹容量弹匣、射速每分钟900发的贝瑞塔1918式冲锋枪。紧随其后,德国人也推出了发射9×19mm鲁格弹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从此德语中一直使用“Maschinenpistole”(机关手枪)一词来形容冲锋枪。英文的“submachine gun”一词则来自于同一时期美军陆军准将约翰·T·汤普森(John Taliaferro Thompson)在1918年设计的汤普森冲锋枪(Thompson submachine gun)。.

AK-47突击步枪和冲锋枪 · 冲锋枪和機械化步兵 · 查看更多 »

突击步枪

突击步枪(Sturmgewehr,assault rifle)是主要为中近距离战斗着想而设计的使用可拆卸弹匣供弹、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选射步枪。突击步枪已经是现代军队的标准制式武器,取代了早期的自动步枪和半自動步枪的地位。.

AK-47突击步枪和突击步枪 · 機械化步兵和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贖罪日戰爭

贖罪日戰爭(מלחמת יום הכיפורים;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原來的停火線蘇伊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AK-47突击步枪和贖罪日戰爭 · 機械化步兵和贖罪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AK-47突击步枪和苏联 · 機械化步兵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AK-47突击步枪和海湾战争 · 機械化步兵和海湾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AK-47突击步枪和機械化步兵之间的比较

AK-47突击步枪有212个关系,而機械化步兵有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1.95% = 5 / (212 + 44)。

参考

本文介绍AK-47突击步枪和機械化步兵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