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之间的区别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 vs.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

AGS-17(;Пламя,拉丁化:Plamya,意為:烈火;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代號:/)是由前苏联(現在是俄罗斯)KBP儀器設計廠研製、現由生產的30毫米自動榴弹发射器,目前主要在俄羅斯聯邦和世界多個國家服役中,發射。其設計的目的是摧毀敵方人員及載具,以保護使用方的步兵連。. XM174是一挺由美国航空噴氣軍械製造公司研製和生產並且被美军服役的各種車輛和航空器作為武器使用的自動榴弹发射器,發射40×46毫米低初速榴彈。.

之间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相似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彈鼓後座作用米每秒美国越南战争英尺每秒Mk 19自動榴彈發射器Mk 47自動榴彈發射器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機械瞄具

彈鼓

彈鼓(英文:Drum magazine)是一種圓型的供彈具,因為類似鼓而得名,於冲锋枪、步枪或机枪上較為常見。也可亦稱彈盤。 彈鼓的設計較傳統的直排彈匣為複雜,運作時彈藥依靠旋轉的內部撥彈輪由內至外到達供彈口。彈鼓最大的優勢是在無須更換供彈具的情況下直接發射更多彈藥,在全自動武器上使用可具有更持續的連射火力。相對地,容納更多彈藥自然有比彈匣更大的重量和體積,彈簧力度亦更為強勁,部份彈鼓裝填彈藥時也需要專門附件,根據武器口徑的分別,彈鼓的內部設計也相對不同。 一般常見的彈鼓可分作兩種類型,歷史悠久的單室型及1980年代出現的雙室型,著名的C-Mag就是雙室型的代表作,C-Mag是一種左右對稱排列的雙室型彈鼓,採用塑料制造,兩個彈室中間以彈匣適配器來連接,具有一百發彈藥容量,比金屬制造的單室型彈鼓更輕更緊湊。 彈鼓的一個缺點是一旦發生故障,需要較久的時間排除故障,使用上沒有彈链來得可靠。.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彈鼓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彈鼓 · 查看更多 »

後座作用

後座作用(recoil operation),有时也称枪管後座式,是三種主要的自動槍械运作方式之一,另两种分别为气动式枪机和反沖作用。.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後座作用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後座作用 · 查看更多 »

(yard),符號為yd,英制中測量長度的一種單位,在英國(聯合王國)、其前殖民地及英聯邦國家中尤為常用。美國亦曾為英國殖民地;美國使用英制長度單位者,人數之眾,冠絕各國。 在香港,於售賣紙張、布匹及電線等的傳統商舖仍常使用「碼」為長度單位。另外,與「碼」字相關、最常出現在口頭語或報刊上的也許是足球比賽術語「十二碼」這詞。該詞正好說明了由罰球點離球門線為12碼長。中國大陸普通稱「十二碼」為「點球」,英文為「penalty kick」。.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码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码 · 查看更多 »

米每秒

米每秒是速度(矢量)和速率(标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可写作㎧(U+33A7 (13223)),m/s、m·s−1或mps。天文学上常以单位更大的千米每秒为单位,1 km/s.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米每秒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米每秒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美国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戰,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其本质为受美国等民主主義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對抗受苏联等共產主義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战争。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为深远的戰爭,最终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综合国力随之削弱,冷战的优势逐渐为苏联占据。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后期,迫于国内迭起不断的反战运动、前线战事的吃紧以及同苏联长期对抗的需要,遂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终于1975年占领南越首都西贡,南越政权垮台,一年后南北越统一。.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越南战争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越南战争 · 查看更多 »

英尺每秒

英尺每秒(英語:feet per second) 是速度计量单位 。表達了每秒的英尺距離。對應的国际单位制 (SI) 是米每秒。 簡稱為ft/s、ft/sec及fps,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寫成ft s-1。.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英尺每秒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英尺每秒 · 查看更多 »

Mk 19自動榴彈發射器

Mk 19自動榴彈發射器(Mk 19 Automatic Grenade Launcher)是美軍在越戰時開始裝備至今的一種40毫米口徑彈鏈供彈的全自動榴彈發射器,由美國海軍兵工站所開發,通用動力及薩科(Saco)防務生產。.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Mk 19自動榴彈發射器 · Mk 19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Mk 47自動榴彈發射器

Mk 47或打擊者40(Striker 40)是一款具有綜合火控系統,並能發射各種40毫米非導向榴彈和程序化聰明榴彈的自動榴彈發射器。.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Mk 47自動榴彈發射器 · Mk 47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

XM307先進班組支援武器(,簡稱:ACSW)是一台已停止發展、採用25 毫米智能化榴彈彈藥的自動榴弹发射器,發射25×59毫米OCSW高爆連發榴彈。 這種設計是由於理想班組支援武器(,簡稱:OCSW)這個項目的關係。它重量比其他全自動型榴彈發射器更輕,設計上的便攜性是2 個人都可以攜帶和可以輕鬆地裝在車輛上。XM307可以在2,000公尺(2,187.23碼,6,561.68英尺,1.24英里)內殺死或壓制敵方士兵,並且在1,000公尺(1,093.61碼,3,280.84英尺,0.62英里)摧毀輕型裝甲車輛,船隻和直升機。可是,該項目已於2007年被取消。.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機械瞄具

機械瞄具是一種金屬製的觀測設備,可用於將物件定位在同一直線上,輔助物件對準特定目標,可應用於槍械、十字弓、或望遠鏡。但應用光學原理的照準器(透鏡式或反射式皆然)則不在此定義範圍。 典型的機械瞄具由兩個組件構成:照門—靠近觀測者,垂直安裝於瞄準線上;準星—靠近觀測目標,型態有柱狀、珠狀或環狀。開放式瞄具的照門為凹槽狀,覘孔式瞄具的照門則是小圓孔。民用、狩獵用與警用槍械通常採取開放式瞄具;多數軍用戰鬥步槍則用覘孔式瞄具。 最早的機械瞄具是固定式的,且不易調整;現在多數機械瞄具都設計為可調式,可做風偏與彈道修正。 為求更精準的射擊(如狩獵或狙擊),機械瞄具常被瞄準鏡取代,但仍與其他瞄準設備並存,甚至與光學瞄具整合在一起,當作備用。.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機械瞄具 · 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和機械瞄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之间的比较

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有89个关系,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9.32% = 11 / (89 + 29)。

参考

本文介绍AGS-17烈火自動榴彈發射器和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