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802年

指数 802年

没有描述。

13 关系: 劝利晟君士坦丁六世小野篁延曆田懷諫畢諴貞元 (唐朝)阿弖流為阇耶跋摩二世赤祖德贊林披正曆 (渤海)承远

劝利晟

劝利晟(),一作劝利,寻阁劝之子,劝龙晟之弟,南诏第六代国王,816年至823年在位,谥靖王。 816年,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杀死劝龙晟,拥立劝利晟即位。大权掌握在王嵯巅手中,823年,年仅22岁的劝利晟去世,其弟劝丰祐即位。.

新!!: 802年和劝利晟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六世

君士坦丁六世(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Ϛ΄,Kōnstantinos VI,)是一位拜占庭帝国皇帝(776~797年在位)。776年,其父亲利奥四世去世,年仅10岁的君士坦丁即位,其母亲伊琳娜担任摄政。在伊琳娜摄政期间,召开了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会议恢复圣像崇拜。当君士坦丁六世成年后,其母亲伊琳娜仍然想拥有最高权力。但是在790年10月,军队宣布只承认君士坦丁六世为唯一的最高统治者,逮捕了伊琳娜。但是792年君士坦丁六世赦免了其母亲并再次使其成为共治皇帝。由于君士坦丁六世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其支持者对其感到极大失望。同时君士坦丁六世残酷镇压异己,甚至对之前的支持者也不放过。795年,他与玛利亚(Maria)离婚,迎娶宫女赛奥多特(Theodote),引起了教会的极大不满。797年8月15日,其母亲伊琳娜令人将其在寝宫中刺瞎双目,将其废黜。.

新!!: 802年和君士坦丁六世 · 查看更多 »

小野篁

小野篁(延曆21年 - 仁壽2年12月22日、)是平安時代前期的官吏、漢學者、歌人。参議小野岑守之子。官位是從三位・参議。異名「野相公」「野宰相」,因其反骨精神也稱「野狂」。.

新!!: 802年和小野篁 · 查看更多 »

延曆

延曆(782年八月十九至806年五月十八)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天應之後、大同之前。此時的天皇是跨越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兩個時代的桓武天皇,與及平安時代的平城天皇。.

新!!: 802年和延曆 · 查看更多 »

田懷諫

懷諫(),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之子,生于唐德宗年间,《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有田怀礼、田懷詢、田懷讓等兄弟。其母元氏是昭义行军司马元誼之女。《旧唐书》说他是长子 ,但《新唐书》却说他是幼子。 当时魏博历经田承嗣、田悦、田绪、田季安几代的藩鎮節度使,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于唐朝廷的軍閥政权。 元和七年(812年),田季安病重,杀了自己的一些部将,所部发生混乱。夫人元氏召集军将,要他们支持当时为府司马、兼御史中丞、节度副使的田懷諫为副节度使、知军府事。《旧唐书》卷一十五田季安被迁出军营,并于9月21日病逝。《新唐书》卷七 田怀谏召还正装病的从祖父临清镇将田兴,复以为都知兵马使。唐宪宗及宰相李绛也希望在魏博激起兵变。宰相李吉甫商议讨伐魏博,宪宗也认为他说得对,李绛指出田怀谏年幼,不能主事,必假权于他人,他人权重则生怨,怨者必定起事生患;众人所归者必是宽厚简易且军中素所爱者,那人得立后不倚仗朝廷也不能安,建议宪宗蓄威以待,不必用兵。果然,由于田懷諫年幼不能主事,家僮蔣士則掌权,蔣士則任由个人好恶行事,数次更换大将,引发了部众的不满。十月的一天早晨,当田兴去拜见田懷諫时,士兵围住他并行礼,请求他做节度使。田兴提出条件,要求士兵不得对田懷諫不利,而且要遵守朝廷诏命,士兵答应了。《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四田兴处死蔣士則及其党羽十余人,《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将田懷諫也迁出军营回其府邸。这场兵变在11月17日由宦官报告给宪宗。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九 田兴以魏博归顺朝廷,十一月,在安葬了田季安后,将田懷諫送往首都长安。十一月,宪宗起复时为前魏博节度副使兼马步都知兵马使的田懷諫为游击将军、守右監門衛將軍,并赐宅第一区和丰厚的刍粟等。田懷諫以后的经历和卒年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后来元稹还代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作《代谕淮西书》,意图劝说作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学田怀谏归朝。.

新!!: 802年和田懷諫 · 查看更多 »

畢諴

諴(),字存之,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是唐朝的官員,懿宗朝宰相,仕至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新!!: 802年和畢諴 · 查看更多 »

貞元 (唐朝)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21年。貞元這年號為唐太宗年號貞觀和唐玄宗年號開元合二為一,成為新年號貞元。.

新!!: 802年和貞元 (唐朝) · 查看更多 »

阿弖流為

阿弖流為(阿弖流為、)亦作阿弖利為,是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一位蝦夷酋長。全名大墓公阿弖利為,在坂上田村麻呂的相關傳說中則以惡路王的名字登場。.

新!!: 802年和阿弖流為 · 查看更多 »

阇耶跋摩二世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高棉語:ជ័យវរ្ម័នទី២)(约770年—835年)柬埔寨(中国古籍称作真腊)吴哥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使国家脱离爪哇的统治,恢复了柬埔寨的独立。.

新!!: 802年和阇耶跋摩二世 · 查看更多 »

赤祖德贊

赤祖德贊(,),又译弃足德贊,吐蕃贊普,815年至836年在位。赤祖德赞在汉文文献《册府元龟》、《新唐书·吐蕃传》中被称作可黎可足,《资治通鉴》稱之為彝泰贊普。 赤祖德赞是赤德松赞与没庐妃拉杰莽莫杰()所生的儿子,与朗达玛是同胞兄弟。又名日巴坚()。816年(一说817年),赤德松贊去世,因众臣所瞩意的王子藏玛()已出家为僧,遂由赤祖德赞即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5页(总第253页) 817年,即位不久的赤祖德赞决定推行与唐朝的友好政策,遣使向唐朝告哀,唐朝遣乌重玘出使吐蕃吊祭,随后吐蕃便释放了一些唐朝俘虏。 虽然赤祖德赞主张与唐友好,但唐蕃边境的将领却在次年发生了军事冲突,吐蕃战败。随后唐军收复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县)、长乐州(定远城西),并占领了吐蕃的峨和(今四川茂汶县北)、棲鸡等城, 819年,吐蕃被迫派遣大论尚绮心儿()为元帅反击,侵略灵州、盐州、泾州地界,直指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 由于吐蕃与唐朝连年的战争胜负难分,820年唐穆宗即位后,吐蕃以此为契机再次提出和谈。821年遣尚绮力陀思出使唐朝,在长安与唐朝君臣盟誓,吐蕃与唐朝相约互守边境,永不再发生战争。次年,唐朝官员刘元鼎、刘师老出使吐蕃,与赤祖德赞君臣作了同样的盟誓。这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第八次会盟,由于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有被称为“长庆会盟”。 《吐蕃史稿》207~214页 会盟后,吐蕃大论尚绮心儿前往大夏川,向吐蕃诸将传达了会盟的内容,禁止蕃军骚扰唐朝边境。823年又在唐朝都城长安、吐蕃都城逻些以及唐蕃边境地带,以汉、藏两文各立了同样的会盟碑。《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7页(总第255页)吐蕃模仿唐朝,取年號“彝泰”(),并在会盟碑中使用。这也是吐蕃历史上唯一一个年号。吐蕃方面的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此后,唐朝和吐蕃互通使节,来往密切。其间边境虽曾有过零星冲突,但大致保持和平。逐渐强盛的南诏则趁吐蕃、唐朝实力皆衰弱时趁机脱离了吐蕃,侵略唐朝。 赤祖德赞对佛教极为笃信。在位期间,在吐蕃极力推崇佛教。831年他从于阗、泥婆罗重金聘请工人,建造了拥有九层雄伟神殿的伍香多无比吉祥增善寺()。在他的推崇下,王妃、王子、贵族、大臣也纷纷效仿,吐蕃境内佛寺林立,僧侣、尼姑的人数大量增加。赤祖德赞同时也从外国大量聘请高僧翻译佛经,并改进了藏文字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7~98页(总第255~256页) 在政治上,他将僧人的地位提到了最高,任命高僧钵阐布云丹()执掌朝政。又下令吐蕃全国每一个僧人皆以七户平民作为自己的属民,这就是“七户养僧制”。 《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10页(总第268页)。参见该书脚注26。赤祖德赞本人也对僧侣毕恭毕敬。他甚至将自己的头发编成左右两只发辫,在发辫的顶端系上丝绸;然后将丝绸铺展在两个精致的垫子上,并让两位高僧坐在垫子上,称之为“二首部”(),以示尊敬。正因为如此,赤祖德赞获得了“日巴坚”(,意为有带辫子的人)的绰号。《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6页(总第254页)他甚至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胆敢瞪僧侣的人应挖去眼珠,敢用手指僧人者则要砍去手指。 赤祖德赞将政权全部给僧人管理,这引起了一些反佛派大臣的不满。大论韦·甲多热()联合属庐·列扎()等反佛贵族合谋,诬称王子藏玛反对佛法,流放其于门域(,位于今西藏自治区亚东),并指使王妃那囊氏芒洁()将其毒死。随后污蔑执政的僧人钵阐布云丹与王妃、尼姑通奸。钵阐布云丹在出逃途中被韦·甲多热追及,刺死,韦·甲多热残忍地将其皮剥下解恨。《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00~101页(总第258~259页) 在铲除了赤祖德赞身边的佛教大臣后,韦·甲多热等人决定杀死赤祖德赞。838年,赤祖德赞在墨竹香巴宫()醉酒昏昏睡去,韦·甲多热、属庐·列扎、列杜赞()三位反佛派大臣趁机拧断了赤祖德赞的脖子,将其杀死,时年36岁。《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01页(总第259页) 赤祖德赞无子,韦·甲多热拥立其兄弟朗达玛即位。葬赤祖德赞于敦卡达历代藏王墓左侧的“墀丁芒日”陵()。《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9页(总第257页)其墓中无珍宝,墓前立有一块无字碑。《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11页(总第269页)。参见该书脚注31。 由于赤祖德赞对藏传佛教的弘扬有较大贡献,因此同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并称为“吐蕃三大法王”。藏传佛教教徒将其视为金刚手的化身。《吐蕃史稿》第204页后世的藏文史料也颂扬其功德,称其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吐蕃变成了人间的极乐世界。但根据《新唐书》等汉文文献的记载,赤祖德赞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君,而且体弱多病,大权旁落至大臣的手里。身为信佛者的赤祖德赞,竟然任命反佛派大臣韦·甲多热为大论,最终导致了自己被弑以及后来的佛法被废止,其昏庸程度可想而知。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与建立吐蕃帝国的松赞干布、将吐蕃帝国推向全盛的赤松德赞的文治武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新!!: 802年和赤祖德贊 · 查看更多 »

林披

林披(),字茂则。莆田县人。唐朝官员。 先世為莆田尊贤里北螺村(在福平山之南)人。林万宠之次子,林披自小读书过目成诵。天宝十一年(752年),登明经科,任将乐令,歷官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刺史。因得罪權貴,貶临汀郡曹掾、临汀县令。後升临汀郡别驾,知州事。御史大夫栖筠荐授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不久歸里,家居四十年。贞元十八年(802年),卒,葬乌石(今西天尾镇龙山乌石)后垄之原。林披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奉為林府千歲。台灣地區供奉林府千歲為主祀神的最大廟宇 - 寺廟法人保星慈明宮,位於新竹縣竹北市西濱路一段193巷66號。 林披的九個兒子都是刺史: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世称“九牧林家”。宝历元年(825年),以子林蕴恩,赠睦州刺史。 林八及,唐九牧六房林蘊的玄孫。唐末,為避朱溫叛亂,林八及從彭城渡海至新羅國江華灣登岸,擇平澤縣棲身。後來支派繁衍,發展至今120多萬人。 林召棠,九牧葦公(唐九牧長房林葦)後裔,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末科狀元。 台灣民間崇信的天上聖母林默,就是林披的遠系子孫。.

新!!: 802年和林披 · 查看更多 »

正曆 (渤海)

正曆(795年-809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康王大嵩璘的年号,共计15年。.

新!!: 802年和正曆 (渤海) · 查看更多 »

承远

彌陀承遠(),汉州(四川绵阳)人,唐朝佛教高僧,天台宗玉泉惠真大師門下,被後世推為净土宗第三祖。也被稱為南嶽承遠。.

新!!: 802年和承远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